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戴夫·麥基恩和尼爾·蓋曼的基友時光

2021-02-16 歐美漫畫談

首發於「陶叔淘書」。這篇原本是打算重點介紹《賽璐璐》(Celluloid)的,然後現在重點成了戴夫·麥基恩和尼爾·蓋曼的基情時光……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作者為 Lily King

由@陶朗歌 翻譯並根據相關維基條目進行擴充而成

賽璐璐(Celluloid

戴夫·麥基恩 Dave McKean

 

沒有對白,這部圖像小說以圖像去呈現成年人的性幻想和窺視欲望。

1986年,在英國倫敦的一家電話銷售公司的辦公室內,坐著兩個稚氣未脫的年輕人,長捲髮的瘦高個兒26歲,他是個想要寫漫畫的新聞工作者,而另一個短頭髮的鬍鬚男只有23歲,他是個想要畫漫畫的大學生。兩個年輕人的旁邊還另有一個中年人,他正在審視著兩人的作品,他看起來很滿意。

 

中年人對兩個年輕人說,他要出資贊助他們倆去創作一部非常特別以至於只能由漫畫新人來創作的作品,而他旗下的雜誌則將大張旗鼓地為這本漫畫做宣傳。他們三人一拍即合,接下來的時間他們開始著手創作。結果兩個年輕人發現自己被騙了——那個中年人之所以僱傭他們兩個新人來創作,完全是因為他沒有錢僱傭專業創作者,他甚至連出版的錢都差點兒拿不出來,這部全彩創作的作品最終只能以黑白的方式勉強出版。

 

《暴力事件》封面

這部作品叫做《暴力事件(Violent Cases)》,是一部關於童年暴力幻想的圖像小說。這部書至今仍會被人提及,但並非是因為它本身有多麼的優秀,而是因為它促成了兩個極為優秀的漫畫「新手」的初次合作——那個26歲的長髮男名叫尼爾·蓋曼,而那個23歲的鬍子男則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戴夫·麥基恩。那個「騙稿」的中年人名叫保羅·格萊維特,他後來成了英國漫畫出版界的知名人物,他創辦的《Escape》雜誌對英倫獨立漫畫出版和歐洲漫畫在英倫的傳播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年輕時的尼爾·蓋曼(左二)和戴夫·麥基恩(右一)

在這次合作之後,戴夫·麥基恩和尼爾·蓋曼從創作搭檔發展成了交心朋友,他們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兩人的合作也越來越多,在《暴力事件》之後,他們兩人又接連創作了兩部圖像小說——《信噪比(Signalto Noise)》和《潘趣先生(Mr.Punch)》,而他倆在這三部作品中所體現出的創作水準引起了大洋彼岸的美國漫畫巨頭DC的注意,麥基恩和蓋曼也因此順利進入到了美國漫畫界,與他們同時期一起進入美國的,還有莫裡森、阿蘭·摩爾等英倫創作人,這也就是著名的「不列顛入侵」事件了。

 

《潘趣先生》封面

《信噪比》內頁

麥基恩和蓋曼的合作一直從英國延續到了美國,在登陸美國之後,他倆合作創作DC旗下的超級英雄漫畫《黑蘭花( BlackOrchid)》——在此之前,這個名為「黑蘭花」的女性超級英雄只是一個沒有名字沒有背景介紹的邊緣人物,而在他們兩人的共同創作下,黑蘭花有了自己的名字蘇珊·林登·索恩,而她的起源也從一個擁有超人力量的人類變成了「人與植物的混種人」,這使得她與同屬DC旗下的沼澤怪物、毒藤女等角色產生了聯動,而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讓《沼澤怪物》從低俗的怪物漫畫一躍成為頗具思想深度的另類超英漫畫的,正是與麥基恩和蓋曼一樣來自英國的阿蘭·摩爾。

麥基恩繪製的《黑蘭花》

重新包裝的《黑蘭花》獲得了不小的成功,並引起了後來成為DC旗下Vertigo漫畫掌門人凱倫·博格(KarenBerger)的注意,後者邀請兩人來為Vertigo重新包裝另外一部老漫畫——《睡魔(Sandman)》。

 

