疫情下餐館老闆:遭遇36年職業生涯最大危機,體味人生中的「至暗...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鈦媒體APP

【鈦媒體影像欄目《在線》,力圖準確記錄網際網路時代的個體。圖文、視頻版權為鈦媒體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使用,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6'20″視頻:疫情下,一家餐館的自救)(視頻:田毅濤)

疫情之下,餐飲業走入寒冬,很多知名連鎖餐飲企業受到重創,街邊巷尾的中小餐廳境況也一度艱難。

鈦媒體影像《在線》第101期採訪了3家在疫情中處境艱難的餐廳,餐廳老闆們有的想盡辦法賣菜、賣副食,有的把自己變成了「外賣配送員」,還有人被迫停業深受煎熬。

16年以來遇到的最大困境:疫情一下把我們打進谷底

4月1日12:17,北京,湘悅樓鳥巢店,老闆王謀福在廚房炒菜。

王謀福是湖南婁底人,2001年來到北京,最初在餐館當廚師。2003年,因獲得專業廚師比賽第一名,以特招營級幹部選調進入部隊做了三年廚師。2005年,在北京鳥巢國家體育中心1.4公裡處和妻子顏豔共同成立一家湘菜館,名為湘悅樓。

除夕前5天,安排好店裡的事情,王謀福帶著一家人回了湖南老家。很快他就聽到疫情的消息,直到武漢封城,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留守店裡的員工告訴他,堂食客流量斷崖式下跌。這讓他萬分著急,1月28日正月初四下午,他就回了北京。

4月1日,王謀福在店裡瀏覽手機看疫情相關的新聞。

回到店裡,王謀福翻開帳單一看,對比去年同期的客流量、營業額數據,他心裡感到一陣陣冰涼。

湘悅樓每年都有年夜飯,且大年三十到初七不停業。每年中秋節、大年三十兩天是餐廳全年單日營業額的峰值。

年夜飯分上午、下午場各2撥一共4撥客人,餐廳217個餐位在大年三十當天全部被顧客交錢預定。

餐廳每年至少提前一周為年夜飯做準備:儲備食材、歸整菜品,保證充足貨量。

3月31日,北京,湘悅樓員工為進店顧客測量體溫。

1月23號上午,武漢封城,湘悅樓陸續接到顧客取消年夜飯定單的電話。滿滿當當的定單,幾乎全被取消,只剩下八桌包間客人。

「這家店16年,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現在等於被打到谷底。」 王謀福的妻子顏豔對鈦媒體《在線》說,按往年的保守估計,大年三十營業額至少可以達到八萬,「但這次只有一萬六。」

在及時止損中發現商機

站在大廳,看著空蕩的餐桌和座椅,王謀福焦慮不已。餐廳沒客人,為春節備的近十萬塊貨品眼看也要過期。

「干著急沒用,必須想辦法自救」。

他到周邊,想看看「同患難」餐飲店如何應對。他看見隔街的眉州東坡把食材擺在一樓門口售賣,這給了他啟發。

3月31日,湘悅樓員工(左)在門口賣菜。

王謀福當即決定,用同樣的辦法處理食材。

1月29日,正月初五,王謀福和留守的員工一起,將庫存食材擺到店門口售賣。賣了三天,庫存的水果、蔬菜、麵食、雞蛋等被附近居民搶購一空。

那段日子,街道冷清,每天只在下午兩三點,才能看見為數不多的人推著小推車出門買菜。買菜時每個人都很謹慎,「裹得嚴嚴實實,幾乎不交流。」

湘悅樓在門口自製的「菜攤」。

菜賣得比預期快,有居民還想復購。王謀福跑到附近超市看了一下菜價發現,同是大蔥他店裡賣兩三塊一斤,有些超市已經賣到了八九塊錢一斤。他發現,「賣菜」的生意「可以做」。庫存清光後,他決定繼續在店門口擺攤賣菜,還豐富了一些燒賣、饅頭等主食食品。

