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版《鹿鼎記》上線了,評分一路走低。
很多人都把原因都歸結在主角的演技身上。
有網友說,他青筋突起,像極了春晚舞臺上唱著「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的鞏漢林。
他翻個白眼,像極了《家有兒女》,滿腦子都是「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
看得出來,導演想讓張一山把「漫畫卡通式」演技進行到底,甚至是形成一種風格。
但遺憾的是,不僅這種表演風格,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接受。更重要的是,新版《鹿鼎記》已經因此失去了其他方面的注意力。
原著中的韋小寶,出場就是12歲左右。張一山版本一開始就出現,不用小演員。因為試看一集的結尾你就會發現,韋小寶已經從揚州城的「清」樓,潛入了紫禁城裡和皇帝施展拳腳了,堪稱史上最快成長劇情。
有分析認為,網絡劇都會像這樣的速度推進,迅速帶入核心劇情,目的是最高效率地爭取用戶停留時間。
鹿鼎記是翻拍次數最多的金庸劇之一。拋開電影系列,單是電視劇,就在過去的12年裡,就被翻拍過兩次。
2008年,黃曉明版本還算有點水花,尤其是以這張劇照最為著名。
而2014年的韓棟版本,則鮮有深刻印象。
分析這裡面的深層次原因,總結為一個內容——「沒有時代特色」。
張一山版亦是如此,
80年代的金庸劇,是金庸小說第一次走向熒幕,開啟了武俠小說的影視化黃金時代。
精神產品匱乏的年代,人們很容易接受武俠小說發生在狹小的空間裡,雖然都是人工的布景,但絲毫不影響觀眾對角色的動情。
主角配角們的一顰一笑,甚至眼神裡,都是戲。
進入90年代,朱茵版的《射鵰》、陳小春版的《鹿鼎記》、黃日華版《天龍八部》、古天樂李若彤的《神鵰俠侶》,成為TVB時代金庸劇巔峰中的巔峰。
21世紀初的又一波翻拍,開始有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從人工布景的棚拍,走向戶外實景拍攝。
蘇有朋的《倚天屠龍記》是打破TVB式翻牌風格的一個分水嶺。大量實景拍攝,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熒幕經典。
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和《射鵰英雄傳》,拉開了大鬍子張紀中的金庸翻拍大幕,毀譽參半。
但胡軍版的《天龍八部》,劉亦菲的小龍女,終於讓張大鬍子挺直了腰板。《天龍》和《神鵰》成為這一代人的經典。
從那之後,大鬍子系列的翻拍再難收穫好評。黃曉明的《鹿鼎記》多了「楊過」味道,卻少了市井靈氣。
鄧超版《倚天屠龍記》被發現使用此前幾部劇的同款道具……
大鬍子停止翻拍的同時,又一波浪潮來了。也就是剛剛過去的一個十年,金庸劇迎來了第三輪翻拍。
在偶像劇、仙俠劇的浪潮夾擊中,這個階段拍攝的金庸劇,畫面上開始「仙俠化」、鮮豔化。但更明顯的趨勢是消費化、偶像化。
唐人版《射鵰》,啟用當地最當紅的青年演員胡歌、林依晨。畫風年輕化、偶像化,甚至有點仙劍奇俠的味道。
於正參與翻拍的幾部金庸劇,把這種消費主義推到了最高潮。
陳曉版的《神鵰俠侶》,選擇了陳妍希飾演小龍女,定妝照一出就火爆全網,包子臉被網友嘲笑,造型被稱為「雞腿」。
《笑傲江湖》,又讓陳喬恩飾演東方不敗,這雖然不是首次女性演員飾演東方不敗,但卻是首次修改了東方不敗的原始性別,並讓「東方姑娘」和霍建華飾演的令狐衝談戀愛,活生生增加出一條感情線。
賴水清是蘇有朋版《倚天》,他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翻拍,也免不了融入消費主義內容。
例如,《天龍八部》讓當時正當紅的鐘漢良演喬峰。「韓」潮洶湧之際,又請來韓國演員飾演段譽一角。
所有的服裝,都有一個大色塊、純色衣裝。裡面的阿紫,真的被塗成了紫色,被網友戲稱「高錳酸鉀精」。
還請來倚天的老朋友們客串了一把,搞了一出回憶殺,即便是《天龍》故事和《倚天》並無關係。
這種浪潮很快引起了全行業的反思,去明星化、限制明星演員片酬,以及在《琅琊榜》等一系列高水平作品的標杆指導下,逐漸走向素人化。
18版《射鵰英雄傳》就是在這樣的語境下推出來了,兩個從未見過的新人演員擔任了郭靖黃蓉的角色。雖然多個電視臺播出的收視率很低,但在網絡上卻收穫了好評,尤其是遵循原著描述的劇情,被不少劇粉說是良心之作。
「因為沒有啟用大牌演員,所以更多的投資都用在服化道和製作上了。」這樣的邏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原本很有說服力,但偏偏又有一些作品,用實力證明,請不起大牌演員,只是因為實力不夠。
比如新《倚天》、新《笑傲》,素到極致,演技不過關、製作不達標,再被群嘲。
純素人陣容,似乎又走不通了。
回過頭看這些留給我們記憶的金庸劇歷程,無論是早期TVB式清澈的眼神、信念感十足的演技,還是實景拍攝的大製作,或者是成為博人眼球的消費品,還是完全排斥明星製作的新人作品,一個時代的作品,都是當時最前端的潮流。
翻拍金庸劇,不僅僅是翻拍,還是在適應當時的時代語境。
新《鹿鼎記》的口碑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張一山的演技顯然不應該背下所有的鍋。
演技是一個考評因素,而不可忽略的關注點還應該包括:
相比過去,它的武俠特效有沒有進步?
相比原著,它的編劇有沒有更出色?
相比同行,服化道有沒有晉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相比時代,它的後期製作有沒有用到新的技術?
……
2020版《鹿鼎記》真正讓人難過的正是如此:它幾乎找不出一個核心特點,去配得上「2020版」這個時代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