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賀歲片之王,成龍的十大賀歲電影,《紅番區》意義非凡

2021-03-03 電影新世界

生命豁出去,留下了驚人快事

英雄有骨氣,雄視世界似醒獅

《英雄故事》

【香港賀歲片之王,成龍的十大賀歲電影,《紅番區》意義非凡】 

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但有很多東西不僅長流影史,還依然影響了當今影壇的發展。比如,由香港電影人發明的賀歲片,現在也仍是無數觀眾熱捧的對象,無數影視公司票房競爭的神器。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電影已經有了賀歲的概念,到1981年1月30日許冠文的《摩登保鏢》之後,賀歲片的檔期和喜劇化風格有了明確的定義。

雄霸70年代香港票房榜的許冠文是香港影壇的第一代喜劇之王,雄霸90年代票房榜的周星馳是第二代喜劇之王,而香港影壇的賀歲片之王,只能是功夫巨星成龍

從80年代初成龍剛剛成名,包括近年全國上映的賀歲片,至今已經主演超過20部賀歲片,絕對實至名歸。除了國際動作巨星級的動作場面,成龍電影的動作喜劇風格,而且永遠不死的設定,最適合賀歲檔觀賞。

 

1980年2月9日《師弟出馬》

1982年1月21日《龍少爺》

1987年1月21日《龍兄虎弟》

1988年2月11日《飛龍猛將》

1991年2月7日《飛鷹計劃》

1992年1月25日《雙龍會》

1993年1月16日《城市獵人》

1994年2月3日《醉拳Ⅱ》

1995年1月21日《紅番區》

1996年2月10日《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1997年1月31日《一個好人》

1998年1月17日《我是誰》

1999年2月13日《玻璃樽》

2001年1月18日《特務迷城》

2003年2月13日《西域威龍2》

2010年1月15日《鄰家特工》

2010年2月14日《大兵小將》

2015年2月19日《天將雄師》

2017年1月28日《功夫瑜伽》

2019年2月5日《神探蒲松齡》 

那麼,從成龍的這些賀歲片中,選中十部最有代表性的賀歲片,應該是哪十部呢?

 

1980年的《師弟出馬》必須算一部,因為這是成龍被高價挖角到嘉禾之後,自導自演的第一部電影,而且是香港第一部票房過1000萬港元的大片。

香港的賀歲片特指在農曆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賀歲檔就是農曆春節期間的檔期;現在有內地媒體也會把元旦檔期叫賀歲檔,而原來的賀歲檔改稱春節檔。不管叫賀歲檔還是春節檔,這都是一年中最大最重要的檔期,也是票房密度最高的檔期。

雖然香港電影很早就有賀歲檔和賀歲片的概念,但最初的香港賀歲片只是在春節期間上映,並不會像現在這樣,踩著大年初一首映。

《師弟出馬》是1980年的2月9日上映,而那年的大年初一是2月16日,過年時已經上映一周了,很多觀眾很可能會看兩遍。

 

1987年的《龍兄虎弟》,以3546萬港元的票房再次打破香港年度票房紀錄,這也是80年代成龍第二部真正的票房冠軍作品。

《龍兄虎弟》原本是1985年就開拍,成龍卻在南斯拉夫拍外景時意外受傷,而且是生涯最重的一次,腦袋開了瓢,為此專門休養了一年。這也是成龍在嘉禾唯一剪了短髮的電影,受傷之後,乾爹何冠昌就嚴令成龍,以後不許剪短髮。

傷好之後的成龍還是那個玩命的成龍,在《龍兄虎弟》中依然有無數經驗的極限鏡頭,包括最後從山洞裡往熱氣球的驚天一跳。

 

1991年的《飛鷹計劃》,投資達1.15億港元,是香港第一部投資過億的大片,並且是成龍第一部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國際化大製作,也第一次在電影中啟用鄭裕玲、斯蒂夫·塔泰裡亞、池田昌子三位龍女郎。

