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張雨

2021-02-23 中國書法雜誌


元 張雨 行書致間止徵君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最為複雜的時代。在「復古」思潮中,趙孟頫無疑是眾多書家中的核心人物,而張雨、倪瓚、楊維楨等,受趙氏書風影響,又不受其束縛,表現出激越獨特、率真蕭散的個性與面貌,以及不履不衫、任意縱橫的精神與氣質。本期「張雨書法特輯」將張雨作品作全方位的呈現,為廣大讀者提供較為全面的欣賞、學習與研究的資料。

張雨(1283—1350),初名澤之,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幻仙;道名嗣真、嗣顯,道號貞居子;晚號登善庵主、靈石山人、山澤臞者等,紹興二年狀元張九成之後,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張雨多才多藝,能詩文,善書,工畫,「博聞多識,善談名理,作詩自成一家」,可謂詩家之傑出者也,乃至「以詩名湖海」,一時文士皆爭與為友。張雨二十歲入道,六十一歲葬冠劍袍服還儒身。他是元代著名道士、詩人、書畫家,故歷代對他的評價很高。著有《外史山世集》三卷、《碧巖玄會錄》二卷、《尋山志》十五卷,惜今皆不存。又著有《玄品錄》五卷,存於《正統道藏》中。詩詞存世有《句曲外史集》《貞居詞》一卷。

張雨《題張彥輔二畫詩卷》今藏於故宮博物院,此作所錄兩詩清虛雅逸,書風雄沉遒勁,是一件文、書融通的佳作,全國書畫鑑定小組定其為張雨真跡,關注度很高。《遐庵清秘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九)、《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法書篇七》、《故宮書畫館•第五編》、《故宮文物大典(二)法書、碑帖、銘刻》、《故宮博物院藏曆代法書選集》、《故宮書畫館•第五編》、《徐邦達集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一》、《劉九庵書畫鑑定文集》、《元代書法》、《中國藝術百科辭典》、《中國書法鑑賞圖典》、《中國書法全集四十五•鮮于樞、張雨卷》、《中國美術全集五十七•書法篆刻編》(宋金元書法)、《中國書法墨跡鑑定圖典》、《中國書法大成》(四)、《中國書法大辭典》等著錄。此作以《張雨題畫七律》為名刻入《海山仙館叢帖》(藏真卷七)。《書法叢刊》第一輯、1995年第三期,《中國書法》2000年第一期等刊載。

元 張雨 行書題張彥輔二圖詩卷 故宮博物院藏

《題張彥輔二畫詩卷》本幅,即張雨行草書格律詩兩首及自書小楷題識,計二十六行,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即張雨行草書,文曰:「清才絕似王摩詰,愛向高堂寫雪山。華蓋洞中如屋裡,赤欄橋外是人間。瓊樓只許飛仙住,珠樹應留織女攀。莫信寒泉傷玉趾,最宜清暑聽潺湲。怪底朝寒雲氣濃,捲簾金翠出芙蓉。似傾三峽龍門雪,為洗明星玉女峰。玄豹藏來深霧雨,綠陰缺處小房櫳。擬求許郭仙人宅,知隔瓊華第幾重。右題張彥輔畫《雪山樓觀》《雲林隱居》二圖。雨。」草押。鈐印二:「張雨私印」(白文印,鈐於署名上)、「句曲外史張天雨印」(朱文印,鈐押字上)。第二部分,即張雨小楷書,題識曰:「四月廿六日晚,雨試筆。天鏡拙庵此時偃臥清涼室中,□(而)小龍乃在大年袖中矣。雨。」鈐印一:「幻仙」(朱文橢圓印,模糊難辨,鈐於署名上)。鑑藏朱文印二:「子韶審定」(已殘損,壓右下角)、「華雲」(連珠印,騎縫)。

