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哪吒》後,萬眾期待的國漫《姜子牙》上映了,可呈現出來的效果,褒貶不一。
一年前的《哪吒》評分8.7分,前幾年《大聖歸來》評分8.3,國漫越來越好的發展,然而今年的《姜子牙》評分打破這個趨勢,評分7.3,咋還比往年低了呢?
《姜子牙》這個局面,和電影本身存在的問題有很大關係。
首先,小編還是需要肯定《姜子牙》在國漫電影畫面上的進步,3D效果確定有料,不少大場面的細節都刻畫的不錯。導演也講述整個製作團隊在技術上攻堅克難的過程,這個是值得認可的。
不管是真人電影還是動漫電影,畫面固然是重要,但是真正能讓觀眾認可的,一定是講一個好的故事。很顯然,《姜子牙》團隊把心思花在了技術畫面上,而忽略了講故事。
《姜子牙》「心懷天下」固然是好情懷,但是卻很難引起觀眾共鳴,故事和格局放太大,卻沒有把故事立的起來,講好。電影沒有做到簡明扼要的把事情講清楚。
比如:《哪吒》就很清晰的傳達一個觀點:我命由我不由天。
《大聖歸來》就簡單,一個純粹的、超級英雄的故事。
而《姜子牙》呢?沒看懂的人,覺得他對蘇妲己是真愛;知道的,會了解他心懷天下。
在小編看來,造成《姜子牙》落後《哪吒》、《大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設不夠受觀眾喜歡。
哪吒是一出生就是糟糕的人生走向,但他不妥協、和命運做鬥爭,死死的握住命運。
大聖是一個暴躁易怒的猴子,有著人性的惡勢性,他的形象和哪吒一樣,一開始都是不那么正面,後來對抗妖王、拯救江流兒、完成了角色的逆襲。
角色的正面和反面,矛盾和反差,劇本的高潮和轉折,這些它們都有,電影本身自然有看點,觀眾也會引起反響共鳴,電影自然不會差。
而姜子牙,電影一半的時間都是在講他執著於心中幻想,觀眾只會覺得抓急,故事情節擰巴,很難引起共鳴,人物也不夠鮮明,性格沉穩內斂又固執。這樣的人設普片是不討喜的。
所以金庸筆下的男主大多灑脫不羈,因為這樣的人設,大家都愛。
國漫電影,不管是技術上、畫面上都是在不斷的突破,是值得鼓勵肯定的,但是畫面再好,沒有好的故事,也是空有好看的外表沒有內涵呢,所以也是要花心思把故事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