疫情期間,外賣選擇少,王謀福的很多年輕顧客,不得不自己動手做飯。王謀福開始在顧客群裡分享烹飪方法,教顧客做菜。

在開餐館當老闆前,王謀福和妻子曾經推著車賣滷菜,有做滷菜的獨門手藝。

看著店裡有幾百斤庫存凍豬蹄,王謀福又想到一個辦法:專為那些受疫情影響宅在家裡、不太會做飯的人做一些滷味,他們買回家一熱就可以吃。幾百斤豬蹄的滷味不到3天就售空。

3月31日,北京,湘悅樓員工將剛做好的滷味豆乾從廚房端至一樓大廳。

王謀福說,疫情前店裡的食材、原材料大都是從湖南空運過來的,每日都有外賣訂單和老顧客的外食訂單,因此每日都需備足後廚的菜品。

而疫情期間航運不便,他只能親自去菜市場採買。滷味也從最初只賣豬蹄擴展為賣豬肘子、牛腱子、三黃雞、豆乾等。

4月2日早晨6時52分,王謀福在菜市場訂肉。

2月9日起,王謀福每天早晨6點開車出門,到距離餐廳23公裡的嶽各莊批發市場進行食材採購。

王謀福說,自己至少5年沒去菜市場採購過食材了,疫情期間出門買菜,讓自己有種回到最初創業時的感覺。

王謀福是一個願意積極想辦法解決困難的人,他不允許自己處於被動,「疫情來了,自己也不能倒下。」

4月2日早晨7時32分,王謀福在清點已購買的食材。

疫情下餐廳「關門必死」,他相信只要開門營業,就還有希望,「只要能開業就不是最慘的,可以賺過程、賺經驗。」

湘悅樓推出的滷味經過真空包裝打包後擺在一樓展臺上。

有線上商城主動聯繫王謀福,想進行滷味售賣合作。線上訂單銷量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發出200單,光滷雞一天就可以賣出100多隻。

疫情出現前,湘悅樓每月營業額80萬左右。

二月份,去庫存、賣菜、賣滷味,湘悅樓營業額9萬元;三月份,賣菜、賣滷味加上外賣訂單和少量堂食,營業額增長到了30萬。

跟80萬比起來,9萬和30萬不多,但王謀福說自己知足了:「如果停業關門兩個月,那我會急得出血,一個月就撐不住,可以見底了。」

4月2日18:52,北京,在湘悅樓堂食的顧客。

湘悅樓從3月20日開始正式恢復堂食,但半個月下來,只有少量老顧客光顧。「大多數人還是不敢出來吃飯,這種消費恐懼心理可能會長期存在。」 王謀福對鈦媒體《在線》說。

3月31日,王謀福進行月底結算。

「整個餐廳兩層420平,每月15萬房租,每平米每天十塊零八毛。」店長顏豔算得很清楚,兩個多月一直在虧損,雖然3月做了30萬,也只夠用來給員工開工資,房租、水電氣等成本均要自掏腰包。

房租租金是王謀福目前最擔心的事情,國家有優惠政策,但中間隔著二房東,截止到4月初,他還沒接到減免通知。他希望房租稍微降一點,要不然日子還是「不好過」。

3月31日,北京,湘悅樓門口擺著疫情相關標語黑板,上面寫著:加油!共抗疫情。今日已消毒,堂食正常營業。

4月份,隨著疫情的控制,湘悅樓堂食的人氣開始恢復。王謀福認為,2、3月的方案已經不適應新變化,復工的人多了,「宅家產品」已經不適用,四月份他又開始了新的嘗試。

王謀福打算繼續大力推廣線上商城,注重線上訂單。他打算將這個店做成優惠體驗的店,把價位拉低,使願意出來堂食的人在品嘗美味的之後可為家人再買一些成品、半成品的食材帶回去。

「我判斷,餐飲業不會迅速恢復,消費者的消費恐懼心理可能會長期存在。」 王謀福對鈦媒體《在線》說,「政府應該給予老百姓信心,應該明確表態讓人們敢出來吃飯,對我們餐飲人來說很重要。」