元 張雨 行書題張彥輔二圖詩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是張雨對元代少數民族畫家、道士張彥輔所繪《雪山樓觀圖》《雲林隱居圖》二圖的題畫詩。筆者曾對兩詩分別考證,發現它們在歷代文獻著錄的情況不盡相同。第一首詩載於《草堂雅集》卷五、《趙氏鐵網珊瑚》卷六、《式古堂書畫匯考》(文字略有出入)、《石渠寶笈續編》等;第二首詩載於《貞居先生詩集補遺》卷上。另,張雨所題二詩多用道教典故術語,如詩中「華蓋洞」「瓊樓」「飛仙」「珠樹」「明星玉女峰」「玄豹」「許郭」「仙人」以及「瓊華」等詞語都是與道家相關的典故,將道教之內旨深隱其中,雖兩詩用韻有異,但句語新奇,格調清麗,超塵脫俗,表達了張雨嚮往自由逍遙的神仙境界,有隱逸之思,有其獨特的思想意趣,體現了很高的詩詞修養,把張雨獨具深厚的道家文化內蘊與詩人氣質展露無遺。

1842年,潘仕成將張雨《題張彥輔二畫詩卷》刻入《海山仙館叢帖》,葉恭綽於1961年在《遐庵清秘錄》中有詳細著錄。據鑑藏印記得悉,此卷有多家題跋,但王連起先生指出引首為偽、拖尾為拼接。此作有張大千題引首的長卷複製品,今存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在《故宮文物大典(二)法書、碑帖、銘刻》一書中,王連起先生分析:此帖是題在張彥輔畫上二詩的重錄,是專門為「試筆」而寫的,所以格外用心用力。但筆者認為此結論過於簡單,因此曾撰文對張雨《題張彥輔二畫詩卷》進行考證,通過分析題詩內容,並由「雲林隱居」探賾,爬梳出危素《雲林圖記》所涉交遊,並結合本卷尾鄭元祐題跋、美國藏摹本等材料的佐證,考證該卷本幅為張雨重錄作品的真跡,其書寫時間為1346年。

元 張雨 行書題張彥輔二圖詩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在復古大旗指引下行進的元代書法,對於古法的承續,在書法史上可謂空前。元代書家對「晉韻唐風」多是一副沉迷狀,概為當時的風氣使然。而在有元一代被趙孟頫書風籠罩的情境下,張雨能標新立異不棄古法,逐漸形成自身的風格面目。張雨早期書風清麗,晚期則恣肆跌宕,不隨流俗,展現個性,非常之難能可貴。張光賓先生將張雨書法分為三個時期:四十歲以前,受趙孟頫影響頗深;四十至六十歲,融合自立,有獨立面貌;六十歲之後,得能隨心應手,收放由性,充分表露其性靈抒發。有不少學者從分析張雨生平、詩文、思想方面從事張雨書法研究,筆者在此不多贅述。今筆者以《題張彥輔二畫詩卷》切入分析張雨師承與書風淵源。


元 張雨 行書跋玄度字說冊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累官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學士、榮祿大夫,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國公,諡號「文敏」。趙孟頫博學多才,詩、書、畫、印集大成,尤其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繪畫上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書法以行草、楷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趙孟頫作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家,與他所領導的「復古」書法風潮,在書法史上影響深遠。


元 張雨 行楷書跋趙孟道德靈寶生神章經(之一) 故宮博物院藏

張雨與趙孟頫關係密切,師生情誼深厚。有記載,張雨的「句曲外史」乃趙孟頫所起。張雨自己也在跋《定武蘭亭序趙孟頫十六跋》中說:「僕曩時侍趙文敏公學書」。明李日華謂:「張伯雨書性極高,人言其請益趙魏公,公授以《李泰和雲麾將軍碑》,書頓進,日益雄邁。餘以為魏公平日學泰和,得其舒放雍容,而張伯雨獨得其神駿,所以不同。」張雨跋過很多趙孟頫的作品,如《跋趙孟頫<道德靈寶生神章經>卷》(兩次)、《跋趙孟頫小楷<洛神賦>冊》、《跋趙孟頫雜書三段卷》、《跋趙孟頫<行書千文卷>》等。另,趙孟頫為張雨作《玄洲十詠》,張雨不僅唱和十首,還特意請人將趙之《玄洲十詠》書刻上石,以為紀念。《句曲外史貞居先生詩集》中,錄有張雨《鵲華秋色圖》《題吳興公畫》等十二首題詠,說明他們之間往來密切。

