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推動金融科技的應用,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

2020-12-19 中關村網金院

導讀:8月25日,由北京金融街服務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辦,金融科技50人論壇、神州信息協辦的「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與發展」研討會暨首屆「NIFD-DCITS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案例」入庫證書頒發及新徵集啟動儀式在金融街i客廳舉辦。CFT50學術成員、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出席並發言。

劉勇 CFT50學術成員、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

CFT50學術成員、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以「推動金融科技的應用,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題,介紹了當前金融科技的發展情況,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五點建議。

劉勇指出,在地區發展方面,北京憑藉領先的科技創新水平、紮實的金融科技基礎、突出的金融要素積聚與輻射能力、日益完善的發展環境,成為綜合優勢領先的金融科技發展區域。

在政策層面,2018年10月,北京發布《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該規劃作為我國第一個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北京「一區一核,多點支撐」的布局。劉勇介紹到,為貫徹《規劃》中以應用促進和激勵技術創新的重要部署,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積極推動北京金融科技產業發展,連續舉辦中關村「番鈦客」國際金融科技大賽等活動,挖掘了一批優秀的金融科技企業,推進前沿技術的應用推廣。

在金融科技投入層面,各家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但相比國外領先的銀行在科技支出佔比,仍有一定差距。

針對上述現象,劉勇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將金融科技產業納入北京高精尖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各地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探索特色發展路徑。二是鼓勵金融科技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找準服務實體經濟的著力點。三是在金融科技創新試點中加大創新力度。在實踐層面,需要建立一個基於現有監管體系、能夠平衡監管與風險、更具體、可具實操性的運行機制。同時,推動政產學研合力建設科技監管生態體系,把握好創新與安全之間的平衡。四是加大金融科技企業智慧財產權,尤其是專利布局。五是加大金融科技技術和人才投入。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金融的發展有兩條主線,創新和安全。當前,以技術創新金融服務,加速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縱觀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逐步落腳於金融科技,無論是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均將金融科技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積極搶佔金融科技發展制高點。

我國金融科技以行動支付為起點,具有先發優勢,目前發展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在疫情期間,金融科技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後疫情時代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地區發展方面,北京憑藉領先的科技創新水平、紮實的金融科技基礎、突出的金融要素積聚與輻射能力、日益完善的發展環境。截至目前,中關村吸引聚集了約500餘家典型金融科技企業;其中,獨角獸企業有8家,上市企業25家。2019年25家北京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營收共計1152.28億元,成為綜合優勢領先的金融科技發展區域,在今年上半年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北京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二。

2018年10月,北京發布《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該規劃作為我國第一個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北京「一區一核,多點支撐」的布局。目前,西城區與海澱區充分發揮兩區金融和科技的資源優勢,在規劃、政策、場景建設、技術創新等領域全面協同,推動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及核心區的建設走上「快車道」。

為貫徹《規劃》中以應用促進和激勵技術創新的重要部署,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積極推動北京金融科技產業發展,一是連續舉辦中關村「番鈦客」國際金融科技大賽,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挖掘了一批優秀的金融科技企業;二是推出 「中關村金融科技30強」等活動,以中關村金融科技30強企業為代表的中關村金融科技企業致力於推進前沿技術的應用推廣,不斷推動底層關鍵技術的發展。如華控清交公司研製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領先的多方計算系統,為打破數據壁壘、連接數據孤島、建立數據確權機制奠定技術基礎。第四範式開創了遷移學習的基本理論與算法研究,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促進了基於小數據樣本下的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研發。

三是承辦了金融科技「10+10」系列對接活動,有效推動金融科技技術與應用場景結合。在《規劃》發布的近兩年時間內,北京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有所提高,金融科技對首都金融業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四是近日發布了《2020中國金融科技專利百強榜》,榜單顯示北京是金融科技創新型企業聚集地,共有40家企業入圍。

在金融科技投入層面,從今年上半年上市金融機構披露的年報來看,各家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國有大行中,建設銀行科技支出佔營收收入比例最高,招商銀行則是金融科技投入最多的股份制銀行。此外,微眾銀行、中關村銀行等網際網路銀行,由於特殊的商業模式對數位化和科技要求高,其科技支出佔營業收入比例高於傳統的商業銀行。儘管我國銀行業近年來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但和國際領先的商業銀行比較來看,我國銀行科技支出佔營業收入比例平均不到3%,而國外領先的銀行在科技支出佔比普遍在10%以上,並且每年都保持了一定比例的增長。