90年代的香港影壇,開始是雙周一成的格局,之後周潤發去了好萊塢,又變成成龍和周星馳的二人轉。90年代周星馳拿了5年的年度票房冠軍,成龍3年;但周星馳有4次冠軍是在暑期檔,成龍全部是賀歲檔。

《飛鷹計劃》香港票房3905萬,是賀歲檔票房冠軍;而周星馳的《逃學威龍》是年度票房冠軍,但是在7月份上映的。

 

1992年的《雙龍會》,也是一部不得不說的神作。當初是為了給香港電影導演會籌集經費購置會址拍攝的,所以雲集了幾十位香港電影導演會的導演,包括王晶、徐克、吳宇森、陳嘉上、高志森、陳可辛、劉偉強、程小東、許鞍華等大導演。

電影中,成龍第一次分飾兩角,在膠片時代用純技術合成了雙龍並立的趣味鏡頭,看點和笑點十足。

可惜,那年是香港電影周星馳年,《雙龍會》3327萬港元的票房也僅僅排年度第9;那年的賀歲檔冠軍,是周星馳的《家有喜事》。

 

1994年的《醉拳Ⅱ》,是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

這是成龍唯一一次和香港資深武術指導劉家良合作,幫助對方獲得唯一一次香港金像獎和金馬獎的最佳動作設計獎,戰勝了袁和平的《精武英雄》,元奎的《中南海保鏢》和《新少林五祖》。

可事實上,兩人的合作過程並不愉快,最後的庫房醉拳大決戰,是成龍帶著他的成家班,重新設計獨立完成的。

1978年的《醉拳》是成龍的成名之作,之後,成龍已經轉型時裝動作喜劇,《醉拳Ⅱ》是成龍最後一次出演這種民國風的動作喜劇電影。

 

1995年的《紅番區》,是成龍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為嘉禾創造了1億港元以上的收益。

《紅番區》的香港票房是5691萬港元,內地票房9500多萬人民幣,臺灣省票房1.21億新臺幣,全部是破紀錄的成績;在美國也取得了3239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全球票房8230萬美元,幾乎橫掃全球。

《紅番區》也是成龍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電影市場的標誌,奠定了成龍在國際影壇的巨星地位;同時,《紅番區》還是第一部內地引進的香港電影,並且第一次把賀歲片的概念帶到內地影壇,意義非凡。

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紅番區》第一次讓成龍和唐季禮,以個人名義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

 

1996年《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又名《白金龍》,香港票房5750萬港元,是成龍香港票房最高的電影,也是整個20世紀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在內地,以8000萬人民幣的票房成為年度冠軍,還刷新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票房紀錄,保住了華語片票房冠軍的寶座。

在香港電影市場,是成龍和周星馳、周潤發等競爭,而在臺灣省和整個亞洲電影市場,是香港電影集體對抗好萊塢大片。從1995年開始,在臺灣省和東南亞電影市場就只剩下成龍一個名字;到1996年,臺灣省年度票房前10,只有成龍的這部《簡單任務》。

 

1998年《我是誰》,最讓觀眾難忘的鏡頭,應該是成龍從南非70多米大廈的玻璃外牆急速飛落那一幕。這一跳,是成龍為紀念剛剛去世的師父于占元。

這一年,成龍和周星馳貼身肉搏。周星馳的《行運一條龍》是1月16日上映,《我是誰》1月17日上映,僅僅相差一天;結果是成龍的《我是誰》以3885萬的票房成績勝出,卻也輸給了橫空出世的《風雲之雄霸天下》。

這是整個90年代,唯一一次票房冠軍不屬於雙周一成的年份。

 

吸引了去年的教訓,1999年成龍和周星馳破天荒合作,互相在對方的賀歲片中客串。周星馳在成龍的《玻璃樽》,中客串一個警察;成龍在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中,客串一個龍套;兩部電影都在2月13日上映,距離大年初一還有3天。