趙孟頫對張雨影響至深,也表現在書風上。一方面,張雨書法風格似趙孟頫,如《跋褚遂良摹王羲之蘭亭序》等作品,諸家著述多有談及,本文不再贅述。另,張雨題跋書法的嚴謹作風似乎有受到趙氏直接影響。另一方面,張雨貫徹了趙氏提出的「復古」主張,向晉唐學習,張雨書法之格調不俗與此取法有很大關係。


元 張雨 行楷書跋趙孟雜書三段卷 故宮博物院藏

有記載,張雨之父張肖孫家富收藏,給張雨博聞卓識提供了有力條件。張雨直接取法魏晉,有《臨<快雪時晴帖>》、楷書《跋<萬歲通天帖>》等書跡,另,他曾兩次《跋<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蘭亭序卷>》,以及《跋宋歐陽修行書詩文稿》《跋蔡襄自書詩卷》等,與當時書畫名士聚賞《祭侄文稿》,就可見一斑。

張雨書法,得趙孟頫指授,深得唐李邕《雲麾將軍碑》的雄邁勁利之勢,後改學唐《李玄靜碑》,其體遂變。何良俊評云:「貞居師北海,間問素師,雖非正脈,自有一種風氣」。高啟論張雨書曰:「字畫清遒,有唐人風格」。筆者從《題張彥輔畫二詩卷》觀張雨書風清遒勁麗、蘊藉拔俗,其融合了李北海、懷素、米芾等書家的特點。


元 張雨 行楷書跋萬歲通天帖 遼寧省博物館藏

張雨取法李思訓,但加以變化,已經是遺貌取神,書以拗峭勝,得李邕豪挺之氣,比之趙孟頫溫潤平和而言,張雨書法更多了幾分清俊遒勁。張雨會通古今,對李思訓書風典型特徵也得以吸取:

(1)個性非常明顯,體勢右聳,得李思訓字之奇崛體勢。如「高」「雨」「蓋」「是」等字,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

(2)筆畫中典型的是捺筆拉直,少波折,撇捺組合變化成縱橫取勢,如「人」「金」「陰」等字。其筆畫遒麗,橫畫不平,英邁超妙,不拘形體。

(3)弱化豎彎鉤、斜鉤的鉤的寫法,如「織」「觀」等字,而「霧」「雲」等字強調橫折鉤的動作。

有實踐經驗者當知曉,草書的牽絲、使轉、細線條之力量等都是辨偽的重要細節,其高低都可以從中看出端倪。張雨《題張彥輔二畫詩卷》得唐懷素古雅平淡之神,有《自敘帖》之用筆圓勁,如「堂」「攀」「翠」「畫」「擬」「張」「女」「屋」「來」等字,使轉流暢,得勻穩清熟之妙。通過對比,張雨此作的表現無疑是極具高水準的。


元 張雨 行楷書跋褚遂良摹王羲之蘭亭序 故宮博物院藏

張羽云:「張貞居平素慕米南宮之為人……故其議論襟度往往類之」。張雨對米芾有一定的見解,如《草堂雅集》卷五云:「南宮米老書無敵,同盟亦有薛河東《研山》,自昔懷清賞石友,令人拜下風。絕頂方壇,承露潔遊神空洞與天通平生古學龜城叟一一題詩取次工。」張雨此作書法用筆俊邁,筆勢飛動;結字以欹側為主,表現了動態的美感;章法上,緊湊的點畫與大段的空白、墨色變化形成強烈對比,粗重的筆畫與輕柔的線條交互出現,流利的筆勢與滯澀的筆觸相生相濟,這與米芾書法風檣陣馬的特點有幾分相似,獨具一格。如《題張彥輔二畫詩卷》中「寒」「織」「氣」「彥」「屋」「瓊」等字可以看出,用筆多變,八面出鋒,姿態萬千。「洞」「間」「朝」「隔」等橫折鉤的寫法亦有米字的影子。