疫情期間王謀福非但沒有假期,反而變得更忙。他說自己從一位老闆變身為採購者、製作者、銷售者以及需要鼓舞員工戰勝疫情低迷期的領導者。

「為了店的生意、為了生存,儘管害怕這個病毒,沒辦法還是要拼,我每天回到家連鞋底都要噴酒精消毒。」

活了大半輩子第一次感到如此無力:「什麼事也做不了」

4月4日,北京,蟹老宋海鮮鍋店,一樓空蕩的玻璃櫃。2個月前,這裡裝滿了紅花蟹、梭子蟹、藍花蟹、皇帝蟹,但如今只剩下一隻存活的麵包蟹。

58歲的武漢人老朱在北京北三環經營著一家有著19年歷史的海鮮鍋老店——蟹老宋。受疫情影響,這家餐廳從1月底就關門停業了。

最開始,疫情來臨,老朱比較樂觀,他覺得無非像非典,雖然兇猛,但「來得快,走得快」。但是疫情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非典,給老朱的店鋪帶來了「致命打擊」。

「海鮮和其他庫存不同,沒辦法二手甩出,不新鮮的海鮮就算顧客敢買,我也不敢賣,吃出毒來我擔不起責任。」 老朱對鈦媒體《在線》說,1月22日起關門停業後,他沒有處理掉沒賣完的食材。

蟹老宋老闆老朱在店裡焦慮不安。

老朱的店共有60多名員工,有20多個是湖北籍。60多個人裡,有50個人跟著老朱十幾年,相處最長的有20多年。

停業就意味著燒錢,裁員可以減少成本。

老朱沒有裁員工,他覺得在這種情況下辭退員工,把員工推向社會,這樣的做法「太不地道了」。「除非我自己不幹了,支撐不下去了。」老朱說,他還考慮到一旦疫情過去,重新招人會更麻煩。

疫情停業期間,他給每名員工都發了基本工資2200元。

這一關,足足兩個月,他每天除了看新聞關注疫情的最新發展情況,「什麼事也做不了」。

兩個月,老朱兩鬢都急白了:他天天失眠,好不容易睡著,也常常被噩夢驚醒。

他夢見發不出工資,夢見房東催房租,還夢見員工被感染、店裡的生意越來越慘澹,無法繼續經營。

4月4日,北京,老朱店樓下一家經營兩年多的啤酒屋受疫情影響,因無法繼續支付租金倒閉停業並貼出「轉讓」紙條。

58歲,忽然迎來人生至暗時刻

在這次疫情中,老朱在武漢的三個發小接連感染新冠病毒去世,還有一些朋友確診,有些「至今還在住院」。

老朱的女兒在美國紐約工作,那裡同是疫情嚴重的地區。

「誒,沒辦法。」兩個多月,老朱的親人、朋友、自己的餐館都遭遇了疫情。

老朱1984年進入餐飲行業,這是他36年職業生涯遭遇的最大危機,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活到快60歲的人了,以前窮過、苦過,但從來沒有無力過。這種擔心焦慮,不是靠恢復生產、用勞動彌補就能改變的。」

老朱覺得,自己已經到了哭不出來的程度:「往前走是狼,往後走是虎,前要命,後要錢。沒辦法,人生中就沒經歷過這樣的事。」

4月4日,北京,蟹老宋餐廳內打包外食的客人。

「政策上給減免房租,但私人房東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老朱查過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對比自己他覺得能享受到的不多,而除了房租,工資也是一筆大開支。

