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兵志在四方》,是鐵道兵心靈之歌,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軍歌。歌詞由黃榮森創作,韓志改詞,鄭志潔作曲,歌曲於1962年4月21日在《鐵道兵報》932期第四版(文藝版)發表。7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黃金時間的「每周一歌」欄目中,持續播放一個星期。1963年11月11日,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參加鐵道兵黨代會的領導同志,曾唱起這首歌。《鐵道兵志在四方》,充分表達了鐵道兵「志在四方、艱苦奮鬥」的精神。
一曲《鐵道兵志在四方》,雄壯豪邁抒情優美的旋律,滿腔熱血無限忠誠的歌詞,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給數十萬鐵道兵留下了永恆的激情和難忘的記憶。在那個年代,不僅軍人喜歡唱它,老百姓喜歡唱它,中央很多首長都喜歡唱它,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彭德懷、賀龍、葉劍英等很多高級首長都很喜歡唱這首歌,他們一次次在接見鐵道兵代表時就曾經和大家一同高唱。革命的英雄主義和美妙的音樂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加上無數鐵道兵戰士戰時和平時搶修鐵路那無私無畏感天動地的故事,所以,這首歌不是一般的鐵血軍歌,它是英雄的鐵道兵們幾十年來用生命和鮮血譜寫成的歌曲;是一座人民的戰士永遠立在廣大群眾心中的豐碑!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和其他兵種不一樣,又要拿槍又要拿鎬鍬,又要打仗又要搶修鐵路,戰爭時期有鐵道縱隊鐵道兵團,在朝鮮戰場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一條打不爛炸不垮的鋼鐵運輸線,連當時的美國空軍發言人都感慨道:「他們是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和平時期為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搶修搶建鐵路,新中國以來修的鐵路有三分之一是他們用雙手建造起來的,特別是西南鐵路大會戰,僅成昆線,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日夜奮戰,以平均每公裡犧牲一個人的代價,僅三年時間,在所謂的「鐵路禁區」就使這條路全線貫通。長年累月在深山峽谷英勇奮鬥,他們就是唱著這首鐵血軍歌戰勝了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1962年,為支援祖國各地的經濟建設,北京指揮中樞令鐵道兵進軍大興安嶺,鐵道兵三、六、九三個師8萬餘人,奉命會戰「高寒禁區」,直插密林深處,向縱深挺進。會戰指揮部(505)設在加格達奇。這時的加格達「氣」改成了大興安嶺特區政府所在地--加格達奇。
正如這首歌的歌詞寫的:劈高山,填大海,錦繡河山鋪上那鐵路網,今天汗水灑下地,明朝那個鮮花齊開放……雖然鐵道兵在1984年己經和軍旗告別,但鐵魂永在,鐵道兵精神將永放光芒!
《鐵道兵志在四方》這首鐵血軍歌,是每一個鐵道兵心靈之歌。那開往四面八方的火車正發出轟隆隆隆的奏鳴聲,那高吭激昂飄蕩不息的笛聲正呼喚著千千萬萬的鐵道兵,中華騰飛的列車正伴隨著這首鏗鏘雄壯抒情豪邁的軍歌,前進,前進,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