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腸道守護神居然是它?|細菌|母乳|免疫力|腸道菌群|致病菌...

2021-01-15 網易

  

  腸道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

  我們的腸道中生活著500-1000 種不同的細菌,它們的數量級約為10^14,組成了龐大的腸道菌群,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簡單來說,腸道中的細菌有三種:

  第一種是「好細菌」——也就是可以跟我們和諧共處的共生菌群

  99% 以上的腸道細菌都屬於好細菌,比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它們平常會幫助我們消化,同時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第二種是「條件致病菌」——好不好要看情況~

  條件致病菌日常被「好細菌」牢牢壓制,一般不會引起健康問題。但如果好細菌被削弱了,它們就會興風作浪,引發腸道問題。

  第三種是「壞細菌」——也就是從外界侵入的致病細菌

  比如你吃了沒處理乾淨的肉,就有可能感染沙門氏菌,得上腸胃炎等疾病,這些致病細菌當然是壞細菌了。

  

  在腸道菌群穩定的情況下,「好細菌」可以壓制條件致病菌,同時抵抗外界的「壞細菌」。所以腸道菌群的穩定,對於腸道的正常運轉,以及維持人體免疫力都至關重要。

  如果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會引起腹瀉等問題。對於新生兒來說,還可能會影響它們的免疫力。

  

  不過母乳中的一些物質,卻能幫寶寶建立均衡健康的腸道菌群。

  在剛出生時,我們的腸道內其實是無菌的。隨著第一口食物的攝入、第一次呼吸,腸道菌群才漸漸在人體中形成。

  而母乳中就含有一些能幫助寶寶建立腸道菌群的物質。比如前幾天網易公開課就發布了一個《HMO寶媽進階課堂》的訪談視頻,其中不光談到了母乳中的抗體和細胞因子對寶寶免疫力的影響,還講到了母乳中的HMOs 對於寶寶腸道菌群發育的影響。

  

  母乳中天然含有一些抗體

  母乳低聚糖簡稱HMOs,是母乳中的第三大營養成分。同時還是一種能刺激「好細菌」的益生元

  因為母乳低聚糖 HMOs 雖然名字中帶個「糖」字,但其實不會直接被新生兒的身體吸收。相反,它能不受胃酸或者消化酶的影響,直接來到寶寶的大腸,成為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食物。

  比如有實驗對剛出生20天的寶寶糞便的菌群組成做了測定,結果發現,吃母乳的寶寶,腸道內雙歧桿菌佔絕對優勢,其次為乳酸桿菌和鏈球菌等有益菌。

  所以這麼來看,母乳確實更有利於寶寶腸道菌群的健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母乳中的HMOs在起作用。

  

  當然,人類對HMOs的認識也還在深入當中。因為HMOs並不是專指某一種物質,而是一大類物質的統稱,總共包含了1000多種結構,目前還做不到把每一種結構都研究清楚。

  舉個例子,HMOs中有一種常見的結構叫3'-GL,也就是3'-半乳糖基乳糖。它有免疫調節作用,能保護腸道的屏障功能。分子結構長這樣:

  

  來源:維基百科

  另一種常見的結構叫2'-FL,也就是巖藻糖基乳糖,同樣能幫助腸道抵抗致病菌的侵入。分子結構長這樣:

  來源:維基百科

  而HMOs中,就包含著很多類似於這樣的分子結構,想把每一種都弄清楚,還是比較困難的。

  

  不過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可以還原3'-GL和2'-FL這兩種重要的分子結構。除此之外,只要摸清了HMOs的主要性質,科學家們還能製造出與 HMOs 功能相似的物質

  我們一般接觸的糖,葡萄糖、果糖等屬於單糖,蔗糖這樣的是雙糖,分子結構都比較簡單。

  而HMOs中的「低聚糖」,一般是由不超過10個單糖分子連接而成的,它有一定的聚合度,但分子鏈也不是很長,所以叫「低聚糖」。除此之外,HMOs中還有一小部分分子鏈比較長的糖。

  弄清楚了HMOs 的這種「短鏈多,長鏈少」的性質之後,科學家們就可以模仿這個結構和配比,做出功效類似的物質。

  比如經過多年科研,模擬了一種廣受認可的組合:也就是GOS/FOS 的益生元組合。

  

  GOS是低聚半乳糖,FOS是指低聚果糖,把它們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就能模擬出HMOs短鏈多、長鏈少的配比,在結構和功效上達到類似的效果。相關研究也發現,GOS/FOS的組合對寶寶的腸道菌群、腸道環境方面確實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總而言之,人體的免疫力和腸道健康息息相關。健康的生活習慣,配合嚴謹的現代科研,是守護我們免疫力的最佳方式。

  

  現在已經有很多嚴謹的科研力量,在努力維護寶寶的腸道健康。

  比如德國愛他美白金版幼兒配方奶粉,就添加了雙重HMOs(2』FL,3』GL),以及GOS/FOS 的益生元組合,每升產品中大約含有12.2克的低聚糖,凝聚科學家嚴謹而又滿滿的愛,更加貼近天生營養所需,能有效地讓寶寶的腸道菌群平衡,維持腸道健康,激發寶寶卓越的自護力。

