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太空工程師:大陸嫦娥探月 臺灣可以搭便車

2020-12-23 臺海網

嫦娥五號探測器登陸月球模擬畫面

2020年11月24日,大陸嫦娥5號探月器發射升空成功,於發射後約370秒經過臺灣上空,飛往月球,預期將於12月16、17日會把2公斤的月球表面及地下2公尺深採集的月壤樣本與科研成果帶回地球。無論最後成敗,這是全中國人都引以為傲的日子,據悉今後十多年內,只有中、美兩國,能夠獨立實現載人登月。

自美國1969年7月「阿波羅」Apollo 11號成功載人首登月球,前蘇聯於1972及1976兩度發射無人飛船,帶月壤回地球後,43年來人類迄未再有登月活動,嫦娥5號是最新嘗試。

目前看來,除中、美之外,俄、歐盟,和所謂第二梯隊的日本、以色列、印度及一些其他國家,都各有探月說法,但都沒有官方登月決定,並且都不同程度的需要依賴美國技術支持。

2017年末美國總統籤署「重返月球」命令,責令美太空總署NASA於2024年載人重返月球(2028實際載人),這計劃的代號為「阿提米絲」(Artemis)。為此美國採取多管齊下: 「阿提米絲」將有NASA與歐盟太空總署ESA合作的獵戶座飛船Orion、SpaceX的星船Starship、波音的星航Starliner、亞馬遜的藍源Blue Origin 等多款載人登月器的開發,只要其中有一個如期開發成功,NASA就能達到目的。

中國登月是後起之秀,探月遵循十分成功或略顯保守的繞、落、回三步走探月模式,迄今5次探月任務全部成功,且為人類在月背留下第一道印記。

2007年嫦娥1號經16個月的臨空探月後,程控在月球硬著陸;2010年嫦娥2號進行了482天的臨空探月任務;2013年底嫦娥3號帶月球車「玉兔二號」在月球正面無人軟著陸,配置了月基天文望遠鏡, 全景相機、紅外光譜儀和X射線譜儀等,迄今嫦娥3號在月服役已超過6年,獲取了大量資料;2019年初,嫦娥3號的姊妹飛船嫦娥4號,藉助定位在L2點的「鵲橋」中繼衛星,成為世界迄今唯一能執行高難度的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國家。

因為 L2點與月球和地球的均距離分別約為6萬1347公裡與38萬4400公裡,定位在該點的鵲橋中繼衛星,其所受到的月球地心引力與地球的地心引力相同,而互相抵消,無需花費大量的衛星能量來保持其衛星姿態,所以「鵲橋」中繼衛星具有高生命周期、和高效節能的特性

嫦娥5號重約8.2噸,有4個模塊,其中兩個將在月表預定地點軟著陸,一個負責收集月球上樣本,另一個負責將樣本從月球表面升空運到留駐在繞月軌道上的另兩個模塊,經整合後,以「打水漂」的先進創新方式,重返地球大氣層,這大幅減少了隔熱材料的要求。

中國太空科研的廣度和深度仍遠不及美國,但有後來居上潛力。在運載火箭方面,美國1969年登月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是由德國V2火箭專家馮布朗領導主持、全美有40萬人員參與、歷時僅6年完成的。如今土星5號和太空梭STS都因技術過時被停用,目前美國主要用於國防的待塔重型火箭(Delta IV Heavy)與中國長徵五號B的LEO(近地軌道)有效載荷均約25噸級,不過今年剛實現的SpaceX獵鷹重型火箭LEO有效載荷達50噸級。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長56公尺、發射時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其設計與技術都比較先進,且使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它能滿足中國近期的月球、空間站、火星與深空探測等的發射推力需求。此外,新一代LEO有效載荷達100噸級的中國長徵九號 與美國SLS號運載火箭,都正在開發中。

據報導,嫦娥5號之後,嫦娥6號將於2023年登陸月球南極,嫦娥7號將更廣範圍探測月球,為在月球建設科學基地作準備。臺灣業界應爭取參與大陸的嫦娥計劃。(作者趙爾東為太空工程師 轉載自臺灣中國時報)

