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場成名戰:麥當勞之父為什麼不是麥當勞?

2020-09-03 王陽駕道

2016年底,好萊塢電影《大企業家》上映。

這是一部更傾向於紀錄片式的影片(豆瓣評分7.5,可以證明這絕對不是一部爛片),它講述了奶昔攪拌機推銷員雷克洛克(麥可·基頓飾),在1950年代遇到了經營漢堡快餐的麥當勞兄弟後,充滿戲劇性的創業成長史;一直到1961年,雷用270萬美元完全取得了麥當勞兄弟的漢堡連鎖,並將其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快餐王國。

橫看成嶺側成峰,我們從電影《大企業家》的故事中,看到一個非常經典的商業創新的案例,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內容相當精彩,抵得上一堂哈佛商學院的大課呢。電影的敘事也極力還原真實的,並沒有為了藝術,而刻意改編或扭曲,對於穩重人物的塑造,也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客觀性。

畢竟,商人從來都不是什麼偉大的角色,他們永遠只會在不同的時期,做利益最大的那件事。

那麼,麥當勞如何從一家默默無聞的汽車餐廳,做到世界餐飲巨頭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歷史的迷霧中,從發展過程的關鍵環節,把握創新的奧秘,探尋那些魔鬼般的真實細節。


細節一:推銷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故事發生在1955年,主人公雷是一個52歲的小老頭,每天抱著自己的奶昔機挨家挨戶推銷。就像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抱著骨密度儀到處上門銷售的威爾史密斯。

雷的推銷很有說服力:更快的產能,更短的用戶等待時間,那麼就會帶來更多的客戶,更多的營收......這樣的良性循環。這看起來應該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然而,雷依然被各種無情拒絕 ,只能在夜深人靜的小賓館裡,用自帶的唱片機,播放卡耐基的成功學演講,來自我激勵補充能量。

為什麼好東西、好產品,你的客戶不買單?問題出在哪?

原因就是,他推銷的對象根本不需要產品升級! 更多的奶昔供應能夠帶來更多的消費嗎?產能提高了會帶來增長嗎?在一個均衡穩定的市場內,很難!

那麼最在意、最需要Ray的多用途奶昔機器的餐飲店在哪裡呢?

他們具備了什麼樣的特質呢?

無巧不成書,正當雷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一家汽車餐廳突然打來電話,張口就要訂購六臺。

Ray好奇不已,什麼樣的餐飲店一次要製作5*6=30杯奶昔?

很多敏銳的創新者,也是這樣,能從一些異常信息中去挖掘出背後的真相和機會。他從密蘇裡州一路開車,沿著66號公路開到西海岸,拜訪了位於加州的快餐店,一家以兄弟倆的名字命名的餐店,就是 Dick and Mac McDonald 啦。


細節二:下單點餐做好漢堡,一共只要30秒

Ray還親自消費體驗了一下,發現這家汽車餐館就是不一樣:

首先,沒有服務員上前招呼你,要自己排隊,貌似隊伍還很長,但是移動很快!

其次,貌似價格也比較便宜,一個漢堡一毛五!

第三,付款後數秒,服務生就當面遞過來一杯飲料和一個袋子

什麼?這麼快?確定不用慢慢等嗎?為什麼沒有餐具、託盤?配薯條的醬料什麼的,都在袋子裡面了嗎?

確定、肯定、一定(服務生說!)

那我在哪兒吃?吃完了廢品怎麼辦?

愛在哪吃在哪吃,吃完了自行處理扔掉!(服務生說!)

這可是1940年的汽車餐館,這個效率放在現在也可以被稱作神速了吧,那麥當勞到底是如何實現如此高效的工作效率的?

他們是如何設計出這一套系統的?

就不需要反覆試錯和測試嗎?

不需要多次迭代和改版嗎?

當然需要!

那他們是不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呢?

