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攝影師去世捐贈遺體 眼角膜移植給一大學生

2020-11-20 豹耳健康

11月16日,《人間世》攝影師邵蘇峰因病去世,年僅39歲,遵循他的遺願,家人決定捐獻其遺體和眼角膜給醫學機構。妻子沈萌稱,丈夫捐獻遺體角膜的念頭,源於曾經拍攝《人間世》時的經歷。11月20日,他的眼角膜將移植給蘇州大學的學生。

邵蘇峰出生於1981年,浙江衢州人。從南京體育學院畢業後,他一直從事攝影工作。工作20多年來,邵蘇峰參與拍攝了 《外國人眼中的大屠殺》《本草中國》《人間世》《跟著貝爾去冒險》《中國影像方志沛縣篇》《領航》《歸來》等諸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

2019年,邵蘇峰和沈萌帶領團隊拍攝紀錄片《國香》,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然而,意外發生了,2019年10月11日凌晨,邵蘇峰在家中腦幹出血,一隻眼睛因此失明,陷入昏迷狀態。在與疾病鬥爭了13個月零5天後,39歲的他還是永遠地離開了。遵照他的遺願,妻子為他辦理捐獻遺體角膜的手續。

被捐獻人:一位20歲的蘇大學子

邵蘇峰走了,但他留下來的那枚珍貴的眼角膜卻讓光明延續,將照亮一位20歲蘇大學子的人生。這名學子叫劉曙光,來自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李店鎮,今年剛剛滿20歲的他是蘇州大學教育學院的一名學生。

劉曙光心懷感激地說,等眼睛好了,他也想學攝影,繼續完成給他第二次光明的恩人的夢想。11月20日下午,角膜捐獻手術就將在蘇大附屬理想眼科醫院進行,光明會以另一種方式在人世間傳遞。

