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但這個國慶大家吃的總有點不放心
你問為啥?那要從一則上了熱搜的新聞講起
▼
事情是這樣子的
近日,有深圳市民爆料稱
其在一家海底撈就餐時竟從火鍋中發現異物
疑似衛生巾護墊
▼
海底撈?衛生巾護墊?
這幾個詞聯繫起來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什麼情況?
前天傍晚,海底撈官方對此事發布說明
店家已報警處理,從該顧客家屬提供的信息中顯示,其有雙相情感障礙史,警方和市場監督局正在依法調查。↓↓
全文如下↓↓
看到這裡
很多人在誇讚海底撈回應的及時
看起來有理有據
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一點
這並不能被稱為「真相」
畢竟離「真相」最近的只有一句
警方和市場監督局正在依法調查
所以目前很多人依舊在疑惑
▼
一切疑問的產生都源於
真相的不明晰、案件進展的未披露
原本這只是一家店鋪自身的危機
但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
官方調查的進展速度跟不上公眾對真相的渴求
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
相關部門又該如何應對?
又該如何處理類似事件呢?
「黃金24小時榜單」
▼
我們一直在關注
也請你和我們一起監督和關注!
▼
● 女子稱在海底撈吃出異物並高額索賠,警方介入
——宜在第一時間向公眾傳遞終會「水落石出」的信號,減少不必要的猜測
點評:近日,海底撈剛在香港上市,隨後即發生了有顧客自稱在深圳海底撈一門店吃出疑似衛生巾「異物」的事件。不少網友覺得「事有蹊蹺」,紛紛做出了自己的判斷,但仍期望聽到來自權威部門的聲音。
就警方而言——
事件發生於9月28日中午,至9月30日晚,警方介紹了一個關鍵信息,該顧客有雙相情感障礙史。
就食品和市場監管部門而言——
不管最終實情如何,事件最初牽涉的是餐廳衛生管理和食品安全的疑點。
但有關部門介入調查是海底撈方面介紹和媒體查詢得知的,前期欠缺主動積極的發聲,存在感較弱。
(▲點擊圖片查看早前報導)
事件成為輿論熱點,傳播和影響遠遠超出了深圳,從對消費者負責也對商家負責的角度,相關部門需要迅速介入調查。儘管調查需要時間,但為回應公眾的關切,相關部門宜在輿情發酵的第一時間就有積極主動的表態,給公眾明確傳遞出事件終會「水落石出」的信號,給公眾信心,這樣也能減少不必要的猜測。
基於事件已公開的資料和海底撈過往的口碑,網上輿論目前傾向於海底撈一方,但警方和相關監管部門並未公布有關事件的完整通報。
而在企業一方——
深圳海底撈公司於10月1日發布事件說明,鑑於家屬指該顧客有雙相情感障礙史,在調查過程中,籲請媒體和公眾不要過度關注,避免給該顧客帶來更大精神壓力。此回應顯示了商家「暖」的一面,但從角色和時機來看並不十分恰當。
權威的調查結果未出,該顧客的個人信息目前並未被公開,作為海底撈一方可以展示人性化的一面,但此時公開籲請媒體和公眾不要過度關注值得商榷。
所謂的異物是什麼,怎麼來的,責任在誰,這些關鍵的問題待警方和相關監管部門釐清公布,關心食品安全的消費者仍希望得到權威答案。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每個個案的詳情或有不同,但媒體和公眾對食品安全持續關注是必然的。
● 中秋節高三學生要上課,家長校門口送月餅
——教育主管部門不發聲,類似事件和爭議還將發生
點評:一些中學利用節假日時間補課的現象長期存在,並非孤例。此次深圳市明珠學校在中秋佳節要求高三學生繼續上課,再次把節假日補課問題推到了臺前。校方當天並無回應,媒體報導後隔天,明珠學校負責人稱向老師和學生們表示歉意,表態以後節假日不上課。
但根據此前有網友的爆料,該學校原還安排了10月4號起補課,經過中秋事件後,國慶假期補不補課還待觀察。
中學「偷」節假日時間補課,媒體報導線索往往來源於有學生爆料,可見不少學生對此現象並不認同,但社會上也有聲音「聲援」節假日補課,覺得學生就該「抓緊時間搞學習」。
而在過往此類事件中,也沒有學校公開站出來理直氣壯闡釋節假日補課的的理據,可見要把真實原因擺上檯面,也是有些「難以啟齒」的。
不過在現實中
一旦學校決定要節假日補課,就算部分學生有不同看法也沒有多少選擇權。
現象存在已久,如果教育主管部門不發聲,類似事件和爭議還將發生,這考驗教育主管部門的承擔。
節假日,特別是重要節假日補不補課,是不是校方自主決定就行的?教育主管部門是否可以有相應指引,原則上鼓不鼓勵認不認同,如果有學校要節假日補課是否應徵求學生意見。
有人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這在企業有「危機」時特別適用
但總有人能轉危為安,也有人一蹶不振
當危機來了,到底該怎麼做?
