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夫妻每天走一萬步,膝蓋卻雙雙壞掉,問題到底出在哪?

2020-12-22 三九養生堂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由於身體在逐步衰老,各項機能在衰退,是不適合做強度比較大的運動的,走路就是很適合的方式,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能看到公園裡他們散步的身影。走路既能達到鍛鍊的目的,運動強度也不大,按理說應該是好事,身體會更好,但有對夫妻每天日行萬步,最後卻雙雙換膝蓋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走路到底是養膝蓋還是傷膝蓋?看完後,希望大家要避開誤區。

張阿姨和李先生夫妻倆都是50歲,因為李先生血糖偏高,他也知道運動時降糖的有效方式之一,於是每天吃完晚飯後半小時,倆人都會到小區公園裡散散步,每天一萬步,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後來的習以為常,再到最後,倆人的膝關節竟然都出現了嚴重的變形,而且還越發疼痛,最後倆人不得不置換了膝蓋。

矛盾點在於原本走了是為了控糖,但為何會把膝蓋走壞了呢?其實這個方式沒錯,錯的是方法!50歲的人,膝蓋已經在逐漸老化了,骨質和鈣質也在流失,每天都堅持走一萬步,可不是個好現象,反而膝蓋不堪其重,一天天地下來,就容易壞掉了。這是夫妻倆過度運動,暴走的原因。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每天走路的步數在6000步就可以,既鍛鍊了,也不會給膝蓋帶來很大的壓力。不用盲目的相信日行萬步,這對年輕人來說不在話下,但不完全適用於中老年人,也不要為了朋友圈的步數排行榜而暴走,正確合理的鍛鍊,才能給身體帶來益處。

除了走了的步數,走路的姿勢、地點以及速度等也同樣需要注意,走路時應抬頭挺胸,不宜含胸駝背,自然就行,可有意地調整呼吸;在公園或體育場走是比較合適的,最好要避免在馬路邊走,以免吸入更多的灰塵與顆粒物;走路的速度不用刻意得太快或太慢,走路以走到微微出汗為宜。

如果覺得只走6000步難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妨試試慢跑,曾有研究表明,人在跑步時受到的衝擊力固然會大一些,但每跑一點,也會被逐漸抵消,與走路相比,跑步也更容易出汗,促進身體排毒,對膝蓋的損傷或會小一點。

對於不同的人,適合的運動方法是不一樣的,無需盲目照搬他人的方法,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量力而行的運動,鍛鍊的效果會更好,也更有益健康。

總的來說,走路是一項值得堅持的運動,但一定要注意正確的方法,如果上了年紀,要注意強度,每天走6000步左右即可,也可以試試慢跑,學會避開鍛鍊的誤區,才能給身體帶來好處。最後也提醒中老年人朋友們,除了運動,營養也要跟得上,可適當常吃豆類、奶類等有助補鈣的食物。

