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蔣捷元宵詞五首賞讀(楊景龍)

2021-02-28 小樓聽雨詩刊

花心動·南塘元夕

春入南塘,粉梅花、盈盈倚風微笑。虹暈貫簾,星球攢巷,徧地寶光交照。湧金門外樓臺影,參差浸、西湖波渺。暮天遠,芙蓉萬朵,是誰移到。   鬒鬢雙仙未老。陪玳席佳賓,暖香雲繞。翠簨叩冰,銀管噓霜,瑞露滿鍾頻釂。醉歸深院重歌舞,琱盤轉、珍珠紅小。鳳洲柳,絲絲淡煙弄曉。

【疏解】

這是一首節令詞,題詠南塘元夕。據詞中「湧金門」三字,可知這裡的「南塘」是南宋都城臨安地名。這首詞情調歡快,無故國之思,應是南宋亡前的作品。雖無寄託深意,但對後世讀者具有一定的認識和審美價值。上片描寫南塘元夕燈火璀璨的盛況。起句「春入南塘」點題,元宵前後,正是早春梅花盛開的時節,作者用擬人手法,寫「粉梅花、盈盈倚風微笑」,為節日烘託喜悅的氣氛。元宵觀燈,燈是元宵節的標誌景觀,詠元宵必寫燈,「虹暈貫簾,星球攢巷,徧地寶光交照」三句,正面描寫南塘元夕的各色燈盞,狀如「虹暈、星球」,彩映簾幕,布滿街巷,遍地光華輝映。「湧金門外樓臺影,參差浸、西湖波渺」三句,寫元夕燈火輝煌燦爛,湧金門外西湖的浩渺水波裡,映出了參差的樓臺倒影。「虹暈」三句雖也比擬形容,但基本上實寫南塘元夕的滿街燈火,這三句再用水中倒影虛寫映襯,城中湖上,燈火樓臺,波光燈影,交織一片。前結「暮天遠,芙蓉萬朵,是誰移到」三句,承接上句的水中燈火樓臺倒影,寫在暮天的遼闊背景下遠遠看去,元夕彩燈仿佛萬朵芙蓉盛開,既美且多。這是詞人産生的幻覺,用時空季節的錯位,極盡形容、讚美南塘元夕燈火美盛之能事。

下片轉寫元宵節的人物活動。換頭「鬒鬢雙仙未老」推出人物,「鬒鬢」顯示其正值盛年,「雙仙」當是一對夫婦,而稱「仙」,顯示其地位尊貴,氣度不凡。「陪玳席佳賓,暖香雲繞」二句寫元宵節豪華家宴,「鬒鬢雙仙」親自作陪,高朋嘉賓滿座,薰籠送暖,香菸繚繞。「翠簨叩冰,銀管噓霜,瑞露滿鍾頻釂」三句寫席間奏樂飲酒,鍾磬敲擊出清脆的響聲,管笛吹奏出高爽的音節,美酒滿斟,頻頻乾杯,興高採烈,主客盡歡。「醉歸深院重歌舞,琱盤轉、珍珠紅小」三句寫席散之後,醉意醺醺的主人回到內院,並未就寢,而是一邊觀賞家姬歌舞,一邊擲骰博戲取樂。這下片所寫宴飲、奏樂、歌舞、博戲等人物活動,乃是元夕觀燈之夜,一個富貴人家的節日生活內容。結句「鳳洲柳,絲絲淡煙弄曉」,表明歌舞博戲通宵達旦,元夕作樂一直持續到天亮。結以「鳳洲煙柳弄曉」,與起句「梅花倚風微笑」前後照應,所謂梅柳報春,柳眼梅腮,都是早春風物,與元宵節的時令正相切合。

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嬾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裡隱隱,鈿車羅帕。吳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疏解】

