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我做東 第2季》衝突是馬東的殺手鐧

2020-10-09 茶姐姐治癒花園

首先,我對馬東的了解是基於《十三邀》專訪,《奇葩說》以及《樂夏》正片,不算很多,但也不能說太少。

對於樂隊我做東這個節目,我的理解是,這是馬東一貫的節目思路的延續——讓嘉賓充分表達,用語言,用行為,用對話,用衝突……

【馬東】他很擅長利用衝突,奇葩說作為一個辯論節目,可以堅持那麼多季,頻頻上熱搜,也是這個道理。當一個人和與自己截然相反的人交流或者產生衝突的時候,其實正是反思,學習和提高的一個絕佳的過程。

當然,他對大眾的理解力是有清醒把握的,嚴格把節目的基調定在娛樂節目,所有需要探討的議題都是點到為止。他深知真正教育大眾的是娛樂活動,而不是學校和書籍。

他不像許知遠《十三邀》那樣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一探究竟。因為馬東知道那樣做不僅問不出什麼真相,更嚴重影響了節目的傳播力。可以說馬和許走的是兩條截然相反的路線。有趣的是,這種選擇的背後,反而是兩個人相反的性格:馬是一個認為人生的底色是悲涼的悲觀主義者,而許反而是懷有純潔理想的樂觀主義者。

話題回到這個節目上:

【五條人+康姆士】五條人那一期我看了兩遍,雖然有不少人詬病這一期,但其實我看來氣氛還是蠻融洽的。「跟火星人說自己的三個高光時刻」的遊戲是很有趣的,充分表現了每個嘉賓的個性。明眼人看完之後,孰高孰低,高下立判。臧鴻飛表現得有些low,他就希望嘉賓能和他一樣,說出「成功的時刻」。但仁科講得「我出生,我活著,我來了」過於抽象,他覺得不夠真誠,不夠掏心窩,是耍小聰明。最終仁科按他的意思回答了「16歲去找阿茂這幫天才」,是一句所謂的真心話,而「上熱搜」則是為了讓臧鴻飛滿意才說的。阿茂的回答「撿到五毛錢」,「買到喜歡的唱片」,「看兵馬俑」,三個答案充分代表了五條人從音樂到人的市井特點,這正是五條人擁有特殊魅力的源泉。臧鴻飛雖然是主持人,但是他本人代表著一種社會觀點,一種偏見,雖然不太討人喜歡但是真實。這一期他和五條人之間的尬聊更加鮮明地襯託出仁科的才華橫溢和阿茂的隨性,不失為一次非常深入的「人物訪談」。

【野孩子+超級斬】野孩子和超級斬這一期,同樣也是在不斷加強衝突。當然這個所謂的衝突主要是講野孩子退賽帶來的後果。其實雙方已經在樂夏表達的很明確了,在這裡只是炒一炒冷飯。這一期節目最出彩的部分是在後面的遊戲:請選擇4樣東西帶上諾亞方舟。三個小朋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自己的隊友,這種世界上只有彼此的情感真的是世間少有,非常令人感動。然而節目組太壞了,非要逼他們作出選擇,逼得小姑娘都哭起來。雖然藏鴻飛又「爹味十足」地說什麼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就保留女孩子這種噁心的話,但他的低俗再次突出地反襯了嘉賓小朋友們純潔善良的心。到最後他自己也哭了。

【重塑+Manderin】再說重塑Manderin這一期,看起來冷酷無情的華東、劉敏,在飯桌上面對年輕人,反而顯得更為單純和直率,那麼不愛說話不愛笑、嚴重社交恐懼的兩個人,在這個環境裡竟然如此放鬆,頻頻展露笑顏,讓我極為出乎意料。我感覺他們儘管對陌生人十分冷漠,但是一旦認可了對方,就會特別真誠。最萌的地方是,一開始華東明顯地表現出對臧鴻飛的不屑,但臨近最後竟表示他也沒有那麼糟,他甚至猜臧鴻飛是88年的。😂其實臧鴻飛是75年的,比他還大一歲。這就充分說明了他是一個很少和人接觸,很少社交的人。自從我上班工作了以後,我基本上看到任何人說幾句話就可以大致猜出對方的年齡,一般上下不會超過5歲的差距。尤其是臧鴻飛長得那麼老一點也不像88年的好嗎?華東猜年齡錯得離譜,更顯出他的可愛。

