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改編劇本《大空頭》:盡力拍出喜感,只為了說個悲傷故事

2021-01-1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晚,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改編自麥可·劉易斯2011年同名原著的電影《大空頭》一舉拿下了本屆奧斯卡的最佳改編劇本。

有著同樣拍華爾街軼事的《華爾街之狼》在前,《大空頭》又是怎樣另闢蹊徑的呢?
《大空頭》劇照

遙想2008年,對國人來說最先跳出的事件大概是北京奧運會,但要是問美國人,答案一定是次貸危機。

那場山呼海嘯的金融危機逐漸遠去後,對於發生過程,許多人除了能說出「房地產泡沫破裂」和「次貸危機」這些聽上去很「金融」的名詞外,還是搞不清楚個中緣由。雖然我們離金融風暴中心很遙遠,離華爾街的精英生活更遙遠,但樂於把見證美利堅進擊史的各類國家事件拍進電影的美國導演會來說給你聽。

於是《大空頭》就誕生了。

這部電影在去年11月美國AFI(美國電影學會)電影節期間低調上映,卻得到諸多稱讚,當時就被稱為今年奧斯卡勢頭強勁的「黑馬」。

《大空頭》改編自麥可·劉易斯2011年的同名原著,講述華爾街幾個能力卓越的金融才子在「次貸危機」到來前,從蛛絲馬跡和數據中預測出這場金融風暴,利用與大銀行的對賭合同成功躲過這一劫,並從中獲利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三年。

麥可·劉易斯的另兩部作品也曾拍成電影《弱點》和《點球成金》,在得知《大空頭》要被搬上大銀幕時,他認為這個嘗試太大膽了,他對《好萊塢報導者》說:「寫《大空頭》之初,我覺得它根本不可能被拍成電影。」

劉易斯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首先講金融危機是個很複雜的事,吃力不討好。故事結局屬於多數人的「已知」歷史範疇,儘管人物故事有演繹空間,但對電影來講,不能發揮「未知故事魅力」是一個弊端,解釋類影片不容易出彩。更何況,有同樣拍華爾街軼事的《華爾街之狼》在前,其中至少有從一文不名的小交易員到金融大亨這種戲劇性極強的故事線索。一個以美國經濟崩盤的悲劇作為劇情高潮的故事,顯然分寸不好拿捏。

好在導演亞當·麥凱找到了處理悲劇高潮的最佳方式——拍成一部喜劇。原著作者劉易斯在接受《赫芬頓郵報》採訪時表示,他認同「喜劇」的表現方式:「我覺得讓人們關注一件事的辦法是先讓他們笑,一旦他們笑了就代表上鉤了,你就可以開始真正教他們一些事了。」

《大空頭》充滿了濃濃的懷舊風。如今看來,最能代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的,大概就是看上去永遠飽和度過高的廣告牌、衣服、妝容,還有永遠在瘋狂打電話、滿眼西裝革履的華爾街金融氛圍。只要營造出這種氛圍,嘲諷舊時代的喜感就會撲面而來。

影片開頭,接下來會作為整部電影旁白、同時是主角之一的傑拉德·韋內特(瑞恩·高斯林 飾)以「貸款證券」(MBS)的概念來源解釋緩緩開場。旁白角色的運用對電影來說是加分項,畢竟對一部金融詞彙已經是日常用語的電影,你指望觀眾自己理解這些基金經理嘴裡時不時出現幾次的概念不太實際。

在故事主角麥可·布瑞(克裡斯蒂安·貝爾 飾)出現前,亞當·麥凱以放PPT新聞的方式快速回顧了房貸證券誕生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這一過程。這個點子值得讚嘆。每個節點新聞圖片的播放都加劇了電影的真實感和紀錄片感,仿佛真的走了一遭。影片開頭快速閃過的圖片從裡根總統演講到蘋果電腦問世,從美國無釐頭電影典範《福祿雙霸天》到美國LGBT運動,幾乎帶觀眾回顧了美國各行各業在這30年裡的狀況,而結果是曾經被人看不起的銀行和金融從業者逐漸成為美國上層社會領頭羊。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這個回顧夾雜著複雜的情緒。但配上歡快的小號背景音樂,最後呈現出的感覺變成了「諷刺」。這種諷刺感恰恰就是導演的目的。

