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是運動方式的一種,說到底就是要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在經濟落後物質匱乏的舊社會,人們多從事農業生產,或者說以體力勞動為主,所以每日的運動量很容易就足夠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發達,腦力勞動者也逐漸增多,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缺乏運動,於是患肥胖與超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化。
在這種情況下,WHO在2010年發布了《關於有益健康的身體活動全球建議》,我國於2016年也提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的就是營造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減少疾病發生。
運動益處無可爭議,但過度強調「日行一萬步」有危害
就運動強度而言,以4-7km/h快走或者7km/h慢跑的中等強度運動,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等的發病風險和病死率下降。在運動時間上,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預防作用證據充分,且運動時間越長獲益越大。
但是,一味強調每天行走1萬步並不是最佳的養生方法。因為1萬步的行走路程相當於七八公裡,屬於遠距離的行走。如果本身關節和骨骼不好,每天行走1萬步反而會磨損關節,這樣無法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因此,每天行走1萬步這種方法並不可取,應該合理控制好走路的步數。只有在正確範圍內走路才能夠收穫好處,防止身體健康受影響。
當然,總的來說一定的運動量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糖和血壓,改善糖脂代謝,調節內分泌系統,提高骨密度,控制體重,同時可以使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乳腺癌和結腸癌的發病風險下降20%-30%,可見運動對身體健康的益處很多,但需要長期堅持。
正常人一天步行走路多少為宜?
按照《中國成人身體活動指南(試行)》推薦,我國健康成人建議每日應保持6-10千步的身體活動量,換句話說以步數來計算的話,就是6千-1萬步。這個步數包括了日常生活、交通、職業和業餘鍛鍊等所有形式和強度產生的步數。
當然,這只是最低標準,因為每個人的年齡和身體素質不同,因此需要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來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步行的確是最好的選擇之一,而且在身體力行的情況下,也建議儘量多步行。
結語
說了這麼多,無論是WHO還是國家發布的相關指導文件,其實都是向公眾傳遞一個信息,就是要大家「少靜多動」,運動對於哪一個年齡段的人們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在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儘可能的增加運動量。
參考文獻:
[1] 《中國成人身體活動指南(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