不不不,相反,他們花的時間很少。

兄弟倆找了一個網球場,在水泥地上用粉筆畫出餐飲店的內部布局,讓服務員們模擬實際操作的流程 ,每一步都按照標準化流程來走,看走動過程中會不會有衝撞和返工,程序是否有瑕疵。 有問題,擦掉布局在水泥地上重新畫一遍,重新布局後再重新排演,如此往復,整整6小時之後,一切和諧了,就像一首交響樂,運作Smoothly!然後他們再找供應商定製出了這麼一個餐飲店!

這是商業模式中典型的最小可行化產品啊

用極其快速、靈巧和低成本的創新方式!

要知道,這可是在1940年代啊,不得不說,麥當勞兄弟絕對是這方面的天才!

接下來,雷找到麥當勞兄弟,提出了一個更大的夢想: 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漢堡,是每一個美國家庭和美國人吃飯的地方!這不也是你們兄弟倆的夢想嗎?我們應該一起幹!

兄弟倆合計一下,就同意了,但是協議很苛刻。雷大筆一揮,一字不改,完全同意!兄弟倆提出的協議就是嚴格的質量監管,和一切改變都得他們倆同意才行。

雷和麥當勞兄弟的合作也不是一帆風順,但奈何雷是天生的資本家,很快,他就把麥當勞做上了規模化和資本化的道路。

然而,資本的疆土一旦擴張起來,就無法停止,任何阻止這個帝國成長的人,都會被無情地拋棄,包括他的創始人和曾經的國王。


細節三:殘忍是商業的原生屬性之一,因為觀念不和,麥當勞兄弟永遠失去了麥當勞。

麥當勞兄弟在商業中屬於典型的保守派,在雷把麥當勞已經做成了地產和餐飲帝國之時,麥當勞兄弟還在擔心漢堡裡面夾幾片生菜、奶昔是用散裝還是袋裝,也可以這樣理解,麥當勞兄弟永遠無法成為像雷克洛克那樣的資本大鱷,因為他們是天生的產品經理,對於產品有著近乎偏執的執著,而往往,會和資本走上兩條相悖的道路。

兄弟最終絕望的認識到,「我們無法打垮雷,也無法與之抗衡了」。經過一番談判,1961年兄弟倆每個人拿了稅後100萬美元(稅前135萬),黯然離開了麥當勞的歷史舞臺,把自己名字命名的麥當勞,留給雷,包括自己最初的麥當勞店,都不能再叫做麥當勞了,兄弟倆把名字改為大M店。

也許,雷克洛克確實是一個不是很值得崇拜的人,這也似乎不是一段太讓人舒服的創業史,但是這可能才是大創業家的真實寫照。

這對我們這些致力於創新領域的人來說,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好電影,除了欣賞電影的藝術和故事情節之外,我們從中看出了一個完整的獨角獸創新案例,從中可以學習吸收到創新的營養 。

