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開山門
第二篇 :兩個老武林
第三篇 :他們為什麼不能打?
第四篇 :技擊,第一重要的練習是什麼?
第五篇 : 速成
除了趙德利,陳思也是練了三個月就能打出點模樣。
陳思是山東人,在天津大學讀博士。晚上從他所在的學院走出門,朝左一扭頭,就能遠遠地望見我們在燈光下拳來腳往。陳思與小鄒一般高,但比小鄒輕十斤。陳思好打球跑步,在家練過潭腿,是跟他姥爺學的。
很多朋友感到奇怪,問我:三個月就能教會格鬥,你怎麼教的?不教拳法嗎?
三個月教會格鬥,肯定是不教拳法的。三個月的時間,擱在多數人身上,連兩個拳術動作都練不到位,何談動手。
我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比如說,像林偉偉、張順、趙博這些什麼都沒練過的白紙,我要求他們一年之內學會四個動作:直拳、摜耳、掃踢、側踹(或穿樁腿)。至於什麼時候學會動手,是八個月還是十個月,我不硬性規定,只希望儘可能提前,他們越早見成效,我越有成就感。
趙德利之前練過散打,雖然沒學過對抗,拳腿技術尚可,看得出下過一番功夫,打出的直拳、擺拳、邊腿、側踹都比較標準,只需糾正一下細節即可。散打的直、擺、邊,與八極拳的直拳、摜耳、掃踢大體一致,只是散打的側踹是踹腰部以上,不像八極拳的側踹專照膝蓋踹,趙德利要學會低側踹,需要重新適應。
不過,不會低側踹就學不會動手啦?照樣行。打實戰,有直、擺、邊三個動作足夠了。
趙德利來時31歲,已結婚成家,又整天忙著做生意,沒有多少閒暇練功夫。時間少,程序就得簡化,一上來我就讓他打靶、練對抗。至於拳腳細節,我給他講解完,讓他回家自己去糾正。
其實趙德利不是第一個「練打倒置」的,第一個是陳思,陳思比趙德利早來了八九個月。就是說,我敢於讓趙德利入門就跳級,是有了陳思的成功經驗。
讓陳思一上來就打靶、練對抗,實是出於無奈,陳思來時已經是博士最後一年,跟我練不了幾個月,我要想使他學會技擊,避免在離開我後,落個會練不會打,我就必須打破正常的程序,另闢蹊徑。我看了他姥爺教給他的潭腿,直拳、摜耳、掃踢、側踹都有,只是陳思的「掃踢」近似空手道,起腿時小腿彎曲,彈踢而出,而八極拳的掃踢,與泰拳、散打是一路,整條腿是直的,掃踢時,像掄起一條棍子。
彈踢就彈踢吧,我沒有時間糾正了,也無糾正的必要,掃踢能踢人,彈踢也不是樣子貨,照樣能踢人,八極拳不是也有彈踢這樣的腿法?
我舉起了靶子,讓陳思從踢打靶子練起。
踢打靶子,是由空練邁向技擊的第一步,它主要是培養距離感。
我的學生張順對我說,他在網上與人談武術,一提到距離感,對方就陷入沉默,不接他的話茬。那些人奇怪,練武術怎麼還要練距離感?而且視距離感為一項功夫?
