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豁出去,留下了驚人快事
英雄有骨氣,雄視世界似醒獅
《英雄故事》
【香港賀歲片之王,成龍的十大賀歲電影,《紅番區》意義非凡】
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但有很多東西不僅長流影史,還依然影響了當今影壇的發展。比如,由香港電影人發明的賀歲片,現在也仍是無數觀眾熱捧的對象,無數影視公司票房競爭的神器。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電影已經有了賀歲的概念,到1981年1月30日許冠文的《摩登保鏢》之後,賀歲片的檔期和喜劇化風格有了明確的定義。
雄霸70年代香港票房榜的許冠文是香港影壇的第一代喜劇之王,雄霸90年代票房榜的周星馳是第二代喜劇之王,而香港影壇的賀歲片之王,只能是功夫巨星成龍。
從80年代初成龍剛剛成名,包括近年全國上映的賀歲片,至今已經主演超過20部賀歲片,絕對實至名歸。除了國際動作巨星級的動作場面,成龍電影的動作喜劇風格,而且永遠不死的設定,最適合賀歲檔觀賞。
1980年2月9日《師弟出馬》
1982年1月21日《龍少爺》
1987年1月21日《龍兄虎弟》
1988年2月11日《飛龍猛將》
1991年2月7日《飛鷹計劃》
1992年1月25日《雙龍會》
1993年1月16日《城市獵人》
1994年2月3日《醉拳Ⅱ》
1995年1月21日《紅番區》
1996年2月10日《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1997年1月31日《一個好人》
1998年1月17日《我是誰》
1999年2月13日《玻璃樽》
2001年1月18日《特務迷城》
2003年2月13日《西域威龍2》
2010年1月15日《鄰家特工》
2010年2月14日《大兵小將》
2015年2月19日《天將雄師》
2017年1月28日《功夫瑜伽》
2019年2月5日《神探蒲松齡》
那麼,從成龍的這些賀歲片中,選中十部最有代表性的賀歲片,應該是哪十部呢?
1980年的《師弟出馬》必須算一部,因為這是成龍被高價挖角到嘉禾之後,自導自演的第一部電影,而且是香港第一部票房過1000萬港元的大片。
香港的賀歲片特指在農曆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賀歲檔就是農曆春節期間的檔期;現在有內地媒體也會把元旦檔期叫賀歲檔,而原來的賀歲檔改稱春節檔。不管叫賀歲檔還是春節檔,這都是一年中最大最重要的檔期,也是票房密度最高的檔期。
雖然香港電影很早就有賀歲檔和賀歲片的概念,但最初的香港賀歲片只是在春節期間上映,並不會像現在這樣,踩著大年初一首映。
《師弟出馬》是1980年的2月9日上映,而那年的大年初一是2月16日,過年時已經上映一周了,很多觀眾很可能會看兩遍。
1987年的《龍兄虎弟》,以3546萬港元的票房再次打破香港年度票房紀錄,這也是80年代成龍第二部真正的票房冠軍作品。
《龍兄虎弟》原本是1985年就開拍,成龍卻在南斯拉夫拍外景時意外受傷,而且是生涯最重的一次,腦袋開了瓢,為此專門休養了一年。這也是成龍在嘉禾唯一剪了短髮的電影,受傷之後,乾爹何冠昌就嚴令成龍,以後不許剪短髮。
傷好之後的成龍還是那個玩命的成龍,在《龍兄虎弟》中依然有無數經驗的極限鏡頭,包括最後從山洞裡往熱氣球的驚天一跳。
1991年的《飛鷹計劃》,投資達1.15億港元,是香港第一部投資過億的大片,並且是成龍第一部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國際化大製作,也第一次在電影中啟用鄭裕玲、斯蒂夫·塔泰裡亞、池田昌子三位龍女郎。
90年代的香港影壇,開始是雙周一成的格局,之後周潤發去了好萊塢,又變成成龍和周星馳的二人轉。90年代周星馳拿了5年的年度票房冠軍,成龍3年;但周星馳有4次冠軍是在暑期檔,成龍全部是賀歲檔。
《飛鷹計劃》香港票房3905萬,是賀歲檔票房冠軍;而周星馳的《逃學威龍》是年度票房冠軍,但是在7月份上映的。
1992年的《雙龍會》,也是一部不得不說的神作。當初是為了給香港電影導演會籌集經費購置會址拍攝的,所以雲集了幾十位香港電影導演會的導演,包括王晶、徐克、吳宇森、陳嘉上、高志森、陳可辛、劉偉強、程小東、許鞍華等大導演。
電影中,成龍第一次分飾兩角,在膠片時代用純技術合成了雙龍並立的趣味鏡頭,看點和笑點十足。
可惜,那年是香港電影周星馳年,《雙龍會》3327萬港元的票房也僅僅排年度第9;那年的賀歲檔冠軍,是周星馳的《家有喜事》。
