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忘了馬思純吧,還是回到張愛玲的小說改編上

2021-01-11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訊 馬思純的一篇讀後感,最近引來了不少風波。一篇關於少女如何墮落為姑媽謀人,為丈夫謀錢交際馬花的故事,在她的感悟裡,則是:

 

因為之後我將知道,張愛玲的卑微換不來她的愛人。低到塵埃裡,一生只會發生一次。因為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


 

這不是馬思純第一次的微博張愛玲感悟,卻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原因有一個,她讀的是《第一爐香》,恰好在今年暑期公布,將由許鞍華導演改編成電影。


 

這部小說中的三個角色,一個是中年交際花姑媽梁太太,一個是一張白紙被當做交際花培養的葛薇龍,一個則是混血浪蕩公子哥兒喬琪喬。

 

演好了,聽起來都有得獎相。也無外乎女明星們正在為此努力爭取的傳言甚囂。

 

從鞏俐到陳衝,侯孝賢到許鞍華《第一爐香》20年仍未開燒。


許鞍華導演

 

說起來《第一爐香》算得上是「絕世大餅」了。

 

早在2005年,製片人徐楓就透露,《第一爐香》的版權已經買了十幾年,但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演員一直沒有拍。

 

電影人徐楓

 

但是2005年,湯臣影業在投資拍攝了《美麗上海》之後,卻因為徐楓忙於打理亡夫產業,而無暇顧及電影事業了。和陳凱歌、姜文、馮小剛等導演的合作就此停擺。而林語堂《紅牡丹》、張愛玲《第一爐香》、李碧華《潮州巷》、司馬中原《歪狐》等小說改編項目也就此不見天日。

 

當年據說徐楓的設想,是請侯孝賢執導,鞏俐扮演姑媽梁太太,章子怡飾演葛薇龍。侯孝賢提到過這件事:

 

「徐楓曾經找我拍《第一爐香》,我說可惜我拍不到。因為那個繞來繞去、那個幽委的感覺對我來說太難了,而且一定要講上海話,一定是上海那個時候的氛圍,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我說你找王家衛吧,王家衛有可能,因為王家衛是唯一呈現上海風華呈現得很好的導演,他是有這個印記的。」


導演侯孝賢

 

對於演員的設想,徐楓也曾經在回答網友提問時也很坦承:

 

「我一直覺得鞏俐來演姑姑,章子怡來演侄女會比較像,我一直不覺得她們很像,她們在有些地方會有一點點像,如果她們兩個人來合作這個電影,這已經是三年以前的事情,那時候還沒有拍《藝妓回憶錄》的時候,我那時候很多想要合作的導演還沒有想清楚,我覺得她們兩個人在一起拍戲,一定會有很大的火花,等於我錯失了第一次的機會,我自己也跟自己講,也不要太介意,主要能把一部戲拍好,是不是第一次,倒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鞏俐和章子怡《藝伎回憶錄》

 

09年,關錦鵬去美國碰到了陳衝,剛演過《色,戒》裡易太太的她也對《第一爐香》動了心思。陳衝對關錦鵬說,阿關,你要不要拍《第一爐香》,我來演姑媽,湯唯演葛薇龍。

 

那個時候這篇小說的版權還在徐楓手裡。雖然與陳衝合作過《紅玫瑰與白玫瑰》,但想二度改編張愛玲,關錦鵬只能放手。

 

直到2016年,《第一爐香》出現在了電影備案公示表當中,備案單位卻是青鳥影業。


 

2018年,《第一爐香》的導演敲定許鞍華,這隻「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終於找出一角。


 

青鳥影業由2016年離世的電影人夏夢創立,開山作便是許鞍華的《投奔怒海》。夏夢過世時,把影業傳給了自己的朋友,新的青鳥影業,首部作品還是許鞍華。

 

某種程度上,也算一種「小團圓」。

 

算上《第一爐香》,已是許鞍華第三度拍張愛玲,還有一次執導話劇《金鎖記》的經歷。但和話劇舞臺相比,電影圈改編張愛玲卻顯得有些望而卻步。


 籌備舞臺劇《金鎖記》時的許鞍華

 

早在1944年,張愛玲便親自將前一年寫的小說《傾城之戀》改編成4幕8場的話劇,當年12月16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演。

 

