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上海灘的頭牌網紅店,儂吃過伐?

2021-01-18 網易新聞

    星期日周刊記者 李欣欣 戴震東

  

  洋氣且高級,是給你獎勵的地方

  顧家瑄,女,1987年生

  小時候我家住在新樂路,讀小學則是在雁蕩路,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經過淮海路。從我記事起,淮海路的沿途風景、商店就常駐我心中。20年前,新華聯商廈、二百永新、時代電影院,個個氣派。我最喜歡乘02路公交車,從椅子到車廂都是木頭的,車廂裡人不多,整潔又乾淨,坐在裡面看淮海路兩側的風景,感覺很拉風。所以我總覺得,淮海路比一般的商業街更有氣質,哪怕跟名氣最響的南京路步行街相比,這裡也更有格調、更高級一點。

  90年代開在淮海路上的肯德基也似乎沾染上了這種氣息,洋氣且高級。我和表妹最喜歡去陝西路淮海路轉角處的那家店,表妹喜歡吃土豆泥,我喜歡吃色拉,每次我倆手拉手去吃肯德基,都有一種過節的感覺。顯然,在我的記憶中,肯德基是那個會獎勵你的地方,總是跟美好聯繫在一起。

  有件事我印象特別深,小學的時候班級裡小朋友參加了一場攝影比賽,就在淮海路那家肯德基舉辦的,雪豹城地下一樓。那天早上8點我們一大群小朋友在雪豹城門口集合,大家都非常興奮,心情比春遊還要明快。那次活動不僅吃到了肯德基,還到餐廳的後廚參觀了一圈,新奇,大開眼界。

  我那天還獲了獎呢!當時肯德基的姐姐們給我們發了一臺照相機,大家就輪流用這臺照相機在餐廳裡面拍照。我拍了一張照片。還取了個名字叫「肯德基之夢」,得了個二等獎,領到了兩張肯德基消費券。其實那張照片是拍糊掉了,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了消費券啊,就是錢吶。

  90年代肯德基在人民公園開的店天天人滿為患,一般媽媽去排隊,我和爸爸就擠在裡面找位子。找位子也蠻有講究的,眼疾手快才能「搶」到位子,所以要邊走邊觀察,看到人家雞塊盒子裡沒剩下幾塊了,我們就安靜地貼在旁邊等著。

  那家店當時就有一塊很大的落地玻璃窗,很時髦,窗外就是人民公園,景色特別美。我喜歡靠窗的位置,爸爸媽媽坐在我對面,陽光灑窗外的樹上,亮閃閃的。餐盤裡除了好吃的炸雞外,還有兒童餐裡送的玩具,有時是發條玩具,有時是那種可以變魔術的盒子。一個長方形的黃盒子,抽出來放個一元硬幣進去,再把盒子戳出來硬幣就不見了。就這樣簡單的小魔術,我給媽媽變過好多次,那種獨家記憶,美好而珍貴。

  第一次吃到全家桶也是在人民公園的肯德基,像百寶箱似的,變出玉米棒、變出胡蘿蔔餐包、變出雞翅,全家人圍著一個大桶的感覺很幸福。媽媽還會依葫蘆畫瓢,到超市去買那種調料包,在家做炸雞塊。我記得有天媽媽一臉神秘地跟我們講「今朝夜道屋裡廂吃肯德基噢」,她講完就進了廚房,噼裡啪啦炸了很久,端出來一看,顏色特別深。我咬了一口,覺得跟肯德基的味道完全不一樣,不過爸爸在一旁讚不絕口,說「老香額哦」。

  肯德基帶給我很多「第一次」的感覺,即便如今肯德基在上海已是隨處可見,但只要一進入店裡,捧著大塊的吮指原味雞,那種開心且歡喜的心情跟小時候沒什麼兩樣。當看到餐廳裡面還在舉辦生日餐會、故事會的時候,我還是挺意外的,沒想到堅持了快30年了啊,這些孩子長大後,會不會也跟我一樣想起當初在肯德基的一點一滴呢?

