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是德國皇帝,就是他任德皇期間發動了罪惡的一戰。他是腓特烈三世和維多利亞公主的長子。而維多利亞公主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長女。
喬治五世是英國皇帝,他的父親是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長子。雖然兩個人不在一個國家,但從關係上看,是表兄弟的關係。
儘管兩個人關係非常近,但是兩國卻沒有結盟,反而走向了不同的集團,並在一戰中大打出手,這是為什麼呢?
英國在世界上耀武揚威太久了,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不過英國我們知道很長時間裡一直就玩它的「光榮孤立」政策,別說在殖民地了,就是在歐洲大陸,英國也老是作壁上觀,任由大陸這些國家瞎折騰。但是為了維持均衡,英國一般都會扶持一下弱者,不能讓歐洲大陸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所以在德意志統一的過程中,英國對於普魯士採取了支持的態度,但這種支持也是出於自己的外交政策,絕非私人關係。
德國是歐洲快速崛起的後起之秀,不像法國,長期以來和英國爭奪霸權以及殖民地,兩國積怨很深。
在英王愛德華七世葬禮的出席名單上,威廉名列第一。所以從英國和德國的關係來看,其實是有結盟的基礎的。
威廉二世的母親維多利亞公主對他的管教太嚴,由於腓特烈皇后出身英國王室,她常常向兒子灌輸英國地位至上的概念,甚至只稱呼兒子英語名字,這讓威廉二世對於英國有著一種說不清的關係,很複雜的感覺。
威廉二世有一個含蓄的外號「歐洲言論最自由的人」,即公認的「大嘴巴」。他和卑斯麥的能力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在外交上,威廉二世有點簡單粗暴。
柏林會議後,德國和德國籤訂的《再保險條約》失效了,但是威廉二世並沒有積極地與俄國洽談續籤等事項,反而和與俄國有著巨大矛盾的奧匈帝國打得火熱,這令德國失去了俄國的支持。
威廉二世也曾希望和法國改善關係,但其大嘴巴的特性暴露無疑。在摩洛哥危機中,不經意間竟然說出了支持摩洛哥獨立的言論,要知道這是法國的勢力範圍,這明顯是與法國拉仇恨。
對於英國也是,本身威廉二世對於英國就是一種愛恨糾纏的關係。威廉二世並沒有打算好好穩固雙方關係,反而經常犯錯誤,尤其是在接受英國報章《每日電訊報》的訪問時,逞口舌之快,冒犯了英國人。
與此同時,威廉二世還實行帝國主義,尤其是加快海軍擴張的步伐,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與英國競爭,這讓英國對德國充滿了警惕。
可以說不管是在愛德華七世還是喬治五世期間,威廉二世與英國的關係一直處於競爭多於合作,甚至某種程度上還處於敵對關係。
雖然威廉二世和英國皇室有著親戚關係,但國家關係有一條準則不會改變,那就是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當兩國有共同的利益時,就算沒有親戚關係也會合作。但是當出現利益衝突時,便會敵對,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況且,在歐洲歷史上皇室聯姻的情況很平常,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作出自己的外交政策。畢竟德國是後起之秀,與老牌殖民帝國有著諸多矛盾,走向對抗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