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裡·尼剛古拉
▼
在所有的音樂類型中,搖滾一直都是最大膽且具實驗性的一種。搖滾融合了布魯斯、福音、爵士和鄉村音樂,但究其根源,搖滾其實是誕生自黑人女性的聲音。黑人女性對搖滾的影響,並未獲得歷史的認可,也鮮有被史料記載,但我們必須要致敬這些黑人女性,因為是她們打造了搖滾力量。
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黑人女性對搖滾的影響無所不在。然而她們的名字卻一再被抹去,因為性別歧視和黑人種族歧視讓你相信,搖滾的發明者只是某個時運不濟、一口煙嗓的白人男性。貓王被公眾視作「搖滾之王」,Eric Clapton 三次入選搖滾名人堂,另外,一談到飆高音、唱功和無與倫比的颱風,樂迷們最先想到的總是皇后樂隊主唱 Freddie Mercury。但早在這些搖滾音樂人出現至少二十年前,Big Mama Thornton 和 Sister Rosetta Tharpe就已經在玩電吉他,而經過 Bessie Smith 改進的布魯斯日後也成為了搖滾的重要支柱。這些黑人女性大步引領著音樂的新浪潮,然而這個世界卻只想看見她們在浪潮裡溺死。
搖滾是各種美國黑人音樂風格創造性融合的產物,吸收了太多太多的音樂類型。Jackie Brenston 的《Rocket 88》被很多人視作第一張搖滾唱片,但實際上,直到 Sister Rosetta Tharpe 開始在電吉他上演奏福音音樂時,人們才真正感受到搖滾帶來的震撼與刺激。她在美國人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丟出了一枚重磅炸彈,並進一步對種族、性別、宗教和文化習俗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她狂躁而富有爆發力的電吉他是一種享樂主義的表現,和憂鬱的管風琴與溫柔的鋼琴放在一起,儼然是對基督教的玷汙。在民權運動興起之前,美國深受「體面政治」(respectability politics)的影響,黑人群體也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以「體面政治」作為衡量自己的標準。在上世紀 50年代,僅僅是受過教育,還不足以讓一個黑鬼具備人文價值。你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到近乎偽善的地步。男性要穿西裝打領帶,女性要穿過膝裙戴手套戴帽子。你要擁護美國夢,當一個堅定的愛國人士,忘掉殖民者對原住民進行的種族大屠殺和奴隸制的累累暴行。要在美國當黑鬼,你就必須是一個完美的黑鬼,才能獲得些許憲法承諾給你的尊重。
搖滾是對這種體面政治的直接挑釁。和布魯斯,以及無休無止歌頌殉道、傳遞絕望的福音歌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搖滾是一項政治宣言,它反對禁錮與盲從,並在空間政治上創造對話:美國黑人能夠擁有怎樣的生存空間,擁有多少空間?這是一場黑人女性掀起的革命。搖滾讓全世界聽到了黑人精神的迴響,帶你回到南北戰爭前的美國南方,讓你想起黑人女性曾經承受的痛苦與掙扎。當黑人女性開口唱歌時,她們便成了自己的守護者,她們對「體面」嗤之以鼻,拒絕任何人來評判她們的身體和聲音。
綽號「Big Mama」的 Willie Mae Thornton 就是這麼做的。搖滾名曲「Hound Dog」就是由她第一個錄製並發行。 「Hound Dog」對 R&B 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首歌發行之前,R&B 一直被 T-Bone Walker、「點唱機之王」 Louis Jordan以及Charles Brown等黑人男性布魯斯音樂人所統治。他們的歌曲大多 等黑人男性布魯斯音樂人所統治。他們的歌曲大多以愛情、被女性狠心拋棄以及單戀為主題,但 Thornton 的這首「Hounddog」不同於任何一首搖滾歌曲,它沒有談論愛情,而是咒罵愛情,她把愛情視作渣男的一種工具,假裝一片痴心,實際上滿肚子壞水。
You ain't nothing but a hound dog
Been snoopin' round the door
You ain't nothing but a hound dog
Been snoopin' round my door
You can wag your tail
But I ain't gonna feed you no more
點擊查看視頻:BIG MAMA THORNTON - Hound dog (1952)
