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有多厲害?真是神一般的存在?高曉松:他可以和卡夫卡媲美

2021-01-10 一位書生

「我只願蓬勃生活在此時此刻,無所謂去哪,無所謂見誰。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

對當今文藝青年而言,王小波先生是神一樣的存在,拜讀過他作品的人,無不為他飛揚的文採而深深地折服。

高曉松曾評價王小波:

「我有千言萬語,但是真到了要講他的時候,又不知從何說起。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我個人熱愛寫作,熱愛做音樂,也熱愛拍電影。每當看到偉大的作品,我經常捫心自問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樣。大部分音樂如果努力,我是能做到的;有些電影我做不到,但我能感覺到差距有多大;唯獨讀王小波的時候,我完全沒辦法拿自己去做比較。很多人說他是中國的卡夫卡,我看不懂卡夫卡原版,但從翻譯作品中還是能感覺到卡夫卡頭腦中具有很多突破性的臆想。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是的,這樣的評價並非是世俗的恭維抑或是功利的溢美,畢竟那個贏得身後的人已經不在了,蓋棺定論的評語總會發自內心。

如今,人們最喜歡熱議的話題當是王小波先生生前的籍籍無名,死後的熱議追捧,這種現象,總會被世人、被歷史演繹出「遲到」的樣子,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的「看透」還是逃不過人生下半場落寞與孤寂。

曹雪芹的窮困潦倒,蒲松齡的辱沒斯文,都不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的蘇東坡一句:「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的哀嘆來的真實。

仔細想來,國人的文化傳承,思想意識總會囿於歷史的局限,所以他們才調侃式地為王小波先生解嘲:在庸人主導的世界裡,思想超前一步,就註定悲劇一生。

若以儒家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論,小波先生之功,喚起民智,立言存世,當為不朽。所以才有了他的那句:「照我看來凡是能在這個無休無止的煩惱、仇恨、互相監視的塵世之上感到片刻歡欣的人,都可以算是個詩人。」

木心先生在獄中被施以重刑而至手指殘疾而從不言及人性的醜惡,仍以詩的形式美與韻律美來謳歌人生,這是聖賢所具有的悲憫情懷。

在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中第一章《黃金時代》,第二章《三十而立》,第三章《似水流年》中所記載的青春期上山下鄉時所經歷的人生磨難,其筆法是雲淡風清的。

王小波先生行文中大俗大雅、亦莊亦諧、如夢似幻的故事情節,理工男的判斷推理,哲學家的邏輯思辨,歷史學家的冷靜審視,文學家的激揚文字,語言學家的表達方式,讓每一個讀者開卷之後,欲罷不能。

那種具有魔幻色彩的、以嫻熟駕馭文字的能力,打破時空順序的敘述方式,以通識式的信手拈來完全令讀者為之傾倒,最為引人入勝的文字快感,兩性交媾是一種隱諱已久,撩開輕紗後的純真白描,禁慾後的自我狂野。

其實無論如何褒獎,都是對王小波先生博學的通才由衷的讚嘆,我們只是覺得,在這樣一個醜陋的外表下,卻粗鄙地包裹著一個「有趣的靈魂」,我們為他鳴不平的不止是如此,也為他在世俗裡掙扎而悲泣,更為他英年早逝而一聲嘆息。

可是這不斷上演的人間悲劇又有幾個人去深度思考?魯迅先生說:「所謂的悲劇,就是把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在你面前一樣一樣的毀掉。」

可我們知道,毀掉的不過是一副臭皮囊,有趣的靈魂卻是不死的。悲劇之於喜劇,是思想的深刻,人類良知的銘記,是一個民族需要傳承的基因,我輩不過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已。對讀書人而言,無非是「朝聞道,夕死可矣。」覺悟人,這樣說還是抬高了自己。

其實在每一個黃金時代裡,我們都會血氣方剛,會為愛情而奮鬥的,為事業而努力的,但凡所有那個階段覺得重要的人或事,都會隨著時間漸漸淡去,留於記憶之中。

也許人的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即嚮往自由,又害怕孤獨,即追求美好,又沉迷平庸之中。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在矛盾之中生存吧!