  告別鐵飯碗,是給你勇氣的地方

  鄭婭奮,女,1953年生

  1990年辰光,我跳槽到外資單位去,工資一下子翻了幾倍。格辰光大多數單位每個月工資只有幾百塊,新單位幫我開了月薪1500塊,同事們都起鬨叫我請客,並且大家不約而同講起開在東風飯店的肯德基。

  東風飯店是肯德基在上海的第一家餐廳,地段好,檔次高,當然生意也是好得唻,人山人海的。1990年辰光,大家工資都不高,平常大家捨不得去吃的,所以難般去一趟比過節還激動。那家肯德基蠻特別的,有半圓形的沙發,圍著一個圓桌,跟現在的茶餐廳蠻像的,格辰光老時髦噢。當時阿拉六七個人翹班去的,大家講好,派兩個人早點去等位子,一定要等到這個半圓形沙發的位子。

  阿拉點了幾個套餐,花了200多塊,毛300塊唻,相當於我跳槽前的大半個月工資。格辰光大家的生活習慣還是屋裡廂吃得多,蠻少有機會到外頭去吃的,上海人做人家嘛,除非帶孩子外出遊玩,那吃肯德基絕對是一個重要節目,蠻隆重的。但想想難得呀,大家都是好朋友,幾十年的同事了,別離前送送我,伊拉為我感到開心,我也高興,感覺像跳龍門一樣。

  對我來講,這次跳槽老不容易噢。阿拉那個年代,鐵飯碗在手裡廂,單位噶好,到外企去是需要勇氣的,雖然工資高了,但到底沒那麼穩定呀。當時我先生還在外地沒有回上海,我做這個決定辰光,阿拉爺娘並不支持,伊拉觀念還是老的。

  面試那天早上的情景,我到現在都不會忘記。9點鐘要到浦東新上海商業城參加面試,從屋裡廂過去,最晚8點前頭一定要走。阿拉爺講,到底風險大呀,儂要考慮清爽。我心裡想,總歸要為自己搏一記,牙齒一咬,拎起包走了,不管了。就這樣跨出了第一步。後頭想想,真的蠻佩服自己的。

  後頭面試通過了,帶著這種心情,請同事們吃肯德基,真的特別開心。噶兮多年過去了,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段日子,阿拉同事也時常講起這樁事體,「儂記得伐,儂走呃辰光,還請大家到肯德基吃大餐唻。」

  我記得老早肯德基出過一款「嫩春雙筍」的涼拌菜,大概是伊拉剛剛開始嘗試本土化,竹筍跟香筍搭配,玉白和翠綠的顏色搭配,老清爽噢,我吃過兩次,就想自己屋裡廂也好做呀。後頭我真的到菜場買了兩種筍回去,切得手指粗,一根根的,弄點鹽、綿白糖、麻油拌拌,味道樣子儕老好呃。

  現在想想肯德基本土化做的是蠻好的,十多年前好像就有粥啊豆漿啊油條啥的,沒想到在肯德基還能吃到中式的早飯,還蠻適合阿拉上海人的口味的。你知道,上海人對早飯要求挺高的。

  精緻而有趣,是逐漸成為自家人

  的地方

  Jack,男,1984年生

  要說肯德基,我覺得你們是找對人了,儂曉得吮指原味雞一共有幾種部位嗎?

  一般大家會說「來一塊吮指原味雞」,但實際上頂好吃的吮指原味雞一共有5種部位。我一般會要旁肋,那是我最喜歡的部位,雞皮多,皺起來特別入味。如果旁肋賣光了就要三角,也帶著一大塊雞皮,咬起來酥香得不得了。還有一種叫雞小腿,是雞的小腿部分。剩下的兩種部位分別是翅膀和雞胸,各有各的粉絲群。

  你說我為什麼知道這麼詳細?因為我關注肯德基很久了,只是以前真的吃不起。90年代初,我家的經濟情況比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職工,一頓飯要十多元的肯德基對我來說簡直是奢侈品,我也沒有遇到考試考得好就能去吃肯德基的待遇。當時離我家最近的一家肯德基開在武寧路橋下面,地理位置應該相當於今天國金中心吧,需要走很多步臺階才能進到餐廳的,這些臺階也「加重」了我的心理負擔,太高高在上了,吃不起。

