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發展金融科技應把守正作為創新的方向盤做到「四正」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近日,由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出席該論壇並發表了演講。他表示:「發展金融科技,應繼續堅持守正創新的理念,把守正作為創新的方向盤,做到『四正』」。

「四正」包括:正心,即發展金融科技應堅持良好的初心動機和正確的價值導向,把金融為民、科技向善的基本理念落實到金融科技創新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正位,即發展金融科技應聚焦主業主責,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中找到並堅守合適正確的位置;正言,即發展金融科技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負責任金融的理念,切實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等基本權利;正行,即發展金融科技應在依法合規、安全可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圍繞客戶有效需求和傳統業務痛點,穩妥審慎地開展各類業務和應用創新。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面對「十四五」時期的新形勢新要求,經過疫情壓力測試的金融科技行業應進一步總結經驗、鞏固成果,從而更加充分地彰顯其經濟社會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應繼續堅持守正創新的理念,把守正作為創新的方向盤,把創新作為守正的動力源。那麼,實踐中金融科技如何才能真正守正創新呢?我認為,應著力做到「四正」:

一是著力做到「正心」。即發展金融科技應堅持良好的初心動機和正確的價值導向,把金融為民、科技向善的基本理念落實到金融科技創新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人類金融發展史雄辯地證明,只有根植於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金融創新才有生命力,脫離了經濟社會實際需求的土壤,再花哨的創新也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在完整的經濟周期和信貸周期中經受住歷史的檢驗。因此,從業機構應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面向實體經濟有效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嚮往,著力推進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破解當前金融業在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真正讓老百姓和實體企業得到便利、拿到實惠、感到滿意。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我始終認為,金融科技發展要「守住初心」,就不能忽視老年人等群體的實際需求,不能加劇「數字鴻溝」「智能鴻溝」的負面影響,而應該通過線上線下渠道一體化、金融服務方式多樣化、移動金融APP界面定製化等多元創新措施,真正把簡單留給客戶、把複雜留給自己,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二是著力做到「正位」。即發展金融科技應聚焦主業主責,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體系中找到並堅守合適正確的位置。金融機構應注重依託金融科技手段培育服務管理能力和生態運營能力,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市場定位,構建具有獨特信息優勢的業務「護城河」和風險「防火牆」。特別是主要服務於地方經濟的中小機構,應利用「本鄉本土」和「地緣人緣」優勢,為當地人民群眾和地方改革發展提供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精準服務,實現自身經營發展與地方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不能走盲目擴張、規模至上、超範圍經營的道路。金融科技公司應落實「無牌照、不金融」的要求,堅守科技賦能定位,與金融機構共同提升金融科技合作外包的規範性水平,明確責任邊界,加強風險隔離,防範利益衝突。

三是著力做到「正言」。即發展金融科技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負責任金融的理念,切實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等基本權利。各類從業機構應結合自身業務情況,建立健全更加適應新型網絡數字渠道的金融營銷宣傳內控機制,加強業務、技術、數據等合作方金融營銷宣傳的責任約定與行為監督。在對數字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進行宣傳推廣時,應嚴格落實金融管理部門對金融營銷宣傳主體資質、行為規範等方面的監管要求以及行業協會有關自律規則,做到「不誇大、不欺瞞、不混淆、不誤導」。注重通過創新自聲明、產品公示、信息披露、風險提示等多元化方式,積極主動增強數字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全流程的透明度,助力提升金融消費者的數字金融素養和風險防範能力。

四是著力做到「正行」。即發展金融科技應在依法合規、安全可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圍繞客戶有效需求和傳統業務痛點,穩妥審慎地開展各類業務和應用創新。具體來說,應嚴格按照經營範圍和業務規則提供數字金融服務,執行金融業網絡安全等級保護、金融數據安全分級、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等基礎通用規範以及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移動金融APP等技術應用標準,落實有關金融科技產品認證和標準符合性自律備案制度,築牢金融科技創新「防火牆」,杜絕存在安全問題和風險隱患的產品「帶病上線」。同時,應積極主動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的主體責任,通過風險教育、先行賠付、保險補償等工作措施,從源頭上確保金融消費者的財產、隱私和數據安全,堅決避免金融科技創新成本和風險向金融消費者不合理轉嫁。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促進金融科技守正創新既是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金融業落實人民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任務緊要,意義重大。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作為國家級行業自律組織,願在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與廣大從業機構和消費者一道,攜手推進金融科技守正創新、行穩致遠。最後,預祝峰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中國網財經)