總之我覺得這個節目的重點就是在體現出樂隊的成員們真實的樣子,看完這個節目後,會讓觀眾更加喜歡這些樂隊。至於看完之後更加討厭馬東和藏鴻飛……可能這也是計劃的一部分吧。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理性聊天,噴和槓的請繞行,😘!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馬東們為什麼容不下五條人
    最簡單而又直接的原因,就是《樂隊的夏天》是一個綜藝節目,綜藝節目就需要綜藝感。在這季的樂隊裡,五條人的綜藝感是最強的。在第一期五條人表演完的談話環節,可以說是整個第二季第一個熱門話題。尤其是在第一輪表演後的復活環節,最後一個樂隊人選落在馬東手裡,他拿了三張彩紙,分別代表三個樂隊,隨風丟下,哪一個落在中間就復活誰,恰好中間的就是五條人。
  • 看了《樂隊我做東 2》!你就理解從骨子裡馬東是不認可五條人的
    《樂隊我做東 2》整個節目像一個真人版的海綿寶寶,五條人是海綿寶寶,康姆士是派大星,飛飛是章魚哥,馬東是蟹老闆,章魚哥一直想把海綿寶寶和派大星拉到規則上來,但海綿寶寶和派大星還是不停的跳脫到規則外,這樣的反差真的很好笑。
  • 樂隊的夏天,馬東的夏天?
    2 1996年的時候,27歲的馬東從澳洲回國,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學習電視專業。那時候,他已經在海外漂泊了10年之久。八十年代,馬東隨著當時的出國熱,來到澳洲學習,生活上很窘迫,給人搓過袋鼠的皮子,找練習生剪髮,各處打工。後來父親馬季來澳洲演出,馬東跟著他在澳洲轉了一圈,發覺他們的生活實在太有意思了,而且「整天就是玩」,覺得在澳洲沒有呆下去的必要了。
  • 馬東:好多朋友警告樂隊你可別碰,那麼多人想碰都砸了
    中國新聞周刊:剛開始的31支樂隊,有哪些是你在做節目之前就認識或者知道的?馬東:沒有。其實我手機裡都是相聲,很少有音樂,前兩天有人說你聽哪首歌睡覺,我是聽著郭德綱的《論捧逗》睡覺。 中國新聞周刊:一直都是這樣嗎?這麼多年都是這樣?
  • 大陸劇:樂隊我做東第2季
    樂隊我做東第2季
  • 《樂夏》第2季變成了吹牛大賽?馬東越來越無語了
    第2季,第2期在8月1號播出以來,贏得了非常不錯的反響。依舊是以量大,料多,給的足,這三大特點讓觀眾覺得非常喜歡。,第一期一開場,第1支樂隊演完之後,張亞東就給馬東出了一個難題。當時是《馬賽克》樂隊演唱的一首《霓虹甜心》。張亞東就問馬東,你可知道這是什麼風格的曲目。這都第2季了,所以我想問問你。
  • 樂隊為馬東寫歌,內容卻讓馬東難受,為觀眾著想的節目
    此時馬東,還有著疑惑,這首歌是關於我的嗎。沒錯,這首歌就是寫給馬東的,是已被淘汰的木馬樂隊,作為彩蛋出現在了《樂隊的夏天》9月5號播出的最新一期。雖然歌是寫給馬東的,但是內容卻讓馬東很受傷。一句馬東是個大壞蛋,打破了馬東對這首歌的所有的期待與想像。
  • 馬東:比樂隊還搖滾的人生
    多變而無畏的人生「我的人生好多次歸零,我26歲從澳洲回到中國,歸零;從湖南臺回到北京,歸零;2004年我開始做《挑戰主持人》製片人,2006年我做大賽,後來不做了,在綜藝這塊歸零;然後離開中央臺,我又歸零。我喜歡這種感覺。
  • 《樂隊我做東》馬東與臧鴻飛全程被五條人帶飛?
    《樂隊我做東》是《樂隊的夏天》的一檔衍生節目。它會邀請一些參加節目的樂隊樂手來做客吃飯,然後通過聊天的方式讓觀眾從側面了解這些搖滾音樂人的一些真實的生活面貌,以及私下的人情關係等等。》開播到第二季,《樂隊我做東》也自然延伸到了第二季。
  • 人生歸零創「米未」,《樂隊的夏天》後馬東摘掉「奇葩」色彩
    2014年,一檔以辯論為題材的綜藝節目《奇葩說》火爆年輕人的圈子,幾乎所有人都記住了花式念廣告詞的馬東,而節目裡頻頻出現的金句論點也成了大家社交新話題。從數據來看,第一季《奇葩說》豆瓣評分9.1,播放量達2.6億,行業裡將《奇葩說》定位為開創網絡自製綜藝的「神作「。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建議改成乘風破浪的大爺們
    因為我們真跟這一批樂隊的感情融到一起了,我們喜歡他們,就像喜歡曾經的自己,珍惜那份真摯真誠不造作不虛偽,甚至為了真實,追求音樂表達,而忘記了比賽利益的他們,他們才是我們喜歡的樂夏。 但是到了第二季,一切真的變了。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你問問自己,這一季節目的衍生綜藝《樂隊我做東》你會去看嗎?
  • 《樂隊的夏天2》口碑低走,張亞東馬東全程高分保送這支樂隊?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的成功也迎來了第二季,而第二季在播出過程中口碑卻逐漸低走,引發各種吐槽。要說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以張亞東和馬東為代表的超級樂迷的奇怪的打分,讓人覺得十分不合理。一,第一輪第一輪分組賽:Mandarin所在的組有11支樂隊,Mandarin排名第六晉級。