相關焦點

  • 麥當勞之父為什麼不是麥當勞?
    這是一部更傾向於紀錄片式的影片(豆瓣評分7.5,可以證明這絕對不是一部爛片),它講述了奶昔攪拌機推銷員雷克洛克(麥可·基頓飾),在1950年代遇到了經營漢堡快餐的麥當勞兄弟後,充滿戲劇性的創業成長史;一直到1961年,雷用270萬美元完全取得了麥當勞兄弟的漢堡連鎖,並將其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快餐王國。
  • 麥當勞是餐飲公司是一場60年的「騙局」?!
    不過,今天007想跟大家進一步聊的不是關於《三塊廣告牌》的營銷,而是麥當勞。還記得2013年李安在當年的奧斯卡憑《少年Pi的奇幻漂流》再度摘得最佳導演獎狂啃漢堡包的畫面嗎?他吃的並不是川普總統最愛的麥當勞,而是「70年不換菜單的美國本土漢堡包品牌-IN-N-OUT」,目前該品牌只在中國香港地區開了一家分店,還未進軍中國內地。
  • 為什麼歐洲的麥當勞顏色是綠色的?
    為什麼歐洲的麥當勞顏色是綠色的?文章轉載自: beebee星球ID:beebeesub編輯:捌條如果你去過歐洲,你一定注意到了麥當勞餐廳的標誌不是紅黃配色,而是綠色。在兩年內,該國所有的麥當勞都改用了新的配色方案。其他歐洲國家也緊隨其後。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歐洲所有麥當勞餐廳在標誌性的金拱門後面,都是綠色的背景。那麼,改變了配色方案的麥當勞對快餐店的受歡迎程度和聲譽產生了什麼影響?
  • 麥當勞叔叔為什麼消失了?
    文 戈多麥當勞叔叔不僅是小朋友的歡樂記憶,也可能是小朋友的童年噩夢。/音樂專輯WAKE UP封面 麥當勞叔叔不見了。1990年,中國內地第一家麥當勞在深圳解放路光華樓開張,麥當路叔叔端坐屋頂,背靠著巨型「M」,俯瞰路人。三十年後,光華樓麥當勞餐廳的頂上只剩下一個寂寞的「M」。中國第一家麥當勞。
  • 為什麼,廣州沒有「麥當勞叔叔」了……
    via.大秀 不過,並不是所有小孩都對麥當勞叔叔有著美好印象的,這......就要「怪」麥當勞叔叔的白臉為麥當勞做廣告。 麥當勞的奶昔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不賣了。作為經典的美式快餐飲品,它的下架令無數的人感到唏噓。
  • 推銷員用270萬美金,買斷品牌趕走創始人,被譽為「麥當勞之父」
    如今,麥當勞已經不再是一間簡簡單單的餐廳,它更多的是作為美式快速生活節奏的一種文化縮影,與此同時它也飽受著許多公眾健康話題的抨擊。然而,這樣的「垃圾食品」一直都保持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熱度。在麥當勞這個「快餐帝國」的背後,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 麥當勞為什麼要把甜品站單獨放在店外?
    本文將從購物學的角度為大家揭示:1.麥當勞為什麼要把甜品站單獨放在門店外面?2.麥當勞為什麼不讓顧客排隊?3.麥當勞是如何設置店內廣告的?4.為什麼餐廳裡坐滿漂亮女性,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而從電影名稱《麥路人》就不難看出,故事發生的快餐店,正是我們所熟悉的麥當勞。對於大眾而言,麥當勞成為過夜族天堂,早已不是新鮮事。甚至還在日本形成了「麥當勞難民」現象,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有專家研究指出,這些選擇在麥當勞過夜的人,並非全然都是無家可歸。
  • 從地上漢堡到天上漢堡--中國麥當勞之父的生命歷程
    中國麥當勞之父的生命歷程我三歲喪父,母親守寡帶大哥哥和我。在香港五十年代最窮困的石硤尾、深水埗租住一個床位(單位內住了十戶人家)。我不喜歡留在家裡,整天遊蕩街頭。有時媽媽給我一毫錢(當時可買一碗雲吞麵),我就去海壇街租腳踏車玩兩小時,這是我最大娛樂。
  • 為什麼KFC、星巴克、麥當勞僅憑最簡單的產品就能稱霸全球
    為什麼KFC、M記、星巴克只是賣最簡單的產品,口味上並不是中國人習慣的味道,但卻可以橫掃全球?這些現象背後深藏的本質,值得每一位企業家去深度思考。背後隱藏的秘密究竟是什麼?深入思考後我們又能獲得什麼?原因就是加盟商最後都有自己的標準,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那麼品牌會成為真正的受害者。所以加盟的本質是百分之百複製!麥當勞全球4萬個門店,7-11全球6萬個門店,如家在中國大概有兩千多個門店。這都是加盟體系的經典案例。
