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上映的《龍爭虎鬥》,給以槍戰、爆炸、飆車為主的好萊塢動作片,打開了一扇門。也讓在影片上映之前,就不幸去世的主演李小龍,成為了美國青少年的功夫偶像。
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好萊塢,沒有因此放棄中國功夫的動作元素,他們把目光再次投向了香港,並選擇了憑藉《醉拳》、《師弟出馬》嶄露頭角的成龍。
為了把年僅26歲的成龍,快速推向國際市場,華納和嘉禾為此打造了一部名為《殺手壕》的動作片。在《殺手壕》拍攝之時,美國人就把成龍當作了,繼李小龍之後的新一代功夫偶像。
但是,由于成龍有著與李小龍完全不同的打鬥風格,以及成龍與好萊塢動作設計理念的差異。
《殺手壕》在1980年上映之後,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成龍的第一次好萊塢之旅,也以失敗而告終。
1985年,成龍再次來到好萊塢,主演了一部名為《威龍猛將》的動作片,影片上映後依舊是反映平平。
直到10年之後,已經成為「亞洲王」,並且在美國也有著很高知名度的成龍,再次來到好萊塢,一切才發生了變化。
幫成龍打開好萊塢大門的《紅番區》,是唐季禮導演與成龍的第二次合作,也是成龍對好萊塢市場的第三次嘗試。
《紅番區》拍攝於1994年,是成龍第一部製作成本過億的影片,也是成龍在不惑之年的巔峰之作。
在影片拍攝過程中,成龍依舊延續了自己感拼敢打的作風,並因此導致左腿受傷。所以,在《紅番區》結尾的電影花絮中,我們看到了成龍打著石膏拍戲的畫面。
事實上,《紅番區》中的一些打鬥場景和畫面,即便是現在看來,仍是令人熱血沸騰。成龍在影片中的「驚天一跳」,更是震驚了整個世界,好萊塢動作片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啟發。
《紅番區》1995年1月在內地上映,累計票房9500萬,在當年的內地票房排行榜中,僅次於阿諾·施瓦辛格的《真實的謊言》。
春節期間《紅番區》的熱映和超高票房,不僅帶給了人們「賀歲片」的全新概念,而且使「賀歲檔」逐漸成了中國電影票房最肥美的一塊蛋糕。
1996年《紅番區》英語配音版在美國上映,並取得了3239萬美元的票房,這一北美票房記錄,直到2002年才被張藝謀的《英雄》所打破。
《紅番區》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是成龍進入好萊塢的開始,其後《尖峰時刻》系列影片的出現,使成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巨星。
與同期拍攝的好萊塢動作大片相比,《紅番區》中的打鬥場面,顯然更具觀賞性。
以1995上映的《虎膽龍威3》為例,除了爆炸、飆車和槍戰,在影片中幾乎找不到與格鬥相關的畫面,而成龍雜耍式打鬥的出現,恰好補齊了好萊塢動作片的最後短板。
此後數年間,以中國功夫為代表的東方美學,在好萊塢大行其道,1999上映的《黑客帝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在目前的好萊塢電影中,中國功夫的元素更是被利用到了極致,無論是動作片、科幻片還是動畫片,都可以找到東方美學的影子。
除了炫目的動作場面,《紅番區》中的追逐戰同樣火爆,無論是片頭的飛車黨,還是結尾的氣墊船,都令人印象深刻。
正是這些好萊塢當紅因素,以及成龍個人喜劇動作風格的結合,才成就了《紅番區》的全球火爆。
《紅番區》上映至今,已過去了25年,早就過了花甲之年的成龍,雖然沒有了「一躍而下」的體能,卻依舊用自己的堅持,維持著國產動作片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