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被困超市一夜: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有多重要?

2021-01-08 騰訊網

【1】

前幾日,上海的王女士報警說自己10歲的兒子強強失蹤了,全家人一夜未眠找孩子,終於在第二天一早接到民警電話,原來強強在一家超市裡待了一夜。

通過超市監控才知道,當天晚上7點多,強強跟同學玩捉迷藏遊戲,他直接跑進超市的倉庫裡,卻很快睡著了,一直到夜裡2點多才醒來。

而當時超市裡早已關門一片漆黑,強強也沒有帶手機沒有辦法聯繫父母,但是他卻並沒有慌亂,而是開始拿起超市的食物和水,淡定地大吃大喝起來。

吃飽喝足以後,強強還拿起收銀臺上的計算器,似乎在算自己一共吃了多少錢的東西,等到無聊了的時候,強強更是在空地上尬起舞來。

終於挨到早上6點多鐘,玩累了的強強幹脆窩在超市購物籃裡,託著腮等著超市開門,7點半超市員工開門,這才把強強「解救」出來。

要知道強強的父母這一夜真的是急瘋了,他們表示以後生意再忙,也不會讓強強一個人獨自外出玩耍了,這簡直太嚇人了呀!

但我們應該看到強強的應變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他沒有因為被困超市就自亂陣腳,反倒是先把自己肚子填飽了,然後淡定等待超市開門。

當孩子身處險境的時候,是根據具體環境來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還是不管不顧只會發洩恐懼情緒,能夠真實體現孩子的應變能力。

《韓非子·五蠹》中有句話說,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世界改變了,事情也就隨之改變;而事情改變了,就需要對變化進行準備,體現了未雨綢繆的哲學思想。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未雨綢繆,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才能讓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學會儘快適應並能做到保護自己。

【2】

隨機應變的能力有多重要?

應變能力指的是人在外界事物發生變化時,所做出來的反應,有時這個反應出於本能,有時是經過大腦的思考做出的決定。

具備良好應變能力的人,能夠審時度勢在危難之際懂得隨機應變,孩子雖然還小,但是是否有應變能力,帶來的結果也會大相逕庭。

閨蜜小敏上一周的周三早晨送四年級的兒子樂樂去學校,因為想在路中途的銀行取點現金,閨蜜就讓樂樂站在電動車旁邊等著他。

可是等小敏取完錢回來,卻發現電動車跟樂樂都不見了,小敏當即驚出一身冷汗,自己取個錢也就三分鐘的事情,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敏趕緊轉身看了一圈,路邊來來往往的都是送孩子的父母,小敏告訴自己不要慌,剛想拿出手機準備報警,就聽到耳朵傳來樂樂的喊聲:「媽媽!我在這裡!」

小敏抬頭一看,樂樂正站在銀行旁邊的馬路牙子上,原來城管隊剛才來過,說電動車不能停在路邊,想要把電動車用拖車帶走。

樂樂趕緊跟人家求情,說媽媽很快就回來,並且自己把電動車推到馬路牙子上,城管隊員看樂樂這麼乖巧懂事,告誡了兩句就走了。

而小敏過來的時候,樂樂正在停電動車,因為力氣不夠,正低著頭想辦法打開電瓶車的車撐,母子倆這才互相沒有看到。

樂樂在遇到城管隊時沒有驚慌,一邊示弱一邊動手推走電動車,不僅給媽媽減少了麻煩,也能保證自己按時到校,這份應變能力真的是很不錯。

孩子越長越大,父母不可能隨時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孩子能夠隨機應變的時候,才會確保自己儘量不受到傷害。

父母越早意識到培養孩子應變能力的重要性,並且在生活中融入應變能力的教育,會讓孩子更早更熟練的掌握應變能力的相關技巧。

【3】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中的《蝙蝠和黃鼠狼》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遇事也不要一成不變,隨機應變往往可以躲過大風險。

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不僅能夠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更能夠讓孩子在未來紛繁複雜的形勢中,學會最大可能性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首先,環境變化時,要臨陣不亂。