基於以上金融科技的現實發展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將金融科技產業納入北京高精尖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各地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探索特色發展路徑。金融科技是提升國家金融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力量,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為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產業創新發展,應根據央行金融科技規劃,明確金融科技發展路徑,進一步鞏固我國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領先地位、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國家話語權,激發金融科技發展效能,在「十四五」規劃中進一步突出金融科技戰略地位,研究制定相應政策規劃並將金融科技產業納入北京高精尖產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是鼓勵金融科技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找準服務實體經濟的著力點。在新一輪國家產業規劃和支持政策中加強對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進行引導和扶持,促進各地結合自身經濟發展特點,推出一系列服務實體經濟的示範應用場景,提升專業服務能級,完善區域創新生態。

三是在金融科技創新試點中加大創新力度,目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態勢良好、發展空間大,對創新監管具有現實需求,在實踐層面,需要建立一個基於現有監管體系、能夠平衡監管與風險、更具體、可具實操性的運行機制,後續的發展亟需明確沙盒適用範圍、消費者保護、退出機制等。建議在試點中增加銀行個人一類帳戶及企業帳戶遠程開戶等內容,同時積極推動監管科技在監管試點中的應用,強化金融科技監管體系。推動政產學研合力建設科技監管生態體系,把握好創新與安全之間的平衡,建立統一監管規則和長效監管機制,探索滿足條件的金融科技企業獲取金融牌照的路徑。

四是加大金融科技企業智慧財產權,尤其是專利布局。專利的質量和數量是金融科技企業衡量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準,科創板對金融企業上市在專利方面也有所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伴隨著金融機構加速數位化轉型,金融科技對更多業務線和業務流程進行滲透和改造,核心技術能力的鍛造才是未來行業競爭的重要籌碼。因此,企業在制定金融科技發展戰略時一定要積極推動自身的技術創新成果獲取專利保護,促進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為核心的「ABCD+」技術體系加快創新,不斷融合。

五是加大金融科技技術和人才投入。近幾年,我國金融業對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呈增長態勢,但是總體來看,我國金融科技投入與國際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前沿技術方面,企業應重視提高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經驗積累,不斷增加在研發、運營方面的投入金額。人才方面,加強跨領域複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人才培訓、認證考試、校企合作等多元方式,暢通人才的選拔與晉升路徑。組織架構方面,無論是通過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中心、金融科技實驗室還是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機構均應圍繞金融科技產品設立更加扁平化、靈活的組織架構,做到進一步下沉金融服務場景與及時響應客戶需求。

建行數字人民幣錢包正式上線

五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集齊了!

最新!蔡奇調研金科新區建設,要求打造國際一流的金融科技示範區!

螞蟻金服更名螞蟻集團!擁抱科技,再見「金融」!

30家中關村金融科技企業震撼登陸中關村「第一屏」

超高信息量!劉鶴易會滿易綱郭樹清在陸家嘴都談了這些金融核心問題!

一圖讀懂「央行數字貨幣」|或將撼動支付格局

重磅!橋水來了!7家機構在京提出近20億美元試點額度

誰是未來的中國金融科技中心?透析10座城市的金融科技競爭力

重磅!2019年度金融科技圖書Top30榜單,讀懂FINTECH

第32期:金融科技行業周報|一周行業要聞速覽(08.17-08.23)

第31期:金融科技行業周報|一周行業要聞速覽(08.10-08.16)

第30期:金融科技行業周報|一周行業要聞速覽(08.03-08.09)

第29期:金融科技行業周報|一周行業要聞速覽(07.27-08.02)

第28期:金融科技行業周報|一周行業要聞速覽(07.20-07.26)

第27期:金融科技行業周報|一周行業要聞速覽(07.13-07.19)

第26期:金融科技行業周報|一周行業要聞速覽(07.06-07.12)

第25期:金融科技行業周報|一周行業要聞速覽(06.29-07.05)

大咖精彩言論搶「鮮」看!2020第四屆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國際雲峰會成功舉辦

競爭力百強|重磅!2020中國金融科技競爭力百強榜揭曉!北上深杭名列前茅

專利百強|首發!2020中國金融科技專利技術百強榜出爐!區塊鏈技術專利增速迅猛!