  它出生在德國,生來就具備德國式的嚴謹基因,在德國線上和奧地利線下都有售賣~

  #生而嚴謹 源來「乳」此# 的德國愛他美白金版,想要和你一起給寶寶更多的守護。

  *達能紐迪希亞在線分銷香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純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並鼓勵在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或機構指導下添加輔食後繼續母乳餵養。

  現在就上京東,就能輕鬆get來自官方正品直郵,供貨穩定的全網爆款HMOs奶粉——德國愛他美白金版

  怎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維護寶寶腸道菌群平衡,腸道健康小管家媽咪愛作用大
    嬰幼兒時期的腸道菌群具有多樣性較低、菌群結構不穩定、處於高度動態化等特點,容易受到感染、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影響,發生腸道菌群紊亂,導致多種腹瀉、便秘等腸道疾病發生。在早期腸道菌群建立與成熟的過程中,影響因素眾多,主要包括:基因、孕期、胎齡、分娩方式、餵養方式、輔食添加、抗生素等。而想要減少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的相關問題,家長要懂得如何幫助嬰幼兒建立良好的腸道菌群環境。
  • 拍手熊益生菌呵護寶寶成長 七種活性益生菌親近腸道
    其中,「羅伊氏乳桿菌DSM17938」,是全世界範圍內廣為熟知的菌株,它最早是從母乳中分離出來並且本來就在人體中生長,算得上真正意義的「益生菌」了。而嗜酸乳桿菌則能夠調整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不良微生物的增殖。動物雙歧桿菌能夠改善腸道功能,防止腹瀉等問題。鼠李糖乳桿菌則可以調節免疫平衡,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率,舒緩過敏症狀等。
  • 腸道菌群失調竟然這麼可怕,很多人還意識不到
    健康人的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統稱為腸道微生物,我們通常所說的腸道菌群是指腸道內寄生的細菌。 其實,我們的身體就像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一樣,它是一個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每個部位都有一個特定的生態群落。如果任何一個生態群落的出現擾動,我們稱之為生態失調,任何的生態失調都會使我們感到不適,然而,我們才剛剛開始發現這個生態失調居然這麼具有破壞性!
  • 腸道桿菌是胃腸病禍根還是福音?細菌和人亦敵亦友,既共生又競爭
    然而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因為人體生下來,與生俱來就自帶細菌包括腸道細菌。腸道菌群雖然跟胃腸疾病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並不是所有腸道細菌都是不好的。人類離開了細菌也是無法生存的。那麼腸道細菌到底跟人類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 腸道菌群若失調,可以這樣調理
    其實,筆者認為,健康人的腸胃內部,不應該出現腸道菌群失調。人是一個超級生物體,用腸道舉例,人體內的共生微生物,約95%生存在人體腸道中,其細胞數量甚至是人哺乳細胞數量的10倍之上!人體內養著一堆腸道菌落,那他們是幹什麼的?
  • 維生素D與腸道菌群的互作|腸道菌群|維生素D|細胞|疾病|嬰兒|-健康界
    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通過信號傳導來增強腸道結構屏障的完整性和提高腸道免疫反應能力,進而穩定菌群在腸道的定植和數量平衡。嬰兒在1 歲以內是腸道內菌群定植、演替和達到平衡的主要階段,特別是腸道內雙歧桿菌、大腸桿菌、乳桿菌等主要菌體在嬰兒出生半年內完成定植、演替和數量的平衡,對增強機體免疫力和促進消化吸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 腸道菌群失調的人,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不妨自測一下
    這些表現,或是腸道菌群失調的影響,別忽視01 身體免疫力發生下降生活中,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免疫系統都能發揮它的作用,對抗一些外來的細菌和病毒,這些病毒在進入我們的身體後想要危害我們的身體器官和組織的健康時候,免疫系統就會發揮作用,派遣「大軍」把這些有害的病菌個消滅掉
  • 寶寶的第一口奶怎麼餵?CELL最近發表了一個「有味道」的觀點
    解決新生兒的腸道菌群失調全靠它!麻麻經常掛在嘴上的那句「你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如今還真有了「證據」。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剖宮產可能增加嬰兒的一些疾病風險。最近,一項發表於權威期刊Cell的研究表明,如果在剖宮產寶寶出生後喝的第一口奶中摻入一些稀釋過的母親的糞便,或許能降低某些疾病的發生風險!
  • 功能性低聚糖作用於腸道菌群抑制肥胖的研究進展
    低聚果糖在調節人體腸道菌群促進有益菌生長、促進礦物質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膽固醇和血糖值、調節腸道功能促進腸胃蠕動、抑制結腸癌的發生方面具有明顯作用[7]。低聚木糖其生理功能主要有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促進益生菌的增殖,並能選擇性的促進雙歧桿菌的增殖;促進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並能增加鈣、鎂等離子的溶解度;此外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衰老,改善脂質代謝,防止肥胖[8]。1.3 低聚異麥芽糖低聚異麥芽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s,IMO)低聚異麥芽糖的甜度為蔗糖的45%~50%。