相關焦點

  • 張善政:兩岸關係非常不樂觀,不搭大陸市場便車,臺灣經濟復甦會很辛苦
    臺媒資料圖據臺灣中時報導,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13日晚主持未來沙龍,邀請到前「行政院長」張善政、臺北市議員戴錫欽,對談「新冠包機,如何化作產業轉機」。對於兩岸關係,張善政感到非常不樂觀,他預測蔡英文在五二○演講會講一些有彈性的話,但大陸不會買帳。張善政說,「兩岸關係,我們要面子,大陸更要面子,臺灣沒有本錢,像其他國家和地區在中美取一個平衡點。」張善政認為,民進黨的兩岸路線,會直接影響臺灣的經濟。現在受疫情影響,國際化倒退了幾十年,舒緩以後,大家一定先靠內需振興經濟,誰最有本錢?「中國大陸」。
  • 今天,你被「搭便車」了嗎,如何走出搭便車困境
    這樣的一人做事,相關人員受益的現象就叫做「搭便車現象」。搭便車現象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人與自然之間廣泛存在。一粒草籽通過附身在奔跑的野兔身上,可以將它的生命重生在另一個地方。動物們身上的寄生蟲也可以依附在其身上,免費旅居各地。而人類社會通過長期的觀察實踐,將搭便車現象詮釋和應用得淋離盡致!
  • 大批臺灣晶片工程師到大陸就業!
    路透社消息,今年以來,已有300多位臺灣的高級工程師跳槽至大陸的晶片公司一位匿名的工程師表示,他的大陸僱主向他提供了一套新的三居室公寓,有40%的折扣條件是他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此外還提高了50%他表示:「大陸敢於燒錢,而臺灣公司的資源有限,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更有不少臺工程師直言:「在中國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
  • 在股市中搭便車
    每個人缺乏努力的動力,不就變成了「大鍋飯」,只想搭便車嗎?過去多年裡,孫挺父親真的是按照傳統精耕細作精神,跟幾位合伙人認真經營自己的餐館公司。他原來還認為有兩位合伙人時常找機會偷懶搭便車,但總體上8位股東都很齊心合力,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可是,三一重工有43萬股東,是翻了好多數量級的股東數!這麼分散的股權結構怎麼搞呢?
  • 【揭秘】比特大陸臺灣高薪挖人:股票佔七成;今年已有300名臺灣工程師轉投大陸晶圓廠;路透社:高薪水高福利是主要吸引力
    一位行業資深工程師透露,一般不帶團隊的工程師,依資歷條件,待遇高達700、900到1100萬元臺幣,若帶團隊則另專案洽談,不過這份待遇條件中包含7成股票,恰巧搭上比特大陸正規劃9月釋股,年底或2019年初在香港IPO,這樣條件算是有夢。但一位業界資深工程師不免提醒,過去到大陸半導體公司淘金,開出高額配股條件,最後卻都沒領到的案例大有人在。
  • 搭便車:不勞而獲的不齒行為
    「搭便車」理論首先是由美國經濟學曼柯.奧爾遜在1965年發表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公共利益和團體理論》一書中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我們應該注意,搭便車現象不是針對國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因為國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對所有人都是可以免費享用的。
  • 廣為流傳的都市傳說——搭便車的人
    深夜,有人在十字路口徘徊,比著搭便車的手勢,你欣然搭載,安排那人坐在後座,那人一言不發,亦或說些很奇怪的言語,當駕駛一段時間後,你回望後座,搭便車的人神秘消失了,留下你一個人驚惶失措……,這便是「搭便車的人」的故事,是世界上非常流行和知名的都市傳奇之一。
  • 創業者如何趕走強勢搭便車的股東?
    在案件剛開始時,搭便車股東假意逢迎,給我們提出了種種難題和要求,在我們積極溝通、努力協商可行解決方案時,看到難題將被破解,搭便車直接退群,盡顯霸道本色。在春節疫情期間,創始人為了爭取一絲和解的可能,甚至前往搭便車股東家門口程門立雪,希望能以誠意和多年的情義打動對方,但話沒說完就被趕了出來。春節後,搭便車股東找了一位「路子很廣」的中間人代為協調。
  • 搭便車的時候,請別把車砸了.
    那麼這種現象,也可以稱之為搭便車行為。西方最近有些明星出現了一種反智行為,拒絕自己的子女打疫苗,認為疫苗是化學物品,對身體有害,他們的孩子沒有打疫苗,沒有遭受打疫苗的痛苦,沒有花費打疫苗的開支,但,也沒有感染那些惡性的傳染病,他們很得意,看,疫苗是騙人的吧。
  • 爆料臺灣IC工程師跳槽大陸內幕:離職就被挖,薪水兩倍起漲
    中國大陸近來傾洪荒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在藉由併購獲取技術等方式屢遭阻撓後,轉而以高薪等優渥條件大舉挖角臺灣半導體人才。去年12月12日,美光高調宣布併購華亞科,成為臺灣投資金額最高的外商;農曆年後,卻有上百位華亞科工程師集體跳槽大陸紫光集團所屬的長江存儲,和安徽省的合肥長鑫。