電影《美麗人生》中,爸爸圭多跟兒子叔本華不幸被關進納粹集中營,圭多為了不讓叔本華害怕,跟他說這是一場遊戲,遵守遊戲規則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

叔本華因此乖巧懂事,即使最後看到爸爸被帶走時,叔本華也能夠藏在柜子裡一動不動,這份適應環境並且絲毫不慌亂的能力,最後幫助叔本華迎來了新生。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會再遭遇戰爭,但是當生活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先適應環境,然後再逐漸與環境和平相處。

尤其是在面臨搬家、升學等大事情的時候,父母要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發現孩子不適應的時候,就要多談心交流,消除孩子的不安情緒。

其次,突發狀況時,要相機而動。

上個月,在廣西玉林的某個路口,一輛拉滿砂石的貨車突然倒車,導致緊隨其後的電動車避讓不及,車上4人全部當場死亡,而其中3個是孩子。

父母要有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在發現貨車倒車時,需要及時避讓,並且提醒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狀況應該怎麼做才行。

我們都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很多意外的發生是猝不及防的,但是並不是說我們只能聽天由命,而是應該有預警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父母可以通過影視資料、書籍閱讀、現場案例等方式,告訴孩子遭遇突發情況時,一定要先保護好生命,然後再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第三,教會孩子懂得分辨事物的本質。

法國戲劇家莫裡哀《可笑的女才子》中說,隨機應變是才智的試金石。

隨機應變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孩子在日復一日的鍛鍊中逐漸提高的,父母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開始,告訴孩子如何分辨事物的本質。

比如日常見到的水,告訴孩子水是生命之源,更要告訴孩子除了引用和日常生活需要外,要警惕水也能淹死人,遊泳安全一定要注意。

父母不要粉飾太平,不願意孩子接觸真實的世界,反而是應該把事物的兩面性分析給孩子聽,才能讓孩子的應變能力得到更好的磨鍊。

【4】

去年9月份,貴州南明警方接到一名媽媽報警,哭訴自己為了鍛鍊6歲女兒的應變能力,故意跟女兒玩「躲貓貓」,卻沒有料到女兒真的不見了。

原來媽媽帶著女兒還有自己妹妹吃過飯,準備去KTV唱歌,媽媽跟妹妹商量考驗一下女兒迷路的處置能力,就跑到旁邊躲著,大概30秒鐘後,就發現女兒找不到了。

所幸女兒知道這個KTV的位置,直接跑過去了,好在女兒真的是應變能力強,不然真的把女兒搞丟了,後悔都來不及了。

父母想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沒有錯,但是至少應該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要不然孩子的應變能力沒有鍛鍊出來,反倒暴露了父母的應變能力不行了。

美國社會思想家阿爾文·託夫勒在《未來的衝擊》中說,若要在變化很快的社會中立足,適應迅速而複雜的變化,個人就必須以和變化的節奏相對一致速度,去改變自己已有的形象。

父母必須意識到變化是唯一不變的真理,才能引領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磨練出隨機應變的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的人生中每一個變化!