《喜劇之王》和《玻璃樽》奪回了香港票房榜的冠亞軍,但票房都不過3000萬港元,是整個90年代的最低紀錄。不是成龍和周星馳不行了,而是香港電影整體的疲軟和衰落,難再現盛世榮光。

2017年的《功夫瑜伽》,在1月28日大年初一全國上映,不僅跟上了當代中國電影的賀歲步伐,更以17.53億的票房成績,拿下賀歲檔冠軍,年度票房第5。

這時的成龍已經63歲,已經沒有巔峰期的票房號召力,但仍有最頂級的國際影響力。《功夫瑜伽》在杜拜拍攝期間,從杜拜王室免費借到了70多臺頂級超跑;這種國際面子仍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包括《戰狼2》的吳京。

雖然成龍還在繼續拍電影上賀歲檔,但縱觀成龍的十大賀歲片,有2部在80年代7部在90年代,只有一部是2000年之後的,90年代也確實是成龍最巔峰的時代。

那時候的成龍和他的電影,都是同行需要仰視的超級大片;現在把這些幾十年前的經典拿出來比較,品質和觀賞性也不輸現在最好的票房大片,特別是那些極限的驚險鏡頭,已成絕響。

賀歲片之王成龍,絕對永載史冊!

相關焦點

  • 成龍13部經典賀歲片:5部票房冠軍,《紅番區》被譽為鼻祖
    成龍大哥基本上是賀歲片的常客了,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成龍大哥2000年之前的13部經典賀歲片,其中5部票房冠軍,《紅番區》被譽為鼻祖。(下面涉及的票房單指香港地區票房)1、《師弟出馬》:成龍大哥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笑拳怪招》其實也算是賀歲片,只不過那個時候他還屬於羅維電影公司的人。
  • 賀歲電影四十載,成龍周星馳馮小剛們的江湖戰事
    賀歲片的概念最早源於香港,一般指在元旦、春節期間上映的滿足觀眾節日觀影需求的影片。一個巧合是,25 年前第一次將賀歲片這個概念引入內地的《紅番區》和《急先鋒》是一樣的配方,導演都是唐季禮,主演則是成龍大哥,甚至連劇情都有著熟悉的味道,仿佛一切都沒改變。 不過一個令人唏噓的事實是,後起之秀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 3 》遠比成龍大哥的《急先鋒》受歡迎。
  • 10部賀歲片扎堆上映 這些年的賀歲電影你看過幾部?
    然而,能和「賀歲」這一屬性如此契合的賀歲片也並不多,觀眾照單全收就好。- 2012 -無論觀眾看過之後對電影是否滿意,《功夫之王》是成龍、李連杰這兩位華語電影的功夫巨星首次合作,下一次不知是何年了。而在此之前,絕大部分中國人對於「賀歲片」概念幾乎一片空白,更別提大年初一去電影院了。不過,在此之前也並非沒有「賀歲片」的說法所謂「賀歲片」,一般是指在元旦、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這一說法是由「東方好萊塢」香港傳入內地的。
  • 成龍面子有多大?拍攝《紅番區》,「女王」將座駕氣墊船借給他用
    成龍在《紅番區》中被朋克黨追打,在停車場,屋頂等地方的跑酷元素十分齊全,翻越鐵門如履平地。有一種說法,「成龍是跑酷界的始祖」。4、第一部賀歲片1995年春節,內地電影市場以分帳形式向進口電影開放已經是第二年。《紅番區》同步登陸內地院線。作為成龍第一部製作費過億元的影片,在大陸狂攬9500萬人民幣票房。《紅番區》一開始就頭頂「第一部賀歲片」的名義。
  • 成龍18部「賀歲片」排行:《我是誰》排第六,第一名有點小意外