  • 腸道菌群失衡的人,身體一般有4個異常,一個不佔,恭喜腸道不錯
    人體的腸道中有一部分菌群,這些菌群負責的食物的分解以及對進入人體的細菌進行消滅,然後將它們隨著糞便排出,在人體的腸道中,大概寄生著有十萬億個細菌,它們對人體的消化以及免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腸道菌群失衡人體就會出現很多的異常症狀,導致身體出現多種疾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說明腸道的菌群失衡了?
  • 換季期服用媽咪愛益生菌,呵護腸道有助免疫力提高
    夏秋換季的時候,也是細菌、病毒的活躍期。而且經過夏天的高溫天氣,身體消耗比較多,抵抗力容易下降,身體防線比較弱,這也就給細菌、病毒提供了攻擊的好機會。另外,換季早晚溫差比較大,如果孩子的衣物增減不及時,活動後出汗沒有及時更換衣物,被涼風一吹,就可能導致生病。
  • 腸道菌群如何影響患癌風險及機體對療法的反應
    2017年5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機體的腸道中居住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腸道微生物),其能夠幫助決定機體患癌的風險,以及對癌症療法所產生的反應;每個人機體中特殊的腸道微生物菌群都同其免疫系統之間保持著持久的聯繫;而且腸道微生物對於確保機體免疫系統能否有效抵禦疾病非常關鍵,比如流感,甚至更為嚴重的癌症等疾病。
  • 酪酸梭菌(常樂康)帶你了解腸道和益生菌群籤訂的「定居」協議
    協議合作背景:腸道被認為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可被成為腸道的另一「器官」,有百萬億微生物定居在腸道內,對宿主的腸道環境甚至整個個體產生重要的影響,與其定居環境共稱為「腸道微生態」。本著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態度,腸道和腸道益生菌群達成以下共識。
  • 奶粉裡加入這些成分,可以讓寶寶抵抗力更好
    一、HMO能調節免疫力系統,母乳低聚糖HMO在寶寶的腸道內形成了強大的保護膜、從而避免有害菌入侵達到增強寶寶免疫力的效果。二、HMO有助於抑制細菌入侵,有助於完善寶寶自身防禦屏障。三、HMO具有益生元功能,能促進益生菌的生長。
  • 細菌對腸道也有益?了解益生菌,關注腸道健康
    腸道健康與腸道中的一種細菌關係密不可分,這類細菌數量減少就容易引起腸道菌落水平失衡,那麼會引發較多的腸道疾病。比較常見的包括腸道炎症,消化不良,營養不良問題。這類對腸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細菌就是益生菌,多補充益生菌,有利於維護腸道穩定與健康。
  • 合生元益生菌怎麼樣,腸道健康小管家
    合生元益生菌怎麼樣,腸道健康小管家2014-08-08 14:36:1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夏秋季節,是寶寶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媽媽都會給寶寶服用合生元益生菌來提高抵抗力。那麼合生元益生菌在抵抗腸道疾病上,到底有什麼作用呢?請聽記者為您一一解答。
  • 內源性大麻素抑制腸道致病菌毒力誘導
    內源性大麻素抑制腸道致病菌毒力誘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4:52:13 美國UT西南醫學中心Vanessa Sperandio研究組發現內源性大麻素抑制腸道病原體中毒力誘導
  • ...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肝癌|代償|-健康界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研究人員發現糞便、血液和肝活檢中的致病菌(如腸桿菌科和大腸桿菌)的相對豐度增加。隨著病原菌數量的增加和厚壁菌門數量的減少,菌群失調。酒精性肝病 長期攝入酒精可導致人類和動物模型中菌群結構的變化,腸道通透性增加,隨著持續的酒精濫用,致病菌的多樣性進一步減少,相對豐度增加,如腸桿菌科和腸球菌科。在小鼠中,乙醇可以降低腸道屏障功能,並允許增加局部炎症。
  • 腹瀉補充媽咪愛,調節腸道菌群康復快
    作為一種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其主要原因則是由於寶寶消化系統的功能還不是非常健全,外界因素稍有影響,就非常容易出現腹瀉。而冬季腹瀉,除了飲食、受涼等原因,輪狀、諾如病毒也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罪魁禍首之一。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有著不同的症狀,掌握好病症特點,能夠有利於更好的護理。只有做到對症處理,才能有效的解決孩子腹瀉。
  • 合生元益生菌親和均衡好吸收,提高寶寶免疫力
    換季時節溫差大,孩子免疫力低就容易生病,這個時候需要合生元益生菌來幫助調理腸胃,提高免疫力,讓孩子少生病,家長多安心。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值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而合生元益生菌含有的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在寶寶腸道修複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