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集評|來聽聽陸儼少如何評價張佩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

2020-12-25 京海墨韻art

近百年來,國畫創新成為中國美術界的核心課題,有西學東漸者如徐悲鴻、吳冠中等,將西畫精髓植入到國畫中,取得極大成功;有題材創新者如石魯、李可染等,紅色主題引領時代;有技法創新者如張大千、傅抱石等,潑墨、皴法技驚四座...今天我們要介紹這樣一位藝術家,他用30年筆墨生涯,將水墨寫意與青綠山水兩大門類融會貫通,形成自己別具一格的水墨寫意青綠山水。

多年來,他遵循恩師陸儼少所囑,鑽研於國畫山水古法,於自然景觀中徜徉採擷。堅持實踐,最終悟到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內質精神,同時又融入自己內心對山水、傳統文化以及時代氣息的理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畫新貌。

他就是——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張佩

張佩,原名張傳沛,字希夷,號三山庵主,男,1953年生於山東棗莊,現居北京,1989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5年進修於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級創作研究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棗莊市美協副主席、薛城美協主席;中國水墨機構副主席兼創作部主任;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

專家大師眼中的張佩

山水畫大家——陸儼少

張佩的畫筆性不錯,從畫面的氣象、筆墨韻味都達到一定成度。如能在古法的基礎上予以加減變化,日後必有自己的面目。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伯敏

畫面有時代感,又見筆墨,張佩的畫是來源於生活,「青山綠水又有人啊」。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童中燾

山水畫的表現,基於生活、妙在筆墨,筆墨的高低,無非性情所至,性情關乎境界。惟有不斷向上,才能寫出自己的世界。張佩當屬得其例,應照此走下去。

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龍瑞

看張佩的山水畫能反應出他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力,可又表現了現代生活氣息,傳統題材以新意,張揚陽剛之美,作品突出寫意精神,這是難能可貴的。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

畫山水,首先要理解樹、石、的各種結構,林木的組合是山水畫重中之重。畫林木除了要懂得各種樹木的造型特徵外,更重要的還是基本用筆,也就是點線面諸多筆觸及其相互組合的抽象形式美感的規律了。張佩的畫這方面做得挺好。

中國當代書法家、美術史論家——孫克

張佩在自己的藝術實踐中,為中國繪畫的歷史積澱增添了新的內涵和活力,使傳統和創新在實踐中如此和諧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京海墨韻畫院名家

——張佩水墨寫意青綠山水作品鑑賞收藏:

張佩作品《松壑流泉》

張佩老師將南派的意境和北派的法度完美融合,在繼承南北各派傳統的前提下再度創新,不是一味的盲目崇拜,而是擇優而取,完全突破了地域之界,達南北交融,繁簡疏密交互輝映成趣。

張佩作品《溪山逸興》

張佩作品《秀水青山繞咱家》

正如張佩老師自己所說,「現在創作山水畫已經達到一個忘我的境界,是筆先意隨,初無定稿,隨機生發,運走隨心,把筆悠然,而轉折之間,柳暗花明,絕處逢生,又是一個新境界。」他那獨特的風貌,神奇的筆墨,靈變的意蘊,具有一種引人入勝的美感,極具正大氣象,體現出人文精神追求和人格寫照的中國山水畫樣式。

