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天國王朝,首先會使我們想到的就是這個國家多麼的繁榮和強大,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憑藉中國地大物博的地理特徵,也曾以天國王朝自居,拒絕和西方建交,實行閉關鎖國,最後將國家斷送在自己手中的先例,那麼在導演斯科特眼中天國王朝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我們都知道西方歷史上曾有過一次震驚世界的運動,當時社會以宗教為主,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是與宗教息息相關,緊接著便開始了十字軍東徵。《天國王朝》就是講述一個處於那個混亂時代下,一個英雄似的人物,以自己的能力守衛耶魯撒冷的一個故事,從敘事上看,導演並沒有採用像寧浩一樣的多個敘事線的風格,全片都是圍繞著主人公貝裡昂開展的。
」國王可以命令自己的臣民,但是臣民也有自己獨立的靈魂。」這句話是耶路撒冷王講給貝裡昂的,影片從中透漏著對封建宗教迷信的批判,強烈要求發揚人的獨立精神,這也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同時影片也間接反映出影片對社會生活和對政治的的影響,譴責戰爭對人民造成的傷害。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和利益掛鈎的,倘若沒有利益就不存在戰爭。影片中貝裡昂曾問薩拉丁,」耶路撒冷的價值。而薩拉丁的回答就是沒有價值,看見這場戰爭名義上是以爭奪自己的聖城,實則就是為了利益,為了耶路撒冷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公主西貝拉為了自己的孩子能順利的坐上王位,出賣自己,就是不願放下心中對權力的渴望,這一切與現如今我們的生活多麼的相似,都是以利益和權力支配著我們的身心。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應。
影片在人物的刻畫和塑造上可以說是栩栩如生,將貝裡昂塑造成一個個性獨特,反對封建宗教束縛,尊重人的獨立的一個形象,與那些盲目信仰的教徒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影片最後,當全城面臨危機之時,教皇問他從哪裡來的騎士,貝裡昂說只要願意拿起手中的武器的都是騎士,還有在貝裡昂殺了一個伊斯蘭的騎士後,將另一個伊斯蘭騎士放走的片段,都可以反應出貝裡昂這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還有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影片在細節方面的處理,在貝裡昂將一名伊斯蘭騎士發走的時候,他曾對貝裡昂說:」無論在哪裡,都會被你的美德所徵服。」之後貝裡昂在戰場上又遇到了他,起到解釋說明和承上的作用,還有在西貝拉將自己得麻風病得兒子送走時,導演給了一個騎士棋子模型得特寫,既可以起到轉場的作用又抒發了此時西貝拉內心的狀態。
這部影片同時也體現出美國」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影片結局,貝裡昂以個人之力號召百姓,誓死守護土地,最後和薩拉丁達成協議,保全了全城的人民,尤其是百姓們都呼喊著貝裡昂的名字,可見貝裡昂個人的魅力,這也說明,導演將美國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將這些通過自己的作品向全世界的觀眾表達出來,但是過多的文化色彩也會成為影片的阻礙。
在美國電影中,到處可見美國的思想文化,」個人英雄主義,人權主義,強權政治「。文化影響經濟和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礙作用,先如今,我國香港一些獨立分子,想把香港獨立出去,這背後定有一些實力操縱,倘若政治過多的參與文化,這將是導演個人的風格埋沒其中,甚至成為政治的棋子,失去了自己的藝術特徵,所以應堅持電影的獨特的審美和藝術特徵。
有人民的地方就是天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