相關焦點

  • 每天一萬步的人,膝蓋還好嗎?
    日常走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對於走路,也有多種多樣的說法:"走路比跑步都傷膝蓋" " 90%以上的人都不會走路""每天一萬步其實並不可取"......  聽到這些,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對於走路這一簡單的行為產生了諸多困惑。走了這麼多年的路,難道都走錯了?
  • 夫妻倆每天堅持鍛鍊1小時,5年後,膝蓋都出現問題,是咋回事?
    但是前不久醫院接收了一對夫妻的病例,夫妻兩個一個今年56歲,一個今年52歲,兩人都有膝蓋疼痛的不良反應出現,夫妻兩個感覺奇了怪了,二人整天都非常注重養生的,怎麼自己反而膝蓋出了毛病?因為自己5年前在網上看到的一篇關於運動可以長壽的文章,自己才和老伴一起每天晚上1小時運動,沒成想自己的膝蓋竟然出現問題,這是咋回事?走路對人的關節好還是壞?
  • 每天走一萬步可減肥?醫生:散步式走路不行
    記者採訪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主治醫師付珞,並表示每天一萬步,如果是類似於飯後消食散步的走,這樣對心肺功能的提高可能確實不大。因此,每天走一萬步想要提高心肺功能和減肥,關鍵是要保持一定強度、時間和頻率。
  • 每天走一萬步消耗多少卡路裡
    核心提示:正常情況下如果在走步的時候一氣呵成,中間不間斷的情況下,走一萬步可以消耗300大卡,如果走的速度快一些可以消耗大約500大卡,如果走步的時候速度很慢,而且中間斷斷續續,累了還歇一會或者把一萬步分成幾次來完成,那麼也就可以消耗100大卡,所以具體消耗的卡路裡還要看走路的方式和走路所用的時長。
  • 「日行萬步」不是絕對的,50歲後,每天走多少步才好?醫生告知
    但是每天走的步數破萬,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尤其是對中老年朋友,或者自己本身就患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就不適合「日行萬步」,會加速自己骨骼關節的磨損,還有一些心臟疾病的患者,有時候走路多了過於勞累,還會容易導致疾病發作,對於年輕人來講,他們的體質比較好,每天走個一萬多步或者兩萬步,也都會覺得非常的輕鬆,所以日行萬步也不是絕對的,它是否合理也要因人而異。
  • 每天走路走1萬步以上,到底是好是壞?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
    每天走一萬步,這到底是誰規定的?為什麼是10000步,而並不是9999步,而不是8888步?這到底是誰規定的?有什麼出處嗎?今天我們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解開這個秘密,告訴各位真相!我們一萬步就此而來,後來也就莫名其妙的被大肆進行使用,但是具體的出處真的實在是沒有太多科學依據的。那麼,醫學界關於運動到底是如何認識的哪?
  • 每天喝八杯水,走一萬步,就能健康長壽?醫生道出:小心反而減壽
    比如每天八杯水、每天走一萬步,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甚至還做過。但事實上,這樣的養生方法想要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大家可以對此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免再上當受騙。每天喝八杯水會怎樣?另外,喝過多的水會增加身體的血容量,並給心臟造成較大的負擔,對於心臟功能不全的人來說,將面臨嚴重的心臟問題。所以,每天喝多少水不可以一概而論。
  • 夫妻倆堅持每天慢跑60分鐘,5年後膝蓋雙雙出問題,是什麼原因?
    老李夫婦退休之後非常注意養生,聽別人說每天快走半個小時有利於身體健康,於是老兩口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堅持快走60分鐘,他們覺得運動越多身體越健康。誰知道5年之後,兩個人都覺得膝蓋越來越疼,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膝蓋已經變形了。
  • 每天走一萬步有益健康,這是真的嗎?
    那麼對於每天無法抽出時間進行運動的人們而言,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是否能夠穿插一些簡易運動呢?於是,有人提出了,日行萬步有益健康的概念。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2020年3月,權威醫學期刊《JAMA》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每日行走1萬步+,真的能夠大幅降低死亡率。走的多好?
  • 多走沒用?科學研究發現:健康不需一萬步,這個步數最佳
    1健康不需一萬步,每天7500步足夠多走沒用!你是不是羨慕過朋友圈裡那個微信步數排行第一的人?你是不是為了登上微信步數排行榜榜首的位置走了不少「冤枉路」……那麼,從今往後,你不必在意這些了,因為——發表在《JAMA·內科學》上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也不非得走到10000步,7500步就夠使了。哈佛醫學院的I-Min Lee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測量了16741名平均年齡72歲的女性每天的行走步數,統計了她們的行走強度和全因死亡率。發現,每天7500步就足夠了!