接著,三組華爾街「先知」陸續登場。

影片對這三組人物細緻入微的刻畫是亞當·麥凱解構抽象金融事件的途徑,面對這樣一個複雜龐大的金融系統運轉規則和發展過程,以個性化的方法將抽象的資金運轉方式變成三種不同性格的人物行為非常明智。

「社交無能」的基金經理麥可·布瑞

首先,擁有典型高智商特徵——「社交無能」的基金經理麥可·布瑞,以敲鼓節奏出場,率先發現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他預測房地產行業將在2007年崩盤,隨後說服投資人讓他去購買名為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的貸款違約保險,對賭房產市場泡沫會破。在房貸市場沒崩潰前,布瑞必須每月向銀行支付高額對賭金。

布瑞待在辦公室,日復一日在門外白板上寫著公司盈利率,從38%寫到負198%。對布瑞來講,他並不在意掙了多少錢,而是在乎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對金融和數字的熱愛是驅動他從事這個行業的原因。

同樣知道這個消息的另一個人,因無法釋懷弟弟面對頂不住金融行業壓力自殺內心始終抑鬱的馬克·鮑姆(史蒂夫·卡瑞爾 飾),他的獲知渠道是在銀行工作的傑拉德。傑拉德親眼見到銀行對貸款信息審核粗暴不負責的行為,打聽到布瑞的反常行為後相信他的判斷,找到馬克團隊想共同從中賺一筆。

另一邊,兩個年輕氣盛,靠著單打獨鬥掙快錢發家的華爾街新人查理·蓋勒(約翰·馬加羅 飾)、傑米·施普雷(哈米什·林克萊特 飾)偶然發現了馬克一組人的計劃書,並將此事告知行業大牛、退休銀行家本·李克特(布拉德·皮特 飾)。在本的默許下三人也開始加入購買貸款違約保險的行為。

退休銀行家本·李克特

三組人的形象構建非常明顯:高智商、性情家、賺錢咖。

平行敘事讓《大空頭》更像一部群戲。沒有主角,沒有主線。當拉斯維加斯交易論壇的狂歡結束後,所有人都湧向酒店門口攔車離開。導演用固定的對稱遠景拍下每個人的離開,有人心存僥倖,有人剛結新歡,有人還在泡沫中沉淪不肯面對現實。閃著金色光芒的酒店大門在鏡頭中顯得浮華、虛無又孤獨。

但這種人物刻畫還完全不足以構成一部能稱為優秀的電影,《大空頭》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拍攝方法和穿插於劇情中時刻在跳脫的「腦洞」。

亞當·麥凱以拍有戲謔感的輕喜劇見長,他曾在《周六夜現場》做過三年總編劇,合作夥伴在採訪中評價他最喜歡亞當的是「他敢於改革冒險的精神和對自己的價值極為相信的自信」。這種作品經驗,讓亞當深諳如何以鏡頭和可用視聽元素「引導」影片情緒和節奏。

在片中,亞當沒有刻意放喜劇元素。從布瑞不合群的童年開始,特寫、搖晃的手持鏡頭大量出現,連開玩笑時的空氣都是逼仄的。布瑞連續幾個星期躲在自己的小辦公室裡,生活充斥報表、郵件、電話、數字和搖滾。觀眾對這種情緒的理解和帶入感如同在他身邊一樣不斷增長,以至於會覺得布瑞真實得如在對面。偽紀錄片拍攝和大量特寫不僅讓影片的緊張感不斷上漲,也最大程度還原演員情緒,這種觀感類似偷窺。

看電影的樂趣通常來源於進入不了解的世界,另一部分則是看別人的幸與不幸並以此折射到自己的生活情緒中。

影片中馬克團隊的相互交流用了大量特寫,在他與傑拉德的首次會面中,鏡頭從全景轉向特寫,迅速移動到說話人面前,接著大特寫,再跟著馬克的眼睛看向傑拉德正在搭建的層層積木。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感和群戲時不同角度的特寫就像每個人都幻想過的隱形人。隱形於他人生活,卻能以全能視角看每個人的表情卻又沒有對視的尷尬帶來的快感是很有吸引力的,足以讓你在智商被金融知識狂虐時堅持看看這些人接下來的生活。

問題是,這些人的生活還是充斥著無窮無盡的金融術語。亞當只好開腦洞了。要幽默,要解釋,還要填補一下全片「男人戲」的視覺乏味,明星和美女的到來一舉解決了這些問題!以第四人稱做「活體百科」圖解示意的方法把金融類電影的高姿態中和得易於接受,成為全片喜劇擔當。