相關焦點

  • 李東榮:實踐中金融科技守正創新應著力做到「四正」
    李東榮李東榮表示,疫情以來,得益於前一階段金融科技的廣泛布局和深入應用,中國面向社會公眾和市場主體的基礎金融服務成功實現了「非接觸」和「不間斷」,為中國抗疫情、穩經濟、促復甦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世界其他國家開展金融防疫工作貢獻了中國經驗。面對「十四五」時期的新形勢新要求,經過疫情壓力測試的金融科技行業應進一步總結經驗、鞏固成果,從而更加充分地彰顯其經濟社會價值。
  • 賈康:以金融科技支持實體經濟和雙循環的守正創新大思路
    來源:新浪財經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的2020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國際論壇於今日在京召開,此次大會主題是「推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他表示,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間,中央現在特別強新基建,除了需求側調動需求潛力之外,供給側支撐我們消費需求可以源源不斷得到有效供給的源頭是有效投融資,而有效投融資裡面重點首先說到數字經濟要形成硬體支撐的新基建。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中心、5G硬體、產業網際網路等等,這些作為硬體支撐推進我們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守正創新。
  • 李東榮:超九成上市銀行已開展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探索
    具體到金融領域,2017年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將金融列為人工智慧應用試點示範和產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領域之一。去年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穩妥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這些政策文件為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來源:時刻頭條回望2020年,金融科技行業經歷了巨大變局。經歷陣痛後,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和邊界日漸清晰,創新的灰色地帶迅速收窄,整個金融科技行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年底掀起的金融科技反壟斷浪潮,也是為了給金融科技行業營造更為良好、均衡的發展環境,創造消費者、從業者的共贏局面。
  • 中國互金協會秘書長陸書春:把金融安全作為金融科技創新不可逾越的...
    陸書春表示,下一步政產學研各方需要繼續本著趨利避害、規範發展的原則,順應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趨勢,創新發展與防範風險並重,建議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堅守初心使命。始終要把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作為金融科技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金融安全作為金融科技創新不可逾越的紅線,在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風險防控的前提下,金融科技要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運用技術手段,優化金融基礎設施,助力金融機構為小微、三農、低收入群體以及老年人、殘疾人的特殊群體提供更多價格合理、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二是,平衡創新監管。
  • 金融科技只是金融史上的一段小插曲?關於未來銀行生態 六位大咖...
    來源:新浪財經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金融+科技」已成為傳統銀行創新轉型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形勢下,如何從理念、方法、基礎架構、業務模式、組織機制等方面整體「轉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金融」,拷問著每一個金融從業者。
  • 百信銀行陳龍強:央行FinTech發展規劃守金融之正,出科技之奇
    8月22日,央行發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央行針對金融科技的第一個頂層規劃,對行業影響深遠。零壹財經推出「央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解讀」專題,邀請金融科技領域專家及相關機構進行系列解讀。
  • 金融科技將走向何方?聽聽來自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年會聲音
    論壇以「數字創新金融科技改變未來」為主題,與會人士齊聚一堂、交流分享,為「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發展提供新思路、凝練新模式、引領新發展。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在致辭時指出,金融科技正呈現五方面特點:一是頂層設計規劃日漸明確。二是創新監管工具和監管規則不斷完善。
  • 汶萊央行官員表示應加強金融科技創新監管
    新華社斯裡巴加灣市12月10日電(記者薛飛)汶萊金融管理局(央行)官員日前在一個金融科技研討會上表示,在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應加強監管力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汶萊內政部長、汶萊金管局董事會副主席阿布·巴卡爾在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汶萊金管局一向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同時也很重視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風險,並為此專門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以便對金融科技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嚴格測試和驗證。