這之後,又有80年代海豹劇團根據《茉莉香片》改編的話劇《香片》;進念·二十面體的《心經》等等舞臺作品。

 

僅話劇導演林奕華一人,便有8次改編張愛玲作品的經歷。


 話劇導演林奕華

 

而在1976年,劉松仁等就出演了電視劇《半生緣》;此後林心如、蔣勤勤又出演了一版;現在蔣欣、劉嘉玲的版本也有待播出。


 

《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張愛玲的名篇,也都上過小熒幕。除了授權翻拍,TVB則在1984年將《第一爐香》的故事融入到了電視劇《儂本多情》當中。

 

 《儂本多情》的前半部分,便是《第一爐香》的翻版。


 

痛失雙親投靠姑媽的商天娥便是葛薇龍,關菊英演的操縱商天娥婚事的姑媽唐瑛自然仿照的是梁太太。讓《儂本多情》成為經典的,則是張國榮出演的詹時雨,對應的當然是《第一爐香》裡的喬琪喬。


 

雖然小熒幕和舞臺對於張愛玲的改編一直熱潮不退。但在許鞍華版本的《第一爐香》前,大銀幕上僅出現過五部張愛玲的作品。

 

而且這些作品,大多爭議頗多。

 

飽受批評的一點,則是折現電影失去了張愛玲特有的腔調。事實上,張愛玲的小說最大特色並非情節,而是她特有的比喻和心理描寫。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作品被搬上銀幕上,不少人都覺得似是而非,恰如假借張愛玲之名的《笑聲淚痕》。

 

首位將張愛玲搬上大銀幕的還是許鞍華,改編的是《傾城之戀》。


 

初次拍攝自己文學偶像作品的許鞍華顯得很緊張,對小說並沒有進行大幅度的刪改解讀,幾乎是亦步亦趨地完成了所有故事情節。

 

當年電影還算成功,1984年上映,票房達到813萬港幣。周潤發也被認為是扮演範柳原的合適人選。但繆賽人卻被認為並不適合白流蘇。


 

許鞍華自己對《傾城之戀》也不滿意,除了認為自己對張愛玲理解有誤,導致怎麼做都有點不對。更多的則是當時邵氏公司小氣,不肯在布景和道具上砸錢。

 

現在的觀眾對《傾城之戀》不滿意,則是因為喪失了原作的精髓。

 

一個寡婦和一個情場老手在戰時香港的故事,怎麼拍和怎麼講,其實不一樣。張愛玲的筆下,情場如戰場,白流蘇的心理描寫百折千回。


 

男女間的試探被張愛玲寫的搖曳生姿。而初次改編張愛玲的許鞍華,則戰戰兢兢地對原著幾乎看圖說話,最終也只能落得連她自己提起來,也是醜話說得多。

 

1988年,臺灣導演但漢章也對張愛玲下了手,選擇改編《怨女》。


 

事實上,《怨女》也是張愛玲自己中年後,對《金鎖記》高度戲劇化不滿,重新改寫而成。

 

相較《金鎖記》,《怨女》變得更加散淡,刪去了很多戲劇化的情節,轉而多了很多心理描寫。但漢章改編《怨女》,實則也是對自己的挑戰。


 

好在這部電影演員選的不錯,夏文汐漂亮,是原著裡「麻油西施」的長相。五官薄,也的確稱得住嫁入姚家之後的「怨」。

 

可惜但漢章在改編《怨女》時犯了和許鞍華一樣的問題:覺得一定要忠實原著。按照張愛玲寫成的故事,臨摹一般,一筆一划都不省略,照本宣科。

 

這也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張愛玲電影毫無張愛玲特色,四平八穩。

 

但漢章之後,5年沒有導演敢碰張愛玲的小說。直到1994年關錦鵬導演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才開始90年代的張愛玲改編。


 

這篇小說裡,白月光硃砂痣、白米粒蚊子血的比喻成為不少讀者的心頭好。也從「紅白」開始,張愛玲電影的選角也成為了不少媒體和觀眾熱議的對象。

 

關錦鵬的這部張愛玲能被銘記至今,自然也是兩朵玫瑰選的嬌媚明豔。

 

誰都沒想到,演慣豔麗角色的葉玉卿可以在電影裡演白玫瑰孟煙鸝;「中間像是隔了一層白色的膜」,不說話,走路靠後,一種少女的美。葉玉卿的眉眼也帶著點苦,自然而然地成了蒼茫的白月光。


