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休無止。每件事都是一滴水,都是巨河的一部分,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歷史吧!
三千多年前殷商即將滅亡。《漢書》說「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他離開故土東渡朝鮮建立政權,史稱「箕子朝鮮」。箕子朝鮮的都城在今天「平壤」一帶。箕子朝鮮亡於燕國人衛滿。西漢時漢武帝在鴨綠江流域設「玄菟郡」,平壤一帶設「樂浪郡」。
秦漢時東北有大國名「夫餘」地處嫩江下遊到吉林長春以北。史料稱夫餘王室後裔建立了「高句麗」。高句麗在南北朝時更名為「高麗」。高麗最強大的時候北及長春南達朝鮮半島北部,西到遼河東到日本海。這個高麗政權亡於唐朝前期。此後渤海國佔據這一地區。唐末王氏高麗政權建立,開國的高麗太祖王建是新羅松嶽郡人,也就是今天的朝鮮開城。王氏高麗向中原王朝納貢稱臣。
朝鮮半島南部原來三韓:馬韓、辰韓、弁韓,後來分別被百濟和新羅所吸收吞併。百濟和新羅又被王氏高麗統一。王氏高麗於明初被李氏朝鮮所取代。
唐章懷太子墓《禮賓圖》右數第二高句麗使臣
朝鮮半島的歷史與中原華夏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從仰慕、學習、模仿、取法到結合自己的地域是必然的過程。「華」指的是冕服華章、禮儀所在。「夏」的本義是「大」。「華夏」即是指禮儀之邦的大國。所謂「漢服」的衣冠服飾不是簡單的穿衣戴帽問題,是禮儀的載體,思想的體現。「韓服」也是一樣的道理。「華夏文化」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漢文化」的祖源。「漢文化」的基礎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並且「漢文化」有超越國界的輻射圈。僅從服飾來說,漢服的元素也對韓服、和服等都有過重要的影響。
在高句麗古墓中的壁畫上,當時的人物穿的衣服類似於我們說的「胡服」,是左衽的。與中原華夏衣冠的寬衣大袖不同。韓服發展到今天是隨著朝鮮半島歷史的演變,受到漢文化的影響,發生了多次變革形成的。今天的「韓服」最早的形式追根溯源來自於「唐服」。唐章懷太子李賢墓的壁畫《禮賓圖》中高麗使者的服飾完全漢化。
據《舊唐書》記載:高麗「衣裳服飾,唯王五彩,以白羅為冠,白皮小帶,其冠及帶,鹹以金飾。官之貴者,則青羅為冠,次以緋羅,插二鳥羽,及金銀為飾,衫筒袖,褲大口,白韋帶,黃韋履。國人衣褐戴弁,婦人首加巾幗」。唐代時高麗服飾已經完全看不出胡服痕跡。而唐代後期朝鮮半島南部成為統一的新羅國,服飾幾乎完全接受漢服樣式。新羅的官服採用了唐朝官員的常服制度。隨著貿易通商往來。女子也穿起了絲綢的襦裙,就像唐代女子一樣。
宋遼金時期,高麗王朝一直對中原朝貢。中原統治者也多次贈送衣冠。宋代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了當時高麗國王的服飾,「常服,烏紗高帽,窄細緗袍,紫羅勒巾,間繡金碧。」元代時高麗王朝與元朝結親,娶了成吉思汗的女兒,高麗作為元朝的附屬藩國長達八十年之久,於是高麗又改穿了蒙古服飾。李氏朝鮮在明朝幫助之下建國,所以李朝時期著裝與明朝漢服相一致。
李朝明臣徐居正作詩說,「明皇若問三韓事,文物衣冠上國同。」明代帝王大禮時沿襲歷代的冕服制度,戴十二旒冕冠,穿十二章紋冕服。李朝在明成祖朱棣時請賜冕服,成祖嘉獎禮朝慕中原之禮而賜予金印、冕服以及圭玉等禮器。並且儒家文化在李朝漸漸地位穩固,因此李朝重視衣冠禮儀。李朝君王服用明朝親王等級冕服。李朝王后服用親王妃等級的翟衣禮服。
明朝皇帝日常穿袞龍袍,戴翼善冠,李朝國王則如同親王常服,戴翼善冠,穿紅色四團龍紋袍。明朝官員戴烏紗帽,穿團領衫。李朝官也戴烏紗帽,穿團領衫,只是白色裡衣和胸前系帶有本民族特色。
李朝女子的服飾和我們今天見的韓服並不相同,和漢服的襦裙相同。只是從李朝中後期女子服飾開始改制,演變為蝴蝶袖樣式,而今天的韓服仍用蝴蝶袖樣式。
李朝王室及宮廷文官,戴的帽子全部採用明朝樣式。王室戴冕冠、翼善冠、通天冠、皮弁。文官戴梁冠、烏紗帽、幞頭,但形制低而工藝粗略。李朝官廷武官戴的帽子,是從元朝流傳下來的,形狀像鈸叫「鈸笠冠」。這種冠在元朝高麗時代一直戴到李朝,只是在李朝時改進加寬帽簷而成為宮廷武官的帽子。
李朝服飾模範明代士人之風,崇尚儒家,沿襲周禮之風,寬袍大袖飄逸而風韻雅致,色彩也樸素淡雅,以白色、玉色、深藍為主色調。只是因為地域差別、風俗不同,衣長漸變短而衣袖漸窄小,既便利於行動又能防寒,更多了些實用。
韓服以漢服為根脈,學習了漢服的形制,分為上衣下裳,也繼承了漢服的風格,溫婉含蓄、寬鬆自然、端莊大氣。韓服也學習漢服,重視衣上紋飾,例如都用「牡丹」象徵富貴,以「梅花」為品性高尚,用「龍」代表王者權威,「鳳凰」為喜慶祥瑞……
中國的漢服是龐大複雜的體系,可以說從先秦到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明清,每個時代都有鮮明突出的特點。所以如果選取哪一個時代的特定服飾來作為「漢服」的代表是一件很難抉擇的事。而今天的韓服已經綜唐仿明,自成一派,形成了相對固定的體系。在早期的服飾中所謂韓服多用麻布及土布,唐代的紡織、染織技術以及刺繡技法的傳入,才讓韓服變得精美起來。
韓服的色彩也是受陰陽五行影響,以青、紅、黑、白、黃為正色。除了國王、貴族可著彩色,一般平民皆著白衣。李朝時期的貴族女子也以唐衣為禮服。唐代女服對傳統以及現代的韓服影響很深刻,直至今天看到的韓式女服中都有深重的唐風。
韓服是在繼承了唐代、延續了明代服飾的基礎之上又經歷了本地化的發展,直到李朝中後期才逐漸有了今天韓服的風格。
歷史的長河緩緩流過,有些人有些事過去了便消散了,而另一些卻被我們深深懷念。下期我們再來一起回味這些令人感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