麥基恩繪製的《睡魔》第一期封面

從最初的《暴力事件》開始,麥基恩與蓋曼的合作一直持續到了現在,而蓋曼也曾公開表示,麥基恩是自己最為欣賞、最願意合作的藝術家。除了在成人漫畫上的合作,他們倆的合作還延展到了其他領域——他倆先後合作出版了《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牆壁裡的狼》、《瘋發》和《鏡子面具》四本兒童讀物,在1996年合作了電視迷你劇《烏有鄉》,在2005年又合作了深受好評的奇幻電影《鏡子面具》。如今,雖然麥基恩常住在英國,而蓋曼則常住美國,但每次蓋曼因公返回英國時,都會住到麥基恩的家中,兩人的深厚交情由此可見一斑。

 

麥基恩繪製的《牆壁裡的狼》的內頁

《鏡子面具》具有非常強烈的麥基恩個人風格

麥基恩的畫風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由他繪製的《睡魔》的封面,可能是絕大多數人對他那種「妖媚奇詭」畫風的最初認識。從1989年到1997年,麥基恩幾乎包辦了《睡魔》系列所有的封面創作。而他以他那獨特風格所營造出的陰冷氛圍,也成為了許多人《睡魔》系列的永久認知。蓋曼曾寫過一篇文章來回憶麥基恩對《睡魔》的貢獻,他寫道:當我在創作《睡魔》時,戴夫是我最優秀也最嚴苛的評論者,他繪製、築就或者說構造了所有的《睡魔》封面,他就是《睡魔》面向這世界的臉面所在。麥基恩的創作特色在創作《睡魔》封面時就已經初現端倪了,那就是「多媒介混搭」——將照片、繪畫等元素進行拼貼,從而形成一種頗具神秘壓迫感的詭麗氛圍,他的這種創作風格在他之後的創作中得到了延續和發揚,並最終成為麥基恩個人創作的風格化標籤。

 

麥基恩創作《睡魔》的方式極為獨特,在沒有PS的年代,這種創作方式可謂獨樹一幟,頗具先鋒意識

麥基恩的這種「妖媚奇詭」的畫風幾乎出現在了他所有的作品中,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他為DC創作的《蝙蝠俠:阿卡漢姆瘋人院》,由他搭檔「不列顛入侵」的另一標誌性人物格蘭特·莫裡森共同創作,這個「反傳統」的蝙蝠俠故事堪稱是史上最為黑暗的蝙蝠俠故事之一,在故事中,蝙蝠俠前往關押惡人的阿卡漢姆瘋人院去平息暴動,卻慘遭反派無情的戲弄,瀕臨精神失控的邊緣,而與此同時,阿卡漢姆瘋人院創始人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這個故事是格蘭特·莫裡森所撰寫的第一個蝙蝠俠故事,在此之後,莫裡森則成為了蝙蝠俠系列頗具影響力的傳奇編劇。而畫師麥基恩則在這部作品中展現了超凡的氛圍渲染能力,在他的筆下,他用魅藍血紅對比細長畫條、模糊如鬼魅的面容、雜亂潦草的魅影文字…….將病態、陰冷、恐怖、瘋狂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絕望與黑暗躍然紙上,力透紙背。這部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被評論為「有史以來最棒的蝙蝠俠故事」,更是在當年賣出了令人咋舌的天量銷量。

麥基恩《蝙蝠俠:阿卡漢姆瘋人院》中陰暗瘋狂的內頁

麥基恩筆下的小丑

麥基恩的獨特風格源於他極為多元化的廣泛涉獵,除了繪畫之外,麥基恩還有攝影師、插畫師、書籍裝幀設計師、音樂出版物設計師、電影製片人和作曲家等諸多身份,好友蓋曼曾這樣評價他這位「全能」的好友——我並不介意戴夫是個出色的畫師和視覺設計師,這從沒困擾過我。但他還是個世界級的鍵盤手和作曲家,這就讓我有一點點困擾了。而他現在又成了世界級的電影製作人和視頻剪輯師,他寫漫畫寫得跟我一樣好,還能用高額的廣告創作佣金來資助自己的藝術創作,講真的,這些確實讓我很困擾啊喂。

在麥基恩的諸多身份中,攝影師是對他藝術創作影響最大的一個——麥基恩有非常高的攝影天賦,他在概念攝影領域也頗有建樹,他的攝影作品充滿神秘、幻想與詭魅氣息,他曾出版過4本攝影集並舉辦過多場攝影展。而在他的漫畫作品中,也時常可以見到攝影元素的運用,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前文提到的《睡魔》封面,其中最有名的一張是為第七卷《睡魔:生命苦短(Brief Lives)》所創作的封面,在畫面上,麥基恩將利用許多人臉攝影繪製成了一張人臉,據說他在創作這幅封面時連電腦都沒有,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攝影然後繪製而成的,這耗費了他巨大的精力,但最終這幅封面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從此之後,類似的仿作不斷湧出。

