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2021-03-05 輕而易舉的富足


點擊題目下方輕而易舉的富足,願眾生靈性、喜悅、綻放、富足

來源:STAYREAL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

這樣來形容兩者的差異或許仍不夠具體,但你能從底下的影片和圖解,去深刻體會到這兩者間確實有很大的差距。

同理心有四大特質:

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

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

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

4. 溝通

「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將心比心、感同身受)

我們來以圖片說明同理心和同情心

當同理心的你遇到朋友正處於低潮期的時候...

你會看見他頭上頂著一朵烏雲在下雨,他將自己陷在黑暗處,不停想著:「我被擊垮了!」

同理心的你,試圖感同身受,告訴他:「我知道這種感覺,但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

此時,來個同情心的他,他會說:「喔不~ 這真的滿難受的耶!好可憐喔!」

並試著分散注意力、扯開話題說到:「那...要不要先吃塊三明治?或許你會好一些。」

但具有同理心的你,知道這麼做並沒有幫到難過的他。

同理心是種選擇,容易受傷的選擇,因為你必須找出相似的連結,找出內心能與他相呼應的情緒。

當人們聽到有人向自己傾訴難過的事時,常常給予的是「一線希望」,例如:

「我流產了,我很難過」

「沒關係,至少你知道你能懷孕」

「我婚姻要破裂了」

「至少你有這段婚姻」

「我大兒子要被退學了」

「至少你小女兒是資優生」

我們在面對艱難的話題時,總希望能讓事情好轉一些,但我想,當我向你傾訴難過的事時,我寧可你對我說...

「我現在不知道我能說些什麼,但我很高興你願意跟我說。」

事實上,大多回應很難讓事情好轉,而能讓事情好轉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最後,記得,在你要安慰別人時,你該給予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一切可以妥當的

便會妥當

準備迎接奇蹟!


