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院辦瓦特 跳海大院
如果有什麼比我媽、男朋友、siri更懂我的心,那一定是淘寶的「猜你喜歡」。
這個橙色APP首頁的「猜你喜歡」,總讓院辦的深夜不得安寧。買吧,還沒發工資,不買吧,那玩意又寫著我名字。
簡單來說,淘寶不僅把我身上的每一根毛都給掌握得透透的,還精準洞悉到了院辦愛看賣家雜技小視頻的癖好。好傢夥,院辦經常刷到半夜,直接開燈不想睡了。
淘寶,是盛產武林高手的地方
在我金牛座眼裡,買東西得講究一個實用(也可能是被社會毒打太多的覺悟)。
最近很火的那些直播賣貨扯嘴皮演戲,用「咱們東北女生量大」來威脅降價的,我只嫌她吵鬧;反觀淘寶推的賣家土味視頻,就顯得真誠很多,全是在實打實地證明:咱家文案不扯犢子。
比如一雙扯不爛的膠手套。上來就給你打破「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的古老訓誡,一上來就給你比貨做實驗。
對自己家的東西毫不手軟,拿起錐子一頓戳,但辣手摧不掉好手套,在我還驚魂未定的時候,舍友已經掏錢買了一雙,她說買來防身。
這種場景,讓院辦想起了小時候我媽拉我看的《刀槍不入の絲襪賣貨雜技表演》。那時候攤主還邀請不少觀眾上臺,進行各種維度的拉扯,還用竹籤劃拉,證明自己那「經蹬又經拽,經踢又經踹」的神襪名不虛傳。
我以為,那群身經百戰的雜技演員或者火車售貨員早已離開市場,但好在,淘寶賣貨的廣告裡似乎繼承了他們的DNA。
比如用129斤的猛男體重來展示「比電焊還牢固」的強力膠,卻只賣三塊九:
這麼說吧,就算是面對「是啥都粘不住的不粘鍋強,還是你家的膠水強「這種沙雕問題,賣家也會使盡渾身解數能給你證明出來。
比如面對經常開膠的鞋底,他們就腦洞大開,沒啥鞋底能比磚頭重吧,立馬擰開膠水,表演拖鞋粘磚:
院辦從來沒想過,一瓶膠水能煥發如此強烈的生命力。賣家就像萬能版的郭冬臨,幫你預測好生活裡最壞的情況,讓他們家的膠水,解決你的一切生活所需。
剛買的電動車被釘子扎了
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屎桶開裂了
甚至把老婆眼皮子底下藏不住錢的心酸,都用來當膠水賣貨的切入點
淘寶賣家們手捧葵花寶典,似乎還身兼洪七公的打狗棒法。
在檢驗箱子承重抗打的時候,院辦見過幾個人踩箱子上的:
但最近發現賣家的玩法升級了,他們會不惜使出多年絕招,用事實證明貨比三家:
我家的vs別家的
那些平平無奇的商品,在賣家的實驗下,顯得激情狂放。但這些,僅僅是你打開淘寶雜技世界的敲門磚,更廣闊、更洞悉你內心小九九的第三空間,正等著你一點一點地挖出來。
迎接院辦的第一土,就是這個魔術
這個秘密,是九年淘齡的院辦土土告訴我的。
「當你刷到喜歡的淘視頻時,千萬要把握住它。」、「只要你刷得夠快,新的世界大門就會為你打開。」
那時候我不信,直到院辦發現淘寶把「猜你喜歡」融入到了首頁。某天我看到了一個賣嗩吶賣家的土味沙雕視頻,看完情不自禁劃下一個視頻時,大數據已經幫我分析了更沙雕更真實的賣家表演。
「別怕,只要會打呼,就會吹嗩吶」
除了賣家為了賣貨八仙過海,大顯雜技,他們還不放過自己家的小貓咪。喊出來打工,練就一手絕技。
其實,院辦也有一絲想要把大院的貓送去貓咪咖啡館打工,幫補家用的想法,但是看到別人家的貓如此賣力帶貨,我放棄了,院貓的才藝表演只有「20秒吃完一個罐頭。」
給它一個欄,貓生很艱難
