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另一首經典之作《聲聲慢》,可以媲美那首聽雨詞,同樣很傷感

2021-01-17 塵世曉書僮

蔣捷也是我比較喜愛的一位詞人,尤其是他那一首《虞美人.聽雨》,讀來令人肝腸寸斷,作者把少年、中年、晚年,這三個不同階段聽雨過程,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從而使得這首詞充滿了憂愁,每一句都感人肺腑。那這首詞也是大名鼎鼎,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最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作者的那種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過往歲月的追憶,也是會引起我們的共鳴。

那麼除了《虞美人.聽雨》之外,我個人認為,蔣捷的這首《聲聲慢.秋聲》,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同樣寫得很傷感,兩首詞其實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寫得也是極為憂愁;那麼這樣的作品也是同樣值得一讀。詞人正是感受到了生活的無奈,把那種悲痛之苦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使得這首詞依舊很傷感。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悽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簷底鈴聲?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聲聲慢》屬於雙調,九十七個字,前後闋各五仄韻,最早是由北宋晁補之創作,後來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人也都寫過。而蔣捷這首詞顯然也是從這些大文豪中繼承而來,從而寫出了自己的風格。蔣捷,字勝欲,號竹山,也是南宋著名的詞人,他生活的時代是由南宋過渡到元朝的那一段時間,此時南宋早已成為了歷史,蔣捷則是看淡了一切,開始過著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秋天在文人的筆下,大多都是傷感,這也是文人的通病,只要到秋天,看到大地了無生機,一片肅殺,這時就要生出許多的悲傷。這也是人們常說的「悲春傷秋」,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也使得詞人對於秋天異常敏感,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處處充滿了憂愁。

詞的上片依舊還是老套路,先是由景入情,然後再層層推進,以此來表達出那種憂愁之感,遠處的菊花開在那深深的小巷裡,楓葉這個時候也全部紅了,全部都映照在低矮的門窗上,到處都很悽涼,這就是秋天的樣子。等到豆子開花的時候下起了雨,還裹挾著風。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點,立馬就到了五更天,高高的門樓鎖不住那些聲音。老朋友離我很遠很遠,請問是誰在搖玉佩的聲音?原來那是屋簷下的風鈴聲。

詞的下片又是展開了想像,同時也讓這整個下片更加的傷感,繫著彩帶發出來的聲音,一直是響到天亮,漸漸地軍營裡的人馬開始大聲呼喚,可此時又響起了胡笳的聲音。鄰居的燈火還亮著,此時那位妻子正在與丈夫告別,還在那砧板上搗衣服,那聲音聽了讓人肝腸寸斷,好像是數不清的蟬聲。她在訴說著相思,還把一把分給大雁,以為這樣就可以分擔那種憂愁。

蔣捷的詞情感細膩,同時也極為深情,在這麼一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中,卻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相思之苦。在秋天一位將軍要上前線,在家中與妻子依依不捨道別,這也使得詞人感慨萬千,於是在這首詞中,他結合自己的身世,還有對於愛情的理解,從而寫得極為悲情,每一句都很傷感,讀來也是令人傷感不已,這樣的作品也是最能夠打動我們。