相關焦點

  • 王小波讓你看懂欲望的真實,高曉松: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王小波是近年來人們總喜歡提及的一個作家,他的作品以幽默的風格和流氓氣質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給原本嚴肅的純文學領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或許是正合了如今年輕人的叛逆觀,一下子風靡網絡,即便你沒讀過他的書,也一定聽過他的名字。高曉松曾經說過:"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 王小波:憑藉「黃色小說」一戰成名!被高曉松捧為神一般的存在
    」 ——王小波這個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而如王小波這般睿智、有趣、理性又特立獨行的人,你很難遇上第二個!高曉松說:他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馮唐說:他的文字,仿佛鑽石著光,春花帶露,燦爛無比,蠱惑人心。葉兆言:說讀他的作品,就告訴你什麼是白天,什麼是黑夜。
  • 王小波:作品有大量的「性」描述,為啥高曉松說是白話文作者第一
    據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看來這個「醜帥」的傢伙還是挺神的!此處敲黑板啊,「醜帥」是一個詞組,是又醜又帥!可是,當你發現世界上原來有這樣醜帥、有趣的傢伙,恨不得和他喝上幾杯的時候,他已經一別經年、再也不見了。
  • 高曉松心中的作家,麥家對他非常崇敬,魯豫:「他喚醒了我」
    高曉松心中第一作家,麥家非常崇拜他,魯豫:「王小波喚醒了我」高曉松曾經在節目中曾言:「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 王小波有多偉大?40歲成作家45歲離世,高曉松評價:神一樣的存在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人在自己死亡的那一刻才意識到,自己忙碌一輩子,到頭來卻只是一場空。曾經自己在意的東西,拼了命你追我趕的東西,到頭來你都未擁有過,而追趕時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卻失去了。白巖松說: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 王小波深夜慘叫離世: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被高曉松稱神一樣的存在
    ---王小波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在活著的時候沒有什麼人關注認識,可是死後卻引來了不少的矚目還有關注。而中國的文壇之中更是不少這樣的人物存在,其中王小波就算一個這樣的人物。正如他自己所描述一般,他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也是因為如此,他死後被不少人所喜愛。著名的才子作家高曉松都在各地多次稱讚,認為他是神人。
  • 高曉松:我覺得王小波是空前絕後的,沒有人能與他並肩
    歷史上從來不缺生前默默無聞,在死後才被人發現價值的名人,比如 梵谷、卡夫卡。但王小波絕對沒想到自己居然也會成為這類人。《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是時代三部曲系列中的一部作品,該系列還入選《亞洲周刊》並稱為中國當代文壇"最美的收穫"高曉松是這樣評價王小波的:我覺得王小波是空前絕後的,沒有人能與他並肩。
  • 王小波在午夜去:他前沉默,但後,他被高曉松稱為上帝般的存在
    這個世界一直有兩種人:一種像我,另一種不像我。---王小波他生前沉默不語,死後受到成千上萬人的敬仰。這世界上的許多人都是這樣的,生前很少有人注意理解,但死後卻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在中國文學世界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物,王小波就是其中之一。正如他自己描述的那樣,他是一頭特立獨行頭豬。正因為如此,他死後受到許多人的愛戴。
  • 王小波:肉體的快樂,是時代的精神武器,王朔:他活著,我比不上
    他是個21歲的青年,思想敏銳,忍受著飢餓、螞蝗、繁重的勞動對肉體的折磨、忍受著軍代表這樣的惡人的壓迫,卻無法逃避,內心裡滋生了仇恨意識、陷入孤獨與苦悶。他被稱為"中國的喬伊斯和卡夫卡"也許你對他還不夠了解,但是你一定聽過他說的一句話:"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 王小波《黃金時代》:用幽默大膽的口氣,諷刺現實,說出人生事實
    王小波《黃金時代》:用幽默寫肉慾,批判諷刺現實,戳破人生真相王小波自己說:「寫《黃金時代》用了我很多時間和才華,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這總比被人叫作破鞋而不是破鞋,感覺要好得多。這正是王小波的偉大之處,而當時卻沒人看懂。
