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2歲的蘇繡大師蔣雪英在蘇繡史上寫下過屬於自己的輝煌,她曾43次受邀東赴日本,傳授蘇繡文化,因為她開拓性地將精緻無比的蘇繡繡在了和服腰帶上,令「蔣氏刺繡」一度風靡日本,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的結婚禮服「七鶴禮服」就是她繡制的。今年2月,蔣雪英老人向正在籌建的中國絲綢檔案館捐出珍貴檔案46箱,數量之多令整個蘇繡行業震驚,經過一番打探,大家才發現老人其實有著許多無奈,為給繡娘發工資,她不得不將自家房子賣了。
通訊員 樊寧 現代快報記者 王玲玲
她將中日刺繡針法融會貫通
1933年10月27日,蔣雪英出生於蘇州市吳縣衛湖鄉(現為胥口鎮)蔣墩村。她自小在「家家戶戶加繡繃」的環境之中長大。心靈手巧的她,繡出來的枕套、背面、鞋頭花很受歡迎。
1971年,蔣雪英憑藉在蘇州刺繡工藝美術生產合作社的出色表現,被調到吳縣刺繡總廠,一幹就是30年,擔任副廠長近20年。1973年,日商到上海尋求和服腰帶生產廠家,上海外貿公司立即委託南通、揚州、蘇州的4家工廠試樣。當時,吳縣刺繡總廠的主打產品是生產任務充足的抽紗繡花臺布,所以當蔣雪英從上海接來和服腰帶試樣任務後,議論聲四起:「繡製成千上萬塊臺布只需一個花樣,而繡制和服腰帶一件一個花樣,純粹是自找麻煩。」面對非議,她堅信多開發一個產品,工廠就多一個發展機遇,力排眾議,從確定色彩、估工報價到安排生產獨自完成。
蘇繡原來有30多種針法,常規的蘇繡劈線細,雖美觀卻費工而且不耐磨,與要求美觀、實用的和服腰帶相左。蔣雪英做了大量功課,最終她將和服腰帶的日本生產工藝與蘇繡傳統繡法巧妙融合,移植了20多種日本針法,如匹田繡、管繡、押繡等。她大膽採用不起毛的打子繡針法,同時運用既省工又可防止長線起拱的匹田繡,將中日刺繡針法融會貫通,解決了這一難題,為此撓頭的日本客商綻開了笑臉:「你們對路了。」 蔣雪英的試樣以70%的選中率承接了外貿公司大部分和服腰帶訂單,從此開拓了日本市場。
山口百惠的結婚禮服是她繡的
精美華貴的蘇繡和服腰帶在日本成了身份的象徵。蔣雪英指導繡制的獅子留袖和服,手繡散套、撓針、滾針等10餘種針法相互摻和,威風凜凜的雄獅活似欲躍出,被日本公主購買,日本皇后珍愛的真金線繡「仙鶴留袖」,同樣由她指導繡制。人們以擁有繡有「蔣雪英」印章的和服腰帶為榮。
1980年,影星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結婚,山口百惠的結婚禮服「七鶴禮服」由吳縣刺繡總廠的蔣雪英指導並參與繡制,紅底禮服上,7隻仙鶴飄飄欲仙,傾倒了日本年輕人,競相模仿、爭購。3個月後,同樣款式、花色的48件禮服訂單,交由吳縣刺繡總廠趕製。
從1977年起的37年裡,蔣雪英43次受邀訪問日本,足跡遍布169個城市,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9月,她在廣島、佐賀、京都3地展覽和服、腰帶、畫片。據了解,自1992年起,「中國蘇州刺繡展——蔣雪英的世界」每年都會在日本舉辦一兩次。蔣雪英以和服腰帶為媒介,使日本人認識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精深高雅的蘇繡藝術,在他們的心目中,弘揚中華民族藝術的蔣雪英是國寶級人物,因此贈與她「人間國寶」的美譽。
創下逾億元利潤,卻只拿微薄工資
進入吳縣刺繡總廠後,蔣雪英親自輔導萬餘名繡女掌握了繡制和服腰帶技能,靠著滾雪球效應,蘇州兩萬餘名繡女成了繡制和服腰帶好手,每日坐在家中飛針走線,靠著一針一線辛勤勞作,她們蓋起了樓房,婦女的地位也提高了,這是蔣雪英最自豪的事。
從1973年起,在吳縣刺繡總廠唱主角的臺布讓位給和服腰帶,和服腰帶繡制的銷售額年年攀升,從1973年的9.11萬元飆升至1989年的3005.5萬元,截至2002年,和服腰帶來料加工總額為4億餘元,利潤逾億元。
大家都認為,功臣蔣雪英應該賺得盆滿缽滿。但事實上,她依舊過著恬淡的生活,靠微薄的工資度日,1973年,月工資只有36元,1996年起6年間,她承包吳縣刺繡總廠和服分廠後,每年上交數百萬元利潤,而她每年的獎金最高也不過2萬元。如今,她每月退休工資4500元,在自己的公司,她則與退休員工一樣只拿1600元。「每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一生致力於和服腰帶事業,別人發財我不眼紅」,她淡然一笑,甜甜的笑靨盛滿了平和,超然物外。
遭遇改制,她重新創業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日本和服銷售的黃金時期,之後走下坡路,昔日興盛的吳縣刺繡總廠也日漸衰敗,2003年1月,吳縣刺繡總廠改制,所有員工退休或下崗,70歲的蔣雪英再次挑起沉甸甸的擔子,她組建了蘇州蔣雪英刺繡有限責任公司,吸納吳縣刺繡總廠下崗的30名員工。
她這名董事長、總經理毫無風光可言——破舊的桌椅、櫥櫃從原廠借用;公司成立之初,借用吳縣刺繡總廠2000多平方米廠房,未滿1年,天天被催趕著搬家。幾經周轉,2008年蔣雪英租借了原來的蘇州刺繡廠的廠房重新創業,這時她已75歲。生意越來越難做,為節省開支,廠房面積越來越小。
「工作是一種樂趣,身體允許的話,我還要為後人多做點。」蔣雪英調侃自己現在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相近,每天6點半起床,8點10分出門上班,清早在家燒好飯菜,帶到公司,中午在微波爐上熱一下,中餐就對付了,下午5點下班。
民保辦:今年將考慮專項資金扶持
廠房就是蔣雪英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希望政府能夠出臺扶持傳統民間藝術的方案,譬如規劃一塊地,統一建造廠房、工作室,以優惠價格供應民間工藝大師,以解除他們經濟實力不足之難。」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她還沒有退休的計劃,她現在最大的心願是支撐到公司的員工安然退休,使他們拿到退休工資,後半生有保障。另外,作為蘇繡第三批國家級傳承人,她想培養出接班人,將蘇繡和服腰帶的手藝傳承下去。
事實上,蘇州文化界、工藝美術界的許多人都非常關心蔣雪英老人的現狀,為老人奔走呼籲。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館長馬建庭,作為人大代表在今年蘇州兩會期間提交議案。「蔣雪英大師是我們非常尊敬的前輩,她曾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在蘇州為數不多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她還榮獲過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她用畢生心血保護著蘇繡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政府應當進行充實的調研,並有針對性地對她進行扶持。」馬建庭介紹。另外,蘇州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龔平也表示,蔣雪英傳承保護蘇繡不遺餘力,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今年將考慮對蔣雪英的大師工作室進行專項資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