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實踐中金融科技守正創新應著力做到「四正」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5日,由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非常時期的金融責任與擔當」。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出席並發表演講。

李東榮

李東榮表示,疫情以來,得益於前一階段金融科技的廣泛布局和深入應用,中國面向社會公眾和市場主體的基礎金融服務成功實現了「非接觸」和「不間斷」,為中國抗疫情、穩經濟、促復甦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世界其他國家開展金融防疫工作貢獻了中國經驗。面對「十四五」時期的新形勢新要求,經過疫情壓力測試的金融科技行業應進一步總結經驗、鞏固成果,從而更加充分地彰顯其經濟社會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應繼續堅持守正創新的理念,把守正作為創新的方向盤,把創新作為守正的動力源。那麼,實踐中金融科技如何才能真正守正創新呢?他認為,應著力做到「四正」:

一是著力做到「正心」。即發展金融科技應堅持良好的初心動機和正確的價值導向,把金融為民、科技向善的基本理念落實到金融科技創新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人類金融發展史雄辯地證明,只有根植於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金融創新才有生命力,脫離了經濟社會實際需求的土壤,再花哨的創新也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在完整的經濟周期和信貸周期中經受住歷史的檢驗。因此,從業機構應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面向實體經濟有效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嚮往,著力推進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破解當前金融業在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真正讓老百姓和實體企業得到便利、拿到實惠、感到滿意。金融科技發展要「守住初心」,就不能忽視老年人等群體的實際需求,不能加劇「數字鴻溝」「智能鴻溝」的負面影響,而應該通過線上線下渠道一體化、金融服務方式多樣化、移動金融APP界面定製化等多元創新措施,真正把簡單留給客戶、把複雜留給自己,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二是著力做到「正位」。即發展金融科技應聚焦主業主責,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中找到並堅守合適正確的位置。金融機構應注重依託金融科技手段培育服務管理能力和生態運營能力,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市場定位,構建具有獨特信息優勢的業務「護城河」和風險「防火牆」。特別是主要服務於地方經濟的中小機構,應利用「本鄉本土」和「地緣人緣」優勢,為當地人民群眾和地方改革發展提供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精準服務,實現自身經營發展與地方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不能走盲目擴張、規模至上、超範圍經營的道路。金融科技公司應落實「無牌照、不金融」的要求,堅守科技賦能定位,與金融機構共同提升金融科技合作外包的規範性水平,明確責任邊界,加強風險隔離,防範利益衝突。

三是著力做到「正言」。即發展金融科技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負責任金融的理念,切實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等基本權利。各類從業機構應結合自身業務情況,建立健全更加適應新型網絡數字渠道的金融營銷宣傳內控機制,加強業務、技術、數據等合作方金融營銷宣傳的責任約定與行為監督。在對數字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進行宣傳推廣時,應嚴格落實金融管理部門對金融營銷宣傳主體資質、行為規範等方面的監管要求以及行業協會有關自律規則,做到「不誇大、不欺瞞、不混淆、不誤導」。注重通過創新自聲明、產品公示、信息披露、風險提示等多元化方式,積極主動增強數字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全流程的透明度,助力提升金融消費者的數字金融素養和風險防範能力。

四是著力做到「正行」。即發展金融科技應在依法合規、安全可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圍繞客戶有效需求和傳統業務痛點,穩妥審慎地開展各類業務和應用創新。具體來說,應嚴格按照經營範圍和業務規則提供數字金融服務,執行金融業網絡安全等級保護、金融數據安全分級、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等基礎通用規範以及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移動金融APP等技術應用標準,落實有關金融科技產品認證和標準符合性自律備案制度,築牢金融科技創新「防火牆」,杜絕存在安全問題和風險隱患的產品「帶病上線」。同時,應積極主動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的主體責任,通過風險教育、先行賠付、保險補償等工作措施,從源頭上確保金融消費者的財產、隱私和數據安全,堅決避免金融科技創新成本和風險向金融消費者不合理轉嫁。

