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

2020-12-24 丹青中國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

中國書法作為一門比較典型的表現藝術,主要憑藉外部形式直接傳達情感意蘊,因而對形式規律、藝術技巧的掌握程度往往決定著藝術傳達的成敗。所以書法家們對書法功夫極為重視,以至於「功夫」成為相對獨立的審美因素。古代書法美學中,人們十分重視書法的技能功夫之美。南朝人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一文,是最早記錄歷代書家並評其藝術特點的一篇專文,評介中突出地記載了這些書家的技能、功夫,如稱「北陵陳遵,善篆隸。每書,一座皆驚,人稱陳驚座。」隨後,南宋人王虔《論書》中,出現了「天然」與「功夫」兩個審美概念。南梁人庾肩吾也以「天然」和「功夫」評議張芝、鍾繇和王羲之之書,稱張「功夫第一,天然次之」,「鍾天然第一,功夫次之」,「王功夫不及張,天然過之;天然不及鍾,功夫過之」。

書法作品

其後,人們觀賞書法,評論書法之美,注意的方面更廣泛,使用的詞彙更豐富,但作為審美效果構成的基礎沒有變。如常稱的「鐵畫銀鉤」、「筆力千鈞」、「力屈萬夫」、「點畫有力」等等,都是對書寫功力的肯定。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王羲之傳論」,對王羲之書法極盡讚美之能事:「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這些生動形象的比喻,都是讚美王羲之的書寫技能的。李世民同時還對蕭子云等人缺乏功夫的書法進行批評:「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臥王濛如紙中,坐徐偃於筆下。雖禿千兔之翰,聚無一毫之筋;窮萬谷之皮,無半分之骨。」指出他們筆下缺少書寫功夫,將許多醜的現實反映到書寫中來,以至產生不美的效果。

功夫是中國書法創作的保證,是書法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現人的本質力量的豐富性。一切藝術,都是人們在為生存發展生產創造中,形象地展示了人的本質力量引起了美感後逐漸形成的。人們在成功的生產創造中,對以感性形式展現出來的效果所產生的感受,實際就是對創造成果上的形象展現的人的本質力量的感受,這就是對象的美和人們對它的美感。如同工藝品,其製作技術特別細微和精巧,顯示出非凡的技藝,「巧奪天工」,人們就以之為美,這就是功夫美。

書法作品

一個成功的書法家,功夫十分高超嫻熟的書法家,寫起字來,用筆得心應手,使轉自如,輕重有度,頓挫分明,節奏自然,點畫形態豐富,線條圓勁生動,既沉著入紙,又厚實有質,體勢端莊,結構自然,儼然血肉之軀,筋骨內藏,字勢若飛若動,均如天然生成,一畫不可移…,這都是書寫者的一種功夫的體現。同樣以文字作為書寫對象,有的人寫得筋骨勁健,體態優美,血肉豐滿,充分展示了具有生命意味的形象,有的人則寫得筆力柔弱,體態醜陋,不是形如墨豬,就是乾枯無血,後者不是不想寫得如前者,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功力創造生動的書法形象。書法之美,基於技能的運用,功力的展現。

人們在書法上看到了功夫、神採、士氣、韻度,以為美,就是因為看到了其所展示的只有人才有的這種力量。美感就是人對自我本質力量的肯定的欣賞。學習書法的人,沒有不承認功夫,不相信功夫的特有的審美效果、意義和價值的。書法美從本質上說,就是書法形象創造展現出來的書者的功夫與修養、情態與追求。一筆落紙,這點畫是寫出來,還是做、描、填、畫出來的,是得心應手,力勁氣厚、如錐畫沙,如綿裹鐵,還是百般點綴,刻意做作,氣虛體弱,浮薄輕滑,用功夫這把尺子去衡量,一看就知道了。因而,沒有功力的追求,就沒有書法的意義。正因為如此,祝允明《論書卷》說:「有功無性,神採不生;有性無功,神採不實」。它說明,書法美的神採是由「功」、「性」相互整合、互補互成而產生的,二者缺一不可。有功無性,神採就無由生成,就像一個人只有軀殼而沒有靈魂、生命一樣;相反,有性無功,靈魂是飄浮的,沒有筋骨血肉的實體可供依託,可見,功力是書法家的本質力量之一,是轉化為書法對象之美的重要主要主體因素之一。