相關焦點

  • 《人間世》攝影師因腦幹出血不幸離世,家人遵從遺願捐贈眼角膜
    雖然中國的電影、綜藝在不斷發展,大有成為世界前列的趨勢,在演員幕前奮鬥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導演、攝影師這些幕後人員的艱辛,攝影師邵蘇峰就是其中一員。 39歲的他別看年輕尚輕,其實已經拍攝過《人間世》、《跟著貝爾去冒險》、《本草中國》等多部知名作品,和導演妻子沈萌的結合更被業界認為是強強聯合
  • 蘇州攝影師眼角膜成功移植給蘇大學子
    對攝影師而言,眼睛是最珍貴的「鏡頭」。曾拍攝《人間世》的蘇州紀錄片攝影師邵蘇峰因病不幸離世後,家人捐獻出他的眼角膜。昨天(11月20日),他的角膜成功移植給了一位來自甘肅的蘇大學子,讓光明得以延續。圓錐角膜通常發病於15至20歲的年輕人,劉曙光的主刀醫生、蘇州大學附屬理想眼科醫院副主任醫師趙慶亮檢查後確診,劉曙光的右眼發現病情時已是晚期的圓錐角膜症,只有通過角膜移植手術才能夠解決。角膜移植手術需要幾萬元的費用,劉曙光的老家在甘肅平涼市靜寧縣,父母都是農民。
  • 《人間世》39歲攝影師病逝,眼角膜捐給20歲大學生
    據了解,邵蘇峰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攝影工作,曾參與拍攝了《外國人眼中的大屠殺》、《本草中國》、《人間世》、《跟著貝爾去冒險》等諸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妻子沈萌透露,邵蘇峰對攝影有著無盡的熱愛,每天都要刷上3部電影或是紀錄片才入睡,不是在拍攝的路上,就是在充電學習的路上,似乎永遠都不知疲累。
  • 39歲攝影師捐獻「最珍貴鏡頭」,幫助20歲大學生重獲光明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何金玲 見習記者 柴軍虎)11 月 16 日上午 11 點 29 分,年僅 39 歲的蘇州攝影師邵蘇峰不幸因病去世。遵循他的遺願,家人決定捐獻其遺體和眼角膜。11 月 18 日,在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醫學樓遺體告別廳,邵蘇峰的親人和朋友一一與他告別。
  • 傳遞人間大愛 河北石家莊一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最後一課」傳遞人間大愛石家莊一退休教師捐獻眼角膜和遺體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12月4日,一場簡單而肅穆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告別廳舉行石家莊退休教師陶雅會用大愛給大家上了「最後一課」,完成了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實現了自己生前最後的願望。據悉,她的眼角膜和遺體都將用於醫學教學研究工作。12月2日凌晨1時許,陶雅會因肺癌晚期救治無效在石家莊去世。她的家人遵照她的遺願,第一時間聯繫了河北省紅十字眼庫和河北醫科大學紅十字遺體捐獻中心,辦理了角膜和遺體捐獻手續。
  • 骨癌少女離世捐獻眼角膜 成功移植1位病人(圖)
    昨天,她捐獻的眼角膜已經移植給一位病人,今天還將移植給第二位患者,帶來光明。  李翠的堅強和大愛感動著無數人,網友們紛紛致敬,祈禱「偉大的平凡人」走好,微博「@中國之聲」把李翠評為當天的「最美新聞人」。
  • 最珍貴的「鏡頭」:蘇州紀錄片攝影師捐獻角膜 高校學子將重獲光明
    對於一名攝影師來說,最珍貴的就是他的眼睛。在蘇州,年僅39歲的蘇州紀錄片攝影師邵蘇峰不幸因病逝世。11月18日,家人遵循他的遺願,決定捐獻其遺體和眼角膜,希望能用另外一種方式延續他最熱愛的紀錄片事業。
  • 心藏大愛 武漢老人離世後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心藏大愛 武漢老人離世後捐獻遺體和眼角膜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8日電 (敖盼盼)「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2003年7月籤署遺體捐獻協議的朱小安,兌現了17年前的諾言。2020年11月28日,他因心臟衰竭醫治無效逝世,按照其生前遺願,兒子朱輝將其遺體捐獻給了武漢市紅十字會同濟醫學院,兩片珍貴的眼角膜捐獻給了武漢市紅十字會愛爾眼庫。朱小安生前照片朱小安生於1938年,膝下育有一兒一女,與人為善。電工專業出身,高中技校文憑的朱小安,年輕時曾在武漢繩子廠、武漢第四皮鞋廠等單位工作過。
  • 6歲女孩患腦癌去世 捐獻器官和遺體已救兩人
    6歲女孩患腦癌去世 捐獻器官和遺體已救兩人 2014-05-22 10:13:52來源:金陵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李歡 可愛可敬的南京小姑娘陶陶(化名),在她離開這個美好世界之時,她平凡而偉大的父母做出了遺愛人間的善舉,捐出陶陶的腎臟、肝臟、眼角膜、遺體。目前,已經有一個8歲的男孩和一個成年男子因此獲得新生。  捐獻器官和遺體,讓更多生命延續  陶陶今年6歲,要不是疾病和死亡的纏繞,她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命運真的跟他們一家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 高分醫療紀錄片《人間世》 深度展現醫院裡的人間世態
    2016年,醫療《人間世》一經播出,便在豆瓣評分上獲得了9.6的高分, 2019年,《人間世》第一季播出,同樣獲得9.6的評分 圍繞這部紀錄片的評論的關鍵字眼是真實、震撼與催淚