  • 智豬博弈和搭便車行為
    但是因為大公司這樣做了,小公司因此就可以「搭便車」,也得到了好處。  另外,我們可以講一個字面意義上真正「搭便車」的例子。在發達國家,除了日本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和紐約這樣人口稠密的城市以外,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車。人們出行,都要自己開車。在那樣的地方,公共運輸一般都不發達,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汽車,往往就會寸步難行。
  • 那些搭便車的女孩,有的成了性奴,有的得到了救贖
    搭便車迎來了黃金時代,一時間,美國公路上擠滿了形形色色的搭車者,甚至還有人出了一本《搭便車終極攻略》。儘管搭便車在美國已然成為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情,但搭便車作為一種對抗主流思想,追尋自我內心的方式,從未動搖。
  • 那些撩大腿搭便車的女孩,有的變成了姓奴
    可以說,傑克·凱魯亞克是影響了痛仰樂隊轉型的重要人物。如此牛比的人物,曾經用一本《在路上》把整個美國年輕一代推向空虛的高潮。年輕人模仿書中人物,從安逸的家出走,走向曠野,走向公路,然後沿著高速公路,伸出拇指,搭上便車,奔向未知的目的地。
  • 「那些撩大腿搭便車的女孩,有的變成了姓奴」
    可以說,傑克·凱魯亞克是影響了痛仰樂隊轉型的重要人物。如此牛比的人物,曾經用一本《在路上》把整個美國年輕一代推向空虛的高潮。年輕人模仿書中人物,從安逸的家出走,走向曠野,走向公路,然後沿著高速公路,伸出拇指,搭上便車,奔向未知的目的地。
  • 經濟定律 | 搭便車效應:如何解決團隊中的「南郭先生」?
    工作中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美國經濟學家曼柯·奧爾遜將這種現象稱為「搭便車效應」。一什麼是搭便車效應?搭便車效應(Free Rider Effect)指某種事情產生了正外部性。所謂外部性是指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
  • 如何避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中的「搭便車」行為
    【摘要】從奧爾森集體行動理論的視角出發,結合我國農村社會特點,對當前我國農村公共物品內源性供給中「搭便車」的困境進行了分析,並據此得出結論:在農村精英流失、農村日益原子化的今天,重塑農村社會的自主權威是消除農村集體供給中「搭便車」行為、實現農村公共物品內源性供給的路徑選擇。
  • 因為你不知不覺被「搭了便車」
    其實小白這是遇到了一群習慣搭便車的人,什麼是「搭便車」?什麼是「搭便車效應」呢? 「搭便車效應」是指:在利益群體內,某個成員為了本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團內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則由這個人承擔。 由於利益集團的利益是由組成集團的每個成員的需求和動機決定的。
  • 從全美公路到川藏線,搭便車遠行的路上,有人露大腿,有人被囚禁
    從經濟大蕭條時開始,美國很多人就會選擇用一個「豎拇指」 的手勢來搭便車!如今已經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搭便車的大拇指手勢究竟從何而來。儘管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英美國家是大拇指朝天,非洲會手掌靜止向上,其他地區會有食指指向地面……但無論手勢如何變化,我們根據現有資料可以肯定的是,豎大拇指搭便車的習俗是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在美國大地上發芽的!
  • 人民日報駁斥中國搭便車論:對世界經濟貢獻率達30%
    原標題:人民日報駁斥中國搭便車論:對世界經濟貢獻率達30%   有人指責中國「搭便車」,數據和分析卻表明   中國紅利促進世界發展(求證·探尋喧譁背後的真相)   本報記者 胡安琪 人民網記者 常 紅 李警銳   最近,美國總統歐巴馬接受託馬斯·弗裡德曼的專訪時拋出了所謂的「中國搭便車」一說
  • 如何認定「搭便車」行為?
    圖1 近年來,針對知名商標「搭便車」的現象層出不窮。在「三道槓」對壘「兩道槓」的事件中,歐盟普通法院對於「搭便車」的認定,是本案關注的焦點。 在先商標是否享有聲譽 早在2010年提起異議程序時,阿迪達斯便提交了大量文件以證明在先商標投入了真實使用並享有一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