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主持人這個行業,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撒貝寧、董卿這樣的優秀代表,我們的腦海中能浮現出他們臨危不亂的控場能力,他們有挺拔的身姿,他們有過硬的專業能力,他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但還有一些獨特的主持人,他們同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深入人心的女主持人陳魯豫,她的口頭禪是:真的嗎?我不信!
陳魯豫的父母都是國際廣播電臺的播音員,她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很尊重他的意願,給了他充分的選擇機會,這讓後來魯豫養成了強勢獨立的性格。但她心裡清楚,父母越是放手,自己卻不能放縱,在這種家庭下成長起來的魯豫,從小就學會了對自己人生負責。
在父母的鼓勵下,陳魯豫順利考入了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到了大學,他也沒有放低對自己的要求,他不僅努力學習,還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正所謂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之人,在1992年5月她獲得了英語比賽的冠軍,並於同年考了託福。
1993年年輕的陳魯豫大學畢業,可能這一路走得很順利,因此她帶著滿腔熱情和遠大理想,參與到了社會這個廣闊的大舞臺,曾經中央廣播電視臺到大學選主持人,讓學生們現場採訪,陳魯豫一開口問導演為何要留大鬍子,把導演們給問得無路可退,憑藉著冷靜的頭腦,勇於創新的能力,陳魯豫給導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被中央電視臺選中,自此開啟了她的主持人之路,陳魯豫成功的在畢業後加入了中央電視臺,成為了央視的主持人之一,在這裡她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她所得到的經驗和知識,使她的個人能力有了質的提升,不過好景不長,不久後,她便發現這份工作並沒有帶給她想要的挑戰。
她覺得自己身體內蘊含著充分的能量,陳魯豫又從中央電視臺轉到了鳳凰衛視主持娛樂節目,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尋找這份挑戰的刺激感。但時間一長,她發現自己並不擅長在鏡頭前活蹦亂跳。
魯豫的毅力非常強,這點從她的身材上就能看得出來,看過他節目的觀眾都知道。當初,陳魯豫是個小胖子,面試主持人時,就因為身材而被拒絕過,後來魯豫就開始減肥,飯都要一粒數著吃,這種近乎自虐式的減肥也給她的身體留下了後遺症,那就是吃什麼都不胖,這也造成了她而今如紙片人的形。
陳魯豫是一個不達目的不放棄的人,如果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麼就不會停下腳步追逐。2001年,鳳凰臺推出了一個面向的高端受眾,富有歷史韻味的訪談節目,這檔節目正是魯豫有約的前身。
魯豫在接受這檔節目後,找到了自己的首要目標,就是魯豫有約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訪談節目。為了原本枯燥的節目變得有意思,魯豫在選擇對象上下了很大功夫,魯豫也因為這檔節目而走紅。
19年來,這檔節目已經推出了三年多集,採訪的身份也涵蓋了社會名流,平時媒體很難採訪到的名人,讓魯豫有約採訪到了。這讓魯豫因此真正成為了有價值的IP。沒有什麼人是一帆風順的,魯豫曾經在一次採訪郭德綱的過程中,郭德綱表示自己認可網友對自己的嘲諷言論,魯豫則直接不客氣的說真的嗎?我不信,
網友不禁對魯豫這種採訪風格議論紛紛。
魯豫在節目中與採訪對象的時候,讓人感受到親切,採訪對象覺得魯豫很優秀,而且魯豫本身很注重細節,她會細心的採訪對象,她握手時是彎腰的,採訪時總是以採訪對象的感受為重,站在觀眾的角度,用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採訪模式,提出更多有意義的問題,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和增強他們的興趣,也使得整個訪談的內容格外豐富。
賭王的四太太梁安琪也對魯豫做出了很高的評價,正如她說,魯豫的節目做得很不錯。正因為魯豫的訪談我們才能一窺賭王豪門的生活,這是魯豫為訪談對象和觀眾帶來的價值,如果不能產生價值,那麼在19年前,這個節目就快消失了。
雖然魯豫的口頭禪飽受爭議,但這並不能掩蓋她作為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姑且不論風評怎樣,但魯豫確實一直在用真誠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觀眾,她可能做不到讓所有人滿意,但她的努力,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難忘的一筆,真的嗎?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