相關焦點

  • ​上海9歲男孩上演「教科式火災救援」,救了整棟樓: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有多重要?
    但上海有個僅僅只有9歲的小男孩,在遇上同樣的情況時,卻冷靜鎮定地用了一連串神操作,不僅救了自己,也救下整棟樓的人,堪稱一場「教科書式的救援」。2020年12月18日,晚上10時左右,上海金山區某小區。正沉浸在夢鄉之中的9歲男孩小博,突然聞到了燒焦的味道,他爬起來,發現客廳裡的火燒到了天花板。
  • 鄧倫又當伴郎了,培養孩子學會交際能力有多重要
    鄧倫又當伴郎了,培養孩子學會交際能力有多重要一個大明星沒有明星架子,三天兩頭跑回石家莊給兄弟們當伴郎,網友紛紛表示鄧倫太接地氣了。鄧倫又當伴郎了,培養孩子學會交際能力有多重要鄧倫的交際能力可謂是相當出彩了,能夠和10個兄弟相處10多年,一般人做不到這一點,同時我們也看出了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 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這些能力!
    現在,中國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尤其是關注孩子的成績。很多家長在重視孩子的成績的時候,卻忽略了孩子一些必要的能力。然而,我們的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家長在重視孩子的成績時,也需要注重培養孩子一些基礎的能力。那麼,這些能力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在這裡暢談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一些基礎能力。
  • 孩子3歲前該幹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未來孩子更聰慧!
    如何培養並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孩子3歲前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藉助動作、觸摸、色彩、形狀等 3歲之後,正逐步從具象思維(藉助表象)向抽象邏輯思維(藉助概念)邁進。這套《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幼小銜接全腦開發400題》既能讓孩子們開心地玩,又能幫助孩子提升幼小銜接力的思維遊戲書。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李玫瑾坦言:教育兒子宜早不宜遲,抓住6歲前的黃金期將一生受益李玫瑾老師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過系統的研究,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孩子的教育是有黃金期的,特別是男孩,教育更是宜早不宜遲。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 9歲男孩花10萬炒股虧7萬!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有多重要?
    一則湖北襄陽一位9歲小男孩在近一年時間內花10萬元炒股虧7萬的新聞一出。便引來網友熱議。這麼小的孩子哪來的錢炒股?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是炒股嗎?為什麼父母不進行阻止呢?湖北襄陽某小區住戶家,一位小男孩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可是電腦屏幕上顯示的並不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有的遊戲或者動畫片,而是紅綠相間的K線圖,還有不停變換的數據,這一畫面完全與孩子稚嫩的臉龐和脖子上系的紅領巾格格不入,而且小男孩帳戶金額高達10萬元,不過操作到目前,帳戶餘額還有3萬出頭,虧損將近7萬元。
  • 最高級的穩定,是擁有應變的能力
    看美劇《我們這一天》,深有感觸。 一天,懷有三胞胎的妻子瑞貝卡突然羊水破了。丈夫傑克將她送到醫院後,有個寶寶沒能保住,這讓他陷入痛苦的深淵。 這時,老醫生來到傑克身邊。他平靜地講述自己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在醫院夭折的往事。為了那個孩子,他當了一名婦產科醫生,幾十年裡曾挽救無數生命。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培養孩子專注力,3個轉折點很重要
    日本大學榮譽教授,世界著名腦神經外科專家林成之教授表示:孩子的大腦在10歲之前處於成長期,把握好成長期,能更好地培養專注力。林成之教授把孩子10歲前的專注力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0-3歲,4-7歲,8-10歲,而3歲、7歲和10歲就是三個重要的轉折點。
  • 李蘭迪做蛋糕「車禍現場」: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樣做才對!
    大部分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出色的動手能力,會為孩子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 【2】 動手能力強的孩子,能照顧自己。
  • 班主任直言:不想把男孩「養廢」,最好6歲前教會他「三種能力」
    李教授認為6歲之前,是培養孩子行為習慣與性格的黃金時期,6歲之前,家長說的話就像是黃金,而12歲之後,家長說的話,就像是垃圾,孩子根本不聽。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的引導教育很重要,而這種教育,最晚不要超過10歲,不然很容易耽誤孩子。為什麼都在強調6歲呢?
  • 媽媽玩躲貓貓考驗孩子應變能力,10秒後六歲娃丟了
    但近年來因為「躲貓貓」遊戲「果真」找不到孩子的新聞時有發生各位粑粑麻麻們要小心了最近,貴陽南明警方接到了一名年輕母親報案,這位母親哭訴自己故意和孩子「躲貓貓」,結果孩子真就不見了。當民警趕到現場時,報警女子已經有一些神智不清,她一直找人幫忙找小孩,卻提供不了任何信息。隨後一位熱心人稱10分鐘前,報警女子提供過丟失小孩的照片,民警立即索取照片,通知了附近的網格警一同尋找。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報警女子突然消失在民警的視野中,民警只好先追尋報警人。
