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明心學看人生價值

2020-12-23 騰訊網

《從陽明心學看人生價值》

活著活著你就明白了。——題記

一個人不可能完全真正地逃離人間紅塵。閉口不言不代表心中沒有,逃進深山古寺也不意味著斬斷情絲,人們去到五臺山武當山峨眉山或其它某個寺院道觀,敬香拜佛的目的或是乞求內心安寧或是一探幽境神秘,而後者卻永遠做不到窺視禪者內心。

禪意仙境與亂世紅塵不可能完全隔離開。坐禪即入定,入定即力求無相,只求淨心。相即人的高低貴賤,世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是很多人的夢想,為了做到這一點,有的人就會趨炎附勢,媚上欺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官位顯赫,物享奢華是高低貴賤的區別表徵。譬如說別人挎著一個價值上萬的L∨包包,你再看看自己的挎包,還算包嗎?別人穿著價值上萬的加拿大鵝,而你穿著拼DD的衝鋒衣,是不是有衝鋒上去扯碎鵝頭的念頭。但自己的包也是包,能背能挎能放東西,被壞人偷去苦悶兩三天就雲淡風輕,而LV被偷走可能就不是兩三天了,也就是說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或許人家幾天就換了一個愛馬仕或者香奈爾。

王明陽問老師,人生第一等事是什麼,老師答「讀書做官」,而王陽明卻認為是「讀書做聖賢」,讀書易得而聖賢談何容易,他出現迷茫,後來他在陸朱學說裡領悟到做聖賢也有法門可入,那就是格物、致志、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步。他表示認可並開始著手實踐,第一步自然是格物,格什麼呢?格竹子,他面對竹子開始思考,以求探索它們的物理構成和化學升華,結果一無所獲,七天七夜的時間幾乎要了他的命。當他到了偏僻荒涼的貴州龍道,才恍然大悟,原來格外界一切事物太難太難,而格自己的內心才是根本之道。陽明心學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致良知」,良知是好的東西,緣自人的內心,但在別人處是無法獲得的,需要親自追求。是非的標準難以界定,自己包裡有十塊,資助窮人九塊,大義也。自己有百萬,拿百元割肉剜心,小義不義也。

角度不同,看問題得出的結果就不同,有一個人烈日下趕路,見一個農民正在田間勞作,半天不見鋤頭動一下,於是他想這個農民實在愚笨,偏要揀大中午來裝腔作勢地幹活,可是繞過一截兒彎路以後,卻在另一個角度更近的距離看見了這個農民,只有一條腿的殘疾人,他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心態不同結果也不一樣,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寫《陋室銘》的劉禹錫也證明了這一點,他被貶到安徽和州縣做通判時,縣令看碟下菜,取消了他三間三廂的待遇,把他安排到城南面江而居,見他氣定神閒無怨言,面江欣悅數白帆,又把他遷到城北德勝河邊,豈料劉禹錫人在江邊愛垂柳,盡收天地置心間。縣令又一次把他移到城中,房子只容一桌一椅一床,可劉禹錫笑書陋室銘,自比諸葛仙。處理問題的能力結果也不同。我國第一次進行衛星回收之時,就兩次遇到緊急情況,總指揮祁思禹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終於化險為夷,出色地完成了使命,這跟能力有密切關係,絕不是孤注一擲。除此之處,人的境界、家庭環境、知識儲備、興趣愛好、職業習慣等等都影響事情結果。

將士黃金鎧甲易破,內心力量強大可守。錘鍊內心,應讀書應辨析應實踐應創新,古人的經驗很可貴,有些直接採用拿來主義,有的去粗取精,有的適當改造,相信與否,用試驗和實踐證明,量變到質變,就是創新了。外界的一切都不是公平的,尋求公平就「致良知」。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把自己的力量分成兩半,一半探索世界的發展規律,做好事,吃好飯,一半靜聽內心的頓悟聲音,做好人,睡好覺。

