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學習方案不領白不領是吧
各位網上衝浪十級選手知道「精蘇」是指什麼群體嗎?其實「精蘇」就是「精神蘇聯人」的簡寫,本意指非常喜歡蘇聯文化,在精神上已經成為蘇聯人的人。由於蘇聯人具有戰鬥民族的特色,所以「精蘇」大多用作調侃。蘇聯時期獨特的文化兼具東西方文化特徵,對中國東北乃至北方都產生了一定影響。讓我們一起跟隨今天這十部蘇聯時期經典的影視作品,back to СССР吧!
1."Операция "Ы" и другие приключения Шурика" 1965 год, реж. Леонид Гайдай
《Y行動和舒立克的其它冒險》(1965)(喜劇)
《Y行動和舒立克的其它冒險》是一部蘇聯經典喜劇片,也是「舒立克三部曲」的第一部。(「舒立克三部曲」是經典的俄羅斯喜劇,三部都是滿滿的蘇聯式搞笑風格。)本片由三個單元故事組成,第一段是大學生舒立克和犯事的無賴一起進監獄改造,第二段是兩個大學生備考及戀愛的過程,第三段就是Операция《Ы》——三個小偷計劃在風雪天偷倉庫,被舒立克最終制服……值得一提的是,三個小偷的扮演者——尼古林、莫爾古諾夫、維欽這三人的角色是蘇聯電影裡常見的反派三人組。
2."Кавказская пленница, или Новые приключения Шурика" 1966 год, реж. Леонид Гайдай
《高加索女俘虜》(1966)(喜劇)
蘇聯老電影,「舒立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角舒立克來到高加索搜集當地民俗故事進行創作,愛上了同來度假的姑娘尼娜,不料尼娜卻意外被壞人掠走,舒立克展開了營救「高加索女俘虜」的行動,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3."Ив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меняет профессию" 1973 год, реж. Леонид Гайдай
《伊凡「雷」帝:回到未來》(1973)(喜劇)
蘇聯老電影,「舒立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年輕有為的科學家舒立克在家潛心研究科學發明實驗,並且為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將自己所住的公寓搞停電。鄰居伊萬·瓦西裡耶維奇前來聲討,卻被他拉入了新發明的時光機實驗。與此同時,小偷米羅斯拉維斯基在牙醫家行竊時恰好與正通過時光機穿越的二人相遇,三人共同穿越到了俄羅斯留裡克王朝首位沙皇伊凡雷帝的宮殿之上,以為是惡魔降臨的沙皇陛下倉皇逃竄,在舒立克的追逐下進入到了現代,而伊萬與小偷則留在古代與衛兵周旋。混亂之中,時光機受到意外損壞,由於長相酷似伊凡雷帝,伊萬被迫聽從小偷的建議扮作「雷」帝與眾人周旋……另一邊,真正的伊凡四世則在舒立克家製造了一連串的誤會與混亂……
4."12 стульев" 1976 год, реж. Марк Захаров
《十二把椅子》(1976)
曾經的貴族伊波利特·沃洛比亞尼諾夫在蘇聯時代過得窮困潦倒,然而有一天他的生活突然出現了轉機——嶽母在臨終前告訴他,自己把許多鑽石藏進了12把家具椅子中的一把。然而12把椅子已被充公,並四散在蘇聯各處。於是,這位沒落的貴族和獲知此秘密的騙術大師奧斯塔普·本德爾開始了尋找椅子的旅程……
5."...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1972 год, реж. Станислав Ростоцкий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972)
本片根據鮑裡斯•瓦西裡耶夫的同名小說《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改編。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準尉帶領一個排的炮手駐紮在一個靠近車站的小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在不遠處的樹林裡發現了德軍。瓦斯柯夫立即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迦爾卡、麗達、索妮婭、熱妮婭五個姑娘。最終,隊員們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受重傷的麗達也因不願連累準尉把兒子託付給他後飲彈自盡。悲憤交加的瓦斯柯夫一舉殲滅敵營,光榮完成了任務,最終獲得支援。多年後,瓦斯柯夫帶著麗達的兒子來到當年母親犧牲的小樹林,對所有女兵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作為在中國最有群眾基礎的俄羅斯故事,《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震撼了整整兩代人:鮑裡斯•瓦西裡耶夫的小說發表於1969年,斯坦尼斯拉夫•羅斯託茨基導演的電影1972年一經上映就引發了世界範圍的關注,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改編的話劇也多次被搬上舞臺;2005年,中俄合拍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再次掀起熱潮;2015年,列納特•達夫列吉亞洛夫導演的新版3D電影上映,以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其中,公認最貼近原著精神的改編是1972年的蘇聯電影,其中的大多主創人員都親身經歷過這場戰爭,因此無論劇本、演員、拍攝還是剪輯都難以複製,長達3個小時的情節描寫和角色刻畫讓該片早已深入人心。
6."Белый Бим Черное ухо" 1976 год, реж. Станислав Ростоцкий
《白比姆黑耳朵》(1976)
《白比姆黑耳朵》是一部知名的電影,改編自特羅耶波利斯基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隻叫比姆的狗的命運,是一個兼具感人和啟發性的故事:一天,主人公退休老兵伊萬收養了一隻即將被原主人毒死的黑耳朵小白狗比姆,並同它相依為命。在主人的細心教導下,比姆學會了許多看家本領。它乖巧而善解人意,給主人帶來了莫大的慰藉。然而好景不長,伊萬心臟病突然發作,不得不去莫斯科進行手術,他把比姆留在家中託鄰居照看。比姆找不到生病的主人,脾氣暴躁的女鄰居也並非發自內心地喜歡比姆,比姆開始不吃不喝,日夜思念主人,後來便離家出走尋找主人。一路上,它挨餓受凍,跑遍了主人帶它去過的所有地方。一路上,它飽嘗人情冷暖。最後,竟被主人的女鄰居誣告為瘋狗,受盡折磨而死。比姆死後,主人地將它埋葬在森林深處,向空中鳴槍四聲表達自己的無力與悲憤。
7."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 1979 год, реж. Владимир Меньшов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1979)
"Молодость у всякого проходит, а любовь – другое дело."