大院風光時人均含貓量(曾)高達2隻,就算在如此羨煞旁人的前提下,依舊是看到別人家的貓就挪不動腿的人,特別在刷到淘寶賣家的那些特異功能貓時,我會經常懷疑我養的是不是貓:
這啥啊,機器貓嗎!怎麼這麼智能
淘寶賣家為了賣貨絕對熟讀過心理學,並掌握三十六計兵法。除了帶貓賣貨,他們還親自上陣整了一些手工活,重新定義商品屬性。
比如小孩玩的史萊姆在賣家的創造中,就成了炸泡聲的解壓玩具,視頻甚至成了不少當代人解壓的深夜搖籃曲:
「史萊姆的受眾,應該是壓力極大的年輕人。」
除了聲音,賣家還會在開箱時整一些規整、強迫症看了舒心的是小視頻。
「雖然不知道我在幹什麼,但看著流體往我預設的方向傾倒,那些瞬間都讓我感到慰藉且上癮。」
另一方面,院辦覺得淘寶商家也許是最強廣告人,因為他們為了賣貨,還不惜磨練自己的演技,在沙雕視頻的快樂中競爭影帝讓你掏錢。
比如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重新把我拉回《公主小妹》裡吳尊和張韶涵在雨中吃的那場大餐——
USB暫且也要插第三次才能插對,在這裡第一次就能觸電的100%概率。我開始思考它到底要賣的是防水排插、還是絕緣增高7cm的拖鞋?結果都不是......
它賣的是能反向收回的雨傘
還有這樣帶著一絲臺灣十五年前偶像劇風味,男一和男二瞪大鼻孔加上扯衣領對峙,有關成熟和撒嬌這個議題,看得我只想喊:住手,你們不要再吼了!賣個薯片而已。
逛淘寶的院辦們總能在賣家廣告視頻的刺激下,衍生了不少溢出屏幕的快樂。
在失眠逛淘寶的日日夜夜裡,「問大家」同樣是院辦的消遣方式之一。
「問大家」的功能,很明顯初衷是讓買過產品的人來客觀評價一下這些商品,解答一下問題啥的。結果發現賣家不管啥問題都能回復,玩梗的人一發不可收拾,網友在回答區迅速展開了一場沙雕歡騰。
就關於「能不能」問題的探討,就足夠讓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
人生總是充滿疑問和好奇,就連吃一口餅,都有人會擔心影不影響學習:
「會,還會耽誤你智商」、「這麼說吧,我是吃這個保送哈佛的」
「不清楚誒,在華工的教室不敢隨便掏出來用」
「不行,只能在哈佛的教室用」
這種問啥啥不行的回答方式,也讓院辦想起了早些時期的林北王雷,每個回答都讓你噴出一口老血,回答的不是題,是腦筋急轉彎。
賣家和網友都繼承了他的衣缽,總之,沒有一句正經的:
「你穿上它還能跳舞」
啥叫臥虎藏龍,淘寶的「問大家」就是出其不意間的民間高手梗王過招。院辦最近的常態就是一邊喊著「什麼玩意啊」,一邊刷著笑成熟蝦。
這是賣馬桶圈的↑
有人打開淘寶壓根不是為了買點啥,純粹是消遣娛樂,挖一下其他地方藏起來的資深段子手。就像小時候大人買菜總是愛到人群堆裡看雜技賣貨一樣,年輕人也在淘寶上尋找自己的另類消遣。
如果翻看歷史,會發現淘寶的土味沙雕體質,老早之前就初現端倪。比如土到讓人發癲給產品注入靈魂的淘寶體廣告,後來這種粗糙接地氣的文案風格,還成了淘寶獨特的風景線:
從淘寶體廣告,到現在的賣家思路清奇怪的廣告視頻,淘寶賣家的野生創造力已經構成了一套讓人眩暈的迷惑美學。
另外,「逛」淘寶也許正在成為新風向,買買買倒是次要,在智能算法的助攻下,人類反而更容易與另一些相似的沙雕相遇,斬獲一些奇怪的樂趣。
總之,去逛逛,挺開心的。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年底沒有沙雕新聞,但你可以看淘寶的賣貨雜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