1994年的《醉拳Ⅱ》,是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
這是成龍唯一一次和香港資深武術指導劉家良合作,幫助對方獲得唯一一次香港金像獎和金馬獎的最佳動作設計獎,戰勝了袁和平的《精武英雄》,元奎的《中南海保鏢》和《新少林五祖》。
可事實上,兩人的合作過程並不愉快,最後的庫房醉拳大決戰,是成龍帶著他的成家班,重新設計獨立完成的。
1978年的《醉拳》是成龍的成名之作,之後,成龍已經轉型時裝動作喜劇,《醉拳Ⅱ》是成龍最後一次出演這種民國風的動作喜劇電影。
1995年的《紅番區》,是成龍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為嘉禾創造了1億港元以上的收益。
《紅番區》的香港票房是5691萬港元,內地票房9500多萬人民幣,臺灣省票房1.21億新臺幣,全部是破紀錄的成績;在美國也取得了3239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全球票房8230萬美元,幾乎橫掃全球。
《紅番區》也是成龍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電影市場的標誌,奠定了成龍在國際影壇的巨星地位;同時,《紅番區》還是第一部內地引進的香港電影,並且第一次把賀歲片的概念帶到內地影壇,意義非凡。
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紅番區》第一次讓成龍和唐季禮,以個人名義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
1996年《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又名《白金龍》,香港票房5750萬港元,是成龍香港票房最高的電影,也是整個20世紀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在內地,以8000萬人民幣的票房成為年度冠軍,還刷新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票房紀錄,保住了華語片票房冠軍的寶座。
在香港電影市場,是成龍和周星馳、周潤發等競爭,而在臺灣省和整個亞洲電影市場,是香港電影集體對抗好萊塢大片。從1995年開始,在臺灣省和東南亞電影市場就只剩下成龍一個名字;到1996年,臺灣省年度票房前10,只有成龍的這部《簡單任務》。
1998年《我是誰》,最讓觀眾難忘的鏡頭,應該是成龍從南非70多米大廈的玻璃外牆急速飛落那一幕。這一跳,是成龍為紀念剛剛去世的師父于占元。
這一年,成龍和周星馳貼身肉搏。周星馳的《行運一條龍》是1月16日上映,《我是誰》1月17日上映,僅僅相差一天;結果是成龍的《我是誰》以3885萬的票房成績勝出,卻也輸給了橫空出世的《風雲之雄霸天下》。
這是整個90年代,唯一一次票房冠軍不屬於雙周一成的年份。
吸引了去年的教訓,1999年成龍和周星馳破天荒合作,互相在對方的賀歲片中客串。周星馳在成龍的《玻璃樽》,中客串一個警察;成龍在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中,客串一個龍套;兩部電影都在2月13日上映,距離大年初一還有3天。
《喜劇之王》和《玻璃樽》奪回了香港票房榜的冠亞軍,但票房都不過3000萬港元,是整個90年代的最低紀錄。不是成龍和周星馳不行了,而是香港電影整體的疲軟和衰落,難再現盛世榮光。
2017年的《功夫瑜伽》,在1月28日大年初一全國上映,不僅跟上了當代中國電影的賀歲步伐,更以17.53億的票房成績,拿下賀歲檔冠軍,年度票房第5。
這時的成龍已經63歲,已經沒有巔峰期的票房號召力,但仍有最頂級的國際影響力。《功夫瑜伽》在杜拜拍攝期間,從杜拜王室免費借到了70多臺頂級超跑;這種國際面子仍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包括《戰狼2》的吳京。
雖然成龍還在繼續拍電影上賀歲檔,但縱觀成龍的十大賀歲片,有2部在80年代7部在90年代,只有一部是2000年之後的,90年代也確實是成龍最巔峰的時代。
那時候的成龍和他的電影,都是同行需要仰視的超級大片;現在把這些幾十年前的經典拿出來比較,品質和觀賞性也不輸現在最好的票房大片,特別是那些極限的驚險鏡頭,已成絕響。
賀歲片之王成龍,絕對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