影片講述年輕的工廠女工卡捷琳娜因一時的虛榮心作祟而冒充教授的女兒,並以假身份電視臺攝影師魯道夫相愛了,並懷了他的孩子。不久,魯道夫發現真相併狠心拋棄了卡捷琳娜,對他們即將出生的孩子也不管不問。但卡捷琳娜並未就此消沉,她一面撫養孩子,一面發憤讀書,終於在多年後成為莫斯科一家大工廠的廠長。此後,卡捷琳娜在火車上結識了電焊工果沙,並一直向他隱瞞著自己的身份。真相再一次暴露後,果沙和卡捷琳娜產生了嫌隙,最終,卡捷琳娜在朋友們的幫助和勸說下,與果沙重歸於好,獲得了真正的幸福。
8."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 1959 год, реж. Сергей Бондарчук
《一個人的遭遇》(1959)
影片描述了一個普通人在衛國戰爭時期所經歷的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戰爭剛爆發,木工索闊洛夫就上了前線。在戰爭中,他走過了一條艱難的道路:被俘、在集中營做苦工、最終又重回蘇軍陣地,並俘獲了一個德軍少校,帶來了重要的情報。戰爭使索闊洛夫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但他並沒有因此變得漠然,更沒有失去生存的鬥志。他不僅堅強地活了下去,還以全部的愛溫暖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小生命。影片結尾,索闊洛夫把同樣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無家可歸的小男孩萬尼亞認作兒子這場戲充分地闡明了作品的中心思想:索闊洛夫是以人道主義的精神醫治了自己心靈的創傷。他在撫慰小男孩的心靈的過程中,也忘記了自己的傷痛。
9."Собачье сердце" 1988 год, реж. Владимир Бортко
《狗心》(1988)(科幻)
根據蘇聯文學大師別爾加科夫的作品《狗心》改編,電影以狗為第一人稱,講述了名醫菲利普通過手術,把一名死去的盜竊犯的腦垂體移植到一條名為「沙裡克」的狗身上,試圖發現促進人類肌體年輕化的奧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實驗的結果導致了狗進化成人。但是正如俗語所說,「狗改不了吃屎」,這隻成為人的狗品行低劣,為所欲為,電影的結尾,醫生和他的助手重又將其變回狗身,電影極具啟發性和諷刺意味。
10.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или 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1975год, реж. Эльдар Рязанов
《命運的捉弄》(1975)
關於電影《命運的捉弄》,俄羅斯還有個小笑話。有人問一個小孩兒:「你多大了?」答曰:「不知道。」大人想了想,換了句話問他:「那你看過多少次《命運的捉弄》?」答曰:「10次!」故此人準確判斷出這位小朋友今年10歲了。笑話是有些誇張的,但我們卻可以從笑話中了解到電影《命運的捉弄》對俄羅斯人的不可或缺的意義。
《命運的捉弄》是俄羅斯著名導演梁贊諾夫的三部曲之一,該片自1975年12月31日在全蘇上映後就成了蘇聯以及後來俄羅斯觀眾歡度新年的一部分。40多年來,每逢新年前夜,俄羅斯各地的影院和電視臺都要重映《命運的捉弄》,以至於很多觀眾都對片中的經典對白倒背如流。俄羅斯人很難想像沒有《命運的捉弄》的新年,因為片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儼然都已成了他們的親人。俄羅斯人對《命運的捉弄》的鐘情,堪比中國人之於春晚。
影片的大致情節是這樣的:為洗去晦氣、迎接新年,住在莫斯科的外科醫生熱尼亞和他的朋友們按照傳統在新年前夜去公共浴池洗澡。朋友們一時興起喝得酩酊大醉,把熱尼亞送上了飛往列寧格勒的飛機。走出機場後,根據醉酒的熱尼亞報的地址,計程車司機把他送到了恰好與他的住所同一街名同一門牌的大樓前,熱尼亞用鑰匙打開同一號住宅的房門,裡面又是同樣的家具。就此,熱尼亞戲劇性地與美麗的女主人公娜佳結識,並愛上了她。影片諷刺了蘇聯時期各地的住房都長一個樣,最終造成了男女主角陰錯陽差的愛情故事。
今日討論:你還看過什麼蘇聯時期拍攝的經典影視作品呢?在評論區留言吧!
——新年新氣象!——
更多課程戳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