元 張雨 行書致囗初賢兄札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雨《題張彥輔二畫詩卷》的書法顯然具備了很高的書法水準,其灑脫自然,在有元一代罕見。張雨早期書風清麗,晚期則恣肆跌宕,其書風變化與楊維楨的交往有密切關係。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諸暨人。人生坎坷,個性孤介,行為怪僻,極富傳奇色彩,是元末十分重要的一位學者、詩人,也是具有強烈藝術風格的書法家。張雨與楊維楨於1342年開始交往,他們相互影響,書法風格突變,實現了從早期的順應時流到晚期注重藝術的個性發揮、展現自我面目的「蛻變」,走的是「叛逆」之路。

楊維楨與張雨互相引為知己,交往頻繁,常一起唱和、交遊,相互欣賞,相互影響。張雨的道教思想、隱逸湖山的品行對楊維楨的隱逸觀念產生了影響,楊維楨狂放不羈的個性也影響了張雨。六十一歲時,張雨的生活和思想發生了劇烈變化,平淡的人生態度轉向狂狷不羈的玩世不恭,辭宮事、葬冠劍、還儒身,縱情聲色,飲酒賦詩,或坐密室、焚香終日。

元 張雨 行書跋楊維楨竹西草堂記 遼寧省博物館藏

楊維楨詩文、書法有「亂世氣」,張雨是第一個肯定其鐵崖體並受其影響的人,從中亦能看出張雨的求奇的心理。楊維楨的嗜古好奇與標新立異給張雨以極大的衝擊,如《題張彥輔二畫詩卷》中使用「應」「怪」「只」「題」等的別字、古字之處理。詩文如此,書法亦然,楊維楨崇尚藝術的抒情本質和個性的展現對張雨來講應是很有觸動的。

臺北故宮藏張雨《登南峰絕頂詩軸》與上海博物館藏楊維楨《溪頭流水詩草書軸》,上海博物館藏楊維楨《真鏡庵募緣疏卷》與張雨《題張彥輔二畫詩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整體章法處理的寫意程度,墨色的變化等方面都有戲筆的成分在。《題張彥輔二畫詩卷》小款「雨試筆」說明了張雨的「試筆」書寫狀態。另《題張彥輔二畫詩卷》中帶有隸書意味的「玉」「潺」「怪」「星」「二」等字,顯然受章草書影響,與楊維楨書風影響密切相關。兩家之新意亦在於此,將章草融入行草間,及將隸意寫進行書中,這似乎都是前所未有的探索。


元 張雨 行書聽泉亭詩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雨名重一時,做偽者必多,且其行楷書居多,作偽亦易。如今,與研究張雨相關的著述,偽跡充塞甚至據偽訂真者頗多。此一問題的存在,無疑影響了研究的品質。故張雨研究的關鍵仍是書跡真偽之考訂。筆者根據諸家著錄與撰述整理統計出,張雨書跡約一百二十八幅(件),今得見者達八十餘,其中可靠書跡約四十幅(件),時間跨度在1304年到1350年之間。

通過《題張彥輔二畫詩卷》與其他可靠書跡對比發現,張雨各時期書法風格之間有一定的變化,體現了書風逐漸走向老辣的演變過程。但張雨書法態度與結字處理上,體現了嚴謹的特點,始終貫穿著一種晉唐格調,也體現了其書風穩定性。


元 張雨 行書次韻謝天鏡上人送柑詩冊 故宮博物院藏

《臺仙閣記卷》著錄於清《石渠寶笈三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二)》《徐邦達集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一》也有介紹,目前尚無專家懷疑其是偽作,是張雨最可信的書跡之一。此作展開如新,洋洋灑灑,可謂巨製,用筆神氣完好,自信果斷,結構神駿輕遒,開合有度,整卷作品流露出孤傲不群的氣息,飄飄自然有一種仙氣。其個人風格強烈,顯然從唐代李思訓中化出,可謂善學書者。其中兩帖中「門」「月」「明」「清」「時」「此」「人」「仙」「矣」「蓋」「四」「筆」「年」等字,非常相似。亦有單字的捺畫拉直少曲折,橫折鉤強化頓挫,豎彎鉤則弱化等特徵。