麥基恩創作的《睡魔:生命苦短》封面

而在2008年,麥基恩與明星主廚布魯曼索合作的《肥鴨烹飪書(TheFat Duck Cookbook)》則是他將攝影與插畫結合到了超高境界的最好詮釋,在這本絕美的烹飪書中,麥基恩通過精美絕倫的攝影語言,讓讀者享受到了視覺與味蕾的雙重美學刺激。

 

麥基恩《肥鴨烹飪書》中的攝影作品

麥基恩《肥鴨烹飪書》的拼貼式內頁

他在1990-1996年所創作的《籠(Cages)》則是最能體現麥基恩「跨媒介混搭」創作風格的作品,《籠》故事是關於居住在一間公寓樓的幾個人的故事,一個畫家、一個音樂家、一個隱居的作家和他的妻子、一個女植物學家、一個孤獨的老婦人……還有一隻把他們的生活串聯起來的黑貓。在這部實驗意味頗濃的作品中,麥基恩將素描、拼貼、攝影、塗鴉等不同創作方式熔於一爐,使得整部書呈現出一種超脫自由、繽紛多元的絢麗景象,將他「瑰麗奇詭」的個人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而《籠》也為他帶來了多項重量級獎項提名,並分別在1992年和1999年兩度奪得哈維獎「最佳新系列獎」和「最佳已出版圖像小說獎」。

 

麥基恩創作的《籠》封面

麥基恩創作的《籠》內頁

另一部和麥基恩的多元發展頗有淵源的作品,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賽璐璐》——賽璐璐曾是電影拍攝中非常重要的技術原料之一,而麥基恩本身也是一名電影製片人,參與製作過多部影視作品,並獲得不少電影獎項。

麥基恩創作的《賽璐璐》

這部充滿了情慾的情色漫畫,利用一臺電影放映機,講述了一個「色而不淫」的故事:一個女人來到了一座公寓,而她的伴侶卻因為工作的問題無法前來,在她備受失望煎熬的時候,她發現了一臺裝了膠捲的放映機,儘管電影畫質很模糊,但她還是看見了兩個纏綿做愛的男女……放映機成為了這部作品的一個關鍵元素,它連接了現實與電影、真實與幻想兩個世界,一面是對性的無盡幻想,而令一面則是對性難以抑制的窺探欲,而最終當電影終了之時,一扇門打開了…….

麥基恩創作的《賽璐璐》內頁

麥基恩創作的《賽璐璐》內頁

麥基恩一向的「跨媒介混搭」創作特色在這一部作品中得到了延續,畫風依舊多變,一時寥寥數筆清新脫俗,一時濃墨重彩愛欲橫流,冷峻的線條與鎏金的色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當畫風從簡單線稿的現實過渡到色彩瑰麗的幻想之中時,一種難以言表的美感仿佛一陣熱浪撲面而來,美得不可方物,美得讓人難以自拔。

 

麥基恩創作的《賽璐璐》內頁

《賽璐璐》整本作品並沒有多少對白文字,單純依靠強大的圖像張力來攫住讀者的心神。在麥基恩看來,這樣一部以「性」為主題的作品,對白並不是必須的,畢竟,在大多數的性愛場面中,對話是滑稽而可笑的。因此在《賽璐璐》中,麥基恩所追求的,是一種更為感性的體驗,就像他自己所說,(這種體驗)相較於文學,應該更接近於音樂給人的感受——麥基恩本人也是一名爵士樂作曲家,有很強的音樂掌控力——因此,這段無言的性幻想之旅才給人更為夢幻、更為唯美、更為魅惑之感,如音樂般淌過讀者視野,悅耳,悅目,賞心。

 

麥基恩創作的《賽璐璐》內頁

在談及創作這部情色作品的原因時,麥基恩表示:「有許多關於暴力的漫畫,但暴力很難博我一樂,我甚至不想在我的生活中見到它們。而性則不然,它是我們讓我們感到享受的東西,但絕少有關於它的漫畫作品。而現實中的性又往往是寡味而醜陋的重複性「差事」,但我想創作的,是美麗而神秘的東西。」

