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ID:fengluntalk),作者 黍風,36氪經授權發布。
封面題圖|《甲方乙方》
又是一年年末歲初,今年的賀歲檔依然呈混戰狀態,成龍主演的《急先鋒》、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 3 》、陳可辛導演的《奪冠》等 8 部電影扎堆上映。
賀歲片的概念最早源於香港,一般指在元旦、春節期間上映的滿足觀眾節日觀影需求的影片。一個巧合是,25 年前第一次將賀歲片這個概念引入內地的《紅番區》和《急先鋒》是一樣的配方,導演都是唐季禮,主演則是成龍大哥,甚至連劇情都有著熟悉的味道,仿佛一切都沒改變。
不過一個令人唏噓的事實是,後起之秀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 3 》遠比成龍大哥的《急先鋒》受歡迎。截止到這周四,在某購票網站上有 444 萬人期待該影片,幾乎是想看《急先鋒》的人數的 9 倍。
從 1981 年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賀歲電影誕生以來,這個戰場的戰事就從未中斷。成龍、周星馳、馮小剛等輪番登場的同時,也製造著觀看者難忘的記憶與時光。
過年最重要的是開心,賀歲的誕生也和圖吉利熱鬧有關。
20 世紀 80 年代,香港的明星們自發湊在一起,拍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片子獻給觀眾。這一時期的賀歲片大多包含合家歡、巨星雲集、劇情搞笑等特徵。就連取名字都要帶著吉利話,比如《富貴逼人》《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等,片尾的彩蛋則多是眾明星攜手一起給觀眾拜年。
1992 年,張國榮加入《家有喜事》劇組,導演最初給他的角色並不是後來人們看到的常家的老二常舒,張國榮看完劇本後,卻最喜歡「娘娘腔」常舒這個角色。和張國榮搭戲的毛舜筠一開始擔心自己演不好男人婆的角色,她後來說自己很幸運,因為「我的對手是張國榮」。這部劇裡的很多情節都是他們自己設計的,比如痴迷打撲克。這部劇也是張國榮和周星馳唯一合作過的一部劇,並最終以微弱的劣勢輸給周星馳主演的《審死官》成為票房亞軍。
張國榮和周星馳在《家有喜事》中扮演一對兄弟
這一年也是周星馳集中爆發的一年,年度十五大賣座電影,他佔了 7 個,並且前 5 名都有他的表演。從 1990 年的《賭聖》開始,周星馳拍攝的電影,連續 4 年成為香港票房冠軍。周星馳這個名字被媒體和周潤發、成龍放在一起,並稱「雙周一成」。
同一時期,投資商怕《東邪西毒》的王家衛重蹈《阿飛正傳》的慘澹——1990 年上映的《阿飛正傳》拍攝費用達 4000 萬港幣,但票房只有 900 多萬港幣——為了兜底,於是就有了相同班底人員拍攝的搞笑賀歲片《東成西就》。
誰也沒有想到這部只花了 27 天拍成的電影會成為影史上的經典。提起這部電影,頂著香腸嘴的梁朝偉、有些辣眼睛的梁家輝、眉來眼去劍以及情意綿綿刀等橋段就會浮現在眼前。在令人捧腹大笑的同時又帶著幾許人間的悲涼,「好的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
梁朝偉在《東成西就》裡的搞笑扮相
悲喜不論,這些熱鬧在當時都和內地無關。1995 年之前,人們還沒養成過節看電影的習慣,很多影院一到春節就放假關門。第一個嘗螃蟹的人叫高軍,他曾任新影聯的副總,在他的主導下,由成龍主演的《紅番區》在內地第一次以賀歲片的形式進行宣傳。那一年的大年初一,看到男女老幼紛紛走進電影院,高軍才鬆了一口氣,「我們才知道原來春節也可以有這麼多人看電影。」
《紅番區》上映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票價最高不超過 15 元的年代,該電影累計票房最終超過 1 億元。「大家都有了錢賺,電影院工作人員不再抱怨春節加班。」成龍的電影也一度是春節期間的主打影片。
賀歲電影的火爆,激發了內地從業者打造自己的賀歲片的渴望。
1997 年,北京紫禁城影業總經理張和平以及北影廠廠長韓三平等 4 人為策劃內地賀歲片聚在了一起。由於採取了主創和績效掛鈎,不拿片酬只分紅的新形式,他們決定選用新導演,馮小剛、趙寶剛等人在備選項內。
馮小剛曾形容自己和王朔的相識就像抬頭看到北鬥星,最終,他憑藉王朔小說改編的《好夢一日遊》入選,出品人張和平在機場候機時,靈感閃現將《好夢一日遊》改為《甲方乙方》。
這部投資只有 400 萬的影片,最終以 3600 萬票房創造了 1998 年國產電影最高票房紀錄。盛大的慶功宴喝了一場又一場,疲憊又興奮的馮小剛在成都宣傳時,脫口說出「南京的觀眾朋友們,給你們拜年了。」雖然拍攝時,沒拿一分錢片酬,但馮小剛憑藉 7.5% 的分紅將 117 萬收入囊中。
後面的故事順利得像是寫好的劇本。《甲方乙方》之後,馮小剛又憑藉《不見不散》《沒完沒了》《非誠勿擾》等影片打出了馮氏喜劇的一片天。在《大碗》的首映禮上,獨孤求敗的馮小剛曾說,「不好意思,我今年又是票房冠軍……我不拍電影,中國人民還看什麼?」
《甲方乙方》中的經典臺詞
