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領域有多火?
12月20日,高瓴資本斥資158億,以70元/股價格拿下光伏產業龍頭隆基股份(601012.SH)第二大股東李春安的2.263億股。實際上,2020年高瓴資本在市場上頻頻出手,大手筆投資新能源產業鏈,覆蓋新材料、電池、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高瓴資本繼7月18日, 100億拿下寧德時代(300750.SZ)定增;9月3日,15億參與鋰電池隔膜企業恩捷股份(002812.SZ)定增;12月9日,又以5億元或配「高效電池+多晶矽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1785.71萬股定增額度之後的第四次大手筆出手。
那麼,在一系列光伏產業投資火爆的背後,未來,光伏的發展趨勢如何?我國當前光伏產業的發展處於什麼水平?產業繁榮的促成因素又有哪些?如何看待現今光伏板塊的估值問題?又該如何進行投資選擇?
針對上述問題,12月25日下午,由銀華基金主辦、主題為「未來能源看光伏 世界光伏看中國」——光伏50ETF(516883)首發發布會活動上,銀華基金券商業務部營銷經理梁辰、中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蘇晨以及銀華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王帥,通過實地走訪光伏龍頭上市公司和主題對話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中國光伏產業鏈引領全球發展
光伏產業是半導體技術與新能源需求相結合而衍生的產業。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球碳減排和光伏發電經濟性的驅動下,根據歐洲光伏協會分析,截止 2019 年,全球光伏裝機達到 633.7GW,同比增長 23%,2019 年年度新增裝機 116.9GW,同比增長13%。
而據蘇晨介紹,2010年,彼時我國光伏市場的裝機量僅為0.89GW。在政策大力扶持和技術持續進步的大環境下,中國光伏市場取得了高速的發展,裝機容量逐年提升。而在2020年,中國光伏累計裝機量接近200GW,在全部電源發電量中貢獻佔比達到3%,十年間增長了近200倍。
近年來,隨著能源革命的勢在必行;光伏度電成本加速下行,驅動發電經濟性迅速提升;光伏度電成本的下行,光伏補貼依賴逐步弱化,後續逐步進入平價周期,平價上網指日可待。「從發電側來看,光伏成本價格預計到2022年左右可達到燃煤標杆電價。我們預計,到2022年左右光伏發電成本接近0.32元/千瓦時,為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奠定基礎。」蘇晨稱,上述系列指標已逐漸成為光伏行業長期經濟性的最有力佐證。
隨著中國加速在新能源的發展,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已經連續 7 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計裝機已經 5 年位列全球首位。根據中國光伏協會統計,當前我國光伏已經基本完成全產業鏈國產化,且多晶矽、組件產量連續 9 年、13 年位列全球首位。截至 2019 年,我國多晶矽產量佔全球 67.3%,矽片產量佔全球 97.4%,電池片產量佔全球 78.7%,組件產量佔全球 71.3%。「在全球市場上,中國的光伏產業已佔據第一位置。」蘇晨堅定地說。
「政策導向+市場需求」雙重驅動
在王帥看來,光伏板塊的突出表現,主要有兩個因素:
第一,宏觀方面,政策的友好度進一步提升,對光伏行業部分領域和產品的銷售有顯著提振,同時國家對於非化石能源佔比的目標為光伏打開了宏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有利的宏觀因素;
第二,圍觀利好因素上,在市場格局持續改善、龍頭企業技術與成本優勢增強的情況下,核心企業有望迎來Beta與Alpha共振的收益機會。
蘇晨亦表示,近年光伏改革政策頻出,對於光伏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良好效果。為此,他還特地挑選了3個重要的政策節點進行了回顧。
首先,531新政。2018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內稱「531新政」),直接叫停普通地面式光伏電站,控制分布式光伏規模,降低補貼力度,直接導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的大幅下滑。政策反映到數據面上,2018年,我國新增裝機量僅44.26GW,同比下跌16.58%。需求跳水很快導致光伏各條產品線價格劇烈跳水,比如矽料價格下降44%,矽片價格下降43%,電池片價格下降36%,組件價格下跌27%。
「531新政」出臺之後,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光伏領域內成熟技術將在較短時間內投入市場,加速了技術進步。「部分企業可能受限於盈利規模而暫時放緩研發,而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可以趁機擴大技術優勢,市場得到了一次出清的機會、擠出了泡沫,行業格局迅速改善,為光伏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做好了鋪墊。」
其次,碳中和目標。2020年9 月 2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蘇晨指出,以光伏為代表的能源發展路線再次被夯實,預計我國在2020-2025年光伏年均新增裝機量在71-97GW,市場前景廣闊。
第三個方面,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規劃在2020年4月9日已被國家能源局明確了編制節奏,預計 2021年3月底前,形成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送審稿)》。在國內外重要會議上,中國均提出:將努力提升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其中,2020年目標為15%,2030年目標為20%,至2050年該比重有望達到50%。蘇晨表示,國內新能源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平,成長空間巨大。
可以說,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中國的光伏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為數不多可參與園際爭並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
中長期超額收益與成長確定性成重點關注因素
那麼,在價值迅速提升,市場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之下,如何看待當前我國光伏板塊的估值呢?
王帥指出,光伏行業2020年年初至今的收益率為72%,作為A股表現最好的行業之一,其估值水平也從年初的30倍提升至最近的38倍左右。
「光伏行業是高估值行業裡面成長性比較強的行業, 38倍的整體市盈率,較其他估值在40倍以上的高估值行業裡面,光伏的需求增長空間和長期盈利能力的確定性都格外的高。因此,在戰略層面,持續看好光伏板塊的超額收益能力和估值消化能力。」王帥進一步強調到。
他還表示,在宏觀有支撐、微觀有改善的雙重利好下,應該樂觀看待光伏板塊目前的估值問題。特別在今年10月以來,光伏經歷了較為快速的一輪調整,板塊目前的估值水平更加趨於理性,投資價值凸顯。
特別長期來看,如果我國要實現2060年的碳中合,光伏滲透率可能需要達到至少60%以上,對應的新增裝機量還要再乘以三倍,因為光伏發電效率還是比熱電要低很多的。
總之,未來整個光伏產業市場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在很多核心技術環節上,可能還會有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空間。「因此,2020年光伏愈70%的漲幅很可能只是行業估值中樞開始抬升的起點。」王帥預測,光伏產品的需求在未來的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會迎來爆發,保守預計,每年都會有20%以上的增長。
蘇晨則從投資光伏產業鏈的角度,給大家給出了具體的投資建議。
在投資選擇方面,他建議投資者優選格局好的細分環節龍頭,特別要抓住行業發展的長期趨勢與短期供需矛盾。
具體分析下來:長期方面,大矽片的技術推廣是降本的重要措施;組件公司對於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則有利於緩解上遊的產能制約;而短期視角,玻璃、膠膜等輔料的市場格局較好,預計未來1年的在供給端都會處於緊平衡;同時,受分布式市場爆發以及國產替代邏輯,逆變器也值得重點跟蹤關注。
從中長期來看,蘇晨認為光伏具備超額收益機會。
對此,王帥亦有同樣的觀點。「當下,光伏行業正處於快速變化的階段,具備長期確定發展趨勢的企業是一種稀缺品,估值溢價可能會長期存在。」
王帥分析到,站在當前時點,雖然光伏行業漲幅已經較大,但復盤過去10年光伏行業的數據會發現,光伏行業的整體估值目前處於歷史估值中樞偏上的位置,並沒有脫離歷史的區間。與此同時,光伏行業無論是企業的發展戰略,還是投資者的選股策略都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長期發展趨勢和成長確定性成為大家更為關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