張佩作品《雲龍出谷》

張佩作品《雲湧幽壑》

相關焦點

  • 跌進張佩畫作《林泉逸興圖》的世界,覓一處清幽靜美
    如何欣賞一幅畫?如何分辨一幅畫是好是壞?許多人以為,欣賞一幅作品依靠「各花入各眼」的主觀審美就足夠了,可實際上,「每幅畫作,既是美的凝固,也是美的布局。」同文學、音樂、電影等藝術一樣,繪畫也承載著複雜的意蘊,倘若對畫作背後的層層意蘊一無所知,便無法撥開重重迷霧抵達藝術本身。
  • 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今在樂清開幕
    ,既加強名家館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展覽合作,又將促進長三角、江浙滬文化藝術項目的交流與合作。此外,還推出陸儼少山水畫藝術專題講座等系列講座。據主辦方介紹,「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首展在上海嘉定陸儼少藝術院,也是周昌谷書畫作品首次在上海展出,共展出了周昌谷的《黃賓虹像》《吳昌碩像》《喜訊傳來》等24件書畫作品,受到了書畫名家和書畫愛好者的追捧。
  • 千姿百態 墨透性靈——畫家石墩子筆下的寫意水墨鴨
    千姿百態 墨透性靈(畫家石墩子筆下的寫意水墨鴨)文 /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 楊張喬石墩子寫意水墨鴨作品石墩子寫意水墨鴨作品為入鴨之心靈,其"二十年觀鴨","十年讀鴨",將所作千餘幅鴨畫之寫意概以十"性":即憨厚、詼諧、親善、悠然、歡悅、靜趣、靈動、對怒、互為、群合。三曰,水墨寫意,點線融面。石墩子以中國畫大寫意法將極平常之鴨刻畫出與人相處的靈通關係,其在畫法上與傳統鴨畫有根本的區別,以前畫鴨用筆用墨都採用墨韻塊來表現各種動態和神態,現在用中國畫點線面的表現手法、以擬人的情感融於各種形態、神態、動態、意識而得到表達。
  • 看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的「丹青之誼」,上海聯展三家經典
    而作為「陸家山水」、金陵畫派、浙派人物畫的代表畫家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如何在藝術道路上相交相知?(左起)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展覽現場亦師亦友的丹青之交1940年代末,陸儼少與宋文治相識於嘉定南翔,當時宋文治在嘉定古漪園遊園時被院內多處導覽木牌上的書法吸引,但因沒有署名,不知出自誰人之手。
  • 「紫苑墨痕」來滬,看陳佩秋、薛永年等南北名家寫意精品
    「紫苑墨痕」來滬,看陳佩秋、薛永年等南北名家寫意精品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2019-09-28 10:22 來源:澎湃新聞
  • 楊麗華水墨青花作品集
    藍蝶數碼影像工作室專注於名家字畫拍攝、古董藏品拍攝、拍賣行拍品拍攝等與策劃設計、印製的專業機構
  • 陸儼少巔峰作品《杜甫詩意圖》百開冊頁全集欣賞!
    翼圖本期免費分享《詹仁左小寫意花鳥畫視頻講座教程20講》視頻全集
  • 寫意界 | 李強水墨畫作品
    點擊關注「寫意界」,走進藝術交流,推廣平臺,呈現精彩內容!
  • 寫盡萬裡江山入畫,一腔赤誠照山河——鑑評陸儼少《萬裡山河圖》
    陸儼少先生在創作這幅巨畫的過程中,首先想到要為這幅巨畫定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就為定這個名字陸儼少先生就反覆思考了一個星期,最後他確定用唐朝詩人李長吉的一首詩「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來高度概括「祖國萬裡山河映日月,萬民歡騰見光明「以及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 南宗正脈在二十世紀晚期的復興 ——論陸儼少的藝術史意義
    這是近代中國為儘快實現現代化的非常之舉,對傳統的士大夫型畫家而言,近百年間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在認同藝術服務大眾、社會之餘,如何保存傳統文藝的合理性,比如筆墨精粹包括與之連帶的文化修養。堅守看似已然搖搖欲墜的傳統,乃是這些畫家每天都須直面的考驗。陸儼少之所以會在壯年時選擇隱居上柏山,所以會在遭遇困厄時想到效仿屈原,從本質上說,都根源於此。
  • 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經典作品要來樂清!周五開展,就在……
    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 -12月25日 樂清開展 -繼「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藝術作品展」在上海陸儼少藝術院首展之後,12月25日起將來到周昌谷的故鄉——浙江樂清開展,展出三位藝術大師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在各個階段的經典力作,同時展示他們之間相識交往的文獻資料
