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裡說:性躁心粗者,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得。
心平氣和,說的是一種心靈狀態,有了這種狀態,無論身在何處,身臨何境,皆能靜而處之,怒者無智,靜裡百慧生。
有時候,多想拋卻身邊噪雜煩悶之事,靜靜獨處一隅,把身心安頓下來,不再有匆忙的步履焦灼的心緒,找尋那一份悠然的恬適,
在平淡瑣碎的生活中,依然持有一份淺淺的清歡,淡淡的欣喜,人生雖短,也不枉過。返還生命之本真,是心靈的一種修養方式。
且看蘇軾筆下的人生之十六樂事
「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後登樓看山;柳蔭堤畔閒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鍾;月下東鄰吹簫;
晨興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人生之十六樂事,一半寄情於山水花草,一半寄情於閒情雅趣。在家閱佛書,出門尋山水——
山川偉岸,清溪涓涓,可陶冶人之性情,洗濯心之塵埃。
去問尋,去探究山水間遺留下來的人文古蹟,將自己的心靈融入山的沉穩水的明淨,擁抱自然,並在其間驀然參悟,實在比爾虞我詐的人際職場來的快意敞亮!
張潮在《幽夢影》裡說: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熱愛山水自然的人,必然鍾情筆墨文字,古今中外,多少先賢聖人摯愛山水,寫下千古不朽的遊歷篇章。
人生,還有多少寧靜淡美不可以入境入心呢?
美麗的自然山水在古詩詞的淺繪中寧靜悠遠,至淡至美;凝練的古詩詞也因自然的山水而更具靈性,血肉豐盈。
紅塵濁兮,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物境,那麼,就將自己的內心,布展成一處青山綠水吧!
人生多煩擾,就讓我們在這一隅田園寧謐裡,找尋一念安然,一念良善。
將自己的魂靈,融化成一冊錦繡華章吧!人生多風雨,就讓我們在這一方世外淨土上,找尋一縷清寧,一絲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