影片開場僅13分鐘,大約是導演認為觀眾對金融術語的忍耐力已經到了極限,迅速轉換音調,「這些名詞讓人頭疼是吧?是不是讓你覺得自己智商被碾壓了?對,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華爾街的人就愛用這些玄乎的專業術語讓你覺得只有他們能搞得懂錢的事,這樣你才會把錢交給他們。下面讓在浴缸裡享受泡泡浴的美女來給你解釋一下次貸的衍生。」這種轉換對於沉浸在迷茫中的觀眾如同一劑強心針。大部分人都會一邊擺出「What?!」的表情,一邊看看這個奇特的插曲。在接下來的2個小時裡,著名主廚用海鮮湯比喻了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憑證),經濟學家和女星賽琳娜·國美帶著一撥群演表情誇張地在賭桌上解釋了泡沫的膨脹過程。這些片段也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利用背景音樂和反差極大的畫面風格與主劇情自然切換,並沒有讓人出戲。就像你自己暫停電影,去百科了一下而已。

《大空頭》劇照

此外,亞當大膽地在片中使用了象徵蒙太奇,對表現看上去冷靜理性克制的金融從業者內心發揮了巨大作用。

用漫天美鈔和美女熱舞外化布瑞的興奮,以及全是貸款的美國資本市場;用池中的鴨子和草地兒童表達金融系統的複雜;用層層疊疊的切菜聲描述了馬克在拉斯維加斯聽對面滿身銅臭的OCD經理滿口胡言的內心……可以理解為,導演幫觀眾和故事主角們發出了圖片式彈幕。

跟著主廚、明星、經濟學家搞懂了這些金融術語後,亞當開始給觀眾一些思考空間,喜劇元素逐漸消失,影片走向帶著悲傷的結局。在三組主角急不可耐的等待中,原本期待的崩盤時刻來得遠沒有想像中的震撼,不論是對經濟嚴重情況的震撼還是對布瑞最終盈利489%這個數字的震撼,所有設想中的快感都消失了,沒有任何人是贏家。這可能是導演亞當最希望觀眾有的感受。

影片以馬克在美國經濟崩盤前一刻賣掉了手裡的合約戛然而止,喜感、笑點和「我看到了大部分精英們沒有看到的漏洞」這種快感背後,真實的生活還是在出倉平倉的一次交易而已,馬克開始懷疑自己與詐騙美國民眾的資本家沒有區別。倒閉的銀行臺階上失業的人民,被送進監獄裡的替罪羊,儘管銀行被拆分卻依然存活於華爾街的資本大鱷,空曠的天台和蕭索的音樂定格了故事深處的悲傷。亞當沒有拍出任何一個獲利者的喜悅,只是給觀眾送上了這一切總有一天會恢復原樣的絕望氣息。

作為「黑馬」闖入奧斯卡,《大空頭》這種講述華爾街軼事的風格大約還是不太受學院派們待見,《華爾街之狼》就是最近的前車之鑑。但如同麥可·劉易斯另一部小說改編的《點球成金》裡的最後一句那樣,just enjoy the show。

本屆奧斯卡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

《聚焦》

最佳導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荒野獵人》

最佳男主角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荒野獵人》

最佳女主角

布麗·拉爾森《房間》

最佳男配角

馬克·裡朗斯《間諜之橋》

最佳女配角

艾麗西亞·維坎德《丹麥女孩》

最佳原創劇本

《聚焦》

最佳改編劇本

《大空頭》

最佳外語片

《索爾之子》(匈牙利)

最佳動畫長片

《頭腦特工隊》

最佳攝影

《荒野獵人》

最佳原創配樂

《八惡人》

最佳原創歌曲

「Writing’s On The Wall」,《007:幽靈黨》

最佳剪輯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最佳音效剪輯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最佳視覺效果

《機械姬》

最佳音響效果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最佳藝術指導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最佳服裝設計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最佳動畫短片

