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市值蒸發537億,高瓴資本持股的甘李藥業為何不香了?

2020-12-27 新浪財經

來源:德林社

文 | 楊萬裡

當滬指闖關3400點關口之際,甘李藥業的5.13萬股民還處於焦急狀態中。

截至11月30日收盤,甘李藥業股價收報108.33元,總市值為608.3億元。回顧K線走勢,甘李藥業自7月15日衝至204.06元(前復權)高點後,股價便一路回調,至今累計跌幅達46.91%,總市值蒸發近537.5億元。

甘李藥業上市後K線走勢

甘李藥業上市時披戴光環,除了被媒體稱為「胰島素中茅臺」外,還被高瓴資本加持。

然而,該公司股價開板後在二級市場表現平平。股價低迷背後與三個原因有關,一是作為次新股,上市時被資金炒作估值較高;二是近期醫藥板塊持續回調,資金短期拋售醫藥股;三是受醫藥行業集中採購政策影響。

我們也關注到,甘李藥業目前存在業績依賴單一產品問題,即近九成收入來源於胰島素製劑。雖然國內胰島素市場有成長空間,但行業競爭激烈,甘李藥業的壓力不小。

三原因壓制股價

甘李藥業於今年6月29日登陸上交所主板,每股發行價為63.32元。

在不到1個月時間裡,甘李藥業最高漲至204.06元(前復權),相比發行價漲幅達222.2%。但開板後,甘李藥業很快步入了下跌通道。

導致甘李藥業股價低迷的第一個原因是估值偏高。

截至今日收盤,甘李藥業的動態市盈率為66.49倍,而行業動態市盈率平均值為59.2倍。即使股價經歷了大幅回調,甘李藥業的估值依然高於行業均值。

一般來說,高估值公司要麼靠業績支撐,要麼靠「故事」刺激市場情緒。

當前,甘李藥業的營收增速和歸母淨利潤增速未出現大幅增長,且胰島素行業也未出現明顯的利好消息。

導致甘李藥業股價低迷的第二個原因是近期醫藥板塊回調,影響了投資者做多信心。

醫藥製造指數顯示,從8月份至今,該板塊累計跌幅超16%。醫藥股前期漲幅偏大,隨著獲利資金拋售,醫藥股集體表現不佳。在市場情緒帶動下,甘李藥業的 股價也受到了影響。

第三個原因是受醫藥行業集中採購政策影響。

國家帶量採購始於2018年11月,到目前已經歷經3輪。在之前集採中,多款藥品或醫療器械出現降價超90%的情形,部分涉及的醫藥股如華東醫院、樂普醫療也出現了股價大幅下跌現象。

而據媒體報導,生物製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即將啟動帶量採購,且已進入聽取專家建議階段。一旦對胰島素行業實施集中採購,甘李藥業的業績或將被影響。畢竟該公司的主要業績來源於胰島素產品。

估值偏貴、醫藥板塊回調疊加集中採購政策衝擊,最終影響了甘李藥業的股價。

隱憂:業績依賴單一產品

甘李藥業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由生物化學博士甘忠如和通化東寶創始人李一奎共同出資創立,這家公司的名字也是取自兩人的姓。

到了2011年,「甘李」選擇分家,通化東寶將所持29.43%甘李藥業股權轉讓給外部股東。隨著正式脫離通化東寶,2014年,甘李藥業闖關資本市場。

然而,因前員工舉報公司涉嫌商業賄賂,甘李藥業的IPO一度被終止審查。之後,甘李藥業分別於2016年、2018年重啟IPO,並終於在2018年4月過會。直到今年6月份,甘李藥業才如願登陸資本市場。

甘李藥業上市之路坎坷,卻披戴光環。該公司的毛利率高達91.30%,被媒體稱為「胰島素中茅臺」。

另外,甘李藥業還具有明星股東背景。招股書顯示,HillHouse G&L Holdings(HK) Limited(高瓴資本)曾於2014年以 5.028億元投資了甘李藥業1684.44萬股股份。當時,高領資本持股成本價約為29.85元/股。若按甘李藥業當前總市值計算,高領資本目前浮盈超20億元。

資料來源於甘李藥業招股書

不過,甘李藥業也存在隱憂,最大的問題是產品單一,即超九成收入來源於胰島素製劑。

2017年至2019年,甘李藥業的核心產品「長秀霖」在國內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1.69億元、22.62億元和25.45億元,佔同期營收的比重為91.48%、94.76%和87.91%。

甘李藥業曾表示,一旦出現替代產品導致市場對胰島素製劑的需求大幅減少,或者競爭對手推出類似產品或新一代產品導致公司現有主要產品競爭優勢喪失,可能導致業績大幅波動。

我們關注到,甘李藥業的競爭對手--通化東寶的首個三代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於去年12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藥品註冊批件》,並於今年2月份投放市場。

