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我|寫世間百態,也寫人間情愛
從《第一爐香》要被許鞍華導演影視化的消息傳出來開始,很多人都對女主角的人選充滿了期待。
《第一爐香》作為張愛玲的成名作,在很多書迷的心裡,地位自然非同小可。
可是,不得不說,這次許鞍華導演在選角的問題上,眼光卻並沒有保持以往的水準。
當然,不是說明星本人的演技不夠好,而是他們的形象和角色本身不夠貼近。
所以馬思純學生裝扮的路透照剛一出來,就立刻遭到了全網的抵制。
而幾乎是全民男神鮮少被批評的彭于晏,這一次,也被群嘲了。
原著迷們紛紛喊著毀經典,畢竟能一眼就被姑媽梁太太選中,後來因為誘惑而選擇了出賣靈魂的葛薇龍。
怎麼想,也不應該是一臉好學生的模樣,還帶著不可一世的倔強。
更別說遊手好閒的貴公子喬琪喬了,在我們的腦海中,他一定不是滿身肌肉,笑起來陽光又踏實的上進男青年。
之前任素汐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
演員其實長得像角色很重要,長得像,首先一出來,這個角色就立住了。
無論是馬思純還是彭于晏,顯然都跟我們心中的葛薇龍和喬琪喬有著天壤之別。
所以,當前一段時間預告片終於發布出來的時候,我實在沒有辦法將小說和電影,聯繫起來。
兩分鐘的預告片裡,馬思純一臉的壯烈和倔強,像學生會的主席,像抗日救國遊行的學生代表,但唯獨不像葛薇龍。
她的臉上沒有葛薇龍的謹小慎微,小心翼翼,也沒有葛薇龍明晃晃的欲望和墮落。
而彭于晏飾演的喬琪喬,更是看得讓人尷尬癌都快犯了。
他像黃包車的車夫,像出身貧苦自強不息的小人物,唯獨不像喬琪喬。
甚至,我一度覺得,他只要脫下那身西裝,就可以立馬到隔壁的黃飛鴻劇組去報導。
我在他的臉上看到的,都是希望,都是陽光,都是隨時做好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正面形象。
這些特質,都很正能量,也很迷人。
可這些,不是一門心思吃軟飯的喬琪喬身上,應該有的。
《第一爐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葛薇龍雖然年輕,但並非未經世事。
她從上海輾轉去到香港求學,出身寒門,見過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
她很知道貧窮是什麼樣的滋味,也知道自己如果停止學業回到上海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人生。
她雖沒見過什麼場面,但是一直有自己的盤算和心思。
所以,她才決定投奔這個跟家庭已經決裂了多年的姑媽,她不是沒有猶豫過,可相比被姑媽利用,她更怕重新回到那個看不見希望和未來的上海。
她有向上爬的野心和欲望,也有因為生活太貧窮對富裕的嚮往。
所以,當她在見識到了姑媽紙醉金迷的生活之後,她心甘情願的沉淪了。
葛薇龍的遭遇,就好像是一個見慣了貧窮的人,忽然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金光閃閃的陷阱裡,沉淪,自是必然的事情。
無形中有一雙大手,一直在推著她往前,然後一步一步,直到走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這就是葛薇龍,她是值得同情的女學生,也是令人不恥的交際花。
明明可以選擇,卻偏偏選了一條最不應該走的路。
有些可憐,但也可憎。
張愛玲是最擅長寫這樣的故事的,人性被她一層層的扒開,最後只剩下一副不加修飾醜陋的枯骨。
她也很明白生活的真相,從不介意把美好撕扯開來,暴露在陽光底下。
讓我們看到原來外表光鮮亮麗的錦緞,內裡,早就長滿了蛀蟲。
從這些我們能看得出來,葛薇龍這個角色是複雜的,而駕馭這個角色,是需要人生閱歷和一定的人生感悟的。
而從小被保護的很好的馬思純,顯然沒有辦法對葛薇龍的心理有更加透徹的理解。
所以,當馬思純宣布接演角色的喜訊,並且在微博上發布了《第一爐香》的讀後感的時候,就立馬遭到了張愛玲粉絲的圍攻。
馬思純把《第一爐香》純粹的解讀成了一部青春疼痛文學,把葛薇龍理解成了一個為愛犧牲的傻女人。
對於人性的思考,全部都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唯美浪漫但是卻虐心的愛情。
看客們實在是沒辦法相信,寫出這樣讀後感的馬思純,怎麼能把人物詮釋好。
畢竟,從一開始,她就選擇了錯誤的方向。
愛情並沒有在《第一爐香》裡,佔據太多的比重。
所謂的愛情,不過是梁太太和喬琪喬精心設計過的,想要套牢葛薇龍的連環套。
而葛薇龍自己呢,若說做的這一切完完全全的都是出於愛情,那麼未免也太過牽強。
她愛喬琪喬,但是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愛,吸引她留下來的,並不單單是喬琪喬,還有那大衣櫃裡滿滿一衣櫃華美的裙子。
愛情,又何嘗不是她為了讓自己的沉淪顯得更有尊嚴一些的藉口。
畢竟她還年輕,雖然虛榮,但還是想顧全一些顏面的。
這是一場葛薇龍做的,紙醉金迷的夢,夢裡的男人,並非一定是喬琪喬,只是他恰好出現,也恰好合適。
而喬琪喬呢,更是沒有絲毫的真心,他能給葛薇龍最大的愛,就是在看著她墮落的時候,流露出同情的眼神和一點點的不忍。
這樣的兩個人,談愛情,未免有些勉強了些。
而在這次發布的預告片裡,屏幕上打出的一行行字則好像是為了回應馬思純之前疼痛青春的言論似的。
句句,都在講愛情。
少女的自甘墮落變成了為了愛情偉大犧牲的壯舉,人性的貪婪都被悄無聲息的抹去了。
小說的立意,被徹徹底底的改變。
如果不了解原著小說,只看預告片,我一定以為這是一部徹徹底底的愛情片,是一個你儂我儂的愛情悲劇。
是一個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少女和一個專一認真不惜背棄家族也要和自己心愛的姑娘在一起的少年的瑪麗蘇劇。
甚至都想情不自禁的說:我不要這世界,我只要你。
一場紙醉金迷關於一個少女墮落的夢,就這樣徹頭徹尾的變成了浮於表面的疼痛文學。
其實小說影視化被群嘲並不是第一次,很多本身很有深度的小說在被影視化之後,就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味道。
《第一爐香》也並不是例外。
我們現在有一種正確叫政治正確,我們總是下意識地去喜歡一些偉光正的東西。
作為一部電影的女主角,自然要三觀正,要做正確的選擇。
可以為了愛情犧牲,但絕不能為了金錢沉淪。
可是,矛盾就在這裡,人是立體的,不會只有一個面,況且,我們都不是聖人,一個正常的人,也不會面對誘惑始終無動於衷。
偉光正的人物塑造起來確實毫不費力,但是卻失去了人物原本應該有的靈動和生氣。
最後,都成了一個個扁平的標本。
少女的墮落,人性的陰暗,人心的善變。
這些不那麼偉光正的東西,才是人之常情,才是我們希望看見的東西。
更何況,哪怕是張愛玲筆下的男人,也都是精於算計並且浪漫涼薄的,他們,也絕不會僅僅是沉迷於女人的愛情。
更不會,去上女人的當。
而這些,在目前發布的預告片,找不到任何的蛛絲馬跡。
借用《第一爐香》小說原著的一句臺詞:
這個年頭兒,誰是那個羅曼蒂克的傻子?
你想,你仔細想。
-END-
配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晚時|原創不易,點個讚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