老朱嘗試跟房東協商租金減免的事情,房東態度很堅決,表示不可以減免,因為沒有接到任何相關通知。

溝通無果,老朱也沒辦法。他認為,對很多房東來說,無非是少掙一些租金。但對很多企業來說,少交一些租金,可能就能改變命運。

4月4日,北京,蟹老宋後廚內的牛蛙。

老朱說,如果餐廳真的倒閉關門,真正受苦的是員工,是那些靠勞動吃飯的普通人,他們每個背後都有一個家庭,一個人失業,家庭也要面臨危機。

3月底,老朱的店開始恢復營業,但每天堂食的客人不超過十桌,只能靠外賣增加一些現金流。老朱表示,線上營業額遠遠養活不了這樣一家實體店。

他表示,線上外賣平臺抽成22%~29%,甚至會因為平臺上各種優惠活動導致做虧本買賣。

4月4日,北京,蟹老宋大廳內的等待領取餐品的外賣配送員。

老朱最大的希望就是保持健康,「只要不生病,其它終歸還是有辦法的。」他最擔心的是遠在紐約的女兒,其次就是餐廳的生存問題。

老朱的餐廳現在「就剩半口氣」。「最多能再支撐一個月,如果繼續這樣,大半輩子奮鬥的店可能就灰飛煙滅了。」老朱對鈦媒體《在線》說。

他希望儘早出臺明確的政策,為餐飲企業減免至少三個月的房租,並鼓勵消費者堂食消費。

他盼望疫情早點過去,所有事情走向正軌。

同樣受租金困擾的楊洋在北京經營著一家羊蠍子火鍋,也多次嘗試與房東協商減免租金,但房東態度堅決表示「沒有任何商量餘地,不免不減,如期不交,視為自動解約,需立即搬走。 」

4月4日15:18,北京,楊洋「蠍菜楊」火鍋店大廳內堂食的顧客。

疫情期間,楊洋的店依然堅持營業自救,主要以外送為主。將店特色主打羊蠍子、滷牛肉、牛肉麵、包子等分享到顧客群和朋友圈進行售賣。2月份疫情嚴重時閃送叫不到的時候,他便親自開著自家奔馳車進行配送,最遠的一次有80多公裡。

4月以來,楊洋的店堂食客流量開始恢復。4月5日星期日當晚,首次出現翻臺現象,也是疫情以來首次單天營業額破萬。此外,為加大外送訂單,楊洋推出五環以內免費配送、所有菜品滿298元包郵的活動。

楊洋覺得自己在這次疫情中得到了很好的歷練,「這是我迄今為止遭遇過的最大的職業危機,只有在大災大難面前,人才能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審視生活。」(本文首發鈦媒體,鈦媒體攝影師/孫林徽 編輯/陳拯 視頻/田毅濤)