另據數據顯示,美國禮來,丹麥諾和諾德以及法國賽諾菲這三家跨國製藥企業壟斷了全球的80%以上的胰島素市場。PDB數據披露的2018年數據顯示,國內胰島素樣本醫院(大中醫院)市場中,上述三大巨頭市場份額合計超80%,可見實力不容小覷。

一邊是國內競爭對手追趕,一邊是國外藥企巨頭壟斷市場,甘李藥業的壓力不小。

當然,甘李藥業也在發力。

11月29日,甘李藥業公告稱,藥品GLR2007的臨床試驗申請和硬膠囊劑的臨床試驗申請分別獲得受理,分別擬用於包括腦膠質瘤在內的多種晚期實體腫瘤治療和擬用於包括腦膠質瘤在內的多種晚期實體腫瘤-2-治療。

甘李藥業投入數千萬資金研發的產品能帶來多少業績,後續我們將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高瓴又成大贏家!海吉亞、康基醫療、甘李藥業三家醫藥股同時上市
    海吉亞曾在一級市場融資4輪,華平投資、博裕資本、中信資本、長嶺資本、華蓋資本、中銀粵財等VC/PE, 而高瓴資本是在海吉亞上市前引入的9名機構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1.43億美元(約11.08億港元)股份,由高瓴資本領銜,還浮現奧博資本、Tiger Pacific、南方基金、清池資本、銳智資本、HBC、正心谷創新資本、東方資產多家機構的身影
  • 高瓴資本坐「過山車」!凱利泰4個月跌超49%,蒸發逾100億
    從今年7月14日至今,凱利泰從31.33元高點一路回調,最低跌至15.87元,累計跌幅高達49.34%,總市值蒸發逾100億元。截至發文,凱利泰股價收報16.48元,總市值為119.1億元。股價低迷背後,與業績下滑以及市場擔憂下一輪醫療器械集採(帶量採購)有關。
  • 市值超100億,高瓴資本、啟明創投共同收穫一個IPO
    每日分享PE/VC行業最權威新聞資訊來源:雷帝觸網(ID:touchweb)作者:雷建平攝影:Bob君加科思藥業昨日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4港元,募資淨額為12.63億港元;若行使超配權,可再募資1.95億港元。
  • 隆基股份股價年內漲2.44倍 高瓴資本158億入股一日浮盈35億
    當日,公司股價漲停,收報85.42元/股,市值達3222億元。讓人嘆服的是,高瓴資本重倉入股。12月19日,高瓴資本耗資158.41億元受讓隆基股份6%股權,躍升為其第二大股東。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僅在21日這一個交易日,高瓴資本就已經浮盈35億元。
  • 高瓴資本放大招 砸158億殺入3000億光伏龍頭 最新持倉股票名單曝光
    摘要 【高瓴資本放大招 砸158億殺入3000億光伏龍頭 最新持倉股票名單曝光】12月20日,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籤署股份轉讓協議
  • 高瓴資本2020的高紅與躁動 「時間朋友」不割韭菜!
    12月20日,隆基股份公告,股東李春安擬向高瓴資本轉讓股份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每股轉讓價70元,交易對價總額158.41元。 12月21日收盤,隆基股份漲停,以85.42元計,只一個交易日浮盈就達35億。 大佬就是大佬,一出手就實現了那麼多小目標。
  • 重組引入高瓴資本股票漲停 海正藥業:高瓴將派一名董事進來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重組引入高瓴資本股票漲停 海正藥業:「高瓴將派一名董事進來」記者 徐超 杭州報導在浙江多家醫藥類上市公司因為疫苗概念輪番暴漲後,7月21日又有一家總部位於浙江台州的上市公司海正藥業(600267)開盤直接漲停。
  • 高瓴資本「高位」下重注 張磊豪賭新能源產業鏈
    本報記者 王力凝 北京報導12月21日,光伏企業隆基股份(601012.SH)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高瓴資本以70元/股的價格,收購李春安持有的2.26億股隆基股份股權,佔公司總股本的6%,總價款為158.4億元。
  • 收回瀚暉引入高瓴 海正藥業轉型路未竟
    一方面,作為交易對手方,高瓴資本或通過換股間接躋身海正藥業第二大股東。海正藥業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交易完成後,高瓴方面有權提名一位董事候選人,參與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中。另一方面,此次重組交易標的瀚暉製藥系海正藥業的控股子公司。
  • 44億元收購瀚暉製藥49%股權後「回歸」,引入高瓴為股東,海正藥業...
    此前,瀚暉製藥由海正藥業、海正杭州(海正藥業全資子公司)和HPPC分別持股46%、5%、49%,此次交易完成後,瀚暉製藥將由海正藥業全盤接管,成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而此前作為瀚暉製藥股東的HPPC(高瓴旗下基金控股),則通過重組交易間接入股海正藥業,持股比例超過5%,高瓴資本也因此將成為海正藥業股東。
  • 海正藥業44億全控瀚暉製藥高瓴間接入股或浮盈24億