書法作品

中國書法的功夫,包括用筆、用墨、結字、篇章經營等方面的內容。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用筆。據傳,秦朝李斯就非常強調用筆與書法美的關係。陳思《秦漢魏四朝用筆法》載錄李斯語云:若能用筆、當自流美。夫用筆之法,先急回,後疾下,如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腳若遊魚得水,舞筆如景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乍重,善深思之,此理當自見矣。書法中的線條美、意象美,都是從用筆中表現出來的。用筆卷舒之際,輕重之間,給人微妙變化的美感。從這段描述來看,書法家的用筆揮運最能表現書法藝術的功夫美。自晉唐到清末,重視用筆是一貫的。

歷史上的書法大家對用筆都有怎樣的論述:晉朝的衛夫人說: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唐代的張懷瓘說: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宋代的黃庭堅說: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古人工書無它異,但能用筆耳;元代的趙孟說:書法以用筆為上;明代的解縉說:今書之美自鍾、王,其功在執筆用筆;清代的劉熙載說:書重用筆,用之存乎其人。故善書者用筆,不善書者為筆所用。等等。可見,用筆是書法功夫的直接表現形式。功力的取向不同,是形成書法家風格的重要因素。就像中國武術的拳法,有太極拳、少林拳、猴拳、醉拳等不同的別派,同樣是功夫精湛的拳術,但打法卻有不同,表現出各種形態來。書法家們由於具體的功力各異,因而筆下的書法美就表現出種種不同的主體個性來。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是中國書法史上享譽最高的大書法家。但二人的功力取向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沈尹默先生在《二王法書管窺》一文中分析道:「大凡筆致緊斂,是內擫(音業)所成;反是,必然是外拓。後人用內擫外拓來區別二王書跡,很有道理,說大王是內擫,小王則是外拓,試觀大王之書,剛健中正,流美而靜;小王之書,剛用柔顯,華因實增。……內撅是骨(骨氣)勝之書,外拓是筋(筋力)勝之書。」

書法作品

中國書法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刻苦地練習與領悟才能形成。古代書史中,流傳著眾多關於書法家刻苦學習,用功至深的故事,蘇軾《題二王書》寫:「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強調了持以恆,苦練筆墨功夫對於造就書法家的重要作用。解縉《春雨雜述》記載了一系列古人勤奮學書的故事:捏破管,書破紙,方有工夫。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鍾丞相入抱犢山十年,木石皆黑;趙子昂國公十年不下樓;巎(音腦)山子平章每日坐衙罷,寫一千字才進膳;唐太宗皇帝簡板馬上字,夜半起把燭學《蘭亭記》……古人以帚濡水,學書於砌,或書於幾,幾石皆陷。這些傳說說明,書法「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必須勤學苦練,才能取得成功。