    很多人認為成龍拍賀歲電影,是從1995年的《紅番區》開始的,其實不是,成龍電影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就有在春節期間上映的慣例,比如成龍早年任導演的《師弟出馬》《龍少爺》等電影,都算是「新春賀歲片」。第6名:《我是誰》7.4分這部電影的劇情有點像前一年的李連杰電影《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只是背景放到了現代,很多人推崇這部電影,是因為片中有一段成龍從高樓跳下的驚險戲,曾被媒體評為影史最危險動作。多年之後,外國記者問成龍:香港那時候已經有這麼高超的攝影水平了嗎?成龍回答:就是架好攝影機,然後往下跳啊。
  • 打入好萊塢,開啟賀歲檔,成龍和《紅番區》不得不說的幕後故事
    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好萊塢,沒有因此放棄中國功夫的動作元素,他們把目光再次投向了香港,並選擇了憑藉《醉拳》、《師弟出馬》嶄露頭角的成龍。02幫成龍打開好萊塢大門的《紅番區》,是唐季禮導演與成龍的第二次合作,也是成龍對好萊塢市場的第三次嘗試。《紅番區》拍攝於1994年,是成龍第一部製作成本過億的影片,也是成龍在不惑之年的巔峰之作。
  • 香港賀歲片三十年(1984年 成龍《A計劃》)
    今天,繼續走進《香港電影三十年年度最佳賀歲片》專題! 成龍,洪金寶和元彪---1984年賀歲影片《A計劃》 A計劃是香港1983年拍攝,1984年賀歲檔上映的電影,由成龍、元彪與洪金寶主演。本部電影是成龍首次進軍好萊塢失利後,重返香港影壇的首部作品,成龍亦在本片中開創博命演出之先河。
  • 經典港片賀歲 張國榮周星馳雲集《家有喜事》賀歲片怎麼由來的?
    《家有喜事》港片賀歲高峰 周星馳張國榮大牌雲集 賀歲片怎麼由來的?經典港式賀歲片,賀歲片起源於香港。每逢歲末,演藝圈的巨星大咖就會湊在一起,拍一部花團錦簇喜氣洋洋的電影恭賀新年,期待有個好兆頭啊這些賀歲片中,其中代表當屬黃百鳴的喜事系列。
  • 中國「賀歲片」簡史
    細究起來,賀歲片這一概念應當屬於中國本民族文化裡的東西。在中國沒有電影之時,逢年過節,總要搭戲臺,唱堂會,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有了電影之後,這一娛樂形式被電影借鑑並發揚光大。借鑑「唱堂會」這一種文化現象,香港電影人發明出了賀歲片。
  • 成龍、馮小剛、周星馳、徐崢一人一部電影,述說電影春節檔變遷
    1981年,許冠文自導自演的電影《摩登保鏢》上映,首次打出賀歲片的口號。電影上映後,收穫1500萬的票房,一舉打破香港電影票房記錄。這個成績極大的刺激了香港電影市場,賀歲片的概念因此形成。所謂賀歲片,其實就是辭舊迎新之際,為了迎合節日喜慶氛圍製作的電影,大多都以歡樂開心的喜劇片為主。
  • 紅番區上映25年,成龍還是大哥,比梅豔芳還漂亮的她卻銷聲匿跡
    首部賀歲片紅番區主演現狀,成龍依然紅火,但有四位演員已經去世文/一床情書由於疫情肆虐,七部賀歲片集體撤檔,春節檔瞬間變成「空檔」。而說起賀歲片,就不得不提成龍,1995年,由他領銜主演的《紅番區》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內地,成功斬獲8000萬票房。
  • 春節檔電影太爛?這十部香港賀歲電影,每年春節都值得重溫!
    其實,說到全家人一起看賀歲電影,也是近幾年才興起的形式,而賀歲片這個概念,最早是從香港傳過來的,那時候香港電影百花齊放,也因此為大眾貢獻了不少經典賀歲電影。那時候,幾乎所有大牌的明星都會參演,光看電影的演員表,相當於來了大半個香港娛樂圈。而小8,也整理了10部香港經典賀歲電影,先說明哦,排名不分先後,看電影嘛,最重要的是開心。首先是《家有喜事1992》。