  • 用熄滅的火點亮希望的光 隴南首例眼角膜捐獻者完成捐獻
    用熄滅的火點亮希望的光隴南首例眼角膜捐獻者完成捐獻每日甘肅網11月18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歐陽海傑)用自己即將熄滅的生命之火11月13日,在隴南市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劉佳航(化名)從蘭州愛爾眼庫行政主任金櫻手中鄭重地接過父親劉長鳴(化名)的眼角膜捐獻榮譽證書。55歲的劉長鳴在隴南因病醫治無效後去世。在彌留之際,他的家人第一時間聯繫了甘肅省紅十字會,申請捐獻他的眼角膜及遺體。
  • 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 移植患者要花幾十萬?
    相比之下僅有2000萬人口的斯裡蘭卡竟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眼角膜捐贈國!斯裡蘭卡已在無償捐贈角膜志願書上籤上名字的人就有百萬人之巨,斯裡蘭卡每一任總統都捐獻了眼角膜。◆為什麼中國很多人不願意捐獻器官?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而移植患者需要支付費用?器官分配又遵循什麼原則?怎麼捐獻器官?◆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而移植患者需要支付費用呢?
  • 94歲省圖書館館長,生日當天捐獻角膜遺體
    女兒曹陽深情的說道:「今天是爸爸的生日,進行遺體捐贈,既遵循了他兩年前的心願,也算是實現了他最後的生日願望。他走得很安詳。」這份由周老自填寫和籤名的湖南省遺體捐贈自願書,籤署日期是2018年11月23日。周老去世後,家人通過天心區紅十字志願服務隊聯繫上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啟動捐獻程序。
  • 6歲女孩患腦癌去世 捐出器官和遺體拯救多人
    可愛可敬的南京小姑娘陶陶(化名),在她離開這個美好世界之時,她平凡而偉大的父母做出了遺愛人間的善舉,捐出陶陶的腎臟、肝臟、眼角膜、遺體。目前,已經有一個8歲的男孩和一個成年男子因此獲得新生。捐獻器官和遺體,讓更多生命延續陶陶今年6歲,要不是疾病和死亡的纏繞,她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命運真的跟他們一家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 六旬老人去世捐獻角膜 兩院助力照亮兩個人生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 「疫無情愛無盡,老黨員捐獻角膜『光明』留人間」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讓很多人感動不已。家住宜春的六旬老人孫永(化名)因故去世,在宜春市紅十字會和宜春愛爾眼科醫院的協助下捐獻了自己的遺體和眼角膜。3月2日,兩臺角膜移植手術已先後在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十樓手術室展開,孫老捐獻的珍貴眼角膜,使兩位正飽受失明折磨的角膜盲症患者重見光明。
  • 「世界的眼睛」斯裡蘭卡:人口僅2100萬,卻是最大眼角膜捐獻國,中國...
    第二年,席爾瓦收到了第一枚捐獻的眼角膜。他將眼角膜保存在自家的冰箱裡。1960年,母親去世。席爾瓦將母親的眼角膜捐贈給了一位貧窮的農民,以實際行動贏得了斯裡蘭卡人的心。1961年,席爾瓦還成立了斯裡蘭卡眼捐獻協會(Eye Donation Society)。
  • 全省60餘位醫師來漢學習角膜移植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專家現場教學
    武漢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駱鋼強在接受採訪 通訊員 供圖武漢普瑞眼科醫院業務院長張曉農教授在接受採訪 通訊員 供圖武漢普瑞眼科第二屆《角膜移植培訓班》 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 吳旭晴)12月19日,在武漢普瑞眼科第二屆《角膜移植培訓班》開幕式上,記者了解到,截止2019年,武漢市共有超過千人獲得角膜捐贈。
  • 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在上海點映
    《人間世》第二季 官方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 (王笈 郭容)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點映會29日在上海廣播電視臺舉行。《人間世》主創團隊與上海瑞金醫院、中山醫院、仁濟醫院、第一人民醫院、華山醫院等醫療機構代表分享交流了紀錄片的合作經驗。
  • 91歲工程師最後的貢獻:為科研捐遺體
    按照老人生前遺願,他的眼角膜將捐贈給湖南省紅十字會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遺體則捐贈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供醫學研究和教學。王敬之是老黨員,退休前曾是國防科技大學的高級工程師,從事機械科研工作。2014年8月18日,他和老伴就籤訂了志願捐獻遺體申請書,決定在去世後捐獻角膜遺體供醫學研究,「為科學研究貢獻最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