相關焦點

  • 蔣捷這首《少年遊》被嚴重低估了,可以媲美那首聽雨詞,同樣傷感
    蔣捷作為南宋最後的一位文壇大家,晚年寫下的《虞美人.聽雨》,可以說是驚豔了世人,在這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中,卻是寫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心酸,當時由於南宋已經成為了歷史,許多的文人為了堅持自我,去到深山老林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對於文人來說也只能如此。
  • 蔣捷另一首感傷之作,可以比肩《虞美人·聽雨》,寫得同樣很悽美
    成為了宋詞裡最經典的一首聽雨詞,讀來也是讓人感慨萬千,從中感受到了詞人的無奈,還有對於人生的理解。  這首詞其實很好理解,只要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再來讀這樣的作品,一定會被蔣捷那種份細膩的情感所感染。各個不同的年齡段,其實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而聽雨時的心情也是大不相同,所以他寫得很細膩,每一句都流露出了一種淡淡的憂傷,以此來突出他骨子裡的感傷之懷。
  • 孤苦伶仃的蔣捷晚年漂泊異鄉,寫下的這首悽美之作,無一字不傷感
    南宋成為歷史之後,很多的文人開始天涯漂泊,這其中就有蔣捷,作為南宋最後一位文學大師,他的一生也是充滿了傳奇,少年時期才華過人,有著遠大的人生理想,可是他與辛棄疾和陸遊一樣,同樣被人排擠。當南宋滅亡之後,他開始去到各地遊歷,元朝給予了他極高的待遇,但是很拒絕了,並且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去到各處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對於蔣捷來說,他無法接受南宋的滅亡,所以他後期的作品大多寫得很悽美。
  • 蔣捷九句經典語錄,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南宋著名詞人。他的詞多以抒發故國之思及山河之慟為主,詞風清俊疏爽,多有悲涼蕭寥之音。1. 節飲食,慎言語。出自宋·蔣捷《賀新郎·鄉士以狂得罪賦此餞行》。節制飲食,慎重說話。2.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出自宋·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都是如此的無情,任那窗外的雨水,滴落在臺階上,點點滴滴的發出響聲,一直到天明。3.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出自宋·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這兩句話是詩人對少年時候放浪形骸,醉生夢死生活的真實寫照。4. 何日歸家洗客袍?
  • 蔣捷晚年很經典的一首詞,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之中
    初次與你相遇,餘生請多指教世界上1%的人關注了我感謝你也是其中一個《虞美人·聽雨》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蔣捷的這首《虞美人》,寫盡人生不同階段的心境,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南宋詞人蔣捷可謂是大名鼎鼎,他的詞也是膾炙人口,一些經典的作品還深入人心,特別是他在晚年,寫下的這首《虞美人.聽雨》,成為了宋詞最後的壓卷之作。
  • 南宋遺老蔣捷的經典作品: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在這些流浪的人中,有一位著名的詞人蔣捷,蔣捷是1274年的進士,南宋滅亡後,他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其後的作品多是抒發故國之思、人生蒼涼之苦。亡國之痛,旅途之苦讓他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句,一首《聽雨》道盡人世蒼涼、人生無常,「少年聽雨歌樓上」「壯年聽雨客舟中」「而今聽雨僧廬中」,誰讀到這樣的句子不會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呢?
  • 今日元宵:蔣捷元宵詞五首賞讀(楊景龍)
    這首詞情調歡快,無故國之思,應是南宋亡前的作品。雖無寄託深意,但對後世讀者具有一定的認識和審美價值。上片描寫南塘元夕燈火璀璨的盛況。起句「春入南塘」點題,元宵前後,正是早春梅花盛開的時節,作者用擬人手法,寫「粉梅花、盈盈倚風微笑」,為節日烘託喜悅的氣氛。
  • 詩詞賞析|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詞中佳話,雨中人生
    這段時期,我想正是蔣捷功名及第的時刻,而少年的春風得意,躍然紙上,讀來正是這個場景。蔣捷在宋度宗鹹淳十年中進士,此時年方二十有九,青年歲佳,等閒悠然。而這一場雨,是少年之心的浪漫與天真,正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高樓,新詞無憂愁,風雨亦無恨。要說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自古如此。登高望遠,雨天的情誼,在詩畫中,就是豁達明快的。