相關焦點

  • 李東榮:發展金融科技應把守正作為創新的方向盤做到「四正」
    近日,由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出席該論壇並發表了演講。他表示:「發展金融科技,應繼續堅持守正創新的理念,把守正作為創新的方向盤,做到『四正』」。
  • 李東榮:超九成上市銀行已開展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探索
    李東榮表示,根據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對A股88家上市金融機構2019年年報的統計分析,73%的上市金融機構已開展人工智慧應用,主要的應用場景如智能風控、智能客服和智能營銷。機構的佔比分別為47%、41%和32%。其中,上市公司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更為積極,超九成的上市銀行已開展相關的應用探索。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尊敬的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好!
  • 賈康:以金融科技支持實體經濟和雙循環的守正創新大思路
    來源:新浪財經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的2020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國際論壇於今日在京召開,此次大會主題是「推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他表示,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間,中央現在特別強新基建,除了需求側調動需求潛力之外,供給側支撐我們消費需求可以源源不斷得到有效供給的源頭是有效投融資,而有效投融資裡面重點首先說到數字經濟要形成硬體支撐的新基建。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中心、5G硬體、產業網際網路等等,這些作為硬體支撐推進我們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守正創新。
  • 守正創新開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
    原標題:守正創新開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通篇貫穿守正創新的要求,是指導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開創新局面的綱領性文獻。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進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必須把加強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守正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 金融科技將走向何方?聽聽來自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年會聲音
    論壇以「數字創新金融科技改變未來」為主題,與會人士齊聚一堂、交流分享,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在致辭時指出,金融科技正呈現五方面特點:一是頂層設計規劃日漸明確。二是創新監管工具和監管規則不斷完善。
  • 北京城市副中心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創新示範區
    中國環境報訊 近年來,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創新示範區,前三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71.3億元,金融業結構向高端業態轉型。  以運河商務區等重點功能區為載體,通州區吸引一批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類企業入駐。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來源:時刻頭條回望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經歷了巨大變局。經歷陣痛後,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和邊界日漸清晰,創新的灰色地帶迅速收窄,整個金融科技行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年底掀起的金融科技反壟斷浪潮,也是為了給金融科技行業營造更為良好、均衡的發展環境,創造消費者、從業者的共贏局面。
  • 金融科技只是金融史上的一段小插曲?關於未來銀行生態 六位大咖...
    來源:新浪財經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金融+科技」已成為傳統銀行創新轉型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形勢下,如何從理念、方法、基礎架構、業務模式、組織機制等方面整體「轉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金融」,拷問著每一個金融從業者。
  • 為何頻頻攔下創新「違章車」?金融監管「安全帶」不可忽視
    但與此同時,一些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憑藉技術優勢和累積的大量數據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形成的市場壟斷、業務邊界模糊、不公平競爭和數據洩露與侵權等風險給金融市場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正逐漸顯現。 如何在發展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做好風險管理,不僅需要科技的賦能,更需要從風險防控整體思路、體系上全面把控。
  • 汶萊央行官員表示應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
    新華社斯裡巴加灣市12月10日電(記者薛飛)汶萊金融管理局(央行)官員日前在一個金融科技研討會上表示,在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應加強監管力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汶萊內政部長、汶萊金管局董事會副主席阿布·巴卡爾在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汶萊金管局一向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同時也很重視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風險,並為此專門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以便對金融科技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嚴格測試和驗證。
  • 傅謹: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
  • 西青區固本強基守正創新持續推進處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2020年,西青區立足強基主基調,加強黨對處非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領導小組擔當、有序有效推進機制建設,緊扣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非法集資防範處置工作履職盡責,切實把處非體系完善好、把防非品牌建設好、把司法流程管理好、把群眾利益維護好,著力推動西青處非工作守正創新、彰顯特色、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 融通創新打造金融科技引擎,薩摩耶數科亮相中國國際金融論壇
    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作為此次論壇開幕式演講嘉賓,發表了題為「金融科技的未來,不在金融,在數字中國的全景」主題演講,通過科技公司視角為數位化轉型、金融創新提供真知灼見。所以,金融各項工作要以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為核心,運用科技金融為科技企業提供服務,以此給予科技企業技術大力發展。中國民生銀行行長助理歐陽勇在發言中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於打通國內大循環,更好地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並且,打造數位化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升級提出的新需求,同時,也將成為商業銀行發展新趨勢。
  • 眾邦銀行入選外灘金融峰會「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
    (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在上海主辦的「外灘金融峰會」上,眾邦銀行數智供應鏈金融產品「眾鏈貸」憑藉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顯著成果,成功入選「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同時入選的還有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等。
  • 百信銀行陳龍強:央行FinTech發展規劃守金融之正,出科技之奇
    8月22日,央行發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央行針對金融科技的第一個頂層規劃,對行業影響深遠。零壹財經推出「央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解讀」專題,邀請金融科技領域專家及相關機構進行系列解讀。
  • 康曉宇: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作者|康曉宇『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中國區總裁』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22期近年來,隨著中國銀行業開啟數位化轉型的新徵程,金融科技正成為銀行競爭的利器,有望引領銀行業高質量發展
  • 2020中國(天津)數字金融高峰論壇即將開幕 金融科技競爭力卓越榜將...
    此次論壇由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當代金融家》雜誌社、金融科技與共享金融100人論壇(FSF100)主辦,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南開大學金融學院聯合主辦,北京道口金融創新研究院、當金智庫協辦,交子科技金融協會等機構戰略支持。
  • 外灘金融峰會三大關鍵詞:開放、科技、生態
    預計未來,中國或將從通過創新跨境基金、引入外資金融機構、參考滬倫通方式與境外主要資本市場建立互通機制以及探索從一級市場引入等四個方面,拓寬外資投資A股的渠道。中國金融科技始於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是提高我國金融能力,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力量。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時代背景下,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誰能抓住金融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誰就能成為這一歷史劇變中的先行軍、建設科技強國的擔當者和市場競爭中的領頭雁。
  • 「守正」六年背後:海爾消費金融的科技支撐力
    站在更寬廣的視角上,有效的監管是消費金融有序、高效發展的驅動力。然而,在政策紅利、市場逐漸規範下,持牌機構如何走好下一步?如何主動適應國家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導向,最大限度降低利率水平?如何進一步強化產品結構,推動消費金融創新?我們以海爾消金為例,看其發展路徑,一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穩與變。
  • 金融科技進入實施應用階段 榕樹貸款強化AI創新能力
    專家表示,要用財政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促進科技創新。一直以來,科技創新都是中國經濟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無論是製造業、網際網路、房地產,還是消費、金融、健康等產業都更加關注技術創新,將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在金融業,科技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