《竹山詞》中有關元夕的詞作共五首:《高陽臺•閏元宵》、《花心動•南塘元夕》、《齊天樂•元夜閱夢華錄》、《南鄉子•塘門元宵》和這首《女冠子•元夕》。此詞作於宋亡之後,以詠節令的方式來抒發故國之思和傷今悼昔之情。元夕是兩宋時期盛大的節日,《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夢粱錄》等書均對之有過詳盡記載,確如李清照《永遇樂》所云:宋人「偏重三五」。是夜朝野上下,賞燈玩月,士女如雲,通宵狂歡。詞的上片前六句「極力渲染」,鋪寫元夕盛況:雪晴池館,蕙風飄香,寶釵樓上一片笙簫鼓樂之聲,琉璃彩燈煥發出璀璨的光芒。這六句所寫南宋元夕盛況,仿佛李清照《永遇樂》所寫「中州盛日」元夕光景。接以「而今」二字,詞筆陡然轉折,原來繁華已消歇,只是存在於詞人心底的關於故國元夕永難忘懷的美好記憶罷了。眼前的元夕,隨意掛幾盞燈,冷落蕭條,人們心懶意怯,全無遊樂的興致。上片今昔對比,「而今」從回憶轉到現實,運筆跌宕,「有水逝雲卷,風馳電掣之妙」(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下片繼續就「而今」進一步展開,江城初更時分已是人聲靜悄,與當年人山燈海徹夜熱鬧反差極大,句中透漏出南宋遺民在元蒙殘暴統治下的悽慘境況。於是詞人從心底迸出「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的無望之想,其中包含多少苦恨悲抑之情!無可如何的詞人也只能剔除燭芯的殘灰,藉助夢境去重溫「那時元夜」香車寶馬的舊繁華了。詞人想用精緻的吳箋,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以寄託故國之思、今昔之感,像當年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一洋,供後人展卷觀覽,追懷憑弔。可尚未提筆,思路就被鄰家少女的歌聲打斷了。結三句人我對比,寫夜深聽見鄰女唱宋世元夕詞,心裡湧起不知悲喜的複雜感情。此處顯然化用了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意。全詞今昔對比,脈理細密,虛實之中有抑揚,流麗之中有轉折,頗見吞吐之妙。清代詞人陳維崧、史惟圓、徐諧鳳、龔翔麟等皆有次韻之作。

南鄉子·塘門元宵

翠幰夜遊車。不到山邊與水涯〔三〕。隨分紙燈三四琖,鄰家。便做元宵好景誇。   誰解倚梅花。思想燈球墜絳紗。舊說夢華猶未了,堪嗟。才百餘年又夢華。

【疏解】

詞詠元宵,作於宋亡之後。詞題中的「塘門」,即南宋都城臨安的錢塘門。上片寫元軍佔領下的臨安元宵節冷清光景。起句「翠幰夜遊車,不到山邊與水涯」,與李清照《永遇樂》詞寫元宵夜「香車寶馬」、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寫「寶馬雕車香滿路」的車馬塞途盛況迥異,而今的湖山勝地,元宵佳節也不見遊賞的車馬,一派冷清蕭條。不僅湖山遊人稀少,元宵燈節的燈盞亦少得可憐,「鄰家」掛出的「三四琖」普通「紙燈」,便成了如今元宵節「誇說」的「好景」。可見元軍入侵給南宋社會生活造成的嚴重破壞,以及生活在野蠻的軍事佔領和民族歧視政策下的南宋遺民,沉重壓抑的心情。宋人最重元宵節,據《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等書的記載,和宋人元宵詩詞的相關描寫,我們知道宋代有三夜元宵、五夜元宵的節俗,北宋汴京於年前冬至就開始結紮燈山,南宋臨安更早至前一年九月賞菊燈之後,就開始「迤邐試燈,謂之預賞」,「一入新正,燈火日盛。燈之品極多,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種種奇妙」,「山燈凡數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武林舊事》卷二)。與昔日人山燈海車馬如雲的遊樂盛況相比,詞人不勝今昔盛衰之感。下片即從上片描寫塘門元宵的冷落轉入回憶,抒發感慨。「誰解倚梅花。思想燈球墜絳紗」二句,寫詞人目睹眼前節日的冷落,情不自禁地陷入往事的回憶。孤寂時刻,他總是與竹梅相守,在這個既少燈盞又少遊人的元宵夜,他倚著一樹梅花,出神地回想昔日元宵的絳紗燈球,聊為慰藉。這裡雖只寫「燈球墜絳紗」,但指代的是昔日元宵盛況的全部記憶。「舊說夢華猶未了,堪嗟。才百餘年又夢華」三句,由元宵及於國運,北宋滅亡後,孟元老曾作《夢華錄》追憶北宋故都汴梁繁華舊事,抒「悵然」、「悵恨」之情(《夢華錄序》)。然而才過一百餘年,南宋又亡,南宋都城臨安的繁華,又如夢境般消逝了。孟元老作《夢華錄》時,尚餘半壁江山,此刻宋室已徹底亡於異族,詞人傷悼故國的心情,當比孟元老的「悵然」、「悵恨」更為沉痛!此詞題詠元宵,但上半片全用來寫元蒙野蠻統治下的臨安元宵節的冷落景況,下片回憶也僅一句,點到為止,宋代元宵節的歡樂氣氛蕩然無存,在蔣捷現存的五首元宵詞中,此首情調最為冷寂憂傷。