相關焦點

  • 韓國迎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防疫或上調至接近「封城」水平
    這是韓國今年暴發疫情以來單日新增病例首次突破1000例。韓國疫情防控再次亮起紅燈。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自11月下旬起,韓國新增病例驟增,商店、桑拿房、餐廳、美容院、療養院、體育設施等公共場所頻現聚集性感染事件。
  • 疫情下的感恩節:紐約法拉盛餐館冷清,外賣訂單卻增50%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11月26日感恩節當天,法拉盛酒樓略顯冷清,面對第二波疫情反撲,酒樓業者紛紛訴苦,生意大不如前,外賣生意難抵高昂成本。僑報記者張晶攝君豪大酒樓董事長張曉櫻表示,紐約疫情又開始反彈,今年的生意是她來美國三十餘年來最差的一年。
  • 鱘魚養殖遭遇最大危機!疫情下,遭「誤殺」的魚兒如何遊進春天
    一周前,他還處於「極其焦慮」的狀態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水產行業管控升級,名列《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鱘魚被一些水產市場禁售,網絡渠道也被封閉,加上交通受阻,存塘的成魚和魚苗都「遊」不出去。「如果鱘魚一直禁售,全國的鱘魚養殖戶會徹底死掉。」
  • 直擊丨韓國迎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 防疫級別或上調至接近...
    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自11月下旬起,韓國新增病例驟增,商店、桑拿房、餐廳、美容院、療養院、體育設施等公共場所頻現聚集性感染事件。12月12日,一名戴口罩的男子走過韓國首爾一處宣傳抗疫的海報。新華社/美聯與2月「新天地教會」集體感染和8月梨泰院夜店集體感染事件不同,韓國這一輪疫情主要以首都圈為中心加速向全國擴散,同時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無症狀感染人數大幅增加,給防控工作帶來不小挑戰。12月3日,在韓國京畿道城南市,一名考生在考試中。
  • 韓國迎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 防疫級別或上調至接近「封城...
    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自11月下旬開始,韓國日增確診病例出現驟增,商店、桑拿房、餐廳、美容院、療養院、體育設施等涉及民眾生活的眾多公共場所均發生聚集性感染,戰疫防線面臨「失守」風險。新華社發(李相浩 攝)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12日主持緊急防疫對策會議時坦言,這是疫情暴發以來遭遇的「最大危機」,必須爭分奪秒與病毒戰鬥,「情況非常急迫」。
  • 莎拉波娃職業生涯回顧!大滿貫5度折桂,職業生涯累積36個冠軍
    莎拉波娃在社交媒體上寫道:tennis--I'm saying goodbye,接下來我們就來回顧下莎拉波娃的職業生涯:2000年11月對於莎拉波娃來說註定不平凡,當時年僅13歲的獲得了自己的首個冠軍:Eddie Herr冠軍賽少年組冠軍!一年之後莎拉波娃首度參加職業比賽ITF的Saratosa站,可惜的是14歲的莎娃遺憾落敗。
  • 韓國迎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 防疫級別或上調至接近「封城」水平
    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危機」 自11月下旬開始,韓國日增確診病例出現驟增,商店、桑拿房、餐廳、美容院、療養院、體育設施等涉及民眾生活的眾多公共場所均發生聚集性感染,戰疫防線面臨「失守」風險。 新華社發(李相浩 攝) 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12日主持緊急防疫對策會議時坦言,這是疫情暴發以來遭遇的「最大危機」,必須爭分奪秒與病毒戰鬥,「情況非常急迫」。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認為,相比前兩次的疫情大規模蔓延,這一波疫情達到拐點所需時間會更長,目前難以預測拐點何時到來。
  • 韓國疫情面臨「最大危機」,防疫級別或調至最高
    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對此表示,「這是疫情暴發以來遭遇的最大危機,當務之急是確保提供更多的醫院床位,應當動用行政權力,以確保病人等候病床的時間不超過一天」。據CNN報導,隨著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驚人地增加,韓國極有可能進入疫情暴發以來的首次封鎖狀態。
  • 疫情下,臺灣什麼情況?高雄鳥巢旅館老闆直呼:行船偏遇頂頭風
    來源:一波說疫情下,臺灣到底是什麼情況,造成什麼樣的衝擊?高雄商界名人、鳥巢飯店老闆楊政城說,他2019年底剛投資的一家新牛排館「牛排王」,開張生意興隆,但現在遭遇疫情,直呼「行船偏遇頂頭風」。楊政城旗下的「牛排王」館疫情對飯店商旅業是否造成衝擊呢?近日,據中評社報導,店名「牛排王」的這家新牛排館,是楊政城2019年剛投資的,楊政城坦言,餐飲的現金流其實很可觀,若一家店成功,複製開分店其實還是有市場。但現在遭遇疫情,讓他也是直呼「行船偏遇頂頭風」。