 

在麥基恩最新的創作——《黑狗:約翰·納什之夢》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多元發展的「跨界」型創作者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感官體驗,這是一個綜合了漫畫、音樂、表演等多種媒介的綜合性藝術項目,是一個關於戰爭回憶的故事,展現戰爭給人來帶來的痛苦和改變。除了一本圖像小說之外,麥基恩還為其創作了長達一個小時的管弦樂演奏,並在世界各地進行展演。

 

麥基恩創作的《黑狗:約翰·納什之夢》現場表演

尼爾·蓋曼曾這樣評價他這位十幾年的好友——我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家而言,沒有什麼是戴夫·麥基恩做不到的——從這篇淺顯的介紹中,我們已經見識了這位多元詭才的非凡創作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他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尼爾·蓋曼和戴夫·麥基恩

最後說幾句引進情況,《賽璐璐》的國內引進的可能性為負數,原因你懂的,同時,這本書在國內平臺上購入的可能性也是負數,原因你懂的,所以對《賽璐璐》感興趣的同學只有海外代購或者海外直郵兩種途徑。另外,《睡魔》目前已由後浪引進了前兩冊,後面的幾本估計也不會太遠了(呃,如果銷量樂觀的話);童書《牆壁裡的狼》和《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也引進了正版,各大電商平臺上都有售;《蝙蝠俠:阿卡漢姆瘋人院》沒有正版引進,但網絡上可以找到民間漢化資源。

——本篇完——

漫畫

 夏威夷1997 |  清洗 | 人類史 | 斑點鹿(Spotting Deer) |  快拍(snapchat) 

  一枚硬幣的故事    

 泉水 |  夢的方法 | 心之所向

《附身》:Part 1 | Part 2 (Part 3無法建連結)

Boundless | 肉與靈

《顛覆日》: 華子的噗 | 魚 | 天狗 | 女獵殺者 | 孩子 | 覺醒

賞析

 《功夫大師上氣》:Part 1 |   Part 2   |   Part 3  

 午夜驚魂 | 多聯畫格(Polyptych) |   出入口 | 消失的邊框與圓形畫格 

人物

 蒂莉·瓦爾登(Tillie Walden) 

 瓊·麥克瑙特 上(Jon McNaught 1)| 瓊·麥克瑙特 下(Jon McNaught 2) 

 吉姆·斯特蘭科(Jim Steranko) |  愛德華多·裡索(Eduardo Risso) |  阿薩夫·哈努卡(Asaf Hanuka)  

介紹

 萬神殿書社(Pantheon) |  幻圖書社(Fantagraphics) |  第一秒圖書(First Second) 

 中德漫畫PK |  行星小隊(Planetary) 