  • 跨年大展來啦!「時代經典」藝術展在樂清開幕,喜歡的朋友別錯過
    樂清市圖書館、樂成街道、城南街道、城東街道、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獲贈《時代經典——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作品集》。據了解,此次展覽由浙江省樂清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上海市嘉定區文化和旅遊局、江蘇省太倉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共同主辦,周昌谷藝術館、陸儼少藝術院、宋文治藝術館共同承辦。
  • 開明代水墨大寫意花鳥畫風氣之先河的「青藤白陽」
    明季以後直迄近現代,畫史對陳道復繪畫的基本評價亦與此大體一致。下面以花鳥畫與山水畫分論之。薛永年曾指出:「在寫意花鳥畫中,陳淳以前很少有人以草書入畫,即便偶爾使用了草書筆法,也沒有達到以點線提按以及牽絲使轉的節律來抒寫內心的高度。」
  • 陸儼少、宋文治、周昌谷三位大師作品齊聚...
    》《送肥圖》《擔槓老人》等,在陸儼少藝術院二樓展廳以「祖國新貌」為主題集結成展。這部分作品主要體現三位國畫大師在新中國成立後,面臨社會發生的巨大變革,用創作來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用筆墨來反映新中國的面貌,用作品來響應「藝術要為人民服務」的時代背景和創作歷程。
  • 寫意畫該如何欣賞?
    「怎樣正確評價中國畫的好與不好」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不過我覺得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謝赫的「六法」就已作了明確回答了。「六法」是指「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鄭板橋的意思是說,如果以「吾輩寫意,原不拘拘於此」來為自己的瞎折騰找理由,那都是在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 「他把人物當花卉來畫」 感受大家周昌谷水墨魅力
    本期《溫州寶藏》就帶你 欣賞 這幅畫作,感受一下浙派人物畫的水墨魅力。他把人物當花卉來畫《黃賓虹像》長92.8釐米,寬61.2釐米,畫於1959年秋,中國畫大師潘天壽親筆用篆書為之題寫 畫家黃賓虹先生之像 ,落款 一九五九年盧橘黃時,壽題 。
  • 李世偉 | 中國水墨現場 · 天津2018
    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品因此而誕生,在他們的努力開拓下,與時俱進的水墨藝術不再落後保守,也拒絕固步自封。在日新月異的觀念和潮流背後,當代水墨藝術沒有捨棄的是貫穿其中的「寫意精神」,這種「寫意精神」不但表現了客觀事物的內在精神、內在美和形態特徵,還表現出畫家們藉助筆墨語言表達出的獨到的審美情趣。以「寫」入畫,以「意」為度,強化水墨藝術時代意象精神指向。
  • 張豔 | 中國水墨現場 · 天津2018
    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品因此而誕生,在他們的努力開拓下,與時俱進的水墨藝術不再落後保守,也拒絕固步自封。在日新月異的觀念和潮流背後,當代水墨藝術沒有捨棄的是貫穿其中的「寫意精神」,這種「寫意精神」不但表現了客觀事物的內在精神、內在美和形態特徵,還表現出畫家們藉助筆墨語言表達出的獨到的審美情趣。以「寫」入畫,以「意」為度,強化水墨藝術時代意象精神指向。
  • 中國畫名家——餘光清的都市抽象
    「優秀獎」(最高獎)(北京)2007年參加「走向經典」——首屆中國畫廊收藏家提名展(北京﹑山東)2009年參加 「水墨華山」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西安)2010年參加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北京)2011年參加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廣州)2012「丹青本色」――當代最具藝術原創力的百名國畫家學術提名展(北京)
  • 賞名家荷花圖
    評曰:居寀之畫鶴,多得筌骨。其有佳處,亦不能決其高下。至於花竹禽雀,皆不失筌法。《枯荷鴛鴦圖》 元 張中(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枯荷鴛鴦圖》用淺淡筆墨畫敗荷,水邊坡石,石上鴛鴦雙棲,構圖取勢簡潔疏朗,水墨點染與沒骨法並用,筆墨粗簡,略帶寫意,色調淡雅,表現了張中花鳥畫的典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