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人美、名字美、詩句更是絕美!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來自宋代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二首·其一》,全詩如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疏影橫斜,表現的是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幹投在水中的影子。
這麼美的表達,到了韓語中是什麼效果呢?
韓語屬於黏著語,歷史上曾用漢字標記,並且將漢語融入其詞彙,漢字曾在韓國長期佔據主流文字的地位。
1446年10月,朝鮮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標誌著韓文的誕生,自此結束了韓國沒有自己文字、借用中國漢字進行標記的歷史。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韓語是一種表音不表意的語言。
也就是說,如果不連字成句,你很有可能並不知道單個的字詞是什麼意思;只有連成一句完整的話了,通讀一遍才知道這句話在表達什麼。
於是,這麼美的詩句,在韓國人眼裡就變成了:
Shuying hengxie shuiqingqian, Anxiang fudong yuehuanghun.
所以,也難怪韓國人覺得「Jiang Shuying」是韓國名字了.
輸贏、淑英、樹影.一萬個韓國人就能有一萬種理解呢
這麼一「翻譯」,咱們意蘊悠長的絕美古詩詞,一下子就失去了味道。
這種現象,並不只是存在於漢語翻譯成韓語這個路徑上,翻譯成英語亦是如此。
比如,「疏影」在英語中就曾被翻譯成「scattered shadows」。
scattered,/ˈskætərd/ ,意為「分散的;散亂的」,用在此處自然是沒毛病。但「分散的影子」這個表達,自然是少了「疏影」這樣簡潔又詩意的氣質。
今天試著不談記單詞、記發音這件事,我們還是回到討論的起點——古詩翻譯上來吧。
咱們中國,近現代稱得上大拿、巨擘的翻譯家非常多,比如楊絳、嚴復、朱生豪、梁實秋、許淵衝、林紓、林語堂、季羨林.
上過董卿的節目《朗讀者》的
這位翻譯家就是許淵衝老先生
而他們其中很多人,就將很多古詩詞名篇翻譯得淋漓盡致,有詩意、有才氣、有美感,可謂真正的「信達雅」。
今天咱們來賞析幾句好了~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猜得到這句翻譯的是哪句古詩嗎?我來直接揭曉答案: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譯者大大是大名鼎鼎的許淵衝許老爺子,他是錢鍾書的學生,1999年還曾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者。
但許老爺子本人可謂「狂妄自大」得很(褒義的那種),曾經說過「我應該比楊振寧強一點」,在現代翻譯界留下了無數名篇.
如果要分析一下這句翻譯得有多好,我相信,無論你是雅思7.5,還是剛剛開始學習英語,應該都是能感受到的。
原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本身就押韻且對仗工整,而且詩句本身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孤絕肅殺的氛圍堪稱一絕。
但譯文「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也同樣沒有捨棄掉這些,前後對仗工整,flight和sight同樣押了尾韻;更厲害的是,全句用詞都非常簡單、沒有一個生詞,但在氛圍的渲染上,不算輸了原句。
再來看看其他的例子。有一個古詩詞翻譯領域的絕佳例子,來自李清照的名篇《聲聲慢》,原詞我們先複習一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你認為,最難翻譯的是哪一句?有一種答案就是這第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因為它全是疊詞,像「悽悽慘慘戚戚」這樣的用法,你又很難在英語中找到能完全對應的表達;更不要說,李清照在這句詞中傾注的情感與美感,有多難去找到替代的用詞。
來對比看看幾個經典的翻譯版本:
1.Search. Search. Seek. Seek. Cold. Cold. Clear. Clear. Sorrow. Sorrow. Pain. Pain.
此譯法出自美國翻譯家 Kenneth Rexroth之手,Kenneth Rexroth(中文名王紅公)無疑是非常優秀的翻譯家,其本人也是一名詩人,是舊金山詩歌中心的共同創辦人。
他的這個譯法,沿用了原詞中的疊詞用法,中規中矩,但總感覺缺少了一絲韻味。
再來看看林語堂的譯法:
2.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
林語堂先生大家就更熟悉了,他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他的作品《京華煙雲》、《啼笑皆非》都非常有名。
他的譯法,乾脆捨棄了疊詞的表達,而是連用了7個「so+d開頭形容詞」,氣勢十足,又更符合中譯英的原則,實在是高!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許淵衝先生又有什麼其他的「高招」吧:
3.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so drear,So lonely,without cheer.
許的譯法,加入了主語「I」,多了一層主人公的形象,在用詞上也更加通俗易懂,讀起來也更加白話,也被很多人奉為最佳的譯法。
就這句而言,我更佩服林語堂先生的版本,你們呢?歡迎來評論區討論!
看吧,我們才分析了這麼幾句,就能感受到咱們大天朝古詩詞如此獨特的魅力,這是只有不到中國一半歷史、曾長期作為中國附屬國的韓國絕對無法擁有的。
更何況,誰又能否認韓國現在不是在當著某國的「附屬國」呢,不是嗎?
自卑的韓國人啊,多讀點書吧!文化底蘊這種東西,不是動動嘴皮子、吵個架就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