齊天樂·元夜閱夢華錄

銀蟾飛到觚稜外。娟娟下窺龍尾。電紫鞘輕,雲紅筤曲,雕玉輿穿燈底。峰繒岫綺。沸一簇人聲,道隨竿媚。侍女迎鑾,燕嬌鶯奼炫珠翠。   華胥仙夢未了,被天公澒洞,吹換塵世。淡柳湖山,濃花巷陌,惟說錢塘而已。回頭汴水。望當日宸遊,萬□□□。但有寒蕪,夜深青燐起。

 

【疏解】

詞寫元夜讀《夢華錄》的感慨,抒發追懷北宋故國之思,當作於南宋滅亡之前。上片以皇帝出遊為中心,描寫北宋都城汴京元宵盛況。起句「銀蟾飛到觚稜外」,寫月上城闕,句勢飛動,生機蓬勃,接以「娟娟下窺龍尾」,形容皎潔的月光灑落在宮殿飛簷之上,給人以明媚美好之感。一輪圓月朗照之下的京城元宵之夜,普天同慶盛世太平,皇帝也乘坐車駕出宮與民同樂。「電紫鞘輕,雲紅筤曲,雕玉輿穿燈底」三句,描寫皇帝出遊的儀仗:御林衛士身佩寶劍,大內近侍撐開曲柄紅羅傘蓋,精美的車騎燈底穿行。元宵燈節,詞人在這裡雖沒有特意形容燈火之盛,但「穿燈底」三字還是不經意間寫出了京城街巷燈盞遍布、一片燈海的景象。據《夢華錄》記載,元宵節前,汴京城裡紮起燈山,飾以各種彩緞錦綺,「金碧相射,錦繡交輝」,數萬盞燈裝成雙龍飛走之狀,山門上大書「宣和與民同樂」,十分壯觀。當皇帝的車駕來到燈山前時,宮中管理車駕的內侍們,一起高喊「道隨竿媚」,一時人聲鼎沸,熱鬧異常,更有「宮嬪嬉笑之聲,下聞於外」。「峰繒岫綺。沸一簇人聲,道隨竿媚。侍女迎鑾,燕嬌鶯奼炫珠翠」幾句所寫,就是上述《夢華錄》所記汴京元宵的情景。下片寫北宋滅亡後的元宵荒涼境況。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取「古人有夢遊華胥之國,其樂無涯」之義名書,作者追念「當時之盛,回首悵然」,深感「如華胥之夢覺」。換頭「華胥仙夢未了」句本此。正當北宋汴京君臣官民上下縱情享樂之時,發生了金人南侵的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俘,國破家亡。「被天公澒洞,吹換塵世」二句,即寫此天崩地裂之變局。「淡柳湖山,濃花巷陌,惟說錢塘而已」,寫北宋滅亡,宋室遷都臨安,那裡花柳湖山風景優美,歌舞沈醉的人們,已不再稱說汴京。然而詞人猶自無法忘卻,所以元夜讀《夢華錄》,「回頭汴水,望當日宸遊」。但故國破亡,寒煙衰草,一片廢墟,當年君民同樂、人山燈海的都城元宵,夜深時竟有燐火出沒飄忽,真正不堪回首!結句的荒涼恐怖與上片的遊樂盛況對比鮮明,詞人於不勝今昔之感中,寓有無法言說的現實隱憂。

