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艾木子
昨晚,由優酷平臺推出的素人原創選秀類綜藝《這!就是原創》正式落下帷幕,熱門選手鄧見超奪冠,閆澤歡緊隨其後奪得亞軍。
作為繼優酷近兩年推出的《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這!就是灌籃》之後的又一系列,《這!就是原創》以當下市面上少有的純粹選拔原創音樂人的綜藝,在開播前還是攢足了觀眾的期待。
然而經過近3個月,12期節目,近100位音樂人的角逐後,這檔節目卻以6.9分的豆瓣評分低調收場,就連總決賽後登上熱搜的微博話題#這就是原創冠軍鄧見超#,也被很多人誤以為是鄧超上了熱搜。
按理說,在近幾年各平臺大力扶持原創音樂人的行業環境下,一檔專門為這個群體而生的綜藝,足以引起行業和觀眾的關注,但事實上,《這!就是原創》似乎並沒達到預期的影響力。
素人搞原創真的就這麼難麼?
原創初衷:每一個平凡的人
都有創作的權利
關注這檔節目的人不會錯過昨晚的決賽夜:唱著《橘子》的鄧見超在驚愕中被宣布奪冠;和王嘉爾組成「閆王」的閆澤歡呈現了《雨天》的炸裂舞臺;袁野夕最後舞臺對蕭敬騰深情「告白」,感謝他一直支持自己的音樂……
但很多人同樣記得那個曾在初選時,憑藉著一首沒有編曲,歌詞樸實的《熱死了》刷新觀眾音樂觀的「徐徐若楓」。他在昨晚作為不參與比賽的表演嘉賓,帶著一首由他人編曲後的《熱死了》重新返回舞臺。
同樣的歌詞,同樣的穿著,同樣的髮型甚至與此前差不多的歌唱手勢,「徐徐若楓」的《熱死了》,最後在王嘉爾、陳粒以及蕭敬騰三位原創捕手的共同助演下,成功當選當晚最佳舞臺之一。
這也再次點題《這!就是原創》的節目初衷:人人可原創。
不可否認,就原創音樂人來講,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艱苦成長的辛酸史,而這個出發點對於不管是原創歌手還是觀眾來說,都足夠溫暖且能喚起情懷的共鳴。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人人可原創」同時也拉低了這一市場的準入門檻。
從網絡興起初期的許嵩、汪蘇瀧等原創歌手到起點較高的毛不易、吳青峰等原創音樂人,大多數的原創歌手要麼是對樂理知識有著紮實的把握,要麼是在詞曲某方面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才能從幕後走到臺前。
也是由此,不懂和弦的的李袁傑和不懂電音的馮提莫在當時也引起了諸多的爭議。
而當很多初出茅廬的原創素人聚集到一檔選秀節目上時,問題就來了。
雖然觀眾對於素人音樂充滿著極大的包容性,但節目前兩期中選手大量演繹簡單趨同的民謠歌曲、選取詞彙匱乏且重複率高的歌詞,這些平淡表現讓觀眾陷入了開場即無聊的窘境,不少觀眾直接把注意力轉移到了節目組的花式字幕上。
甚至有網友調侃:《這!就是原創》可以改名為《這!就是字幕》。
而更令人惋惜的是,《這!就是原創》並不是沒有大招。只不過,當觀眾在中後期放出大招的時候,觀眾對節目已經的期待值已經大大降低了,很多在三四期已經「斷層」的觀眾,更是很難在後期重新撿起對節目的熱情。
話題選手不如流量,
創意賽制反倒模糊焦點
話題性選手,是節目的「招式」之一。
在汪蘇瀧開始回歸觀眾視野的同時,《這!就是原創》的選手中也出現了曾經與汪蘇瀧同期的原創歌手徐良。
雖然已經很久沒在音樂界露面,但徐良的出現還是喚起了不少90後對童年的回憶,也成功為節目做了一波觀眾引流。然而,僅僅在節目第三期,徐良一首中國風的《何慕卿》結束後,慘遭淘汰,中斷了不少年輕人回憶的同時,也讓節目失去了「最大流量選手「之一。
隨後,節目選手中陸續還出現了《超級女聲》2006屆季軍劉力揚、抖音神曲《學貓叫》的創作者小峰峰、「吉祥三寶」布仁巴雅爾的女兒諾爾曼、《癢》的創作者孟楠以及曾經奪得2008年《我型我秀》冠軍,並為薛之謙的《摩天大樓》作曲的唐漢霄……