丹青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隨著書畫藝術的產生和不斷發展,線條的表現力也越來越豐富,而且始終是作為中國書畫的藝術媒介和藝術形式,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藝術。線條的歷史由來已久,它是隨著漢字的發展而不斷進化的。線條經歷代書法家的豐富與創造,成為書法的基礎、書法的靈魂。它如身著薄紗的美女,風情萬種,不可端倪;又如道法高深的仙人,神秘詭異,縱橫八極,獨來獨往。
  • 《中國書法》:張雨
    《遐庵清秘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九)、《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法書篇七》、《故宮書畫館•第五編》、《故宮文物大典(二)法書、碑帖、銘刻》、《故宮博物院藏曆代法書選集》、《故宮書畫館•第五編》、《徐邦達集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一》、《劉九庵書畫鑑定文集》、《元代書法》、《中國藝術百科辭典》、《中國書法鑑賞圖典》、《中國書法全集四十五•鮮于樞、張雨卷》、《中國美術全集五十七•書法篆刻編》(
  • 中國書法的「初心」
    朱長文認為顏真卿的傑出特立表現為「其發於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楊子云以書為心畫,於魯公信矣」。正是立足於「德義」而言。張懷瓘《書議》:「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見其志。」《文字論》:「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這是因為中國文字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象形。我們的祖先從原始時代與大自然的搏鬥中,就開始了觀察自然界、表現自然界的文化活動,從生活勞動的需要出發,記錄了形象,創造成文字。漢字的形成就是象倉頡那樣的有智慧的祖先延續發展的結果。
  • 甲骨文書法,中國最早的書法之美!
    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傳統中貫穿一條特殊的主線,它在甲骨文中表現出來,它是多種來源匯合起來的一個主要的、壓倒一切的因素,是中國的形象的最基本的催化因素。」  回首甲骨文藝術的神秘活動;在契藝的過程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去搜索:一是即興式的契刻雖然受到工具和材料的局限,只能以一刀一筆的線條來進行簡捷的表現。然而這種簡捷而抽象的表現,正好捕捉了生命瞬間的激情。
  • 中國書法的情象美
    書法作品中國書法的情象美什麼是情象美呢?情象,是書法中重要的審美因素。情象可解釋為抒情的意象或有情意的形象。情象「屬於「意象」範疇。後來,「意」從意向、意願、情緒、理想、作為,擴大為從事藝術創作時所抒發、表現的感情,後者越來越佔主導地位。書法創作也是這樣,隨著人們審美功能的增強,書法的抒情性越來越強烈。書法「意象」逐漸發展為「情象」。中國書法的「情象」有哪些特點呢?
  • 9位書法大師解密:中國書法秘笈!
    而書法藝術正是通過這種物化的手段達到創造意境、表達感情的作用,晉代的衛夫人在《筆陣圖》中也充分體現了她對用筆的重視,一開篇就是對用筆的論述:「善於筆力者多骨 不善筆力者多肉。」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用筆表現筆畫線條力感的人,他的字會顯得骨力堅挺;而不善於用筆的人,寫出的字很容易使線條流於疲軟、乏力。
  • 中國書法藝術有哪些分類?
    據近代考證,一般認為中國的漢字起源於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國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時期」,先人將其當作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產生了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書法。實際上,書體、字體以及書法字體,都指傳統書寫字體、字形的不同形式、區別。傳統意義上,書法體有5種形式,包括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中國書法歷史悠久,經過3000年的積累與創造,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書法俞發藝術魅力。
  • 揭開書法頂峰之謎,盤點二王書法精髓,中國書法之美欣賞系列一
    觀點:要衡量書法的美,可以從作品的筆法、結構、墨法、章法去分析。如何去評判一件美的作品?如何對書法的美進行欣賞呢?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遺產之一,她跟象棋、舞蹈、音樂、繪畫稱為"棋琴書畫"。書法作為古代是以記錄文字為核心和載體。
  •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今井凌雪與中國書法