回復當天數字閱讀每日功課

微信號:fz-899 (←長按複製)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可快速關注



相關焦點

  • 同情心和同理心
    【雨霖鈴專欄】同情心和同理心
  • 一個很有趣的英文小視頻:"同理心"和"同情心"!(英文王子推薦)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這樣來形容兩者的差異或許仍不夠具體,但你能從底下的影片和圖解,去深刻體會到這兩者間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 動畫影片:同理心不同於同情心
    「我需要的不是你的同情,而是同理心」
  • 避免孩子「愛無能」,家長要培養「同理心」
    這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缺乏"同理心"。那麼什麼是「同理心」呢?所謂"同理心",又叫"共情",就是善於感覺別人的感受,這是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是一個人與其他人正常交往的基礎,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理心"與"同情心"並不相同。同理心實質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感同身受,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完全平等的關係。而同情心帶有一定的強者對弱者的態度。
  • 3部心理動畫短片:關於同理心、悲傷和情緒管理
    01 「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同理心」 ——「你的感覺,我懂...」短片中的熊代表了「同理心」,麋鹿代表了「同情心」,而那隻落入井底的狐狸則是需要幫助的當事者,它可能是生活中我們一個人,或每一個脆弱、需要理解和傾聽的時刻。 「同理心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誤用同情則使人們疏遠」,布朗博士如此指出。
  • 金獅獎電影《小丑》:社會需要同理心,探討同理心與社會的關係
    但卻沒有人對亞瑟存有同理心,亞瑟身邊的所有人都在嘲笑他,欺凌他,當然,也並不可能有哪一條的法律規定,又或者是哪個人有義務,一定要對要同情身邊人,要去關愛弱勢群體,但我們都應該知道的是,同理心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整個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培養孩子同理心,父母要知道的三點,你都做到了嗎?
    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就是缺乏同理心。羅素曾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同理心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別人的不易,激發孩子的善意,也能更好的理解,關心別人。一、孩子沒有同理心往往容易自私孩子沒有同理心,更容易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別人身上,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久而久之,會變得自私又任性。
  • 同理心
    封閉自己、拒人於心門之外,會讓我們失去平衡,反之,進入他人生命讓我們更健康、更快樂。唯我獨尊、自我中心的心態容易滋生鬱悶和焦慮。眾所周知:最自私、最罔顧別人的人最容易感到害怕,也最鬱鬱寡歡。  打從史前時代開始,同理心就是人類存亡的關鍵。
  • 她只是缺乏同理心
    如果把人們遇到的「窘境」比做一個「黑洞":有同情心的人會為身處窘迫的人感到悲哀,因為可憐他而想要安慰他。下次要小心點啊!」孩子這樣說,是對哭的孩子抱有同情心。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幫哭泣的小男孩揉揉碰傷的小手,幫他擦擦眼淚,或者說,「小哥哥,你的手是不是特別疼啊!快別哭了,我們一起玩玩具吧!「這樣的行為才是具有同理心的表現。能夠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對他人所遭受的傷害感同身受,能夠在情感上與他人共鳴。
  • 教育,不可缺少「同理心」
    因為,學生正處於情緒激動期,自己又不太了解具體的情況,盲目的做出評判,可能會抹掉這個學生剛剛建立起來的對新任物理老師的好感,從而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新的厭惡之情。而後續的工作,我相信這位新任的物理老師會因勢利導。
  • 缺乏同理心,真的好可憐.
    過度節食,並不是指他故意不吃飯,而是因為真的沒錢吃飯,活活被餓死了。基於尊重和敬畏,對於他沒錢吃飯的原因,這裡不做無端揣測,更不會妄下定論,大家查看官方宣布的結果即可。墨茶離世的消息一出,看到很多網友都在說自己「破防了」(破防:指心理層面受到衝擊感到「受傷」) ,其實我看相關信息的時候也數次淚目,但是「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在眾多哀悼文中,依然不缺乏幾條扎眼又扎心的評論。
  • 七部激發同理心的電影,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同理心,又叫換位思考,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同理心,是孩子從大腦天生自帶設定的「自我中心」,轉換到「能理解他人」的成熟心境的重要標識。也是孩子成長和成功的關鍵品質和生活技能之一。心理學家們發現,同理心高的孩子,更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接受父母親的教導;而同理心低的孩子,很容易有攻擊行為,影響學校的人際關係。
  • 《殺死一隻知更鳥》:從心理學「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異」
    我想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這樣的一句話: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這同樣體現的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本身。斯庫特似懂非懂,不過,她換位思考的思想開始萌芽,是她的第一個成長階段。
  • 沒有同理心的父母,是孩子的災難!
    我以後再也玩插座了,我要媽媽的好孩子。」老公在兒子身後對我豎起了大拇指,直誇我高明。其實,教育孩子有時真不必兩眼一瞪,一手叉腰,一手拿棍,告訴孩子這事兒你做的不對。因為有時本身,他們做了錯事,並非有意,他們也很悲傷,蹲下來,給他們一個擁抱,讓他們明白,你懂他們,這就是同理心。
  • 藍盈瑩的「高開低走」,再次告訴父母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有多重要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當「同情心」或「同理心」這些東西成為一個人天性的一部分時,他就沒有了自以為是,沒有了居高臨下,沒有了敵視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達。比如小夥伴不小心摔倒,同理心強的就會趕忙去扶他起來並安慰,同理心弱的就會嘲笑小夥伴摔得真好笑,人們會更喜歡哪類,一目了然。
  • 杭州女子失蹤引網紅蜂擁直播 他們的同理心去哪了?
    杭州女子失蹤引網紅蜂擁直播 他們的同理心去哪了?2020-07-22 10:14:06   來源:新京報     【摘要】 杭州女子離奇失蹤,網紅蜂擁直播沒有基本同理心第三隻眼私闖小區住宅偷拍
  • 《人類本能》人類本能之同理心
    求勝欲望(人類本能)--BBC紀錄片天生英雄(人類本能)--BBC紀錄片當人們見到其他人有麻煩或痛苦時,都會生起同情心他們感受到的是人類獨有的本能--同理心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動作時我們的鏡像神經元就會嘗試模仿該動作
  • 她說:美麗,源自「同理心的力量」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邀請了4位代表不同年齡、身份的女性學員,為我們分享「同理心的力量」帶給她們的與眾不同的美麗。「同理心是了解自己的內心,理解他人,建立有品質的關係,從而讓生命更豐盈美好的過程。」作為職場人,工作中難免會碰到很多挑戰,我時常告訴自己:「你要努力,要像個戰士,不能畏懼。」
  • 電影《衡量一個人》:體會社會的真實,喚起人們的同理關懷之心
    從Vincent Lindon飾演代表的勞工階級,進而呈現出現今法國的經濟現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拔河,在情和理之間做出抉擇,也只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過著更好的生活,所有當初的熱情、抱負、夢想都會被資本洪流消磨殆盡,慢慢地也只能為了生活而生活,失去了原來的自己。
  • 為什麼說沒有同理心的孩子,再優秀也沒用?
    沉默寡言的千璽讓我們感動溫暖的,不僅僅是他願意隻身赴武漢當搬運工的行動,而是他行動的背後,是對身處疫戰中心的武漢人民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問題一經發出,迅疾引起網友廣泛討論,其中的高贊回答是:「說出這句話的孩子,是因為缺乏體貼別人的同理心,這和家庭教育離不開關係。」「是不是孩子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家長對她的學習成績比較重視,而忽視了她的心理健康以及生活細節的關注,但是不懂得體貼沒有同理心的孩子,即使成績優秀又有什麼用?」是啊,為什麼覺得洗碗低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