相關焦點

  • 2018第六屆國際陽明文化節在修文啟幕 探討「心學」時代價值
    首席記者 佘振芳 攝華龍網10月25日16時15分訊(特派貴陽記者 佘振芳)今(25)日上午,主題為「良知之光·共建共享」的2018中國·貴陽(修文)第六屆國際陽明文化節在修文縣中國陽明文化園隆重開幕,來自中國、美國、韓國、俄羅斯等國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出席,共同探討「陽明心學」,挖掘陽明思想的時代價值。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
  • 青島大學商學院Q29 精進成長班 | 「陽明心學與商業本質」
    青島智誠靈動戰略品牌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誠瑩老師滿懷熱情,生動地為我們講述了王陽明先生的生平經歷,特別是從「龍場悟道」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陽明心學的聖賢思想。在商業問題上,王老師從陽明心學角度,以心求道,回歸商業本質,探求商業進化,解密管理的底層邏輯。
  • 【陽明心學01】
    偶然的機會,看到韓望喜博士的《陽明心學》系列,便想做一篇推文, 雖然我不了解王陽明, 卻聽說過「一生低首拜陽明」,感受得到陽明學說的光芒萬丈
  • 陽明故裡丨《寧波日報》整版解讀陽明文化的當代價值,原來對城市的...
    作為王陽明先生的出生地、成長地和講學地,寧波(餘姚)在陽明文化建設中具有天然優勢和獨特地位,近些年來,致力於陽明文化的研究、推廣與傳播,已連續多年舉辦陽明文化日活動,並於2018年升格為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活動,努力使陽明心學思想在新時代展現更多的時代價值,助推寧波文化強市建設。
  • 陽明心學:心外無物,知行合一
    南宋人陸九淵是心學的鼻祖,他說「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強調本心的主體意識。「鵝湖之會」中,他和理學家朱熹見了一面,彼此誰也沒說服誰,由於執政者最後選擇了朱熹的學說,而盛行了幾百年。陸九淵的心學由於沒有傳人,很長時間處在一個沉寂的狀態,直到三百年後,王陽明的出現,心學開始發揚光大。
  • 「陽明心學」為何在日本獨樹一幟,甚至反過來影響起源地的中國
    諸君請看:了庵桂悟自陽明先生處親傳心學於幕府時代;中江藤樹於近江開闢日本陽明學一脈道統,其徒弟熊澤蕃山傳承其事功學派;佐藤一齋、吉田松陰、三島毅作為傑出學者、教育家,將陽明學推向平民、下層武士階層;高杉晉作、伊藤博文、西鄉隆盛、太久保利通等明治維新諸傑,發起倒幕運動,開啟明治維新、富國強兵;楠本正繼、岡田武彥、荒木見悟於二戰後,苦心孤詣再起陽明學於九州學派!
  • 南哲思享|李承貴:論席書對陽明心學的特殊貢獻
    摘 要作為王陽明的知己和道友,席書為王陽明心學究竟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就目前陽明學的研究成果看,似乎少專文涉及。縱觀席書與王陽明交往的歷史,席書對陽明心學的貢獻可歸納為這樣幾個方面:視王陽明被謫為「因言遭謫」的政治迫害,從而使陽明在政治上倍感溫暖;邀請陽明講學文明書院,為陽明心學在貴陽地區的生根創造了條件;支持陽明的學術主張,撰《鳴冤錄》,為陽明心學搖旗吶喊;欣賞陽明的德才,積極向朝廷舉薦,使王陽明在精神上深受鼓舞。
  • 內心明澈,知行合一,陽明心學的思維方式是什麼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陽明先生的朋友提出一個疑問:先生你說心外無物,深山中的花樹獨自盛開凋零,和我們的心有什麼關係。要說明白這段話,就要先說陽明先生的思想。在陽明先生的心裡無論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自己心裡找到答案,這世上所有的事都根源於自己的內心。也就是陽明思想「心即理」,所謂理是什麼?理就是原則,規律,也是道家的道,儒家的至善。他認為萬物的維繫與存在,全是因為理的存在。
  • 心學聖地——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中國陽明文化園
    原創圖文七言絕句《中國陽明文化園》黔地陽明小洞天,龍場悟道聖賢篇。陋軒學植文成柏,合一知行道法綿。晚年又闡發了「致良知」的學術宗旨,創立了「心學」體系。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出身於浙江餘姚「書香門第,詩禮人家」,曾築室故鄉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
  • 跨越明清的紈絝子弟張岱,如何在陽明心學的影響下,成為一代才子
    《陶庵夢憶》 人生經歷——浮華幻化成一場夢 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一場大靜之中熱鬧紅火的戲。 他的文史成就與個人性格都深受陽明心學的影響,接下來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在陽明心學的影響下,成就自我的。
