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山水間》琴意悠然,清雅素淡

2021-02-19 催眠曲

《菜根譚》裡說:性躁心粗者,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得。

心平氣和,說的是一種心靈狀態,有了這種狀態,無論身在何處,身臨何境,皆能靜而處之,怒者無智,靜裡百慧生。

有時候,多想拋卻身邊噪雜煩悶之事,靜靜獨處一隅,把身心安頓下來,不再有匆忙的步履焦灼的心緒,找尋那一份悠然的恬適,

在平淡瑣碎的生活中,依然持有一份淺淺的清歡,淡淡的欣喜,人生雖短,也不枉過。返還生命之本真,是心靈的一種修養方式。 

且看蘇軾筆下的人生之十六樂事

「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後登樓看山;柳蔭堤畔閒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鍾;月下東鄰吹簫;

晨興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人生之十六樂事,一半寄情於山水花草,一半寄情於閒情雅趣。在家閱佛書,出門尋山水——

山川偉岸,清溪涓涓,可陶冶人之性情,洗濯心之塵埃。

去問尋,去探究山水間遺留下來的人文古蹟,將自己的心靈融入山的沉穩水的明淨,擁抱自然,並在其間驀然參悟,實在比爾虞我詐的人際職場來的快意敞亮!

張潮在《幽夢影》裡說: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熱愛山水自然的人,必然鍾情筆墨文字,古今中外,多少先賢聖人摯愛山水,寫下千古不朽的遊歷篇章。

人生,還有多少寧靜淡美不可以入境入心呢?

美麗的自然山水在古詩詞的淺繪中寧靜悠遠,至淡至美;凝練的古詩詞也因自然的山水而更具靈性,血肉豐盈。

紅塵濁兮,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物境,那麼,就將自己的內心,布展成一處青山綠水吧!