  • 王小波寫了大半輩子「黃色小說」,有趣的靈魂把欲望寫得淋漓盡致
    ——王小波《黃金時代》中國人「談性色變」,他卻把性寫在了前端一談到性,大多數中國人都避猶不及。中國人骨子裡的刻板和封建,不允許把這個詞彙拿出來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有的時候關起來說也不行。中國家長對性教育的認識很狹窄,性也成為人們看破不說破的話題存在。可是王小波這個人,不僅看破了性,還說得很透徹。有趣的靈魂浪漫至極,卻還是擁有和常人一樣的苦痛王小波這人長得不咋地,骨子裡卻很有趣。
  • 23年前的深夜,王小波撞頭病亡,葬禮上沒有一位同行肯送行
    憂的是他覺得,北大的學生文學品位有待提高,他覺得路遙的書是底層讀者才會去看的,但是同時也非常的欣慰,因為媚俗浮躁的這個時代竟然有這麼多人找到了王小波這樣的精神基地。雖然說這位教授對於路遙的書有著知識精英的傲慢,但是對於王小波的作品,他卻也精準地把握到了其深刻意義。
  • 畫家梵谷,作家卡夫卡、王小波,詩人海子,以死明志才得以出名?
    畫家梵谷死了,他的畫值錢了,作家卡夫卡死了,他的書熱買了,詩人海子死了,他才成為億萬追隨者的精神領袖,王小波死了,他的書才被出版被現在的人們接受。在文藝圈,或許只有死亡才有價值。畫家梵谷如是,作家卡夫卡如是,詩人海子亦如是,作家王小波也是步了他們的後塵。
  • 神般存在的王小波:肉體的快樂,是時代變化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神般存在的王小波:肉體的快樂,是時代變化下唯一的精神武器很多人讀到王小波的書,是讀的有趣,精神自由。但是很少有人去討論他的語言、文體和寫作技巧。讀王小波的書,總感覺他是皇帝的新衣中講真話的孩子。王小波的文字,幽默的、諷刺的、理智的,可以讀到的東西有很多,而所有的東西都指向同一點:對生命赤誠的熱愛。即使是那個怪異扭曲的年代,王小波仍讓它顯得有那麼些可愛。
  • 王小波: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 人性能有多「賤」?《黃金時代》中5句話,讀懂發現人性細思極恐
    但是在最終發表後,《黃金時代》一時間受到了跟多人的追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高度評價:「《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的小說全槍斃了!」作家劉心武也發自內心的感嘆:「《黃金時代》不是一般的好。太好了。」
  • 1997年深夜,王小波撞牆病亡!死後被捧上神壇,葬禮卻無同行弔唁
    結果榜單讓大家嚇了一跳,榜首的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二位則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某中文系教授看到榜單後有喜有憂,憂的是認為北大的學生審美有待提高,喜的是在這麼浮躁的時代,還有那麼多人喜歡讀王小波。
  • 王小波用幽默寫肉慾,凡人當「黃色小說」,高曉松卻稱他為「神」
    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來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貨真價實 王小波能夠大膽直白地把「性愛」與「人性」在人們面前毫不掩飾地剖析,露骨的展現出來的,屈指可數,首數王小波!他用自己獨有的黑色幽默,讓你看懂欲望的真實,現實的荒謬。
  • 被奉為白話文第一的王小波,寫了29年「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
    結果顯示,榜首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緊跟其後的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這讓我們很欣慰,在這個媚俗浮躁時代,竟還有那麼多擁躉,能走進王小波這樣的精神基地。他自詡是一個文壇流浪漢和很多潦倒作家不同,王小波外人看來的落魄,並非是沒有能力。他本可以有很好的前程。他的父親是彼時最知名的邏輯學家,他也是實打實的「海歸派」。
  • 王小波有多有趣?寫給李銀河: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李銀河因為當時在朋友中傳閱的《綠毛水怪》手稿而愛上王小波,二人的思想境界與文學造詣都很高,說出的情話也往往很動人。兩人第一次見面,王小波就開口直說:「你有朋友沒?你看我怎麼樣。」這樣的開場白著實令李銀河驚訝不已,此後王小波就開始追求李銀河。「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這或許就是王小波當時內心狂熱的思念和對自己外貌醜陋的一種調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