  • 馬東和樂隊在飯局上的聊天,說出了白舉綱被淘汰的3個原因
    白舉綱和他的樂隊上周就已經被淘汰,但昨天晚上的《樂隊我做東》聊起了白舉綱被淘汰的事。從聊天中我發現了白舉綱被淘汰的3個主要原因。於是,第二季,這麼多新老樂隊烏央烏央的就來了,特別是有的老牌樂隊,都是解散多年後重組的,還不見得是原班人馬。若不是為了名和利,至於這麼上趕著來參加嗎?若不是為了成功,比賽的時候至於那麼患得患失嗎?繼續「地下」不好嗎。嘴上說嫌棄,行動卻很誠實。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自從開始樂夏,我的年曆就交給馬東老師安排了
    寫在本季《樂隊的夏天》結束之後...HOT 2 五條人想來也沒可能,就連一首簡單的《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上了臺歌詞都要更改。對五條人來說,音樂本身更多是作為意象表達的載體。他們的大部分旋律第一遍聽上去——這是什麼鬼,但越聽越上頭,忍不住無數遍單曲循環。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車輪碾碎了青草,我永遠不會賣掉我的馬群 | 樂隊的夏天第7章
    車輪碾碎了青草,我永遠不會賣掉我的馬群 | 樂隊的夏天第7章|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5章達達歸來仍是少年,白皮黑馬五條復活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3章野孩子真的野,大波浪非常浪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2章
  • 「我明年參加《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合適嗎?」
    「我感覺自己被傷到了,生活和工作都有點被這個東西影響,」他向PingWest品玩抱怨道,「我覺得娛樂沒問題,但如果是上升到人身攻擊就有問題了。」換做是在一年前,徐凱鵬的這種遭遇還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但不論如何,這也算是一種「甜蜜的負擔」,說明自己帶的樂隊有更多人關注了。在8月中旬舉辦的一場媒體分享會上,馬東回憶起團隊在節目錄製過程中的經歷。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樂夏來了我的夏天就來了??——好心疼七月初說出這句話的我
    去年夏天第一季我和男朋友從頭到尾追著看。從一開始聽說樂隊們要錄綜藝了…覺得有點不太搖滾但也充滿了期待(對於不確定性的期待。結果沒讓我們失望,去年看到的馬東、米未尊重樂隊,張亞東點評專業到位過癮。因為樂夏1吧,讓我大學的最後一個夏天無比充實。今年因為疫情一直延播,可能因為等得太久,加上2020年實在太糟。把對於整個夏天的期待都放在樂夏上。
  • 《樂隊的夏天2》不能錯過的10個名場面
    33支寶藏樂隊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東七門為你們整理了樂夏第一期「必看榜」,你品,你細細品。 一提到樂夏第2季,就有人急吼吼地問:「刺蝟來不來?盤尼來不來? 我老闆馬東,為了能參與大樂迷開場秀,在公司苦練打鼓一個月,每天手都是「哆哆嗦嗦」的。 如果不是知道他要上臺表演,我都擔心他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 樂隊的夏天2有哪些不好看的
    當馬東和年輕的霓虹花園調侃祝你們以後也經歷解散、重組的時候,仿佛玩樂隊已經成了一種固定的套路,我感覺自己仿佛看的是樂隊的一千零八個小故事。,大家不僅看到了舞臺上的主唱,還看到了會穿搭的貝斯手蔣含,顏值頗高的鼓手hayato,吉他手宋捷……而第二季,我就問問除了主唱老師那360度無死角的大臉,還能記住什麼?
  • 《樂隊的夏天》第一期就出現2個事故?是意外還是故意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閃亮登場,可以說一開始就成為了爆款,萬眾期待。第一季打下了一個好基礎,培養了一大批的樂迷。所以第二季才一開始就成為了爆款。看完第一期之後感覺這個節目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這是一檔用心在做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