人生多煩擾,就讓我們在這一隅田園寧謐裡,找尋一念安然,一念良善。

將自己的魂靈,融化成一冊錦繡華章吧!人生多風雨,就讓我們在這一方世外淨土上,找尋一縷清寧,一絲慰藉。

相關焦點

  • 吳景略先生篆書對聯槌落吳派古琴藝術館
    2020香港佳士得秋拍「琴心墨韻——高羅佩珍藏中國書畫」,其中有一幅對聯,是古琴宗師吳景略為荷蘭著名琴學家高羅佩先生書寫的,高羅佩琴學專著《琴道》自序首頁所引歐陽修之詩句「琴聲雖可狀,琴意誰可聽」。琴聲雖可狀,琴意誰可聽。宋代歐陽修既是文學家又是一位古琴家。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對於六一的名稱由來,歐陽修這樣解 釋:「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棋一局,而嘗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 為六一,隧號六一居士。」 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期間,寫了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記》,這篇散文描繪的景色和意境打動了許多讀者。
  • 以簡明清雅的線條勾勒出現代空靈與貴雅東方,潑墨山水,無心自閒
    綿亙過往復四時,歷史的風煙在這裡褪去了繁重,以簡明清雅的線條勾勒出現代空靈與貴雅東方。生活的脈絡裡於是有了情緒與氛圍,不輕,不重,不急,亦不緩。【設計呈現 Site Images】▼【客廳 Living Room】潑墨山水,無心自閒。
  • 人在俗世外,心在山水間
    人在俗世外,心在山水間。人活世上,誰不是自成風景。我自風情萬種,何必與世相爭;我自心清如水,又何須為煩惱所困?擁一份閒情,任世間冷暖。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唐·李白《獨坐敬亭山》真正的寧靜,不在於山水,而在於自己的內心。
  • 教師節 | 賞一曲《山水情》水墨中絕唱,山水間琴緣
    《山水情》,是一部水墨動畫,講述老琴師在遊歷途中病倒,漁家少年出手相救,二人結緣後為師徒的故事,這部動畫片只有十九分鐘,卻在畫面、背景音樂、人文情懷與傳統中式審美方面都達到了巔峰。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山水的鐘靈毓秀滋養著文人的灑脫與隨性,是中國古代文人擺脫世俗對自身的限制與文化的束縛的避世所。山水即自然。老琴師攜琴遊歷,不染世俗。
  • 古琴曲《招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詩云:「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巖冗無結構,丘中有鳴琴…」惟有古琴陪伴隱士,方顯出隱士的高潔超脫。大約因為真正的隱士,從來無需刻意依附於山林野趣,只要有一顆自在純淨的心。即使身處營營鬧市,在他們的心中,也會仿佛遠離都市的喧囂,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霓虹閃爍。有一棟小屋坐落,也有一條溪水流過,還有花開四季,雲淡風輕。
  • 大音希聲,古琴與道家文化!
    《道德經》提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美的聲音就是超然灑脫之聲,追求的是一份悠然的意境。世上樂器如此多樣,那麼哪一種樂器最接近「大音希聲」的境界呢?那就是古琴。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有三千年以上歷史,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琴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那些素淡的、綠白相間的花:茉莉花、玉蘭花、梔子花……
    我喜歡花,尤其喜歡那些素淡的、綠白相間的花:茉莉花、玉蘭花、梔子花……「露華洗出通身白,瀋水燻成換骨香」,茉莉花,花香清雅,喜溫潤、潮溼,碧綠的葉子間開著白色的花。喜歡茉莉花,喜歡她的恬淡、素雅、不張揚。
  • 這才是禪意風,318㎡清雅新中式,都市裡的一抹詩意
    本期分享一套以禪意中式風為美的318㎡大宅,入戶清雅之感,叫人擁有難以言喻的嚮往。▼戶型情況及設計理念本案坐標鄭州,是一套318㎡的三層別墅。戶主作為大學教授,對中式文化情有獨鍾。但傳統中式太過華麗,因此轉而求其次,以新中式為風,融合了「雅正」的理念,讓整個家更顯清雅。
  • 如何欣賞古琴音樂?
    如《瀟湘水雲》的曲首部分,在散板的、自由的、天籟般的泛音聲中,把人的思緒帶向遙遠、廣闊而寧靜的時空,心靈在剎那間淨化、升華。 析題 開場提到了我們以為可以通過辯音、析題、識派和介入來欣賞古琴音樂。現在就是說析題,琴曲欣賞要注重分析作品的審美內涵。 古琴藝術美學規範,大致不出道家的「清、微、淡、遠」和儒家的「中、正、和、平」,大凡古琴作品都可以在儒、道二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脫離古琴作品的美學內涵來談琴曲欣賞,無異於亂點鴛鴦譜般滑稽。
  •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簡與淡,簡單而從容,淡然而優雅
    01人生如花,淡者最香,雅者自貴花,顏色越淺,香味越濃鬱,顏色越深,香味越清淡;人,越淡越從容,心,越淡越寬闊,心海湛湛,明淨而高遠,美的淡然而雅致。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間的交往如水一般純淨,不帶雜質,不被利慾所累,全憑用心相處,無需過密交往,則君心常相知,不遠不近,不溫不火,不驚不擾,卻能陪伴走得更遠,淡淡的愛,淡淡的美,淡淡的情意,淡淡的懂得。
  • 聽一曲《漁樵問答》小舟微漾山水間,清茶濁酒度悠然
    探索古琴美學靜心 | 音樂 | 承古 | 融今 古琴中國
  • 古琴 巫娜《琴音茶語》伴著一曲禪音,揮毫作畫,渲染雲煙
    在這樣的夜晚,鋪一張宣紙,伴著一曲禪音,揮毫,作畫,畫上山水,渲染雲煙。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間照,在峰迴路轉的雲水深處,僧廬茅舍裡把一壺茶閒煮。琴音裡品茶會多一份清雅,茶韻裡撫琴會多一分感悟。 巫娜,當代最有成就的青年古琴演奏家之一。九歲開始學習古琴。2004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部。成為古琴演奏專業的第一位碩士。
  • 西安老舊二手房廚房衛生間改造翻新裝修:禪意清雅一進屋就被迷住
    呈現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也體現了居住者的精神世界,該空間業主對於家的嚮往是相一致的,燈一盞已然自得,【綠庭裝飾】西安廚房衛生間改造翻新裝修公司設計師,在60平方米的空間裡營造了新中式,清雅自在的一個風格。
  • 羅浮古琴史遠溯戰國時期,惠州何不美名「古琴之鄉」
    當時受深邃琴音所染,心想著惠州古琴歷史之悠悠,或可寫一二篇什以酬劉秦兩先生之意。而今已冬去春來,竟得小文一篇,又恐惹方家哂笑耳。2015年10月31日晚,「名城琴韻」——羅浮琴社雅集活動在惠州博物館舉行,來自惠州、廣州、珠海等地近300名古琴愛好者參加。方炳徐攝。古琴,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弦樂樂器,可追溯到上古時期。
  • 古琴 • 弦上山水現,指下無古今
    山水知音何處?亂於心者,未必山水也」也令我會然。知友們都在表達對古琴這古老藝術在古今文化間自由穿行流淌,打破時空界限與自然同塵之澄靜的熱愛與讚嘆,享受這種緩慢、溫暖、幸福著的美好:「在時代的高速路上,聽一支古曲。古琴的弦音,如古寺鐘聲,潔淨精微,清靜和遠(「穩如蜂鳥」)。」篇幅關係,恕不能把知友們留言的精彩之處一一細說,夭夭都瞭然於心。我想,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人生的路會越走越寬,也不會孤單。
  • 古琴筆記之《桃源春曉》的傳說
    引東晉末義熙年間,潯陽柴桑慄裡,五柳先生陶淵明東籬採菊歸來,倚南窗,悠然間,南山桃林在眼,晏如中夢入華胥境,
  • 幽幽方寸鳴丨郵票中的古琴(國外篇)
    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曲調清雅、淳美,聲音靜遠、飄逸,既是先賢聖哲出塵不染、遺世獨立的精神象徵,也是高人雅士超世脫俗、寄情山水林間的精神寓所。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古琴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