高陽臺·閏元宵

橋尾星沈,街心塵斂,天公還把春饒〔二〕。桂月黃昏,金絲柳換星搖。相逢小曲方嫌冷,便暖薰、珠絡香飄。卻憐他、隔歲芳期,枉費囊綃。   人情終似娥兒舞,到嚬翻宿粉,怎比初描。認得遊蹤,花驄不住嘶驕。梅梢一寸殘紅炬,喜尚堪、移照櫻桃。醉醺醺,不記元宵,只道花朝。

【疏解】

此首元宵節令詞。但重點不在觀燈,而是寫曲巷冶遊。起三句「橋尾星沈,街心塵斂,天公還把春饒」,寫閏元宵的傍晚,天氣晴好,星星投影在橋邊的水裡,街道清潔塵土不起。天公有情,閏出一個正月,多了一個元宵,春天也好象因此而延長了。「桂月黃昏,金絲柳換星搖」二句,月柳黃昏的意象,與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所寫「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情境相似。在此,閱讀經驗已提示讀者,下面可能出現的內容。接以「相逢小曲方嫌冷,便暖薰、珠絡香飄」三句,展開的果然是一場「小曲相逢」的豔遇。上一次相遇是在一個月前的元宵節,那時天氣尚寒,轉眼便是一個月後的閏元宵,天暖風薰,正是良辰美景,宜有賞心樂事。「珠絡香飄」是說女子秀髪散出的香氣,從飾珠的髪網裡飄出來,這是近距離接觸才能感知到的氣息。大概是在上次相遇時,約定下一個元宵重逢,天可憐見,恰逢閏元宵,這麼快就又得歡聚,男子不禁想:若是等到「隔歲芳期」——明年的元宵節再相會,那漫長的一年裡饋贈存問,該花費多少財帛。如今不用隔歲又是元宵,真是天公作美啊!換頭三句,感嘆人情不永,反覆無常,喜新厭舊。「娥兒舞」形容人情如鬧蛾撲飛翻覆不定,「嚬翻宿粉,怎比初描」,用女子的殘妝不如初妝招人喜愛,說明人的喜新厭舊心理。這是透破情場世故的閱歷人語。不過也不盡然,「衣不如新,人不如舊」,歡場裡也有念舊戀舊用情專摯的人。不惟是人,連花驄馬都還「認得遊蹤」,為故地重遊而不停地嘶鳴。物尚有情,而況人乎! 「梅梢一寸殘紅炬,喜尚堪、移照櫻桃」三句,寫良宵歡愛情景,殘燭的紅焰如梢頭的紅梅,還能拿來照映伊人的紅唇,「殘」字暗示歡愛的沈酣,「喜」字傳達心理氣氛,那種特定情境中難遏的欣悅興致。結句「醉醺醺,不記元宵,只道花朝」, 古時以農曆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稱花朝節。閏元宵恰當常時花朝,人又歡極如痴如醉,故云「不記元宵,只道花朝」。這種以誤會收結的寫法,蔣捷在詠冰的《木蘭花慢·再賦》一詞裡就使用過。

元宵節是容易引起宋人亡國之恨的節日,南北宋之交和宋元之交的詞人賦元宵,多融入家國身世之感,從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起就是如此。這首《高陽臺·閏元宵》應是宋亡前的作品,因其中無故國之思,且在蔣捷現存的五首元宵詞中,此詞應是思想價值偏低的一首,按其內容,遺民蔣捷是不可能在亡國後寫出這種格調的元宵詞的。可查恭帝德德祐二年(1276)之前數年的「閏正月」,以定此詞作年。

楊景龍(1962.12—)筆名揚子、西魯,河南魯山人。二級教授,安陽師範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年度人物,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成果鑑定專家。搜狐教育全國分省"十大最受歡迎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詩學研究,兼事詩歌創作。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等10餘項,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古典詩詞曲與現當代新詩》《中國古典詩學與新詩名家》《傳統與現代之間》《詩詞曲新論》《花間集校注》《蔣捷詞校注》等專著10餘部。論著入選"中華國學文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推薦書目",獲評中華書局年度十大好書、中原傳媒好書、中國讀友讀品節百社聯薦優秀文藝圖書,多次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夏承燾詞學獎、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