  我第一次吃到肯德基已經是小學高年級了,機緣巧合。當時我媽去參加一個活動,中午主辦方安排了吃肯德基,我媽給我帶回來了一塊裝在白色紙袋裡的吮指原味雞。具體是雞腿還是三角還是旁肋我忘了,但是那個味道我一直記得,這個口味是之前我從來沒品嘗到過的。今天回想起來,我想是我媽特意把最好吃的原味雞給我帶回來了吧。

  我家的貼隔壁鄰居,是當時我們樓裡非常少已經先富裕起來的個體戶,他家裡是樓裡最早有21寸直角平面彩電的,也是最早有jvc錄像機的,他們家的孩子也經常回來跟我說起吃肯德基的事情。個體戶爺叔和阿姨都是很典型的上海人,吃完肯德基是一定要扯著嗓子炫耀一下,「阿拉剛剛去武寧路吃肯德基了呀!」

  到了初中,我開始有自己的零花錢了,但吃一頓肯德基好像要將近20塊,還是有些捨不得,但至少不再是遙不可攀了。高中和同學去吃一頓肯德基就很家常便飯了,價格真的沒怎麼變過,一個禮拜去吃一次沒問題的。

  高中我還參加過肯德基組織的活動,騎個自行車,綁個KFC的旗幟,幾個大人帶隊,學生則在後面騎自行車跟著。我當時是作為學校的學生幹部身份參與的,騎車從武寧店出發一直到市中心,兜了幾家肯德基早期的餐廳,講講故事,回來後在餐廳裡吃了一頓肯德基,還拿到了一個山德士上校的玩具。

  其實還有一個印象很深的畫面,當時班級裡女生會用肯德基的餐盤墊紙寫東西,肯德基的餐盤墊紙當時是深藍色的,印刷比較精緻,那個年代高品質的印刷品很少,所以其實是挺稀罕的。我記得看到過女生們拿著這種紙頭寫東西,今天回憶起來還蠻奇特的。你有沒有發現,其實現在肯德基的包裝袋還是很精緻,買早餐的時候有專門的早餐鼓勵袋,上面有一些正能量的心靈雞湯類文字,看到以後心情也挺不錯。感覺30年過去了,肯德基還是挺好玩的,有時候路過一些餐廳會發現有主題類活動的布置,最近是不是還跟「陰陽師」手遊合作了?我看朋友在朋友圈裡曬了照片。

  那麼多年了,其實早已把肯德基當自家人了,跟我們愛吃的蘇式湯麵,小籠包是一樣的。說來不怕你笑,有一年在國外旅遊,一行人晚上說去找點夜宵,大家想來想去就是去找肯德基,在異國街頭吃肯德基,一瞬間仿佛吃到了家鄉的味道。你說有趣伐哈哈。

(原標題:90年代上海灘的頭牌網紅店,儂吃過伐?)

