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
中共中央日前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綱要」)提出,推動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近些年,伴隨著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中國網民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而受益於網民規模的日趨龐大,大數據、雲計算等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速度突飛猛進,其與諸多產業的融合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同時,個人信息洩露、大數據殺熟、人工智慧信息採集等網絡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受到網民的普遍關注,相關法律法規配套措施的建立隨之被提上了日程。
三大高新技術產業亟待自查
《實施綱要》提出,完善網絡安全法配套規定和標準體系,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數據安全管理和網絡安全審查等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研發應用的規範引導。
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目前國內雲計算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但是隨著市場整體的快速增長,雲計算市場的安全性也在變得脆弱。
「從長期來看,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地以及建立網絡安全體系的迫切需求,會促使雲計算企業把更多目光轉移到建設雲計算安全措施領域,為雲計算技術的創新與增長保駕護航,迎合更多應用場景的不斷變化。」龍灝說。
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宏觀經濟學助理教授王鵬認為,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領域的安全問題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
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從上述三個行業自身的維度來看,它們均屬於高新技術領域,以前與之相關的監管和網絡安全認知較為有限,比如大數據在個人信息領域的應用,包括徵信、電商、社交媒體的留痕等等,都涉及網絡安全問題,以前的模式對於新領域、新技術、新產業的規範發展並不夠。
這些產業在較為無序的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所謂的「網絡黑產」。比如人工智慧算法,原來的安全監管系統及流程可能並不到位,造成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安全隱患,尤其涉及國家安全的核心數據、組件、算法以及算力等領域,企業自身會容易出現網絡安全問題。
另一方面,從行業發展的維度來看,新技術的發展存在新的變化,產生新的應用場景、新的設備以及新的問題,原有的經驗或法律法規是涉及不到的。比如血液安全,血液製品中的基因數據安全,這些數據是不能外洩的,但實際上很多情況下,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發展,產生了存在新的網絡安全隱患的使用場景。
「從短期角度來看,《實施綱要》對上述行業的發展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規範,很多企業都需要進行積極的適配,既包括技術和安全上的,也包括組織上和戰略上的,對存在擦邊球的領域進行整改,以至於會對企業產生影響,比如成本支出、原有業務線條的改善以及戰略方向的調整等等。」王鵬說。
A股相關板塊指數走低
A股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三個板塊指數近兩日的走勢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王鵬認為,相關上市公司股票的走勢受多方面影響,與《實施綱要》的印發關係並不大。
王鵬介紹,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實施綱要》的內容是有利於這三個行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提前規範,不會讓行業發展碰觸很多涉及國家安全網絡安全的禁區,假設企業已經研發投入很多才被禁止,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第二,隨著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國際之間的經濟貿易科技界限會越來越多,《實施綱要》可以提前預警做好準備,以應對外部危機,無論面對灰犀牛事件還是黑天鵝事件,企業可以做好準備,當事件來臨時,不會舉足失措,從長遠來看是有利的。
「《實施綱要》的印發相當於圈定了一個合理合法的範圍,剩下的工作還需要相關行業和企業進行內部自查,根據內容和具體落地的實施細則,對企業的每一個業務線或產品線進行細緻的審查和檢測,確定哪些領域可能會涉及網絡安全問題或違法行為,及時止損並改變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王鵬說。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