  • 巴黎餐館老闆:還讓不讓人活了?
    有一家餐館老闆就說,以往餐館的生意在春節期間都很好,但是今年反而損失了40%的營業額。本想著趁過年好好補回損失,沒想到今年這個年這麼難過。中餐館: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生意都是這麼慘澹。有一位餐館老闆向我們訴苦:「本來飯店重新裝修了, 等著鼠年春節能賺點錢呢。這沒想到,貸款都還不起了。。。」
  • 阿杜:我在職業生涯中犯的最大錯誤是離開本菲卡去摩納哥
    直播吧12月23日訊 近日,前美國足球神童、曾被譽為是下一個貝利的阿杜接受了媒體採訪,聊到了自己到目前為止的足球生涯,他表示當年離開本菲卡加盟摩納哥是自己職業生涯所犯的最大錯誤
  • 疫情下的至暗時刻!麗江這個電影城80後老闆是怎麼挺過來的?
    相比眾多影院老闆的哀鴻遍野,春節之前就因疫情被迫暫停營業至今顆粒無收的中數·新麗江影城負責人和練亮,卻顯得較為坦然。 這個被世俗評價體系評為根正苗紅「富二代」的年輕人,憑藉自己在業界摸爬滾打多年的敏銳嗅覺,在疫情初顯端倪之初便做出了相應預案,因此,在收到無限期關門停業的通知後,較之別人,顯得淡定了不少。
  • 疫情下澳洲年輕人心理壓力最大
    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澳洲年輕人正面臨著就業危機,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因擔心未來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而受到影響。一份新的報告發現,15至24歲的澳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理健康,因為許多人感到「孤獨、沒有安全感,需要更好的工具來駕馭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
  • 中華文明的至暗時刻!論古典中華帝國遭遇到的最大挑戰
    前段時間,大伊萬和朋友討論明清易代時期古代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格局問題時,意外地引出了一個全新的話題:古代中國、或者說以古代中華帝國為核心、由中央農耕民族與周邊遊牧民族共同構建形成的華夏文明集叢,到底有沒有遭遇過根本性的挑戰與危機?或者說,古代中國是否有真真切切的「亡國」、被完全異質的文明或民族國家所威脅、從而讓中國的政治版圖乃至文明集叢發生根本改變的危險呢?
  • 《天國餐館》開餐館,最重要的是開心
    他們都是聽完法國餐館老闆娘 黑須 假名子一番真誠的工作邀約後,頭腦發熱才上了這條賊船的。更糟糕的是,這個瘋狂的女人告訴他們:餐館四天後就要開業,她已經把邀請函發出去了。關於老闆,每個員工都有無盡的槽想吐。
  • 「在餐館講英語!」餐館老闆惡劣行為被曝光
    Fat Rice為芝加哥市北區一家以亞洲創意料理為賣點的餐廳,老闆與主廚為白人康倫(Abe Conlon),另一合伙人為華裔女主廚德裡安娜.羅(Adrienne Lo),康倫曾拿過多次餐飲大獎,加上媒體不斷報導,讓這家餐廳一直人氣十足。
  • 陳春花: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2018年在我和趙海然合作出版的《共生:未來企業組織的進化路徑》一書中,我們認為,在合作的要求下,相同領域甚至不同領域的組織不再是競爭對手,而轉變為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顧客參與價值創造、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以及市場競爭的激烈,組織需要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將傳統的價值鏈創造價值模式轉變為命運共同體合作創造模式。
  • 2020世界面孔之二:裡克·布萊特:疫情「吹哨人」的至暗時刻_國際...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2020世界面孔之二:裡克·布萊特:疫情「吹哨人」的至暗時刻新華社記者閆潔「我無法無所事事地坐著,看著人們死於白宮混亂、政治化的(新冠疫情)應對措施,所以我走人了。」這是美國疫苗專家、疫情「吹哨人」裡克·布萊特辭職兩天後在《華盛頓郵報》署名文章裡寫的話。2020年註定是布萊特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
  • 2020世界面孔之二:裡克·布萊特:疫情「吹哨人」的至暗時刻
    新華社/法新2020世界面孔之二:裡克·布萊特:疫情「吹哨人」的至暗時刻閆潔「我無法無所事事地坐著,看著人們死於白宮混亂、政治化的(新冠疫情)應對措施,所以我走人了。」這是美國疫苗專家、疫情「吹哨人」裡克·布萊特辭職兩天後在《華盛頓郵報》署名文章裡寫的話。
  • 《代嫁丞相》漫畫:小侍衛遭遇職業危機,似乎被嫌棄了
    在《代嫁丞相》漫畫中,有很多有特點的配角,比如已經「領盒飯」的溫柔郡主和騎熊貓的曹莽。再比如在近幾話中,出場率飆升的小侍衛嚴皓。相較於溫柔和曹莽,嚴皓的角色設定明顯會更討喜一些,因為溫柔和曹莽畢竟是反派,而嚴皓屬於正派陣營。但嚴皓最開始圈粉,離不開獨孤行的幫忙。可能有人會說,嚴皓跟獨孤行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