本文來源:新聞晨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上海八十年代的模樣,儂還記得伐?
    上海八十年代的模樣,儂還記得伐?32西藏路上的交通崗亭33交通警察34街頭戀人35婚紗照36電視機37米店38購買月餅39上海工人運動會在你的記憶力中80年代的上海是否就是這副摸樣呢?
  • 【記憶】魔都咖啡簡史,儂今朝吃咖啡了伐?
    評論區告訴小布,儂歡喜吃茶還是吃咖啡呢?1磕肥、加非、高馡、考非……高第丕夫婦二人漢語造詣很高,在華期間出版過多種中文傳教手冊和其他書籍。抗日戰爭勝利後,小型咖啡館在上海灘上劇增。單是從南京路外灘至靜安寺,就有咖啡館30餘家。到1946年10月,整個上海市已有咖啡館186家,加上西餐館,喝咖啡的場所達到297家。
  • 儂伐要搞錯哦,老早上海比香港高級丨上海人在香港(二)
    阿姨也接口說,「我覺得上海開銷大過香港了。這方面好像深圳比較好點。」到底是會過日子的上海人,馬上比較起了幾個城市的物價水平。▼香港人所講的「上海」,是一個統稱「上海師傅來香港的辰光二十幾歲,現在要八九十歲了,做不動了。」高德田說,「十年算一代的話,我爸爸屬於來香港的第一代上海理髮師,我屬於第三代了。」上海客人也不多了。「四五十年代來的那批,現在都年紀大了,跑不動了,有的已經過世了。」在店裡做頭髮的那兩位上海客人一個87歲,一個六十多歲,都是八十年代跟著丈夫來香港的。「伊拉廣東言話會聽,講得不靈光,還是習慣講上海言話。」他說。
  • 頭牌網紅店鮑師傅憑什麼值10億?
    大約去年此時,喜茶、鮑師傅、一點點接連以「史詩級」的排隊現象刷爆國人的朋友圈,成功躋身消費升級頭牌之列。幸或不幸,它們都被貼上了「網紅」的標籤,還都被質疑過是僱人排的隊。 人都說網紅曇花一現,可眼下資本卻給足了他們籌碼。 這不,喜茶B輪剛又拿了4億,而鮑師傅其實也已在去年從專投消費的天圖資本處融得上億元資金,作為一個只開了不到30家街邊點心店的品牌,某些單店日流水可達六位數,總體估值更是超過了10億。 「都說鮑師傅是網紅,其實他在烘焙領域已經積澱了30多年。」
  •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大小不一的錯落在各個弄堂拐角,短短十幾米的弄堂,五金店、裁縫鋪、理髮店、雜貨店應有盡有,鄰裡之間路過門口,洗著菜都會熱情的打招呼,問候一聲:「儂今天吃了伐?」
  • 《廣州網紅店消亡史》:一定有一家你排過隊!
    有的店越來越火爆然而有的店卻在慢慢的消失小編今天帶你盤點一下那些年風靡全廣州的網紅店,如今怎麼樣了網紅年代:2016年走紅時長:1年現狀:現存12家分店現存10家分店傣妹曾是不少廣州90後青年火鍋聚會的打卡勝地,據說70%的廣州人都吃過。
  • 1997-2018廈門網紅店回憶錄.
    早在90年代,廈門坊間並無「網紅店」的概念,有一些店,以獨特的口味聞名於鄰裡鄉黨,大家奔著「好吃」而來。而在網際網路普及之後,社交焦慮引發了「秀炫曬」,去過,吃過,體驗過,才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去店裡拍張「好看」的照片,最能表明自己一直在生活的潮頭。從「好吃」到「好看」,廈門的網紅店都經歷了什麼?這一切得從1997年說起…
  • 高明電臺 papi醬、Sophie、Debbie和「滾出上海灘」
  • 連吃6家網紅店,好吃的只有這些?
    戳圖片,一起吃春天~杭州這個地方,除了春日的好風景和好滋味,還盛產——網紅。除了網紅美女、網紅淘寶店、網紅咖啡館,杭州還有很多網紅美食。圖片來源:荔枝新聞所以,網紅店到底值不值得一吃?這個嘛,試過才知道。這一期,菜菜就帶大家突襲杭州各大網紅美食店!
  • 土著心中的網紅店鼻祖 90後中年人吃了20年
    ta是合肥人記憶中初代網紅開業20年武林風的經典裝修
  • 旁友,儂票子要伐? 警惕「網絡黃牛」
    旁友,儂票子要伐?來源 / 警民直通車上海原標題:《旁友,儂票子要伐?
  • 杏花樓 | 上海灘70%的老字號,都得開口叫它祖宗!