  • 豆瓣8.6《奇蹟男孩》|淺析培養孩子融入社會能力的核心三要素!
    豆瓣評分8.6分的《奇蹟男孩》,劇情簡單但是勵志、感人,最重要的它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無論你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能在這部影片中受到啟發。本文將從主人公成功是如何克服困難,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建立自己社交圈子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何炅的臨場應變能力上熱搜怎麼回事?何炅的臨場應變能力有多強
    在10月18號的主持環節中,何炅的高智商,以及現場反應能力,應對突發事件,可以說整得明明白白,佩服何炅老師。何老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和情商真的絕了。來源:清遠傳媒網
  • 10歲男孩跳驚鴻舞走紅,跳得惟妙惟肖被逗笑,論興趣培養的重要
    近日,陝西涇陽縣,一名10歲的小男孩也因為跳驚鴻舞走紅了網絡。這位小男孩名叫席博研,就讀於逸夫小學。總共會跳100多支舞蹈。媽媽表示,雖然已經82斤了,但是呢,屬於是靈活小胖子的類型。網友:論家長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重要性。如果仔細觀察,大家就會發現,這個小男孩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跳舞,從他的表情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大家都在笑,他自己卻非常沉醉其中。可見,父母對他非常的肯定、鼓勵和支持,才讓孩子對舞蹈越來越有興趣。
  • 從小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有多重要,看了你就懂!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就有10個以上,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講英語。我國,從1983年起把英語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掀起了一股學英語熱潮。我堂姐,在她孩子半歲的時候就報了遊泳課、英語課等各種早教班。有一次,我問她:「你孩子才半歲,還沒學會說話,你怎麼給他報上了英語課啊?」她告訴我:「現在寶寶處於學習階段,我從小開始培養他的語言環境,對他以後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 3-6歲,抓住幼兒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抓住關鍵期,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當然是,越早越好!先看兩組數據:一個是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所發布的「人類大腦發展」曲線圖,其中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更高認知能力,其中包括概念形成,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衝動控制,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等能力)的發展頂峰早得令人髮指,居然是在10個月到4-5歲之間:另一個是蒙特梭利關於孩子能力培養
  • 10歲男孩一個人隔離在家,自己做飯寫作業……背後的故事太暖了
    然而這樣的生活,一個10歲的小男孩正經歷著。 河南焦作,10歲的男孩曲恩澤,爸爸是警察,媽媽是護士,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兩人都在抗擊疫情中奔赴在一線,家中只剩他一人。 可曲恩澤,卻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直到在《開講啦》這檔節目中,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番話才給了我啟發,若不想孩子被欺負,上幼兒園之前,就要培養他這三種不好惹的能力。在演講中有青年代表提問,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那些喜歡欺負人的孩子,從小就表現的霸道、控制欲強、喜歡動手打人。家長首先要避免孩子成為這樣的孩子,要在溫暖有愛的環境中長大,而且家長不要用暴力對待孩子。個人認為非常有幫助,這套行為篇一共10冊,還有很多安全故事很值得一看。
  • 心理學老師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培養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很重要
    所以,我們中國古人總結的經驗「3歲看大,7歲看老」,是有科學依據的。而100年前,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也已經發現了這個規律,她說:2-8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但是,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好的教育機構,因為好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也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有經濟能力,能送孩子上早教、私立幼兒園,因為費用相當高,少則一兩萬,多則七八萬······那怎麼辦,難道看著自己的孩子,在數學思維上,輸在起跑線?當然不能!
  • 女主持人採訪鍾南山被罵慘:共情力很重要,如何培養孩子共情能力
    共情力強的孩子擁有感受愛、付出愛、接受愛的能力,這樣的孩子更能夠理解別人,信任別人,親近別人,更富有同情心。孩子在未來的婚戀、工作等人際關係中將會獲得更多的友誼和信任,擁有更多的快樂。 因此,做家長的要從小鼓勵孩子考慮別人的感受,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為孩子人生的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