  • 麥當勞中國為什麼不做本土化?
    麥當勞印度遠遠超過肯德基印度,那麥當勞在印度做什麼呢?肯定是做素的漢堡,做雞肉漢堡。麥當勞在印度的本土化做得比肯德基還徹底,也就是說,麥當勞並不是不能做本土化,那為什麼在中國肯德基做本土化,而麥當勞不跟進呢?
  • 麥當勞和肯德基為什麼開在一起
    嗯……是吃麥當勞呢,還是肯德基呢?算了,先往餐飲區走吧,有哪個就吃哪個。啊,發現了,是麥當勞!好,就決定是你……等一下,旁邊就是肯德基,那到底去哪一家……好糾結啊!為什麼每次都能看到它們在一起,對選擇困難症患者太不友好了!不過回想起來,之前去旅遊的時候,無論是火車站飛機場,還是旅遊景點,它們好像都開的挺近。為什麼麥當勞和肯德雞總是開在一起?
  • 麥當勞,24點後不是快餐店!
    聽他口音是北京人,我問他為什麼在這,他說剛從哥哥家裡出來,想在這呆一晚上,明天回爸媽家。我問他為什麼現在不回去要等到明天?他說,我還沒做好準備。我沒好意思繼續追問,能感覺到他對我的警惕,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種不信任。為了拉近關係,我叫他出門口一起抽了根煙,回來後我去買了兩杯咖啡,重新坐下又閒扯了很多事情後,他才開始給我講述他的故事。
  • 麥當勞這支新廣告,為什麼會「引起舒適」?
    實習記者 | 馮鑫麥當勞新推出的廣告,可以說是強迫症患者的福音。在與巴黎TBWA公司及法國3D動畫師Matthieu Braccini的合作下,你熟悉的麥當勞產品「雞蛋麥滿分」變了樣——色彩繽紛的配色加上行雲流水的畫面,以及富有節奏的背景音樂,詳細展示了「雞蛋麥滿分」從雞蛋的篩選,培根的切割和最後芝士的裹挾等最終成型的製作過程。
  • 當你一事無成,親人都瞧不起你時,別忘了50歲創業的麥當勞之父
    當你一事無成,親人都瞧不起你時,別忘了50歲還背井離鄉創業的麥當勞之父。人們常說天道無常,世事難測,有人能一夜暴富,有人頃刻間一無所有,也有人一生平平凡凡......人生之路漫長而艱難,遇到困境在所難免,但請記住偉人霍金的一句話:「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 88麥當勞會員日 揭秘這一場成功的營銷秘密
    麥當勞88會員節做了一場成功的營銷。從8月8號開始,連續28天,每天麥當勞都會在微信小程序上線一款優惠的產品。我們不是向之前一樣利用機器點餐或是在前臺排隊。而是直接打開手機,關注麥當勞的公眾號,在關注公眾號的同時,我們的微信會自動關聯到麥當勞的點餐小程序,進入點餐小程序後,我們可以直接使用自己的手機來瀏覽產品下單支付,方便快捷,免去了排隊點餐的乏味。事實上很久之前,麥當勞就已經推出了手機點餐服務,但是當時並不是使用的小程序,而是APP。
  • 我懷疑,麥當勞根本不是做雞的..
    名為「Tasty Mornings」(美味早晨)。
  • 原來麥當勞的死對頭不是肯德基?
    但是呢,放眼全球,原來肯德基不是麥當勞的宿敵,麥當勞真正的宿敵……是漢堡王~用這種廣告文案,你說如果你是麥當勞,你氣不氣?當然氣啊,麥當勞那可以說是氣炸了,直接走法律程序要求停播。但是漢堡王並不怕,見麥當勞被氣成這個樣子,他們開心的不得了。
  • 巨無霸 50 歲了,麥當勞給它拍了一組「做作」的廣告大片
    它就像一場暴風雨般激烈的探戈,充滿了火熱與激情,以及意想不到的律動。你能想像得到嗎?來觸碰它吧(在你準備好了的時候)!我……我真的只是想吃個漢堡而已。不過這系列「做作」的廣告,確實是惡搞中帶著令人迷之上癮的趣味,讓人想要一直看下去。麥當勞表示,他們要通過這一系列廣告與年輕人產生更多「碰撞」。
  • 為什麼麥當勞漢堡總推陳出新,而雞翅薯條千年不變?
    來源: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作者:鄭卓然排版:妮子小菇涼
  • 麥當勞中國「大甩賣」?
    麥當勞中國又要易主? 1月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麥當勞中國最大股東中信股份計劃轉讓所持部分麥當勞中國的股權。具體而言,中信股份計劃轉讓麥當勞中國22%股份,轉讓底價為21.71億元人民幣,另外包括一筆附加債務,購買方為此筆股權轉讓支付的總價至少為36.98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