相關焦點

  • 最美十首元宵詩詞
    這首散曲採用是起承轉合的結構。前面是元宵佳節的燈火輝煌、熱鬧喧囂,後面一轉是喧囂後的悽冷之景。兩相對比,讓人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孤獨與悽切。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啓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此詞有寄託,可謂知音。
  • 元宵 | 任志宏朗誦《青玉案·元夕》,附最美十首元宵詩詞賞析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個節氣裡都有一個念想串起人們的共鳴,只因為每個節氣裡都蘊含著相似的溫暖,不同的人內心深處裡流淌著不同的眷戀。這首散曲採用是起承轉合的結構。前面是元宵佳節的燈火輝煌、熱鬧喧囂,後面一轉是喧囂後的悽冷之景。兩相對比,讓人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孤獨與悽切。
  • 人約黃昏後,十首最美元宵詩詞!
    這首散曲採用是起承轉合的結構。前面是元宵佳節的燈火輝煌、熱鬧喧囂,後面一轉是喧囂後的悽冷之景。兩相對比,讓人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孤獨與悽切。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啓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此詞有寄託,可謂知音。
  • 眾裡尋他千百度 , 最美十首元宵詩詞送給你!
    這首散曲採用是起承轉合的結構。前面是元宵佳節的燈火輝煌、熱鬧喧囂,後面一轉是喧囂後的悽冷之景。兩相對比,讓人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孤獨與悽切。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啓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此詞有寄託,可謂知音。
  • 今日元宵丨守萬家燈火,候春暖花開!
    瓊瓊今日元宵情人節,千家萬戶鬧元宵。在此美好的節日,祝各位心想事成。願有情人成眷屬,願祖國山河無恙。守萬家燈火團聚,候春暖花開吉祥。王者不二《元宵節》皎皎明月爍爍星,熠熠火樹璨璨燈。十裡長街頭攢動,百米廣場舞蛟龍。猜燈謎,賞夜景,有情男女月下逢。環顧燈火闌珊處,傳來陣陣嬉笑聲。
  • 四十首最美的元宵詩詞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 今日元宵|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隨著佛教的迅速發展,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南北朝時期,元宵燃燈已經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地的元宵習俗也有所不同。古時的元宵價格可不便宜,今天,北方地區的人們仍保留著元宵節吃元宵的習慣,但是南方人大多吃湯圓。從外形上看,元宵和湯圓很相似,但是兩者的做法和口感把不太一樣,湯圓是和面後把餡料包入面中,元宵是把餡料沾水後,在糯米粉上滾成團。
  • 上元之夜舞千家,五首適合元宵聽得古風歌送給大家,元宵快樂
    大家好,我是古風小妹的朋友櫻落,祝大家上元燈節元宵快樂。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古代的上元節總有逛燈會,猜燈謎的習俗,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首關於元宵節的古風歌,一起共度良宵。第一首、《上元姑娘》這首《上元姑娘》由橫顏君所演唱,一首很好聽的歌曲。
  • 【元宵繪本】元宵姑娘
    漢武帝的時候,有個年輕可愛的宮女,名叫元宵。她很會做湯圓。這年的正月,天氣特別冷,元宵仍然十分忙碌地整天做著湯圓。宮裡有名大臣叫東方朔,他很聰明,人很善良。這天,東方朔正在看書,元宵送來熱騰騰的湯圓。細心的東方朔注意到元宵秀麗的臉龐寫滿了憂愁,他關心地問。「沒什麼,只是有點……」說著,元宵的眼睛不由得紅了起來,兩顆晶瑩的淚珠滑落。「唉!」東方朔擱下那碗美味的湯圓,深深嘆了口氣,「也難怪,你進宮也好幾年了吧?一定很想家?」
  • 元宵晚會|2019央視元宵晚會,節目亮點全揭秘來了!
    語言類:各地方言來相會《2019年元宵晚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後的首臺元宵晚會。其中,語言類節目將再次成為熱點,節目充滿歡聲笑語,用真情實感謳歌百姓的美好生活。據晚會總撰稿秦新民透露,本次語言類節目兼顧了全國不同地域觀眾聽眾的審美喜好。