進入 21 世紀,更多的主創湧入賀歲片的領域。讓賀歲片逃離小人物悲喜、合家歡題材、小成本製作窠臼的則是張藝謀。2002 年,他拍攝的《英雄》大膽將題材延伸到傳奇武俠領域,高達 3000 萬美元的投資,以及 2.5 億的票房也將賀歲片升到一個新高度,自此,賀歲片開始走向大片製作的產業化。
但當更多的資本湧入,並非全是好事,過度的商業化和娛樂化也一度讓一些賀歲片等同於爛片。
時光輾轉,隨著影視演員的北上,曾經被封神的香港電影開始走向下坡路,賀歲片自然也受到影響,在拍電影更成熟也相對容易的時候,好的賀歲片反而更難出現了。
打情懷牌炒剩飯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於是《家有喜事》拍到了第三部,豆瓣評分也從 8 分降到 5.5 分,有周潤發、劉德華等加盟的賀歲片《澳門風雲》系列,則呈現出口碑和票房分裂的尷尬局面。
與之一起掀不起波瀾的還有成龍主導的功夫電影。去年賀歲檔的《神探蒲松齡》,票房最終停留在 1.5 億,同期的《流浪地球》票房則是 46.8 億,同題材喜劇電影的《瘋狂外星人》也收穫了 22 億的成績。
去年暑期檔裡上映的《龍牌之謎》最終以 2000 多萬的票房收尾,甚至不及同期被嚴重吐槽的《上海堡壘》,後者還有 1.23 億票房。豆瓣網友為這部影片打了 3.5 分,僅好於 1% 的動作片,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則是這樣的,「成龍大哥在爛片和票房毒藥的路上越走越遠,走得義無反顧,毫無回頭的可能性。」
成龍今年 66 歲了,2012 年賀歲檔《十二生肖》上映後,就有傳言稱這是成龍最後一部動作片,但成龍很快否定,稱這是自己「最後一部搏命之作」。此後,關于成龍什麼時候退休則成為其不可避免的話題。
三年前,高曉松曾委婉地問成龍關於退休的話題,「你已經拍了 250 多部電影了,另外,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武術指導,甚至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也拿了,已經是功成名就了。」
「坦白講,就像你說的,已經功成名就了,我可以退休了,不做。但是我不做我幹什麼?我公司一大堆人,成家班 100 多號人,還有那些幕後工作者,我開工他們都有工開。」成龍答道。
為給自己的電影造勢,時隔29年 成龍再次演唱《壯志在我胸》
最近,在宣傳《急先鋒》的時候,成龍坦言,「今年就是自己出道 60 周年,但也沒想過要退休,會一直拼到拼不動。」不退休是因為自己要每年拍一部電影,來回饋世界各地影迷的喜愛。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去年年末還有一部馮小剛的電影上映,這部名叫《只有芸知道》的影片在去年 12 月悄悄上映,避開了賀歲檔的硝煙。宣傳主角也從導演轉移到了演員黃軒。
該片票房過億時,馮小剛在微博髮長文感嘆,他回憶自己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是 2004 年的賀歲片《天下無賊》,他也明白這個成績其實不值一提。「時至今日,天地反覆,一眾新銳導演生龍活虎,摧營拔寨,屢創新高,一部影片動輒已是 20 億起步,不過 30 億都不好意思慶功。看著團隊搞出的這個一億的大紅海報,不禁感慨,英雄老矣。」
馮小剛微博截圖
正如馮小剛所說,新銳導演很多,但再也沒有一個人能獨佔鰲頭,俘獲所有觀眾的心。徐崢的「囧」字系列、陳思誠的唐人街系列各自有自己的受眾群。事實上, 接檔馮小剛成為賀歲神話的也不是年輕人,而是與他同齡的周星馳。
2013年,距離其上一部電影播出 5 年後,周星馳帶著《西遊降魔篇》登陸賀歲檔,在大話西遊和周星馳本人雙重 IP 的加持下,該影片上映 6 天票房就突破 5 億元,總票房最終為 12.47 億,成為當年全球最賣座的華語電影。《西遊降魔篇》的成功也被人稱為「春節檔繁榮期的開始」。
此後的 6 年間,周星馳參與製作的 3 部電影全部定在賀歲檔。即使是去年評論兩極化的《新喜劇之王》也收穫了 6.27 億票房。而《功夫 2 》也確認已經在拍,當然,連續在老 IP 上發力的周星馳,也免不了被吐槽炒剩飯賣情懷。
周星馳也並非沒有品嘗過失敗。時光回到 26 年前,周星馳第一次開公司,取「俊採星馳」之意,將公司的名字定為「彩星」,令很多年輕人意難平的大話西遊系列就是該公司出品的。
《大話西遊》|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
但當時的人們還不習慣去解構周星馳電影裡的深意,在春節期間上映的兩部大話西遊票房均撲街,加起來只有 5000 多萬港幣,因此破產的彩星公司也關門大吉。彼時,失意的周星馳不會想到,當初的票房毒藥會影響一代人的情感觀念和表達方式。
回首賀歲電影近四十載的光陰,「只猜中開頭,猜不中結局」的又何止銀幕上的那些事。比如,試圖在今年的賀歲檔一展宏圖的導演們又怎能想到,打敗他們的很可能不是競爭對手,而是突如其來的病毒。
參考資料:
1.《賀歲電影的前世今生》殷然
2.《賀歲電影的題材與檔期演變》許晨
3. 《曉說·專訪成龍》
4.《高軍訪談 賀歲片的來龍去脈》大眾電影
5.《我不拍電影中國人民看什麼--解讀馮小剛賀歲片神話》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