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炎如果不及時處理,長期慢性齦炎就會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引起牙周炎,甚至導致牙齒鬆動脫落。而慢性反覆感染的牙齦炎性疾病,又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全身性疾病的重要誘因之一。」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周病科主任陳武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每個人口腔中都有大量的細菌微生物,一旦它們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引起有害細菌的大量繁殖,導致牙齦腫痛、出血,口腔異味等。因此,如果經常牙齦腫脹不適、刷牙或進食時牙齦出血,就要考慮是不是牙齦炎在作祟了。
口腔是消化的第一關,牙齒是重要的咀嚼器官。 日常清潔護理必不可少,包括每天認真刷牙、飯後及時漱口,清理牙間隙殘留物,進而清除牙菌斑。
「牙結石、食物嵌塞、不正確的剔牙等都能影響牙齦局部的細菌聚集或牙齦對細菌的抵抗力,從而引起牙齦的急性或慢性非特異性炎症。」陳武表示,一些糖尿病、白細胞減少症、愛滋病患者也會有牙齦炎的症狀。此外,吸菸、精神壓力過大、長期疲勞等也可能導致牙齦炎。
陳武認為,牙齦炎的預防重點在於每天有效清潔口腔、清除菌斑,以及定期的預防性潔治。比如,正確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線、選擇像蒲地藍系列高品質的口腔護理產品。
而如果一旦確診為牙齦炎,伴有牙結石,需要及時進行潔牙,並除去其他局部病因。牙齦炎症較重時,需要配合局部用藥治療。比如,3%過氧化氫溶液、0.12%氯己定等局部衝洗,並塗覆複方碘液等收斂藥物。而如果是全身性疾病患者的牙齦炎則需要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一旦有牙齦炎症狀,須到專業口腔機構檢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控制疾病的發展。」陳武說。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