  • 成龍、周星馳的9次賀歲檔票房對決,「7勝2負」,這個差距有點大
    5、成龍以一當二,《紅番區》對陣《大話西遊》兩部曲隨著1994年內地電影市場的開放,許多香港電影也陸續走入了內地銀幕。1995年1月21日,也就是農曆小年的前兩天,成龍的《紅番區》在香港上映,受到了影迷的一片好評。隨後的1月29日,也就是除夕前一天,《紅番區》在內地影院上映,並受到了許多內地觀眾的喜愛。
  • 從《紅番區》到《阿凡達》再到《唐探3》:春節檔電影25年變遷史
    如果回顧春節檔的歷史,可以發現這一備受矚目的檔期,其實並非是一早就伴隨電影出現。在歲末,眾多大片上映的這一時期最初也並不叫「春節檔」。經歷了從時間跨度到名稱的變遷,春節檔的歷史演變還要從「賀歲片」講起。春節檔的起源:香港賀歲片香港既是華語電影的先驅,又是賀歲電影的搖籃。
  • 應景的賀歲片,依舊是過年的必然之選
    每每到了這個時候,電視和戲院就會不斷的播送賀歲強打的電影預告,提醒著我們記得「應景」看個賀歲電影。賀歲片的出現是在 80 年代初的香港,1981 年由許冠文擔任導演的電影《摩登保鑣》揭開了賀歲片的序幕;爾後,1982 年新藝城電影以眾星雲集作為賣點的《最佳拍檔》大破當年的票房紀錄,使得賀歲片逐漸成為兵家必爭的賺錢檔期。如今電影類別五花八門,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每年都還是會期待賀歲片呢?
  • 2019年賀歲電影盤點
    NO.2    新喜劇之王可能和賀歲電影實在是電影行業競爭激烈的一個時期,所以更多的又IP基礎或者粉絲基礎的作品才敢較量一番,上面說的《瘋狂的外星人》就是粉絲基礎比較偏強大的作品,而現在介紹的這個《喜劇之王》更是多少人的心頭好。
  • 【周星馳十大賀歲片,放現在上映全是20億票房的爆款】
    【周星馳十大賀歲片,放現在上映全是20億票房的爆款】喜劇之王周星馳從1990年,憑藉《賭聖》一舉成名之後,一直都是高票房的保證。
  • 二十年賀歲片簡史:從香港黃金一代到內地百花齊放
    80-90年代初期:香港時代賀歲片最早起源流行於香港,這也源於香港的電影事業發展較早。90年代初期,正處於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而一批優秀的影人也在這段時間自發的湊到一起,不計報酬的拍攝賀歲片。這段時間賀歲片的主題也都是喜劇片,結局大團圓,求得是一個過年的喜氣與吉祥,很多電影的名字乾脆以「家有喜事」、「恭喜發財」等等吉祥話命名。香港第一部廣為人知的賀歲片,是1983年,成龍執導並主演的《A計劃》,這也成龍的裡程碑之作。
  • 沒有賀歲片的春節,靠老片續命拴住了我的腿
    《家有喜事》1992跟我們必看春晚一樣,曾經的香港人,過春節的保留節目一定是去電影院看賀歲片。「賀歲片」這個概念,也是從香港流傳過來。《天下無賊》2004內地首部正式的賀歲片《甲方乙方》誕生於1997年。那是很特殊的一年,鄧爺爺辭世、香港回歸、亞洲金融危機......從此之後的幾年,開啟了中國電影開啟了馮小剛的賀歲電影時代,1999《不見不散》、2000年的《沒完沒了》、2001《大腕》、2003《手機》。
  • 啟迪影視|重磅出品電影《機器之血》曝倒計時海報 成龍新作壓軸賀歲
    由啟迪控股旗下北京啟迪傳奇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影視」)重磅出品、即將於12月22日上映的科幻動作電影《機器之血》曝光了賀歲壓軸倒計時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