欣賞

童話中人封面賞 |  無我(Moonassi)|  漫畫家設計的企鵝封面 | 

漫評

 Killing and Dying | 記憶宮殿 |  暴力史 |

獎項

 2016伊格納茲獎

第44屆安古蘭漫畫節: 提名名單  |  獲獎名單  | 冷思考 

專訪

《吉米·科瑞根》編輯

專題

《封閉式車庫》

相關焦點

  • 戴夫·麥基恩和尼爾·蓋曼的基友時光
    這部書至今仍會被人提及,但並非是因為它本身有多麼的優秀,而是因為它促成了兩個極為優秀的漫畫「新手」的初次合作——那個26歲的長髮男名叫尼爾·蓋曼,而那個23歲的鬍子男則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戴夫·麥基恩。那個「騙稿」的中年人名叫保羅·格萊維特,他後來成了英國漫畫出版界的知名人物,他創辦的《Escape》雜誌對英倫獨立漫畫出版和歐洲漫畫在英倫的傳播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被視為新一代幻想文學的代表:尼爾·蓋曼
    尼爾·蓋曼是一位獲獎作家,他以一系列的作品而聞名,包括《桑德曼》、《永遠》、《美國眾神》、《科洛林》、《阿南西男孩》和《挪威神話》,跨越了各種流派。誰是尼爾·蓋曼?尼爾·蓋曼尼爾·蓋曼於1960年11月10日出生於英國波特切斯特,是一位暢銷書作家,他在漫畫,平面小說界大獲成功,以開創性的系列《桑德曼》而聞名,作為一個幻想和原始的愛好者,蓋曼還寫了各種各樣的書籍長度的項目,童話《星塵
  • 幻想文壇力作:尼爾·蓋曼《北歐眾神》
    九大世界的設定,巨人、侏儒和精靈等各類種族的傳說,許多奇幻作品中出現過的奧丁、索爾、洛基等耳熟能詳的神祗,其實都來自北歐神話。現代文明中,如每周七天的命名,有六天都來源於北歐諸神的名字。而地獄(Hell)的名字,則來源於北歐的地獄之主、半人半屍的海拉(Hel)。其影響可見一斑。不僅如此,北歐神話對現代奇幻文化的影響更是驚人。
  • 【福利】《尼爾·蓋曼的DC宇宙》贈書
    留言寫下你心中DC宇宙電影導演的最佳人選和理由,就有機會獲得由後浪出版提供的《尼爾·蓋曼的DC宇宙》一書,共三本。截至時間:12月27日中午12時「當代幻想文學巨匠」尼爾·蓋曼重構超級英雄世界!首次收錄尼爾·蓋曼八部超英短篇完整版《蝙蝠俠:披風鬥士到底怎麼了?》
  • 《好兆頭》:天使和魔鬼,尼爾·蓋曼和特裡30年忘年之交的致敬
    ——史蒂芬·金1987年,在擁有獨特幽默感和濃鬱魔幻氛圍的英國,27歲的尼爾·蓋曼正在著手準備自己的漫畫作品《睡夢》。當時的作者並不知道,這部有著陰暗沉鬱基調,富有詩意的對白和奇幻瑰麗的情節會成為了歐美具有裡程碑式的漫畫作品,形成了全球化的文化現象。「我的生活就像是滴答的鬧鐘一樣,每個月花兩星期寫《睡魔》的劇本,另外兩個星期做其他的事。」
  • 《尼爾·蓋曼隨筆集》:「未來取決於圖書館、閱讀和白日夢」
    這段話出自當代最著名的幻想小說家之一尼爾·蓋曼的散文《尼爾·蓋曼隨筆集:廉價座位上的觀點》,他認為我們的未來取決於圖書館、閱讀和白日夢。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自由,而圖書館就意味著自由,閱讀自由、想法自由、交流自由、學習自由……只要你肯來,圖書館將成為你最好的朋友。
  • 贈書 | 《美國眾神》作者尼爾·蓋曼又一力作——《遺忘之海》
    說到奇幻小說,你是不是只知道《冰與火之歌》《魔戒》和《時光之輪》?
  • 無可避免地耽擱於世間,請期待相見的日子——尼爾·蓋曼語錄
    ——尼爾·蓋曼 《卡蘿蘭》我不怕黑。可我怕躲在黑暗中的人。——尼爾·蓋曼 《美國眾神》看透了世事後,人皆是惡魔——尼爾·蓋曼 《易碎品》你們弱小,但並不意味著你們沒有力量。——尼爾·蓋曼 《美國眾神》天色昏黃,正是說謊的好時候。——尼爾·蓋曼 《美國眾神》聽不進真話的人,是最瞎的瞎子。
  • 尼爾·蓋曼,一個膽大妄為書寫美國神話故事的英國人
    和著名美劇《權力的遊戲》改編自喬治·馬丁的系列小說《冰與火之歌》一樣,這部《美國眾神》也有著高水準的原著基礎——由尼爾·蓋曼2001年推出的同名小說曾包攬6項世界級幻想類文學大獎而備受關注。該書曾於2006年被翻譯引進中國。隨著此次同名美劇的熱播,讀客·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也於近日推出了《美國眾神》中文版十周年作者修訂版。 在讀客圖書公司的協助下,我們專訪了尼爾·蓋曼。
  • 尼爾·蓋曼:道格拉斯·亞當斯是個少見的天才 | 愛範兒