《熊的故事》

最佳真人短片

《口吃》

最佳紀錄短片

《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

最佳紀錄長片

《艾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編劇工會獎公布獲獎名單 "聚焦""大空頭"登頂
    《聚焦》、《大空頭》分獲編劇工會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1905美國當地時間2月13日,編劇工會獎公布了本屆的獲獎名單,集結麥可·基頓、瑞秋·麥克亞當斯、馬克·魯法洛等明星的《聚焦》榮獲最佳原創劇本獎,而由克裡斯蒂安·貝爾、瑞恩·高斯林等出演的《大空頭》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
  • 《大空頭》編劇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電影
    《大空頭》編劇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電影  據外媒報導,著名編劇查爾斯·倫道夫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的電影。  這個電影項目也將是查爾斯·倫道夫的導演處女作,在這之前,憑藉《大空頭》《愛情與靈藥》《溫柔殺手》查爾斯·蘭道夫已經在業內積累了不錯的口碑,更是在2016年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 電影《大空頭》告訴你做多做空的黑歷史
    這種根深蒂固的印象或許會因《大空頭》所消解,該片在本屆奧斯卡拿下最佳改編劇本,主要講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前,少數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人士看穿了美國房市的虛假繁榮,利用做空次貸CDO從而戳穿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泡沫,在世間眾人都因為陷入這場金融災難而呻吟不已時,這群人反而從中大量獲利暴富的故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將拍電視劇是真的嗎 張哲凱宋媛媛再現催淚...
    3月25日,據臺灣媒體報導,陳意涵、劉以豪主演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全臺票房突破2.4億臺幣,催淚故事在亞洲多個市場創下票房紀錄。時隔2年,原班人馬導演林孝謙、編劇呂安弦、監製莊淳淳(Rita)宣布推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視劇集,預計拍攝10集,製作費用高達1.8億。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將拍電視劇 林孝謙任監製
    時隔2年,原班人馬導演林孝謙、編劇呂安弦、監製莊淳淳(Rita)宣布推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視劇集,預計拍攝10集,製作費用高達1.8億。林孝謙透露,整個團隊多次開會討論,新的劇本推翻了之前的設定,目前這個版本「一看就會飆淚」。
  • 奧斯卡編劇獎為什麼要分設「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改編劇本」?(1452期)
    此前備受國內影人關注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斬獲了最佳改編劇本獎(Best Adapted Screenplay),《逃出絕命鎮》則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獎(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黑色黨徒》是如何寫出的!
    在剛落幕的第91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黑色黨徒》打敗了科恩兄弟的《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而且在獲得奧斯卡6個單項提名中,囊括了最佳影片、導演、表演、劇本、剪輯和配樂。在去年的坎城電影節上,《黑色黨徒》還獲得了評審團大獎,從這也體現了該片在整體上的藝術水準。
  • 塔伊加·維迪提拿下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不喜劇不成活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終於落下帷幕,奉俊昊帶著《寄生蟲》橫掃奧斯卡,一舉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是奧斯卡有史以來首次獲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喜多瑞在此前的文章中也預言,《寄生蟲》拿下奧斯卡獎座是無疑了,問題是能拿幾座?卻是萬萬沒敢想會將四座最具含金量的獎盃一併捧走!
  • 《大空頭》編劇將首執導筒 創作新冠疫情題材電影
    這個電影項目也將是查爾斯·倫道夫的導演處女作,在這之前,憑藉《大空頭》《愛情與靈藥》《溫柔殺手》查爾斯·蘭道夫已經在業內積累了不錯的口碑,更是在2016年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有消息稱,查爾斯·倫道夫的新片將把故事時間線放在新型冠狀病毒成為全球流行病前的幾周,為了真實還原當時的情況,影片將會在世界很多地方進行取景拍攝。
  •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黑色黨徒》是如何寫出來的?
    在剛落幕的第91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黑色黨徒》打敗了科恩兄弟的《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而且在獲得奧斯卡6個單項提名中,囊括了最佳影片、導演、表演、劇本、剪輯和配樂。 斯派克·李是一位著名的黑人導演,曾拍出不少經典好片,代表作包括:《黑街追輯令》、好萊塢版《老男孩》、《聖安娜奇蹟》、《叢林熱》、《單挑》、《為所應為》、《黑潮》、《第25小時》等。