    7月20日晚間,海正藥業披露收購方案,上市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可轉債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HPCC持有的瀚暉製藥49%股權,並向公司控股股東椒江國資公司及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發行股份及可轉債,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5億元。
  • 7600億!寧德時代挑戰中石油,高瓴資本半年淨賺100億
    12月21日,寧德時代大漲12%,股價再上一個新臺階,截止收盤,寧德時代股價達到325元,市值達到7571億,位居創業板市值榜首,也是創業板首個市值超7000億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說,寧德時代距離發行價漲了12.9倍,距離上市第一天市值也漲了10倍。寧德時代挑戰中國石油市值背後,新能源正成為引領社會的一場革命,高瓴資本等各路機構大舉加倉,一些新能源公司獲得更高的溢價,這是超越中石化、中石油的關鍵。
  • 高瓴資本賺翻了!兩大巨頭一天市值暴漲1100億,其在新能源還有哪些...
    今天A股的高瓴資本持股迎來高光時刻。寧德時代大漲12%,一天市值增加815億元,昨晚公告的高瓴擬受讓隆基股份6%股權,今天強勢漲停,市值較前一交易日暴漲292億元。但是,你把這幾年的股價走勢看看,稍微理性的投資者都不會去追漲的,同時也非常納悶,為何高瓴現在才介入隆基股份?
  • 海正藥業擬44億元購瀚暉製藥49%股權,高瓴資本預計持有上市公司18...
    據了解,2012年5月,海正藥業、海正杭州公司和輝瑞製藥設立海正輝瑞,2017年,輝瑞基於全球業務戰略布局調整的考慮,從商業安排上選擇退出海正輝瑞,HPPC從輝瑞手中買下海正輝瑞49%的股權並持股至今。2018年海正輝瑞更名瀚暉製藥。
  • 賣房增厚業績的海正藥業:擬超40億拿下瀚暉製藥,高瓴資本入局
    7月21日,股票停牌10個交易日之後,海正藥業攜重組預案復牌,開盤便一字漲停。根據預案可知,海正藥業通過本次重組不僅要實現對瀚暉製藥的完全控制,而且將引入高瓴資本為上市公司的間接股東。海正藥業擬斥資逾40億拿下瀚暉製藥7月21日,海正藥業披露的重組預案顯示,本次重組由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和募集配套資金兩部分組成。本次交易中,海正藥業擬向HPPC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標的資產。
  • 隆基股份衝破3000億市值大關,高瓴資本為何頻頻「高位」下注新能源?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仁森)訊,隆基股份昨日晚間公告,高瓴資本擬158.41億元受讓隆基股份6%股權,隆基股份因此大漲。事實上,今年以來高瓴資本在能源領域頻繁出手,廣泛覆蓋新材料、電池、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
  • IPO周報|甘李藥業上市五日連漲111%;藍月亮、清科創業遞交招股書
    公司發行2.25億新股,募資超31億港元,招股期間獲超購逾305倍。康基醫療此次新股發行引入高瓴資本、貝萊德、橡樹資本、OrbiMed等7家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1.65億美元(12.87億港元)。上市首日康基醫療高開於25.90港元,最終收報於27.60港元,較發行價13.88港元上漲99%,總市值達到345.55億港元。
  • 高瓴資本158億元高位建倉隆基股份 張磊打的什麼算盤?
    ,下稱"高瓴資本")於2020年12月19日籤署了《關於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00%。公告稱,交易雙方一致同意,本次交易的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本次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元。
  • 高瓴資本突放大招,砸158億猛追近3000億光伏巨頭...
    12月20日晚間,隆基股份公告,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籤署股份轉讓協議,轉讓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6%,交易總額為158.41億元。隆基股份今年股價漲勢迅猛,年初至今漲幅超過210%,總市值接近3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高瓴此次受讓價格為70元/股,略高於隆基股份最新股價的九折,「高位」買進,可見其對於隆基股份投資價值的看好。
  • 1200億投出2.5萬億總市值,高瓴如何打造醫藥投資的長雪道
    6月29日,高瓴投資的三家醫藥公司海吉亞、康基醫療、甘李藥業分別在港股、A股上市。迄今為止,高瓴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醫藥零售等領域累計投資了160多家企業,其中中國企業超過100家。總投資金額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投資企業總市值超過2.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