 

「小花」出身的陳衝則變成了紅玫瑰王嬌蕊。有稚氣的嬌媚,椅子一震動,手臂上的肉微微一哆嗦,不是肉多,是骨架子小,顯得胖。


 

有這樣的驚喜選角,再加上演員們在電影裡的表現,《紅玫瑰與白玫瑰》成功了一半。搭配上杜可風的攝影,可以說還原了張愛玲的文字質感。

 

 1997年,許鞍華再度挑戰張愛玲,挑的是《半生緣》。

 

在許鞍華之前,香港新浪潮導演譚家明曾希望能夠將此書拍成電影,甚至專門拜託王家衛代筆致信張愛玲請求改編。

 

王家衛給張愛玲的去信寫了些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回信卻得到了曝光。信是這樣寫的:

 

 

只是最終,張愛玲也沒有看到王家衛的電影,譚家明拍《半生緣》也沒有了下文。兩年後,許鞍華的《半生緣》上映。

 

這部電影又從選角上先勝一籌,找到了梅豔芳與吳倩蓮演姐妹二人。

 

細看二人,有相似的眉眼,演曼楨和曼璐二人,倒是合拍。


 

葛優演祝鴻才,也是「笑起來像貓,不笑像老鼠」。黎明溫吞的脾性,也竟然成就了沈世鈞。電影回到大陸取景,南京的玄武湖、清涼山皆入鏡。


 

和《傾城之戀》相比,許鞍華在拍《半生緣》時,放棄了忠實原著的方法,而是加以改變,同時以《十八春》和《半生緣》為底本,刪改了中後段陰鬱恐怖的哥特小說情節,加重了尾端再相見時的無奈。

 

《半生緣》之後,張愛玲的改編再度進入停滯,直到10年之後,李安才帶著《色,戒》出現在觀眾視野當中。


 

和《傾城之戀》等名篇相比,《色,戒》作為張愛玲的晚期作品,並不十分引人注意,但也因此改編起來更加留有餘地。

 

和以往的電影相比,李安改編的《色,戒》恰如一隻上海人吃完又拼回完整形狀的大閘蟹:披著張愛玲的皮,講得卻是李安自己的私貨。、


 

對於改編《色,戒》,不少人的問題仍然停留在怎麼去將那些比喻和心理描寫影像化。怎麼去拍放走易先生時那「緊張得拉長到永恆的這一剎那間」?又如何去表述王佳芝與易先生那「虎與倀的關係」?這些看似都是難題。

 

李安的答案是破。

 

於是他放大了不少原著中一筆帶過的情節——太太們的牌桌,易先生和其他女人的關係,乃至於王佳芝「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衝掉了。」


 

李安的操作,讓《色,戒》變得格外豐富,也因此成了不少人心中張愛玲改編電影的首位。

 

除了這5部電影,侯孝賢的《海上花》其實也脫胎於張愛玲。


 

本想拍攝鄭成功題材的侯孝賢在尋找關於古代妓院素材的時候,被朱天文推薦了張愛玲翻譯成國語的吳語小說《海上花》,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拍成了電影。

 

雖然曾經拒絕掉了《第一爐香》,但最近幾年,一直有傳言說侯孝賢動過翻拍《小團圓》的心思。

 

除了這些名篇,其實導演們大可以將目光放在一些略顯冷門的篇目上。

 

比如《心經》,我最好的閨蜜變成了我的後媽。驚悚吧?

 