楊富玉:爭做企業標準「領跑者」

杜寧:釋放數據能的三個階段

【第一期】楊濤:疫情影響下的金融科技變革與機構數位化轉型

【第二期】陳鍾:疫情防控下,區塊鏈技術場景應用與創新

【第三期】宋華:金融科技使能供應鏈金融

【第四期】董希淼:非接觸銀行的服務體系構建

【第五期】薛婧: 人工智慧+金融 落地案例

【第六期】聯動數科吳鋒海: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究竟有哪些?

【第七期】劉勇:疫情後,透視金融科技發展的1個基本盤與4大趨勢

【第八期】中科軟左春:深度剖析保險科技下的新一代數據架構

【論壇】中關村TOP30揭曉,重磅報告發布,英才計劃領航

【嘉賓】楊富玉:持續推進金融信息技術標準建設

【嘉賓】杜寧:構建數字安全生態 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嘉賓】左春:精準保險是提供差異化健康與養老保險的新模式

【嘉賓】陳鍾:加強金融科技英才培養

【圓桌討論一】保險科技創新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圓桌討論二】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

【圓桌討論三】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的新動能

【圓桌討論四】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與無界開放銀行的構建

【重磅榜單】2019中關村金融科技30強揭曉

【報告】中國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9)發布

【人工智慧專場】2020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人工智慧底層技術專場排名揭曉!

【領導寄語】各指導單位領導寄語2020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值得期待!

【大賽啟動】2020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正式啟動|乘風破浪!一個國際範的金融科技大賽與您線上相約,全球招募開啟

