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海研智庫"↑免費訂閱本刊
連日來,韓國瑜陣營已接連在嘉義、高雄、屏東、新竹、苗慄等縣市舉辦大造勢,蔡英文陣營也有臺南、臺中、桃園進行造勢,雙方精銳盡出,是歷次臺灣選舉中次數和規模最多也最大的造勢場面,相比2000年連、宋、扁相爭,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韓國瑜宣告「民調唯一支持蔡英文」後,靜態民調已形同被判死刑,戰場直接轉入第二階段的動態民調,韓、蔡陣營將在造勢場合開打比拼。不難想見,在「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的前提下,兩陣營後續的造勢活動將會一場比一場還要盛大。
不同於靜態民調,動態民調比的是「五力」。首先,是感染力,敢改變臺灣民眾意識型態的力量。韓國瑜以庶民起義、庶民語言,與庶民站在同一陣線。蔡英文則高舉「反中」、「抗中」、「仇中」的大旗,將敵視大陸當選票提款機,以「抹黑」、「抹統」、「抹紅」來對抗。
其次,韓國瑜的「莫忘世上苦人多」對戰蔡英文撿到的「反送中」大砲,對臺灣選民的號召力,一個是訴求民生,一位是訴諸民族。
第三,韓國瑜展現出驚人的動員力,支持者是自動自發踴躍站出來相挺。蔡英文的場子多靠遊覽車貪食蛇,準備便當包子等好料,相形見絀。
第四,影響力,韓國瑜金句,「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臺灣安全,人民有錢」、「寧可乾淨的輸,不要骯髒的贏」、「一隻穿雲箭,青天白日重新見」、「得民調者得痔瘡」、「臺灣要當世界的塞子」、「莫忘世上苦人多」…等,句句直入人心。蔡英文則以「民主、自由」作為擋箭牌,以「親美、抗中」為槓桿,把臺灣大選搞成「親美」還是「抗中」的選擇,企圖影響臺灣年輕人的看法。
最後,擴散力,在媒體應用方面,韓國瑜陣營善用直播與庶民開講,直接與民眾溝通,以中天、中視、TVBS、中時、聯合等親藍媒體為載體。蔡英文陣營則以自由、蘋果、年代、壹電視、東森、民視、三立、華視等親綠媒體的談話性節目與名嘴擴散輿論效應。
日前,韓、蔡雙方陣營在新北、桃園短兵相接,結果可說是韓勝蔡敗。在新北市,韓、朱、侯大合體,展現國民黨大團結氣勢,一掃自選戰開打以來藍軍分裂的陰霾。造勢活動分三層次,一是全臺規模最大,各縣市的其次,區域「立委」候選人本身的最小。韓陣營的中和場是各縣市層次的造勢活動,人數直逼10萬人。當然不能與9月8日三重全臺性大造勢35萬人相比,但卻是藍營大團結的裡程碑。
三重大造勢是韓國瑜出線後的第一場大型活動,「韓粉」委屈3個月後的第一次大集結,是吹響動員號角的第一聲。中和場只是各縣市輪番造勢中的一場,場地有限,規模本就較小,故不能相提並論,只有三立新聞網和自由時報等綠色媒體會以慘跌75%的觀點來加以報導。反觀蔡英文日前在桃園的造勢,人數雖多,都多靠遊覽車動員,才真正是人心冰冷,熱情不足。
2020年1月這場選戰,打的是執政資源與民間力量的較量,是組織動員與民眾自動自發的較量,是傳統媒體與網絡聲量的較量,是權貴子弟與庶民代表的較量,是派系合縱連橫與理念認同的較量,是「親美」與「親中」的較量……但最終會成為假與真的較量。靠動員出來的支持是假,民眾自動自發是真;「1450」網軍的假新聞是假,庶民開講是真;民調是假,民心是真;博士論文是假,勇於面對過去是真。誰真?誰假!相信臺灣選民眼睛是雪亮的。在選戰進入韓、蔡雙方狹路相逢的階段,最後真者必勝。
(作者 謝明輝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
編輯:沈 歡
歡迎關注海研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