儘管這些選手在音樂人領域都小有名氣,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粉絲群體,但仍然都比不過流量帶來的「實惠」。
不管是《這!就是原創》的突圍賽還是決賽當晚,#鄭雲龍婚約#、#李宇春助力原創總決賽#都代替選手,率先登上了微博熱搜。
選秀節目後期邀請嘉賓駐唱或者合作,一直以來都是比賽模式之一,然而對於還並未通過節目出圈的原創音樂人們來說,流量嘉賓的加入不免也有些許的喧賓奪主。
尤其是,對於《這!就是原創》來說,如果反節目套路的在中期邀請流量嘉賓合作,說不定效果也能更好。
而另一個為節目「圈粉」的舉措,就是節目的賽制。
與《這!就是**》系列相同,節目在整個賽制的設置上也大體離不開海選、solo晉級、雙選、導師合作幾個部分。
但有趣的是,《這!就是原創》在中期賽制中融入了一些更加有趣的環節。
其一,就是邀請到了雪村、臧鴻飛等藝人,把辯論環節與音樂做了融合。
「愛是長久陪伴還是給予最好條件」、「長大是不是一件好事」,被分成正反方的兩組選手以辯論話題為主題創作歌曲,最後通過對歌曲的詮釋來贏得導師對自己一方的支持。
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賽制是新鮮而有趣的,但同時,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歌能否結合主題先不說,在該賽制中,由於很多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後續的辯論環節上,分散了對於歌曲的關注。儘管整體節目增加了不少看點和綜藝性,但看完這一期的觀眾其實很難再想起選手都唱了哪些歌。
好在,在辯論結束後,通過編曲試聽,盲猜選手完成雙選的環節,成功再次把節目拉回了主軌道上。
但幾經折騰的《這!就是原創》似乎已經很難再爭取更多的關注度了。
素人原創綜藝進行時,
下一個綜藝怎麼做?
事實上,在《這!就是原創》之前,燦星製作曾經推出同樣以原創音樂人為看點的音樂類綜藝選秀節目《中國好歌曲》,並打造出霍尊、蘇運瑩、戴荃以及杭蓋樂隊等一系列原創音樂人。
遺憾的是,由於收視的下滑等原因,在播出三季後,《中國好歌曲》在2016年戛然而止。
在此之後,《明日之子》中走出了原創音樂人毛不易、《無限歌謠季》合作出了不少原創歌曲,原創音樂雖持續發展,但提供給素人的原創音樂舞臺少之又少。
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就是原創》不管是從節目創意還是出發點來說,都是一個「新領域」的新嘗試。
但當下的市場環境,與曾經《中國好歌曲》的時期又有所不同。
在抖音神曲、偶像分流以及短視頻行業興盛的娛樂市場,樂迷獲取原創歌曲不再只局限於綜藝節目。在各大音樂平臺扶持下,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原創音樂湧入市場,觀眾的音樂審美也正在變得更加挑剔,自然會期待著聽到更多與眾不同的聲音。
而在選手方面,終於從幕後走到臺前的音樂人們也難免想要嘗試更多自己未曾嘗試的新風格,但相比於已有知名度的歌手,他們還處在需要被了解、被發現的狀態,過於標新立異又會讓很多路人失去對音樂人真正的了解。
作為新原創音樂時代下,第一個分「素人原創音樂」這杯羹的《這!就是原創》來說,敢邁出這一步就已經很值得鼓勵了。
而對於接下來其他仍然想做素人原創的音樂節目來說,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的專業度以及歌曲的傳唱度上,才能真正做到推廣原創音樂,助力原創音樂人的初衷。
近期熱文
易烊千璽專訪 | 《創造營》公司起底
對話汪蘇瀧 | 《我是唱作人》
2019綜藝下半場 | 網大編劇眾生相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claudia1212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