  • 微信運動一萬步相當於多遠的距離?普通人每天需要走多少路?
    根據換算以及減去一定的誤差,微信運動一萬步一般相當於走了5.6公裡左右的距離。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數據,有什麼依據嗎?下面就詳細給大家講解一下。有數據統計,這部分大概佔比在20左右,因此,當你的微信運動顯示為10000步時,其實比較準確的走路步數為8000步。微信運動步數與距離的關係要想把微信步數換算成距離,必須得到一組數據,那就是成年人平均的步間距。因為不同的人因為身高不同,步距肯定也不一樣。因此,我們就取普通人步距的平均值,大約是一步0.7米左右。
  • 健身房丨每天一萬步真的能減肥?
    隨著微信運動的普及,相信大家每天都會在微信運動裡看看自己的步數,從而在微信圈裡掀起一陣走路的「攀比風」,「每天一萬步」也成了很多人的目標。每天走1萬步真的就能減肥嗎?每天都健身為什麼瘦不下來?節食也能瘦身,是不是就可以不運動……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採訪了英派斯健身房副店長包磊。
  •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美國醫學會雜誌:7500步!
    2019年5月《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在2011~2015年對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進行調查,記錄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數和步速。
  • 健走——每天一萬步必然瘦下來
    健走有助全身塑型   健走運動中使用的手杖可有多種用途,兩手一前一後推動健走杖的時候,會運動到上半身,對於強化背部和腹部肌肉、鍛鍊腿部和手臂很有幫助,同時可促進心肺功能,與正常走路只用到雙腿有完全不同的體會。
  • 每天走一萬步能不能減肥?《肥胖》雜誌:光靠走路不管用
    據《獨立報》報導,英國楊百翰大學在《肥胖》雜誌發文證實,每日走一萬步不能阻止體重增加。楊百翰大學運動科學教授Bruce W. Bailey介紹,大學生是超重和肥胖高危人群。步入大學,正是一個人步入成年的過渡人生階段。在大學的一二年級,每個人體重往往會增加1—4公斤,有些人在四年的時間內甚至增加了20.8公斤。如何控制體重快速增長,是大學生面臨的關鍵問題。
  • 45歲男子每天晨跑,一年後,身體卻越來越虛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45歲男子每天晨跑,一年後,身體卻越來越虛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說到跑步,估計大家都非常喜歡,因為跑步不僅能夠增強個人的抵抗力,還能夠起到減肥的作用,很多人都為了去瘦身而跑步,同時也可以增加自身免疫力,抵抗各種疾病,跑步的好處真是非常多,跑步可以說是唯一可以鍛鍊到身體各處部位肌肉的一項運動
  • 「日行一萬步」不可取,那每天走多少步為好?權威答案終於來了!
    步行是運動方式的一種,說到底就是要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在經濟落後物質匱乏的舊社會,人們多從事農業生產,或者說以體力勞動為主,所以每日的運動量很容易就足夠了。運動益處無可爭議,但過度強調「日行一萬步」有危害就運動強度而言,以4-7km/h快走或者7km/h慢跑的中等強度運動,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等的發病風險和病死率下降。在運動時間上,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預防作用證據充分,且運動時間越長獲益越大。
  • 走路會傷膝蓋,不建議走路?醫生闢謠:每天走這麼多更健康
    其實這還是一個量效問題,任何事情太過了,都會導致不良後果。所以走路傷膝蓋這句話本身就不對,第一,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走路,難道都在傷膝蓋嗎?第二,難道我們未來怕所謂的傷膝蓋,我們每天都儘量不走路嗎?第三,走路傷膝蓋是走多少步會傷呢?  所以,我們不能籠統的說走路傷膝蓋,更不能因為有走路傷膝蓋的說法,就不走路了。  二、走路是一種備選運動形式
  • 每天奔忙一萬五千步,宜昌夫妻滯留鄉村樂為村民送快遞
    楚天都市報2月24日訊(記者 王永勝)清江南岸的宜昌長陽大堰曉麻溪村,參與疫情防控的志願者中有一對夫妻。他們除了日常巡邏外,還要為居民送生活用品。被鄉親親切稱為鄉村快遞員。30歲的丈夫饒成是本地人,家住曉麻溪村二組,在宜昌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學校上班,與他同齡的妻子盛竹迪是一名共產黨員,就職於市建築節能推廣中心。因疫情管控,暫時無法返程。夫妻倆積極報名參加村級疫情防控工作的志願者,饒成負責村民登記信息和主幹道巡邏勸導,妻子則負責測量體溫。
  • 長時間慢步行,每天堅持15000步左右,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
    現在有一種運動的模式,叫做每天都怎樣,肯定就會怎樣,那麼每天一百個伏地挺身,堅持一年之後到底會怎麼樣,每天5公裡、10公裡,到底會怎麼樣,每天1萬步,每天2萬步,到底會有什麼好處哪?這些定額定量的東西真的不見得可以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