元 張雨 行楷書臺仙閣記卷 上海博物館藏

《遊仙唱和詞》著錄於《趙氏鐵網珊瑚》卷九、《書畫題跋記•續題跋記》卷七、《六藝之一錄》卷三百八十五、《珊瑚網》卷十一、《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二十二、《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二)等。此行楷書端莊典雅,是張雨行楷書的典型風格,其「月」「明」「清」「時」「觀」「天」「仙」「四」「日」「圖」等字與《題張彥輔二畫詩卷》中相同字對比,無論字法、筆法都極為相似。

元 張雨 楷書和鄭明德遊仙詞十首冊 上海博物館藏

元 張雨 楷書和鄭明德遊仙詞十首冊(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張雨《跋褚遂良摹王羲之蘭亭序》《跋趙孟頫道德靈寶生神章經》《遊龍井方圓庵題五賢二開士像詩》《跋錢選浮玉山居圖》《跋鄧文原急就章卷》等是他的代表作。仔細比較,既能將張雨的書法風格進展表現出來,又能得到一些啟發。張雨書跡主要是行楷書,結字處理上,十分講求收放,且收得比較緊,字勢險峻,但不以變化為能事,字的變化幅度還不算很大,很多字歷來都是相同的處理,張雨有自己獨特的處理方式。


元 張雨 行書跋康裡子山書李白古風卷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張雨轉益多師,既宗魏晉唐,又學宋人,同時融合同時代趙孟頫、楊維楨等諸家所長,遺貌取神,可謂善學者。而《題張彥輔二畫詩卷》行中帶草,用筆灑脫,不拘一格,富於隸書筆意,全篇靜動起伏,變化自由,節奏感強,極具藝術表現力。這件晚年代表作品,又實實在在證明張雨是一個「學趙而不受其依傍者」。

總之,張雨人生頗具傳奇色彩,在元代文人中具有典型意義。其書法、詩文自成一家面目,在書法史、詩歌史上皆有一席之地,其書風演變與有元一代書壇的風尚趣味分不開,但作為大書法家,他的強健品位和獨特經歷都使他展現出不拘一格的獨特風貌。通過張雨最有代表性的書跡之一《題張彥輔二畫詩卷》的比較,結合文獻與圖像分析,對探究張雨師承與書風淵源無疑具有典型意義。

元 張雨 楷書題倪瓚像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張雨 楷書題倪瓚像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張雨 楷書跋華祖立玄門十子圖卷 上海博物館藏

元 張雨 楷書跋華祖立玄門十子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元 張雨 行書登南峰絕頂詩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中國書法》2016年第8期。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書法》(上、下半月刊)已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龍源期刊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

歡迎購買《中國書法》《中國書法·翰墨天下》年度合集。


歡迎訂閱2016年《中國書法》《中國書法·書學》

1.郵局訂閱: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中國書法》

郵發代號:2-879

每期定價50元

全年定價600元

《中國書法·書學》

郵發代號:2-908

每期定價50元

全年定價600元

2.郵購訂閱:

郵購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裡10號《中國書法》雜誌社

郵編:100125

聯繫人:潘女士 張女士

聯繫電話:010-67322341

銀行匯款戶名:《中國書法》雜誌社

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帳號:0200 0007 0901 4416 048

(分別訂閱全年雜誌免收郵費,單冊訂閱加收郵寄費8元/冊)


歡迎訂閱2017年《中國書法報》

1.郵局訂閱:全國郵局均可訂閱

郵發代號:1-237

每期定價:3.00元

全年定價:150.00元

2.郵購訂閱:

郵購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裡10號《中國書法報》社  

郵編:100125

聯繫人:陳英嘉 朱化傑

聯繫電話:

010-64060749  

010-65012624

銀行匯款戶名:《中國書法報》社  

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團結湖支行

帳號:0200 2068 0900 0012 936

通過以下方式關注《中國書法》雜誌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1.在微信「添加朋友」狀態下搜索公眾帳號「中國書法雜誌」或「zgsfzz」,點擊搜索結果並「關注」即可;

2.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中國書法》雜誌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友情提示:請認準微信認證標誌。

通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

《中國書法》雜誌社 新媒體部

電話:010-64916670

郵箱:zgsfsjb@sina.com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裡10號中國文聯大樓