「Hound dog」基本上就是一首原始的「boy bye」。Thornton 給 R&B 帶來了不一樣的態度,她強勢的聲線足以媲美 Big Joe Turner 之類的布魯斯傳奇歌手,聲音高亢而圓潤,一個女歌手能有如此強大且清晰的歌喉出乎許多人的意料,這也讓她被捧上搖滾聖壇最上層接受頂禮膜拜,並影響了 Little Richard, Chuck Berry 和貓王等後來者。她用搖滾表達了自己的宗教信仰(「Sing out for Jesus」),也用搖滾唱出了她的性需求(「I want you to rock'n'roll me, like my back ain't got no bone」)。可以說是既為上帝搖滾,也在床上打滾。一個黑人女歌手能有如此大膽的表達實在難能可貴,既呈現自己中性的一面,也展現女性的柔美。Big Mama Thornton 為後來的音樂人鋪好了去路,鼓勵他們表達自己對性別與性的理解。
和 Etta James一樣,Thornton 也推崇酗酒、放蕩、性解放的搖滾生活方式。作為一個黑人女性,像這樣對自由的追求是革命性的。1971年現場演唱「Rock Me Baby」時,Thornton 就通過尖叫、嘶嚎喊出對愛的渴望,渴望激烈的愛,徹夜的愛,這也是最極致的解放。
已故美國靈魂歌手 Jackie Wilson 曾經說過,「很多人批評貓王剽竊黑人男歌手的音樂,但實際上,幾乎每個黑人歌手都在抄襲貓王的舞臺表演。」Wilson 的這番話有兩個錯誤:首先,貓王不止剽竊了黑人男歌手,還剽竊了黑人女歌手;其次,黑人音樂人沒有抄襲貓王。貓王最經典的一首歌就是翻唱 Big Mama Thornton 的作品,如果沒有黑人女歌手鋪路在前,這位「搖滾之王」可能遠沒有今天風光。
搖滾音樂有一種憤怒精神,白人音樂人似乎從來沒能抓住這種精髓。相比之下,很多黑人女性反而把握得很好。這種憤怒源自黑人女性遭遇的幾乎不可逾越的障礙,勤懇工作卻得不到認可,而且扮演了長達數個世紀的苦力角色。Thornton 說過:「我的唱功源自我的經驗,我自己的經驗。從來沒人教過我任何東西。我從來沒去學校學過音樂,我自學唱歌,自學口琴,甚至連打鼓也是靠看別人打鼓學會的。我看不懂樂譜,但我知道我在唱什麼。我唱歌不模仿任何人,我就是我自己。」
做自己,而不是做種族主義者眼中的合格形象 —— 這種態度在黑人女性搖滾歌手身上非常普遍。Chaka Khan 大膽宣稱自己是「every woman」,Erma Franklin 無私地獻上自己的「 piece of my heart」任憑戀人無情地傷害。在這些懂得愛與痛苦,懂得堅強生活的女性口中,傷痛也能變成一種溫柔。
Thornton 推出「Hound Dog」三十年後,另一個名叫 Tina Turner的南方女伶推出了備受評論盛讚、斬獲四項格萊美大獎的《Private Dancer》,她的聲音聽上去像是吞下一把玻璃渣後灌下一杯威士忌,柔順卻富有爆發力。憑藉這副歌喉,Turner 早已成為備受喜愛與尊敬的音樂人,但是 Turner 達到頂峰的時代,正值搖滾音樂界充斥著白人男性的聲音,像 Big Mama Thornton 和 Tharpe 這種標誌性的粗糲嗓音也已經不見蹤影。在八十年代,黑人女性的聲音被歸入了 Pop 音樂,而且被貼上 Pop 的標籤進行營銷。但是在 Turner 「Proud Mary,」「 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Better be Good to Me」 「Let's Stay Together」等 Turner 的歌曲中,儘是躍動的搖滾元素。Turner 的演唱會也已經成為了音樂的伊甸園,為音樂帶來涅槃重生。她的現場也是以電吉他和薩克斯風 solo 聞名,同樣著名的還有她令人目眩神迷的服裝、熱情的汗水、性感的魅力、即興的舞蹈,以及讓人過目難忘的髮型。
要讓黑人女性重返搖滾的巔峰,還得靠 Jackson 家族的力量。Janet Jackson 把搖滾和靈魂、放克、流行融合到一起,來自四張專輯中的四首經典歌曲 ——「Pleasure Principle」, 「Rhythm Nation」 「Together Again」 和「All for You」讓搖滾重獲新生。她的很多歌曲都因為露骨的歌詞遭受審查,這些帶有強烈性暗示的歌詞註定要被貼上家長指導標識,其中,「Would you Mind」就因為其性暗示內容在新加坡遭禁。Turner 和 Jackson 都顛覆了社會對黑人女性的期望,她們挖掘和利用自身的性魅力,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態度恣意舞蹈。Turner 和 Jackson 既是成功的流行明星,也是成功的搖滾女神上,這種跨界成功避免了樂評人把她們狹隘地歸為某一類音樂人,這也正是她們最搖滾的地方。
套用記者 Doreen St. Felix 的話的話,如果一個黑人女性在創造力上領先同行及音樂監製好幾年,這樣的音樂人應該獲得我們永久的感恩。從這個角度看,搖滾應該感恩黑人女性的貢獻,她們是創作者、推動者、顛覆者,是她們從類型音樂中提取最強烈、最黑人、最美麗的精髓,打造出一種全新的偉大音樂。她們值得我們永遠的愛。
Turner 曾經問過:「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答案是一切。面對這些在搖滾中尖叫、嘶吼的黑人女性,我們至少應該對她們獻上無盡的愛與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