    《銀河系漫遊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熱衷新科技,喜歡快車、照相機和 Mac 電腦。同時,他還是一位環境保護活動家。道格拉斯去世之後,動物保護組織 Save The Rhino(保護犀牛)每年都舉辦 「道格拉斯·亞當斯紀念演講」,以紀念這位對該組織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今年,紀念演講由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尼爾·蓋曼(Neil Gaiman)開場。衛報對此演講進行了報導。
  • 尼爾·蓋曼,一個膽大妄為書寫美國眾神故事的英國人
    近日,因同名美劇的熱播,英國作家尼爾·蓋曼的《美國眾神》也推出新版,再一次掀起了「眾神」的熱潮。但是回顧經典作品時,原著書迷最關心的還是新版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美國眾神》自2006年引進國內之後,就吸引了一批忠實讀者,但這一版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原作中一些較為露骨的性愛描寫在中文版中被刪去了,還存在一些排版、編校上的小錯誤。
  • 尼爾·蓋曼奇幻史詩小說《美國眾神》將上大熒幕
    英國作家尼爾·蓋曼(NeilGaiman)的奇幻史詩小說《美國眾神》(AmericanGods)將被搬上銀幕,該書出版於2001年,講述了主人公「影子」從監獄釋放後,旅行穿越美國大陸、與移民到美國土地上的各國古代神祇和現代科技怪獸相遇所引發的故事。
  • 看看尼爾·蓋曼在《好兆頭》裡埋了哪些DW彩蛋!
    第四集中小孩子們在討論外星人時說道:「如果我是外星人,我才不會到處散播宇宙和平和善意呢。」另一個小孩則補充了一個特殊動詞——EXTERMINATE!上世紀70年代,第三任神秘博士跟這群不友好的外星使者打過交道。
  • 尼爾·蓋曼 | 為什麼我們的未來取決於圖書館、閱讀和白日夢
    很多人心中,尼爾·蓋曼絕對是那種腦洞大開的作家。作為英格蘭的猶太裔作家,他的寫作領域跨及奇幻小說、圖像小說、漫畫及劇本編寫,他也被史蒂芬·金譽為 「故事寶窟」,以富有想像力的筆觸創作出包括《星塵》《墳場之書》《美國眾神》《睡魔》等一個又一個浪漫的奇幻故事。
  • 《權遊》美人布蕾妮加盟尼爾·蓋曼《睡魔》
    著名作家尼爾·蓋曼在自己的推特上公布,他的著名圖像小說《睡魔》的Netflix真人劇集已於2020年10月15日正式開拍,並且他還說「是時候公布一些演員表了」。Netflix劇集版《睡魔》改編自尼爾·蓋曼著名的同名圖像小說,該劇由艾倫·海因伯格(《神奇女俠》《尋》)執筆創作劇本並擔任製作人,尼爾·蓋曼親自和大衛·S·高耶(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超人:鋼鐵之軀》《COD:BO1/2》)搭檔擔任執行製作人。
  • 頻頻售罄、加印的尼爾·蓋曼新作!真想讓所有小孩都讀到!
    之前跟著三五鋤勇讀入手尼爾·蓋曼小說的家長朋友,記得你們一直呼號「有沒有孩子能直接讀的書」,這就來了!尼爾·蓋曼 幻想小說集《奇蹟男孩與冰霜巨人》《吹牛爸爸的奇幻之旅》《假如我有完美媽媽》點我立刻入手!
  • 尼爾·蓋曼:為什麼我們的未來取決於圖書館、閱讀和白日夢
    英國作家尼爾·蓋曼,被視為新一代幻想文學代表,代表作有《美國眾神》、《睡魔》、《好兆頭》等應閱讀社邀請,今晚我來這裡演講。閱讀社是個慈善組織,宗旨是幫助人們培養閱讀的能力和熱情,為所有人的生活提供平等的機會。
  • 尼爾·蓋曼經典漫畫《睡魔》將拍劇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尼爾·蓋曼經典漫畫《睡魔》將拍劇版 2019-07-02 14:06 來源:美劇炸了 作者:
  • 【推薦書單】「文學的魔術師」尼爾·蓋曼閱讀指南
    誰是尼爾·蓋曼(Neil·Gaiman)? 英國記者,詩人,幻想小說作家,深受好萊塢青睞的製作人,編劇和導演以及一個不拖後腿的好龍套演員。在某些角度,它很像《綠野仙蹤》,講述的是仙境中的冒險故事,主人公收穫成長和經歷。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個冒險故事,它講述的是「心之所向」,為了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東西出發的年輕人,真的清楚他最渴望的是什麼嗎?直到故事結束,特裡斯坦才明白。「在這座城市中,老東西和笨拙的新事物爭風鬥法,雖然沒有惡意,但同樣不存敬意。」
  • 除了《美國眾神》,尼爾·蓋曼還有哪些重要作品?| 科幻問答 108
    ※除了《美國眾神》,尼爾·蓋曼還有哪些重要作品?Q:除了《美國眾神》,尼爾·蓋曼還有哪些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