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麗娟
在影視作品中,孩子出生時的鏡頭不會直接拍出來,而是用孩子響亮的哭聲來代替,都說藝術源於生活,這話一點都不假。現實生活中確實如此,孩子出生時總是伴隨著哭聲。並且,剛剛出生的嬰兒,如果不哭,醫護人員把寶寶頭朝下,而且會打孩子的屁股或彈孩子腳底,直到寶寶哭出來,剛出生的寶寶就要「挨打」,這是為什麼呢?
一、首先就來說說剛出生的孩子為什麼會哭?
孩子出生前一直生活在媽媽的子宮裡,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以及生長所需要的其他物質,都是媽媽提供的,根本接觸不到外面的環境。
也就是說,孩子在出生前的肺臟是不工作的,所以說,孩子整個肺部是處於真空狀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為了防止羊水進入肺中;二是為了減輕胎兒體積,方便出生。醫生們用「真空娃娃」來形容胎兒時期的孩子可以說是很恰當了。可是孩子總是要離開媽媽的子宮的,因此也就失去了氧氣和養分的來源,並且要用自身的肺部進行呼吸。
寶寶大哭時,鼻子和嘴巴會張開,空氣湧入肺部,然後血液從心臟流入肺部血管,進行氧氣運輸,這就是寶寶肺呼吸的整個過程。寶寶的哭聲就是因為心肺開始正常工作而哭的,這一聲哭泣,代表孩子這正式開始了他的一生。
二、嬰兒不哭醫生為什麼要打屁股?
如果寶寶不哭,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寶寶缺氧,因此剛出生的嬰兒如果一直不哭是很危險的事情,因此醫護人員就會通過打屁股、彈腳底等方式,讓寶寶哭出來,不然就說明寶寶可能存在無法使用肺進行呼吸的情況。
三、嬰兒哭泣的意義
新生兒的第一次哭是嬰兒心肺功能完整,可以自主呼吸的標誌。醫生可以通過新生兒的哭聲大小來判斷發育情況,一般來說足月生產的孩子哭聲比較大,而早產兒的哭聲則很小。醫生還能從新生兒的哭聲中發現孩子的疾病,比如說新生兒哭聲又小又弱,而且聲音中還有嘶啞說明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還有呼吸急促、淺弱、哭聲又小又弱的,說明孩子可能患有呼吸系統疾病。
當孩子哭時,要調動身上80%以上的功能器官,可以把孩子的哭聲比作按下機器開關,後機器發出的聲音,表明一切工作正常。新生兒的哭聲也是一樣,是為了告訴家長「我的身體很棒」。
新生嬰兒哭聲越響亮,代表孩子越健康。如果寶寶生下來沒有哭聲,發現醫護人員在「打」孩子,家長們要忍一忍,這是為了孩子好,不然嚴重的話孩子會有生命危險。
我是齊麗娟,一名高級育嬰師,在嬰幼兒教育領域從業17年,幼兒園園長,同時我也是3個孩子的媽媽,如果遇到關於育兒問題可以留言告訴我,希望我的一些育兒經驗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