  • 我為什麼看了三遍《大空頭》電影
    周末晚上在我百無聊賴時候,朋友安利了一部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影片《大空頭》給我。
  • 如何寫一部贏得奧斯卡最佳改編的劇本——分析《模仿遊戲》的劇本改編
    但這個不重要,至少,它獲得過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所以他是如何獲得這個獎的呢?因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編劇GrahamMoore得獎感言是:「「16歲時,我曾想要自殺。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古怪、很與眾不同,沒有地方屬於我。但我現在站在這裡。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年度最催淚的愛情電影!
    韓國電影改編 經典場景神還原韓版當年由權相佑、李寶英主演,劇情講述K和Cream兩個遭遇相仿的年輕人相依為命多年,同居卻始終沒有更進一步,直到K被診斷出絕症,為了讓Cream幸福決定隱瞞病情,並想方設法讓她幸福。臺灣版還原了片中經典場面,包括女主角追車、牽手進禮堂等,催淚指數滿分。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要拍電視劇啦!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於2019年3月14日在大陸上映,最後票房收入高達9.58億人民幣,目前保持大陸最賣座的臺灣電影已一年。在《比悲傷》大獲成功後,黃金搭檔林孝謙和呂安弦,再次改編韓國短片,拍攝浪漫愛情片《跟你老婆去旅行》,該片已於去年拍竣,預計今年上映。《老婆》雙男主鳳小嶽、張書豪與呂安弦、林孝謙。
  • 2018年的臺灣電影,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僅在臺灣一路票房飆升,即便在香港,也屬一匹闖出的黑馬,排片率高達35%,是臺灣電影在香港30年來獲得的最好成績。這真是一個不能更悲傷的故事。 如果說大陸電影已經逐步通過主旋律電影(《戰狼2》《紅海行動》)、國產喜劇電影(《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和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摸清並找準了本土觀眾的痛點,那麼臺灣電影在觀眾定位上仍然處於不斷摸索的迷途。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創造的票房奇蹟源出偶然,還是有跡可循?
  • 最佳改編劇本的成功秘笈
    本片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由北京聚本傳媒出品,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龍豪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該片講述了當代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鬥的故事。原劇《十二怒漢》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而本片一直有「最佳翻拍」的美稱,上映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觀眾的好評,更是在國內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 70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劇本給了個「爛故事」 ?
    由法比奧·德因諾琴佐和達米亞諾·德因諾琴佐自編自導的電影《爛故事》拿下最佳劇本。「在一個看似正常的世界裡,一個在虐待狂父親們和勤奮卻絕望的兒子們的憤怒中,無聲孵化出來的黑色故事。」 這就是法比奧·德因諾琴佐和達米亞諾·德因諾琴佐,一對31歲的羅馬雙胞胎兄弟導演,在今年的《柏林郵報》(Berlinale)的競賽中對《爛故事》所做的總結。
  • 【放映廳】今晚八點上映《大空頭 The Big Short 》
    上完班,來杯咖啡,看場電影給自己來一場安安靜靜的放鬆今晚八點,寶力咖啡寶力放映廳繼續溫暖上映今日電影《大空頭電影為了解釋術語用力很猛,浮誇的剪輯和配樂無處不在,看到導演以前是混SNL的一切都合理了。如果說too big to fail是政府視角,margin call是犯錯者視角,那the big short就是空頭受益者視角…或者說,難得看清事實的上帝視角。片尾字幕西斯空寂。Steve carell簡直定義了「演技」這兩個字!將常見於紀錄片的編排手法套用到虛構敘事中一度讓人眼前一亮,且非常考驗劇本和剪輯的功底,然而最終的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僅得其形。
  • 觀影《大空頭 The Big Short》,閒聊股市投資
    《大空頭》是一部美國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時四個人抓住機會,從全球經濟衰退中撈取了大量利潤,同時他們還試圖阻止全球經濟的衰退的故事。該片於2015年12月23日在美國上映 ,於2016年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電影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幕,當屬男主角冒險做空但危機遲遲不來的時候。這種時候最痛苦的可能不是金錢的損失,而是對自己判斷的否定,以至於對自己本身的否定。這種自責讓人生不如死,如坐針氈。
  • 當年周潤發為了報恩,拍出這部港片,卻成就了香港電影最佳三人組
    而影片中鍾楚紅、周潤發、張國榮的三人組被稱為香港電影最佳三人組。跌宕起伏的劇情這部電影以三個年輕人的經歷和情感糾葛作為故事線穿插其中周潤發出大力氣,為幫老友走出困境而作為當時絕對巨星的周潤發和張國榮,看到吳宇森頹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