  • 在位多看《資治通鑑》,退位多讀「陽明心學」
    人在江湖,要多看「陽明心學」。
  • 陽明心學結合紹興菜,或將成紹興又一大飲食文化
    品鑑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結合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做成的一道道精美的紹興菜,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萬物一體等。 在場嘉賓們都說,紹興菜成為傳播陽明心學的載體,讓更多人了解陽明文化,使得「越地國粹」能隨著紹興菜更為廣泛地傳播,這場品鑑會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文化盛宴」。
  • 陽明心學:心外無物,對於世界的感知
    王陽明的心學我們都知道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組建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在對心即理提出並思考的同時,王陽明還悟出了一個道理,心外無物。這句話即使到當代依然是我們每個人耳熟能詳的四字成語。關於這個心外無物有著怎樣的故事以及這四個字蘊含著怎樣的寓意,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
  • 陽明心學的根本在人心,心的根本在萬物一體
    陽明心學看到的是客觀現實的一體性,人是一體性中最能動的因素,才需要了解人,改變人,了解心,改變心,是分析與歸納的結果。萬物一體而後有分析的實踐,客觀整體原則下的必然有分析,這是理性思維所必須的,是判斷推理過程的前提。
  • 論陽明格竹,知行合一,挖井和問答,各宗教格物的分別~心學感悟篇
    小編對陽明心學的研究有好長的一段時間了,剛進入百度百家號時取的名稱就叫「思達米格物」一直沿用至今。我的座右銘就是下圖的「格物窮理」。心學的知與行也一直在踐行著,下面把心學的感悟分享給大家思達米「格物窮理」匾額感悟一,主流心學謬誤——陽明格竹錯解我長久熱心於心學,但是現在市售的所謂「心學」著作並不是我想要的心學
  • 陽明故裡的文化盛會——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在餘姚舉辦
    王陽明「心學四決」的修身處世哲學與「知行合一」的修為準則是其心學研究的最高成就,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朱舜水集》編撰學術研討會、「從陽明心學到浙東學派——演進轉型的文化價值與當代啟迪」研討會、寧波陽明心學研究重大招標課題成果發布研討會等6項活動。
  • 《錦衣之下》明朝第一權力集團的覆滅:信仰的力量之「陽明心學」
    前幾期,我們已經聊過了《錦衣之下》的故事線和感情線了,這期聊一聊這部劇的邏輯線——開端於明代的陽明心學01心學思想貫穿於整部劇,劇情的交代是「潤物細無聲」的,價值觀滲透在人物的日常行為當中。02這四句是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心學四訣》,是理解陽明心學的一把鑰匙。心學博深廣大,不是一兩句話能概括的。23娘的學術水平未到,查了很多資料,也只能做一點淺顯的介紹。
  • 「全國團縣委書記培訓班」走進陽明文化園
    專題課上,貴陽學院副院長汪建初到場授課,並圍繞《知行合一,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主題,向來自全國各地的100餘名團縣委書記,以及修文縣科級幹部培訓班全體學員講解陽明文化基礎知識及其當代價值意義。汪建初介紹了共產黨人黨性修養的基本要求與終極問題,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對陽明心學的相關論述,同時,從「身心合一」「三教合一」「天人合一」三個層次,重點介紹陽明心學《四句教》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基本內涵,孔子「仁」的思維模式與孟子的
  • 2020年度盤點:學習陽明心學,獲得36個洞見!
    2020已走到了尾聲,這一年裡,我們雖身處五湖四海,卻通過學習陽明心學,學習中華文化,在心上用功,去除了無數個錯知錯見。每個錯知錯見的背後,都對應著一個正知正見。每個錯知錯見的消除,都意味著一份光明正大。
  • 陽明故裡|吾心自有光明月!餘姚舉行首屆陽明中秋詩會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9月26日下午,「吾心自有光明月」首屆陽明中秋詩會暨「實現自我價值、守護精神家園」讀書分享會在姚江中學舉行。此次活動是由余姚市良知文化公益宣講團和陽明文化研究中心、姚江中學等單位共同舉辦,旨在通過陽明詩會與讀書分享會形式,共建共學,共同體驗「吾心自有光明月」的聖賢境界,更好地傳播和弘揚良知文化,使良知文化在四明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