  • 蔣捷:秋聲(附詞集)
    |聲聲慢|作者/[宋]蔣捷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悽涼一片秋聲。
  • 蔣捷:一場雨,看了一生,嘆了千年
    蔣捷身懷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山河之慟,從此避世隱居,不仕元朝。他養竹種菊,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我們只能從他的詞裡去了解他的悲痛,他的思念,他的不屈和他的落寞。南宋不是突然間滅亡的。南宋在金國和蒙古國的先後入侵中,風雨飄搖了百十年。蔣捷成長的年代,正是蒙古人由開始覬覦中原到揮鞭南下的幾十年。對家國的憂慮,對命運的不安,對前途的迷茫,讓他時刻充滿了焦慮和傷感。
  • 唐詩宋詞中的雨,獨愛蔣捷的聽雨,從曾經的迷茫到現在的豁然開朗
    沒有生在多雨的江南水鄉,羨慕可以在雨天撐著油紙傘的小巷。喜歡在細雨濛濛的清晨,坐在窗前,默默地看著窗外墜落的雨滴,把布滿灰塵的樹葉洗得乾乾淨淨。當雨滴滴落在青石板上,就好像把自己的滿腔憂愁都滴散在了黃土地中,那些不如意之事便會在此時徹底煙消雲散。此時的你,不應該浪費一分一秒,最好翻開唐詩或者宋詞,在唐詩宋詞中尋找古人對雨的感悟,在一場雨中至少要讀懂一首詩,亦或是一首詞。
  • 《聲聲慢》 || 悲夫,李易安;偉哉,李清照!
    我研讀詩詞多年,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像易安詞、納蘭詞不可輕易觸碰,但一旦觸碰,便欲罷不能,輕易便淪陷其中,難以自拔。易安居士的這首《聲聲慢》是詞中絕品,有人認為是李清照中年時期所作,有人則認為是晚年時期的作品,但毫無疑問,是南渡之後。我個人主張,如此精深蘊藉之作,應該像老杜所說:「晚節漸於詩律細。」
  • 讀蔣捷《虞美人·聽雨》:聽的不止是雨,還有人生
    詞作者蔣捷,字勝欲,號竹山,是南宋末期著名的婉約派詞人,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為「宋末四大家」。和所有的亡國詩人一樣,蔣捷的詞作也大多是抒發江山易主之慟和思念故國之情。蔣捷是南宋最後的進士,在他中進士五年之後南宋即被草原雄主取而代之。他雖然沒有做過南宋一天的官,但並不妨礙他深愛著那個孱弱的朝代。
  • 《聲聲慢》李清照 || 悲夫,李易安;偉哉,李清照!
    我研讀詩詞多年,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像易安詞、納蘭詞不可輕易觸碰,但一旦觸碰,便欲罷不能,輕易便淪陷其中,難以自拔。易安居士的這首《聲聲慢》是詞中絕品,有人認為是李清照中年時期所作,有人則認為是晚年時期的作品,但毫無疑問,是南渡之後。我個人主張,如此精深蘊藉之作,應該像老杜所說:「晚節漸於詩律細。」
  • 「竹山先生」蔣捷:三次聽雨,三種心情,只願「歸來仍是少年」
    而在南宋有位詞人叫蔣捷,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但是他寫過一首詞,後人推崇較高,那就是《虞美人·聽雨》,後來選入了《宋詞三百首》。《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李清照晚年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字裡行間透露出憂愁傷感,直擊人心
    在李清照眾多的傷感之作之中有一首詞可以說是感人至深,那就是李清照晚年所寫的一首悽美之作《好事近·風定落花深》,整首詞意境悽美,字裡行間透出的憂愁傷感更是直擊人心,讀起來讓人感慨萬千。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
  • 一首《虞美人》 | 蔣捷寫盡了人生
    其詞也多發故國之思和山河之慟,風格清峻悲慨,如山中鶴唳,引人感觸。在數十年的漂泊後,蔣捷心中的鬱結,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被消弭,而是越發地凝重。人到暮年,哀樂也多,或許是人們普遍的現象。但對於飽經滄桑、家國破滅的人來說,其胸中的悲苦深沉,卻絕非是尋常的哀樂所能相比。
  • 辛棄疾的愛情詞同樣很感人!一首經典的《鷓鴣天》,描寫得很深情
    辛棄疾,字坦夫,別號稼軒,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雖然他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描寫內心的悲痛之苦,極少描寫愛情詞,不過他卻是代別人寫過一首經典的愛情詞,也就是這首《鷓鴣天·代人賦》,雖然這是一首幫別人所作的詞。
  • 【唱詩】李清照《聲聲慢》
    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貴耳集》)羅大經:起頭連疊七字。以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