  •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仔細品來,這首詞最難能可貴處,在於透過柔軟能夠見到堅強、豪邁,磊落狂放之氣,這正是宋詞特有的魅力。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歐陽修之作,從意境、文採、格調而言,其實都是不輸辛棄疾的,不少懂詞的朋友都表示它被忽視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 元宵微信祝福語大全
    恭祝元宵快樂!元宵到來春回還,一元復始笑語歡。張燈結彩猜燈謎,摩肩接踵也情願。猜完燈謎回家轉,共嘗湯圓賞月圓。生活美好甜如蜜,開開心心到永遠。祝元宵節快樂無限!湯圓,月圓,祝你親朋團團圓圓!官源,財源,祝你事業左右逢源!人緣,機緣,祝你好運緣緣不斷!心願,情願,祝你理想天隨人願!願你家庭幸福綿綿,身體健康常伴,事業萬事皆圓!祝元宵節圓源緣願!
  • 滾元宵
    吃元宵,就要吃「滾元宵」。這個「滾」字,當然不是機器「滾」出來的,而是純手工的傳統「滾」法。現在的市面上,元宵五彩繽紛,講究一個好賣相,味道也是鹹鹹辣辣多味化。但我以為,元宵還是色澤潔白的純正,香香甜甜的原滋味好。  一碗滾元宵,吃的就是老味道。
  • 蔣捷另一首經典之作《聲聲慢》,可以媲美那首聽雨詞,同樣很傷感
    蔣捷也是我比較喜愛的一位詞人,尤其是他那一首《虞美人.聽雨》,讀來令人肝腸寸斷,作者把少年、中年、晚年,這三個不同階段聽雨過程,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從而使得這首詞充滿了憂愁,每一句都感人肺腑。
  • 元宵節:北方「滾」的元宵,南方「包」的湯圓,到底有何區別?
    今日元宵節,都說元宵節是團圓的日子,每到元宵節,街上都是猜燈謎,賞花燈的時候,今年的元宵節有點特別,是個不平凡的元宵節,願一切安康。1、做法不同北方元宵是要先做好固體陷切成小塊,蘸上水,放在滿生糯米粉的篩漏上搖,元宵是以餡為基礎製作的。
  • 無所謂元宵和七夕哪天是「中國情人節」
    這點我們不難在歷代流傳下來看到的不少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的詩詞中發現。《隋書·音樂志》有如下記載:「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也就是說,為慶祝元宵節,載歌載舞的人們常常不分晝夜,怎麼開心怎麼玩。這裡面可以看出元夕之夜女性也可以出們載歌載舞,女子遇到心儀的男子,就會贈手帕之類的隨身攜帶之物,喚作定情信物。
  • 蔣捷這首《少年遊》被嚴重低估了,可以媲美那首聽雨詞,同樣傷感
    蔣捷作為南宋最後的一位文壇大家,晚年寫下的《虞美人.聽雨》,可以說是驚豔了世人,在這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中,卻是寫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心酸,當時由於南宋已經成為了歷史,許多的文人為了堅持自我,去到深山老林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對於文人來說也只能如此。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最美的元宵詞
    既然講了李易安,怎能不講辛幼安呢,辛棄疾和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清代神韻派大師王士禛稱李易安與辛幼安為「濟南二安」,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為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花草蒙拾》)」濟南二安指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和辛棄疾(字幼安)。為宋代詞壇「婉約派」與「豪放派」代表人物。同為濟南(李清照章丘人,辛棄疾歷城人)人。)。
  • 元宵吃湯圓的寓意由來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啥?
    元宵吃湯圓的寓意由來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啥?時間:2020-02-08 16: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吃湯圓的寓意由來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啥? 春節剛過,元宵又至!賞花燈,猜燈謎,都是這天的傳統習俗,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少了傳統美食,元宵和湯圓!
  • 《食物語》混湯酒釀元宵怎麼樣 混湯酒釀元宵強度評測
    導 讀 食物語是一款食物擬人手遊,不同的食魂所喜愛的禮物都是不同的,接下來九遊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混湯酒釀元宵以及他最喜歡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