  • 守正創新:中國新時代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
    從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的「半條被子」,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再到長沙市馬欄山文創園,習近平總書記9月的湖南考察路線其實也正是一條文化傳承發展的路線,對文化產業的守正創新、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啟示。
  • 2020中國(天津)數字金融高峰論壇即將開幕 金融科技競爭力卓越榜將...
    論壇將聚焦「金融科技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邀請金融科技主管部門領導、國內頂尖金融科技專家、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品牌企業共襄盛舉,深入探討科技在從底層基礎設施躍升為頂層創新先導的進程中,如何驅動金融機構流程再造、組織變革和戰略轉型,為我國深化數字金融改革創新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 外灘金融峰會三大關鍵詞:開放、科技、生態
    預計未來,中國或將從通過創新跨境基金、引入外資金融機構、參考滬倫通方式與境外主要資本市場建立互通機制以及探索從一級市場引入等四個方面,拓寬外資投資A股的渠道。他預測,面向未來的新金融獨木難成林,而是需要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的深度融合,雙方的化學反應一定能形成1+1>2的效果。科技正不斷消除合作中的鴻溝,為老問題給出新答案,比如螞蟻和100多家金融機構進行聯合信貸,通過共享智能技術,實現「數據不動價值動」,在保障數據安全前提下,最大化發揮數據價值。不過,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有兩面性,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需要監管的適度跟進。
  • 為何頻頻攔下創新「違章車」?金融監管「安全帶」不可忽視
    一時間,金融創新風險再次引發行業熱議。 近年來,隨著數位技術加速應用,金融科技發展迅猛,一些科技公司成長迅速,並不斷向金融領域滲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國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
  • 香港金融科技周規模創新高,WeLab四載參與分享創新經驗
    本屆累計播放量超過130萬,較去年以線下模式進行的參與人數超越十倍,為全球迄今最大的金融科技盛會。  WeLab作為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集團,連續第四年受邀積極參與金融科技周,今年作為金融科技周的白金合作夥伴,WeLab在金融科技周上共參與了四場演講、對話環節,全力支持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
  •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仁堂邁向高質量發展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中醫藥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老字號企業,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將帶頭落實好重要指示精神視為重要責任與使命。目前,同仁堂集團正努力推動百年老字號邁向高質量發展。
  • 「守正」六年背後:海爾消費金融的科技支撐力
    一旦文件落地,很多小型網絡小貸公司將難以為繼,而市場風險的出清,也為持牌消費金融正規軍進入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沃土。站在更寬廣的視角上,有效的監管是消費金融有序、高效發展的驅動力。然而,在政策紅利、市場逐漸規範下,持牌機構如何走好下一步?如何主動適應國家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導向,最大限度降低利率水平?如何進一步強化產品結構,推動消費金融創新?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推動創新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銀保監會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會議上強調,要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推動作用。
  • 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香港金融科技方興未艾 發展大...
    監管健全 地利人和2016年,首屆香港金融科技周舉辦,標誌著金融科技業在香港展開新的歷程。2020年,走過五年的金融科技周,正加速呈現香港如何在金融科技領域成就未來。「2017年,市民對金融科技的採用程度只有32%。2019年,採用程度已達67%。」
  • 守正創新開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
    原標題:守正創新開創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通篇貫穿守正創新的要求,是指導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開創新局面的綱領性文獻。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進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必須把加強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守正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 劉勇:推動金融科技的應用,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
    該規劃作為我國第一個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北京「一區一核,多點支撐」的布局。劉勇介紹到,為貫徹《規劃》中以應用促進和激勵技術創新的重要部署,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積極推動北京金融科技產業發展,連續舉辦中關村「番鈦客」國際金融科技大賽等活動,挖掘了一批優秀的金融科技企業,推進前沿技術的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