相關焦點

  • 不只騎馬打仗,看似粗獷的元朝,竟然有這麼多書法名家!
    元代書法宗唐宗晉,在繼承的道路上向前發展,出現了趙孟、鮮于樞、鄧文原、仇遠、虞集、張雨、俞和等一批書法名家,均有作品傳世。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單位,都收藏有元代傳世法書。他的書法由唐人書法入手,再上溯東晉二王。他功力紮實,善懸腕作字,喜用狼毫,強調骨力,筆力豪放,與趙孟書法風格形成鮮明的對照。
  • 趙孟書法為什麼能被稱為「元書第一」?
    趙孟書法在當時被推為元人第一。方回稱之為「天下善字今第一」,鮮于樞語評價其書法「篆、隸、正、行、顛草俱為當代第一」(鮮于樞語),有人縱向比較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裡,舉無此書」(胡汲仲語),也有人橫向比對稱「公之翰墨,為國朝第」(陶宗儀語)。
  • 中國書法的「初心」
    一部書法史,始終交織著兩種矛盾運動的趨勢:一種似乎是「自甘墮落」,朝著書法「藝術」的道路一路狂奔;另外一種則是「不甘墮落」,在從事書法「藝術」的同時,不斷回頭,從「字」「人」「文」的自我約定中尋找救贖的途徑。以此而論,「鍾、張、羲、獻」是「藝」的代表,顏真卿則發揮了「字」和「人」,蘇軾則將書法背後的「文」推到極致。中國書法成了「作字行文」「先文後墨」「歸本於人」的藝術。
  • 攝影師張雨分享 iPhone 12 系列拍攝技巧,Apple 開啟「雙十二」活動
    活動現場攝影師張雨 Eric Zhang 在現場分享了他使用 iPhone 12 系列機型拍攝的作品,在分享中攝影師張雨還提到了 iOS 14.3 更新之後帶給用戶在拍攝方面的提升,並且也提到了 Apple ProRAW 能夠給用戶提供非常豐富的後期空間。
  • 書法傳奇||少年遊 · 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徐瑋
    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8歲加入「中書協」,書法叫價6萬!|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中國書法協會
    據北京某媒體報導,一個叫何*龍的孩子,號稱「當代小唐伯虎」,他七歲通過「教育部中國藝術考級中心」的「書法五級」證書。2008年,八歲加入「中國書法協會」(與「中國書法家協會」一字之差),成為「國家級書法團體」中一個年齡最小的會員。
  • 書法傳奇|少年遊 · 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宋衛東
    書法藝術與詩詞之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能夠展示高品位的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二者歷來關係密切,相互影響、相互激發、相得益彰。通曉書法者,易於領會詩詞之要義,精於詩詞者,亦易會通書之法理。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中國書法作為一門比較典型的表現藝術,主要憑藉外部形式直接傳達情感意蘊,因而對形式規律、藝術技巧的掌握程度往往決定著藝術傳達的成敗。所以書法家們對書法功夫極為重視,以至於「功夫」成為相對獨立的審美因素。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隨著書畫藝術的產生和不斷發展,線條的表現力也越來越豐富,而且始終是作為中國書畫的藝術媒介和藝術形式,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藝術。線條的歷史由來已久,它是隨著漢字的發展而不斷進化的。線條經歷代書法家的豐富與創造,成為書法的基礎、書法的靈魂。它如身著薄紗的美女,風情萬種,不可端倪;又如道法高深的仙人,神秘詭異,縱橫八極,獨來獨往。
  • 鞏俐書法致敬中國女排,徐靜蕾書法自成體系,但他的書法堪稱大家
    (自媒體/大米有文化,文/大米)今天電影官微曝光了一組鞏俐為自己主演的電影《奪冠》手寫的書法,助力9月25日即將上映的電影。電影《奪冠》可謂命運多舛,從《中國女排》到《奪冠》的改名風波,再到疫情延期,今天終於可以和大家見面了。
  • 中國鐵筆,書法奇才