    我也曾經聽他當著上千聽眾說「書法的母國是中國」,表現出對中國的無限熱愛。他寫的書法作品,均是中國古代名言警句,所用的書體不是篆隸就是行草,皆是「中國產」。且鑽研竹木簡與帛書,以篆隸作帛書體,即使在中國能與其匹敵者也十分罕見,甚至中國書法界亦有取法今井先生書風者。這又使我們對他有了更親近的感覺。
  • 王建明 | 中國書法「秀」
    (王建明作品) 王建明 | 中國書法「秀」文/解智偉與建明兄不熟,早聞他妍媚書風,他的書法有謝安的秀逸之貌,也有二王的精嚴和淡雅。他的書法作品因為「秀色」多次參加官方書協組織的展覽,其中一些書法作品先後在長江日報、武漢青年報、人物雜誌等刊物發表和推薦。
  • 2011維也納(皇宮)中國書法音樂會即將舉行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3日訊上午,慶祝中奧建交40周年——2011維也納(皇宮)中國書法音樂會新聞發布會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召開,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樂團團長魏雅鳴,中國書法家協會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本次活動書法總表演李斌權,著名策劃人、本次活動總策劃兼總導演趙智
  • 《書法問集》633、書法藝術要表現殘缺美嗎?
    誰的書法有殘缺美?真正的藝術家,或者說追求完美的人,都會儘量的追求完美,而不是刻意製造一個不完美的東西。為什麼總有一些人喜歡用西方藝術中的詞,解釋我們的書法。可是雕塑的這樣的殘缺美,能夠用到書法中嗎?或者說西方的有些藝術審美理論,可以用到書法中嗎?書法說到底是寫字,字殘缺了還美嗎?現在有些書法家想要創新,想要改革。
  • 中國書法再不努力遲早變成韓國的,他們已經將書法作品當作國禮了
    韓國民眾對防疫力度的滿意程度直接反應在韓國總統文在寅的支持率上,據韓聯社3月27日報導,文在寅的支持率最近連續提高,相比上周又提高了6個百分點,有56%的韓國民眾認可文在寅的執政過程中的表現,當然還有39%民眾給予文在寅負面評價,對現在的防控效果不夠滿意,畢竟中國已經為韓國爭取了足足一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在防控經驗上也可以直接吸取,如果能夠更加及時的封國,限制大型活動,及時的讓普通老百姓帶上口罩
  • ​ 王建明 | 中國書法「秀」
    (王建明作品) 王建明 | 中國書法「秀」文/解智偉與建明兄不熟,早聞他妍媚書風,他的書法有謝安的秀逸之貌,也有二王的精嚴和淡雅。他的書法作品因為「秀色」多次官方書協組織的展覽,其中一些書法作品先後在長江日報、武漢青年報、人物雜誌等刊物發表和推薦。王建明不追求筆氣生尖、據槁臨危的骨感,而著力表現肌膚園潤的骨秀。笪重光在《書筏》一文中說:「古今書家同一圓秀,然惟中鋒勁而直、齊而潤,然後圓,圓斯秀矣。」不走險峻路線,而心隨自然讓筆力凝秀這是王建明書法特點。
  • 學者型書法家初長洲教授用書法表現和解讀
    在中國援助抗疫物資箱上的詩句(公益記錄者趙懷勇)初長洲:資深學者,著名書法家、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曾任教於吉林大學,供職於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政府辦公廳等部門,近年從事高校工作。自幼師從書法大家、中國文聯副主席段成桂。
  • 書法傳奇||少年遊 · 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徐瑋
    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8歲加入「中書協」,書法叫價6萬!|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中國書法協會
    據北京某媒體報導,一個叫何*龍的孩子,號稱「當代小唐伯虎」,他七歲通過「教育部中國藝術考級中心」的「書法五級」證書。2008年,八歲加入「中國書法協會」(與「中國書法家協會」一字之差),成為「國家級書法團體」中一個年齡最小的會員。
  • 非遺(中國書法)傳承師——周世君
    現任中國國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新文藝群體書畫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世界華人文化交流聯合會會副主席、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民族書畫院名譽院長,中華易經學會研究員,中國風水家協會副主席、世界華人聯合會總會主席、北京名家世華書院院長、中國民主促進會全國文化藝術界骨幹會員、卡蘇集團文化藝術顧問、北京金正德書畫院院士,2011年卓越華人。
  • 千秋縱橫,翰墨流芳——中國近代書法之美
    在這其中,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特點,成為世界最美的藝術之一。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現個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