說不定就是下一個金馬雙黃蛋呢。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小說改編電影《第一爐香》首支預告引熱議:彭于晏馬思純造型...
    由馬思純、俞飛鴻、彭于晏、張鈞甯、範偉、梁洛施、張佳寧、尹昉、秦沛、白冰等聯合主演的電影《第一爐香》有了新消息。9月6日,該片在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曝光了首支預告,錯綜複雜的情感浮世繪初露真容,主演們的造型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的熱議。
  • 彭于晏新電影演反派,搭檔馬思純張鈞甯,改編自張愛玲小說
    該片名叫《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由許鞍華導演執導。而且許鞍華還是張愛玲迷,這次她為了拍《第一爐香》,和編劇王安憶去到了港澳地區實地考察,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該片講述的是女學生葛薇龍為求學,不遠萬裡從上海來到香港,她先去投奔了姑母,但卻被利用圈錢,葛薇龍每天在紙醉金迷的城市生活
  • 馬思純彭于晏演繹愛恨糾葛,張愛玲小說改編,第一爐香發布預告
    今日,《第一爐香》發布長達1分49秒的預告片,融進了馬思純、俞飛鴻、彭于晏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恨糾葛,抒情音樂將情感層層推進,引人深思。《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經典小說,由許鞍華執導。清純女神馬思純、國民男神彭于晏、氣質迷人的俞飛鴻,熱度演技並存的三位演員加盟此片
  • 張愛玲《第一爐香》馬思純彭于晏第一爐鋼,改編作品選角是關鍵
    張愛玲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是一大挑戰,這一次許鞍華導演挑戰了……張愛玲原著小說裡早在電影選角時,就遭到了群嘲,憑心而論,許鞍華導演是個難得的好導演,很優秀,是史上首位榮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特別金獅獎的女導演,對於改編張愛玲作品
  • 張愛玲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為什麼引發爭議的總是選角?
    男女主演馬思純、彭于晏分別和張愛玲筆下長了一張粉撲子臉的葛薇龍、「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喬琪喬頗有反差。有人甚至調侃:這樣的《第一爐香》,怕是要成為「第一爐鋼」。「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張愛玲」,張愛玲小說改編電影,為何這麼難?
  • 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第一爐香》的電影~是非真多
    這部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第一爐香》,由彭于晏、馬思純和微胖的馬思純實在不像張愛玲小說中的女主。而小說中男主喬琪喬是個又渣又迷人的花花公子,給人一種病懨懨的感覺,彭于晏卻是健美好身材,胸部還很大。解釋說:只是導演覺得馬思純就是那種還帶著學生氣,表面上看起來有點鈍,內心卻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和葛薇龍(書中女主)很像。
  • 張愛玲小說改編《第一爐香》首支預告引熱議:彭于晏馬思純造型「和想像的不一樣」
    由馬思純、俞飛鴻、彭于晏、張鈞甯、範偉、梁洛施、張佳寧、尹昉、秦沛、白冰等聯合主演的電影《第一爐香》有了新消息。《第一爐香》劇照影片再現了葛薇龍(馬思純扮演)彭于晏馬思純亮相預告片有網友看完預告片表示,彭于晏和馬思純的造型和想像的不一樣
  • 為什麼張愛玲IP很難將選角改編成電影?
    正在談論泛娛樂/每晚分享有價值的原始內容/根據小說張愛玲改編的電影《第一爐香》高調舉行開機儀式。在《第一爐香》新聞發布會上,觀眾被告知演員彭于晏、馬思純將分別扮演影片中的男女角色喬琪喬和葛薇龍。事實上當馬思純之前被稱為《第一爐香》的女主人時,她因為在微博上的「公知」演講而受到波的嘲諷,這一次,這位官員再次確認了她的女主人身份,此外,隨著彭于晏的加入,大部分網友,尤其是張愛玲的粉絲表示無法理解選角的電影。
  • 彭于晏、馬思純主演《第一爐香》,盤點張愛玲6部經典電影
    民國才女作家張愛玲的作品經典傳世,出生名門、家世顯赫的她受過中西方教育,小說不但經過中國古典的薰陶,寫作風格也有西方文學的利索。近年來張愛玲的作品不斷被翻拍成電視劇和電影,2001年國際名導李安的《色,戒》再將張愛玲的名著推向頂峰,2020年馬思純和彭于晏主演的《第一爐香》未演先轟動,我們就來看看張愛玲還有哪些經典曾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吧!
  • 把張愛玲小說改編成電影,歡喜多還是失落多?