    還有新雅的粵菜,老正興的本幫菜,功德林的素齋,全都是上海灘元老級的餐飲金字招牌,你敢說從來沒有吃過嗎?上世紀 90 年代初,國企改革更名為「杏花樓」集團,後收購小紹興形成如今的老字號大聯盟。杏花樓歷史足夠悠久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老大哥
  • 投票:廈門網紅店「J大俠」你去吃過嗎?
    周杰倫的粉絲們應該都知道廈門有一家網紅店「J大俠中華料理餐廳」。店裡無論是裝修、菜品、背景樂,滿滿的都是和周董相關的元素。然而這家超多粉絲打卡的「網紅店」被訴並未獲得周杰倫的授權!今天上午,周杰倫起訴廈門網紅店「J大俠」侵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其肖像、姓名的行為、賠禮道歉以及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這麼一來J粉們是不是感覺自己被坑了呢?之前一直以為網紅店是周董開的舉個爪。
  • 滬上第一網紅西點,89年不變的經典味道,只能活24小時!
    藏在衡山賓館裡的慄子蛋糕一個世紀前就已經火遍上海灘堪稱「滬上第一網紅」89年不變的經典味道甩現在的網紅幾百條街一口穿越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入口慄子粉,潤肺爽心門外帶風飄香,夾道也相聞」上世紀60年代的「東方西點明星」,受到國內外名媛名士的好評和追捧,京劇大師梅蘭芳也是它的忠實粉。如果沒來過衡山賓館的餅屋,就不能說吃過上海灘最經典的慄子蛋糕。
  • 再見了,曾經廣州人的網紅店...
    當然,這些是當代網紅店的標配。那麼,大家是否還記得以前的網紅店呢?它們曾經都風靡於年輕一代之間,甚至還承包了廣州 80 、 90 後很多的青春回憶。曾經大排長龍的網紅店,現在都去哪兒了?它們,有的已經消失. FG 艾馥記走紅於 2012 年  現已歇業相信 FG 是很多廣州人的 「 意難平 」超浪漫的環境——落地玻璃窗、開放式廚房...許多 80 、 90 後的青春故事裡都會有 FG
  • 上海上世紀90年代火爆的電視連續劇,看過3部以上的,估計要暴露年齡了
    大嬸一把拉住董蓉蓉的手跟她說:「儂娘伐要儂,儂跟我回去,我來養儂」。這種熱情比前兩年個個吆喝著要給樊勝美卡裡打錢有過之而無不及。反映現實,這是那個年代上海創作人的情懷。這些電視劇的精彩,永遠不是一句兩句能夠講清楚的,它們曾是許多上海人回憶中無法替代的精品,就像90後腦海中的「還珠格格」「白娘子傳奇」。● ● ● ● ● ●
  • 90年代的麥當勞和肯德基放在現在也能算的上是網紅店鋪
    90年代的麥當勞和肯德基放在現在也能算的上是網紅店鋪,或許也會引得一眾「名媛」拼個單!現在遍地開花的麥當勞肯德基在我們的生活中算得上是很平常的存在,但在90年代初期的他們也是火爆一時的排隊王!在那個時候想吃個麥當勞不排個幾小時是想都別想,麥當勞也成為了家長對孩子的最好獎勵!相比起麥當勞,肯德基的發展的就更早了,正是因為肯德基的紅火才讓麥當勞動了「春心」。《紐約時報》曾經就用「門庭若市」形容北京的三家肯德基店,更是因為天安門分店創下肯德基單店最高銷售紀錄而被稱為世界上盈利最好的連鎖店!沒想到麥當勞、肯德基還有如此的高光時刻,如果放在現在怕也是會被搶破頭也要拍照發圈的存在!
  • 網紅餐廳預警!來這間民國風餐吧,你就是麗花皇宮的頭牌,上海灘的許文強!
    又一家即將爆火的網紅餐廳被我找到了!來這家店,你坐著滑梯就能穿越回民國在理髮店、照相館、大藥房裡吃飯進店還能免費換裝變身名媛貴婦......想像一下自己身穿旗袍,手拿羽毛扇站在立麥前的樣子,活脫脫就是麗花皇宮的頭牌,要不就是情深深雨濛濛裡面的趙薇本薇。男生還可以cos許文強或者翩翩書生。天吶,這cosplay我能玩一年......
  • 火爆上海灘的40款網紅美食,全部吃過才算牛!
    滬上的網紅是層出不窮永遠有拔不完的草頭條菌從年初吃到了年末成功增重10斤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