不解「距離感」之重要的人,往往不會打靶。比如我這兒經常來一些武術愛好者,跟我探討個疑難什麼的,有時我就讓他們打幾下靶看。
如果是打空拳、踢空腿,這些人都可以,甚至有的人動作之標準,堪稱樣板。無奈面對舉給他們的靶子,他們顯得極為不適,不是打過了,就是力量發不到靶上,掌握不好距離。而且多數人拳法走形。
連固定不動的靶子都打不好,何談打人?所以欲學技擊,先習打靶。
打靶,要先打死靶,後打活靶。
活靶必須練。道理一說即透,你與人動手,對方不會站著不動讓你打。他會不停地移動,一會兒離你近、一會兒離你遠。所以說,想學會打活人,先要習慣打活靶。
陳思的學拳能力超人一等,死靶練了兩星期就OK,過渡到打活靶。
打活靶,陳思開始也不適應,移動的靶子就像不斷變換位置的大活人,忽進忽退,時左時右。不用說,距離的變動不居,對你感知距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距離感提高了還不算完,你的反應和拳腳也要快。你反應慢了,拳腳慢了,哪怕練出了距離感,動作也會慢半拍,把靶子放跑。
還有拳術步法。打死靶沒有距離的變化,你可以站著不動在那打。打活靶不然,靶子飄忽不定,站住了打肯定不行,兩隻腳要隨著靶子進退挪移,靶子撤遠你上步,靶子逼近你退步。左挪右移也然,要隨靶而動。腳下有進退左右,意味著你要有步法。步法不靈,打活靶難免如笨牛追兔。
陳思反應快、拳腳快,缺點是步法一般,他活靶打了一個多月,身體才由僵硬變活泛。
打活靶一旦應付自如,標誌著一個人在距離感、神經反應、動作速度、拳法和步法的熟練程度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上升。
提醒一下,活靶不是適應後便可放棄不打,打活靶貫穿拳術訓練的始終,你練十年拳就要打十年活靶,練一輩子,則要與活靶伴隨終生。
陳思過了活靶關,之後便是對抗。
打活靶的好處再多,也取代不了對抗訓練。其中的道理就像練拳擊、摔跤,你的拳法、跤技再精熟,只要沒經過對打、對摔的練習,就是沒用的功夫,碰上真打、實摔,立馬暈菜,一招也使不出來。
所以說,對抗訓練是通向技擊的必由之路,是拳術訓練的核心,沒有任何一項訓練比對抗來得重要。
陳思練對抗時,他正忙於準備畢業論文,時間迫人,我只能像當初訓練小鄒那樣,把程序打亂,讓他跳著練。訓練線條比小鄒還要粗。
所幸陳思不怕挨打,練對抗難免的緊張感,在他身上一閃而過,很快克服掉。
陳思不僅膽兒大,下手也狠。陳思看著清瘦,又斯斯文文的,打對抗拳腳不留情,招招見肉,其狠不讓後來的趙德利,小鄒開他的玩笑說:「博士還有這麼狠的。」
海青其實手也不軟,只不過海青沒有練出來。
陳思的狠十分奇妙,陳思手狠、表情不狠,臉上一團和氣,掛著笑,不像趙德利,發力間目露兇光,跟泰森可有一比。陳思的絕對力量遠不如趙德利,陳思以速度見長,拳腳啟動快,預兆小,像發冷箭似的,常能打對方一個冷不防。
手狠的陳思人緣極好。陳思性情隨和,從不端博士架子,像小鄒、小岑、張衛、小高這些人,有的連高中都沒讀過,陳思與他們卻有說有笑,嘻嘻哈哈的,處得像哥們兒。
陳思與海青見過面,那時海青已畢業結婚,媳婦也懷孕好幾個月,有一晚他偷空從家跑來,我給他們作了介紹。兩個人同是山東人,又都在天津讀博,大傢伙便起鬨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不想倆人聊得並不熱烈,海青一向木訥寡言,那天依舊是老樣子,奇怪的是愛說愛笑的陳思,一反常態,話少了很多。
陳思沒練多長時間,他2006年秋天加入進來,轉年春天一畢業就返回山東:娶妻就業。陳思要是練下來,該是一把好手。
致力於武者修行,功法分享,用通俗的語言詮釋屬於我們的江湖!
PS:
感謝一直以來支持民間武術文化傳播的各位武友
常懷感恩心 世界更美好
傳播正能量 功傳有緣人
歡迎訂閱 @京武功夫如是說
民間武術文化自媒體
微信公眾號:京武功夫(jingwukung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