    從《傾城之戀》到《半生緣》,看張愛玲小說作品改編的電影世界。>1其一原著中感情裡的機關算計才是重點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對於小說的改編,總有一個矛盾激化點,那就是對原著的忠實度。是以,張愛玲的小說在電影改編上自有獨特的藝術成就,但也擺脫不了光影對文字深意挖掘表現不夠的劣勢。註定其直白容易被人接受,卻難以給人留下無限想像的空間。
  • 馬思純因為胖被張愛玲書粉抵制了?
    Hi大家好——話說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翻拍以來,首先就在選角上翻了車。我們先來看看書中對女主角的描述——再看看路透圖中的馬思純——比如書中&34;,很明顯形容的是更偏東方相的寡淡臉,整體氣韻上也會古典一些。會更偏重小家碧玉的類型。但是馬思純的面部風格是偏大氣的。
  • 馬思純彭于晏被吐槽,誰才符合張愛玲?
    關於兩位主演馬思純和彭于晏與張愛玲原著氣質相距甚遠的批評以及「油膩」、「土味」、「虎妞和祥子」的吐槽多年後,沒能成為「葛薇龍」的陳衝念念不忘,在拍完同樣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 在《第一爐香》正式與我們見面前,不妨回到張愛玲原作裡,依據文字想像葛薇龍、喬琪喬的樣子。 與此同時也把前面我們提到的男女演員人選代入其中,看看誰的外形和神韻最有還原力。
  • 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第一爐香》,入圍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
    許鞍華執導、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第一爐香》發布首支(威尼斯版)預告,揭開葛薇龍、梁太太、喬琪喬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該片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首度曝光電影《第一爐香》預告,葛薇龍(馬思純飾
  • 許鞍華新作來襲,馬思純彭于晏聯袂,網友卻說這風格不是張愛玲?
    日前,繼《明月幾時有》之後,許鞍華帶來了自己的全新力作《第一爐香》,作為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作品,再加上也是張愛玲小姐的小說改編的作品,該片還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不過,預告片一出廣大網友卻吵翻了天,很多觀眾覺得,完全沒有張愛玲小說的氣質和意境,選角不符合觀眾預期,當然,
  • 彭于晏馬思純主演張愛玲這部小說,卻被說更適合演《駱駝祥子》?
    微博隨便搜索▼我們先來看張愛玲原著的情節梗概:葛薇龍的姑母貪戀男色,但是她年老色衰無法吸引年輕男子,於是利用侄女作為招牌吸引男人。故事圍繞的就是葛薇龍從不為金錢所動的清高女孩到心甘情願成為姑母招攬男人的招牌的過程。不是說馬思純和彭于晏不是好演員,而是兩個人的氣質和角色人設相差十萬八千裡。
  • 誰能拍張愛玲?
    被稱為「紙上電影」的張愛玲小說,極具畫面感和鏡頭感的寫作手法,一直被誤認為很適合影視改編。但幾十年過去,成功的張氏作品影視化卻不算多,近十年連改編的動作都變少了。選角都能掀起一波波討論的張愛玲小說,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大IP。
  • 為拍張愛玲小說,許鞍華還是向資本低了頭
    2.改編張愛玲小說的得與失2020年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小說不再有執導過話劇版《金鎖記》,也拍過《傾城之戀》和《半生緣》,加上《第一爐香》,許鞍華拍過4部張愛玲的小說。改編張愛玲小說的日子,也是許鞍華不斷試錯成長的日子。1982年,《投奔怒海》商業口碑兩開花,許鞍華被邵氏招安。
  • 彭于晏、馬思純上演「鄉村愛情故事」,張愛玲的經典要毀了
    Wow~一開始知道許鞍華要翻拍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時,豆丁是非常開心的。畢竟,它是張愛玲傾注了無數心血而成的佳作,屬於經典中的經典。無論是幹練瘦弱的曼楨,還是性格內向的世鈞,都貼合了原著,成了無數人心中的經典。可惜的是,許鞍華《第一爐香》的選角,沒有延續《半生緣》的講究。
  • 偽張愛玲迷?馬思純發讀後感遭「燕公子」diss,耿直還是無知?
    咱們來簡單說說這位「衣錦夜行的燕公子」吧。度娘顯示這是一位事業有成的網紅作家兼資深經紀人。同濟大學畢業(高材生),主修英美、比較文學(怪不得敢談張愛玲),現任某傳媒副總裁。代表作有《戀愛口語:我們到底要跟男人聊什麼》、《迎男而上——泡男人才是正經事》等。
  • 電影第一爐香:張愛玲小說改編成文藝電影
    哈嘍哈嘍,大家好,小編來了,小編繼續給大家推薦影視劇集,今日推薦劇集之第一爐香,電影第一爐香是由許鞍華執導,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第一爐香》發布首個預告,揭開葛薇龍、梁太太、喬琪喬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該片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可見這部電影的製作班底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