【金融安全專場】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大賽首場排名揭曉

【區塊鏈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二場排名揭曉

【保險科技與金融風控綜合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三場排名揭曉

【監管科技專場】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第四場排名揭曉

【智能金融專場】第五場排名揭曉,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分組賽結束

【總決賽】中關村「番鈦客」2019金融科技大賽圓滿收官!獲獎名單公布

相關焦點

  • 北京金融局李妍:金融科技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拓展了新路徑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韓宋輝)12月15日,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在京召開,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妍表示,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科技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拓展了新路徑。
  • 堅守金融服務實體本源 恆昌以數位化思維賦能實體經濟
    金融發展源於經濟發展,離開實體經濟,金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並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做出簡明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周年。站在這樣的歷史時點,面對未來更為錯綜複雜的國際和國內政治、經濟形勢,金融業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被寄予厚望。
  • 國開行劉勇:中國金融體系要適應大國崛起要求
    剛才宋老師說了一下,我們這個題目叫「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我是想,我的題目可能略有點不同,我想我的發言題目叫《再論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之所以要選擇這個題目,我想有幾件事情想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個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體現了新常態、新金融和新功能。
  • MSD通證:賦能實體的金融科技應用
    我們由此看出,對於金融科技的應用,為當前最為引人注目的重點,也是各國在金融領域的必爭之地。提起金融科技,區塊鏈的應用便是關心金融領域的大多數人不可繞過的。當前區塊鏈的應用,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
  • ...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揭牌,打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好管家」
    中國(北京)自貿區朝陽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揭牌,打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好管家」 2020-11-20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太倉獲評蘇州地方合作先進地區第一等次最近,蘇州市政府下發《市政府辦公室關於2019年度蘇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評價結果的通報》,表彰2019年度蘇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評價先進單位,太倉市獲評地方合作先進地區第一等次。
  • 回歸金融本質 服務實體經濟
    4月21日,他站在第三屆長安金融論壇舞臺上娓娓道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長安金融論壇已經進入第三屆,希望通過今年的論壇探索,推動陝西實體經濟與金融產業協同發展。」由長安銀行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長安金融論壇在陝西臨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西安分院舉行,來自省內外各大金融機構的高層代表及知名經濟學家曹鳳岐以「回歸金融本質服務實體經濟」為主題分享各自觀點,解讀現代金融如何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問題。
  • 陸書春:疫情下金融科技發展的優勢與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全球經濟金融正在經歷一場嚴峻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金融科技作為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在國內加強疫情防控、保障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等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國內疫情檢驗了金融科技發展成果,測試了金融科技應用效果。展望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 金融如何為實體經濟「端盤子」?六大股份行齊聚「中國銀行業發展...
    所謂「四個大於」,即:實體大於金融、滴灌大於漫灌、從嚴大於從寬、機遇大於挑戰,「四個重於」則是發展重於「發財」、價值重於價格、轉型重於轉場、表現重於表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說句大白話,金融就是為實體經濟『端盤子的』。
  • 拓融資渠道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明顯
    央視網消息:如果說經濟是肌體,那麼金融就好比是血脈。金融穩,則經濟穩。今年以來,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正在持續加大,「穩金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正是因為金融「活水」奔流,眾多雙創企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新經濟新業態正在不斷湧現。
  • 捷信增強服務能力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一直立足行業特色和功能定位,不斷創新產品,增強服務能力,為促進消費升級提供優良的金融服務,從而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日前,四川省商務廳公布了一組關於消費的數據,根據初步統計,今年四川全省已累計開展各類消費促進活動近9000場次、實現成交額超750億元。
  • 金融必須緊緊依靠實體經濟一起發展
    3月底前,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日照銀行又把8億元的支小再貸款全部注入到小微企業發展中。日照銀行疫情防控期間的新增授信額度居日照市金融企業第一。主持人:服務地方經濟是國家成立城商行的初衷。日照銀行初創時資本金有限,是怎樣支持實體經濟的?
  • 山東金融科技論壇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成功舉辦
    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山東產研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徐如志、北京派盟互通科技公司首席專家關恆、浪潮集團金融科技技術總監仲光磊分別就「全球金融科技發展及趨勢」、「金融科技助力科創金融創新發展」、「智慧支付行業前瞻」、「金融科技築基網點智慧化運營」等主題做了專題報告。
  • 網紅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成為當下主流趨勢
    據了解,此次會議主要為探討新時代下、網紅直播經濟的生態循環發展路徑,如何應用直播經濟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並在會上正式啟動企業網紅孵化俱樂部,聯合一大批網紅產業鏈企業與實體企業,抱團發展,真正發揮直播的功能,服務一大批企業實現品牌與流通,聯合一批網紅,讓網紅真正成為企業品牌直播的代言。
  • 科技推動金融數位化轉型,信飛融擔實現精準融資服務
    借力金融科技,傳統金融行業的經營模式、業務流程正得以重塑,推動金融行業向智能化、數位化的方向發展,而在金融科技賦能下,群眾的生活也更加便捷化。  科技改變生活,也讓金融服務更加智能化。當下,各個金融機構紛紛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探索創新,完善金融服務,為群眾帶來更好、更便捷的金融體驗,滿足人們的金融需求。
  • 科技賦能主流金融 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華師大賽區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上海市黃浦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上海亞商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大亞浦金融科技應用研究院共同承辦,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華東師範大學提供全程指導。本次論壇以「科技賦能主流金融」為主題,匯集了全球多地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共同助力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推動技術挖掘與金科項目啟航。
  • 踐行普惠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新華網: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在高質量服務重慶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廣發銀行重慶分行進行了哪些探索?為重慶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哪些專項金融產品及服務?  莫照星:廣發銀行重慶分行始終堅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斷加大對製造業、新基建等行業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糧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聚焦5G基建、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新基建領域及核心產業鏈,拓展信息技術、裝備製造、先進軌道交通等高端製造業優質客戶。
  • 專家:數位化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由騰訊研究院主辦的「騰訊科技向善暨數字未來大會2021」在北京舉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等共同探討科技、網際網路、數位技術如何助力中國經濟與社會更好發展。
  • 李東榮:發展金融科技應把守正作為創新的方向盤做到「四正」
    人類金融發展史雄辯地證明,只有根植於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金融創新才有生命力,脫離了經濟社會實際需求的土壤,再花哨的創新也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在完整的經濟周期和信貸周期中經受住歷史的檢驗。因此,從業機構應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面向實體經濟有效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嚮往,著力推進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破解當前金融業在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真正讓老百姓和實體企業得到便利、拿到實惠、感到滿意。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中央「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10餘次提到「保險」,涉及農業保險、商業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巨災保險等多個領域,而這些無疑都將會成為接下來保險業轉型向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