    享譽日本的趙廣奎書法藝術(文:陳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說來奇怪,我與趙廣奎先生素未謀面。他在吉林,我在江蘇,一個地北,一個也可算是天南了。他能在小米粒上刻出精美的書法作品,堪稱「中國一絕」。用顯微鏡觀之,筆劃圓潤,刀法流暢,刀刀走鐵線,整體端莊謹嚴,其作品大放異彩。1990年吉林省電視臺專門為他拍攝了電視專題片《迷石大途》,1993年他成功縮雕了高句麗《好太王碑》問世。1994年他著書《高句麗歷代各王印考》《好太王碑書法藝術研究》《好太王碑臨帖指南》。因此他被戲稱為「能使石頭唱歌,能在石頭上展示芭蕾的書法篆刻家。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這是因為中國文字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象形。我們的祖先從原始時代與大自然的搏鬥中,就開始了觀察自然界、表現自然界的文化活動,從生活勞動的需要出發,記錄了形象,創造成文字。漢字的形成就是象倉頡那樣的有智慧的祖先延續發展的結果。
  • 王建明 | 中國書法「秀」
    (王建明作品) 王建明 | 中國書法「秀」文/解智偉與建明兄不熟,早聞他妍媚書風,他的書法有謝安的秀逸之貌,也有二王的精嚴和淡雅。他的書法作品因為「秀色」多次參加官方書協組織的展覽,其中一些書法作品先後在長江日報、武漢青年報、人物雜誌等刊物發表和推薦。
  • 中國當代書法集大成者 著名書法家王天生的書法藝術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山西訊(公益記錄者:任紅生)臨近春節,記錄者有幸拜訪了從北京回家鄉探親訪友的書法家王天生,得知他今近日剛榮獲2020國際中國公益「最佳藝術家公益踐行獎」榮譽稱號。記錄者看到,在王天生的書房裡,裝滿書的書架佔了很大的空間。
  •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榮譽理事丁書良先生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第三屆)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教育研究會中職常務理事、山東硬筆書法家協會(第二屆)代主席、威海硬筆書法協會(第一屆、第二屆)主席、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書畫協會名譽主席、威海華夏書畫院院長。後記:我出生於道教聖地九頂鐵槎山下的一個小村莊,山陰之水由此流入大海,故村名「河口」。
  •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今井凌雪與中國書法
    我也曾經聽他當著上千聽眾說「書法的母國是中國」,表現出對中國的無限熱愛。他寫的書法作品,均是中國古代名言警句,所用的書體不是篆隸就是行草,皆是「中國產」。且鑽研竹木簡與帛書,以篆隸作帛書體,即使在中國能與其匹敵者也十分罕見,甚至中國書法界亦有取法今井先生書風者。這又使我們對他有了更親近的感覺。
  • 中國網絡書法聯盟會員:張永祥書法作品欣賞
    張永祥,1997年10月出生,漢族,甘肅通渭人,中共黨員,國家公職人員,退役軍人,現為中國網絡書法聯盟會員,中國品牌影響力青年書法家、甘肅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書教甘肅青少年書畫院會員,長河文化網、長河詩刊籤約作家,籤約攝影師,曾任高校書畫協會副會長。
  • 甲骨文書法,中國最早的書法之美!
    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比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更值得寶貴的?中國文化使人民喜愛現實世界,愛護備至,卻又不致陷於現實得不近情理!
  • 同是星女郎,為何離婚兩次的張雨琦圈粉無數,黃聖依卻頻頻被黑
    同是星女郎參加《姐姐》,為何離婚兩次的張雨琦圈粉無數,少奶奶黃聖依卻頻頻被黑?兩人在節目中有不同的表現,為何張雨琦圈粉無數,黃聖依卻頻頻遭網友吐槽?首先先來了解一下星女郎出道的張雨綺。她的丈夫是中國巨力集團執行總裁楊子,妥妥的少奶奶。
  • 中國書法藝術有哪些分類?
    據近代考證,一般認為中國的漢字起源於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國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時期」,先人將其當作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產生了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書法。實際上,書體、字體以及書法字體,都指傳統書寫字體、字形的不同形式、區別。傳統意義上,書法體有5種形式,包括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中國書法歷史悠久,經過3000年的積累與創造,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書法俞發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