也許還應多一點思考
▼
本期入選企業危機應對榜的10家企業,有7家涉及到上市公司。在備受關注的房地產市場,資金面趨緊,政策調控趨嚴,龍頭企業萬科喊出了一句「活下去」,這一喊掀起了整個行業的一場大討論。活下去,怎麼活?
● 萬科房子近5折甩賣,高喊「活下去」刷屏!
——企業生於憂患式的內部動員已影響到整個行業
點評:本是一次內部會議,卻因流入網絡上的那句「活下去」的標語,萬科秋季例會迅速成為焦點話題,各路人士從不同層面切入,對萬科甚至是房企進行全方位的探討與分析。
此事引來巨大爭議的原因在於巨大的反差感——
⊙ 一方面,在今年初萬科還勇奪全球房企市值冠軍,不到一年這家行業龍頭居然喊出「活下去」這一頗有些壯士扼腕的口號,兩相對比反差明顯,這也成為外界猜測與解讀的源頭。
⊙ 另一方面,作為行業龍頭的萬科,其一舉一動都代表著行業的動向,換言之,在外界看來,萬科的變動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整個房企行業的變動。
在房企傳統的「金九銀十」節點,行業領軍者張貼出的「活下去」標語是否也意味著整個行業寒冬的到來,這些都是引發外界爭議的焦點。
對此,外界有猜測認為這恰是房企發展的拐點,畢竟政策層面已形成全國性收緊之勢;也有人士猜測,這或許只是萬科內部憂患意識的體現。但無論怎樣,面對外界大範圍多維度的猜測和分析,作為行業龍頭的萬科始終未能正面對此事予以回應,任由外界議論紛紛。
作為一家企業,尤其是行業扛旗企業,在面對危機時,應當明晰角色定位,如萬科而言,其代表的不僅是萬科這一品牌,外界看到的是整個房產行業的動態。
萬科基於自身對當前行業所面對環境的判斷,喊出了「活下去」,對自身企業而言,是生於憂患式的動員,但外界解讀出了更多的意味。作為行業的龍頭,萬科一句「活下去」流出後,影響面已經波及到整個行業,在引發行業大討論的同時,甚至影響到了公眾對於接下來房地產市場走向的判斷,而公眾的判斷和預期反過來將影響市場。
在這種背景下,或許萬科可以考慮與外界有進一步的溝通,緩解「活下去」事件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
● 傳天天快報部分人員轉崗?騰訊回應:常規調動
——避免「不予置評」式的回應,減少外界的負面猜想
點評:騰訊旗下「天天快報」一直被認為是對抗「今日頭條」的拳頭產品,而在近期卻被曝出內部人員調崗等事件,加之近期屢屢被提及的騰訊市值近9個月蒸發萬億港元,此事迅速成為熱議話題。
極為罕見的是,在就天天快報出現員工調整一事,騰訊24小時內兩次接受媒體詢問,並作出逐漸詳細的回覆。騰訊對於此事的重視可見一斑,要知道此前騰訊方面對類似事件保持的態度是「一貫佛系」。
究其原因在於——
近期有關騰訊的解讀,從市值縮水到架構調整再到遊戲版塊收緊等,無一例外均發酵成為爭議事件,也就是對於騰訊來說的危機事件。
此次「天天快報事件」中,騰訊方面第一次回應是「不予置評」,但「不予置評」顯然會引發輿論場上更多的猜想,讓企業更趨於被動,其影響是負面的。不久後騰訊方面對此事就進行了二次回應,表示為正常調整,這也暫時減少了外界的各種猜測。但接下來「天天快報」會不會如一些傳言所說的「被調整」「被放棄」,仍有待觀察。
除了這些事情
還有很多事是你所關心的
也和你息息相關的
▼
慶祝改革開放需要更多具思考性內容的熱點——
點評:無論是 「追夢——改革開放再出發」 大型綜藝晚會,還是「輝煌新時代」深圳中心區燈光表演以及南山燈光表演,大背景是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不單是晚會和燈光秀,可以看到,今年以來,政府部門投入了不少資源扮靚深圳的「門面」。
深圳要當好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燈光秀成為了熱點,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還呼喚更多具思考性內容的熱點,其中包括對未來前瞻性的探討。
今年以來,受去槓桿帶來的資金趨緊、外貿形勢、環保執法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不少實體經濟企業企業面對著一定的壓力,在這個時候,也呼喚更多具思考性的探討。
本土企業備受關注,「強強聯手」讓宣傳功效增加——
點評:深圳本土企業的戰略升級是上周的重磅新聞。二季度業績備受質疑的騰訊此次調整事業群的消息出來之後,關於騰訊戰略升級的討論也是一茬接著一茬。深圳新晉網紅酒店OYO酒店融資6億美元,創下了國內酒店業單筆融資規模的歷史。菜鳥為了備戰雙十一,更是早早地與其他的快遞公司合作,發布「物流天眼」系統。
關於企業資產變動的新聞也不少。寶能清盤持股萬科9個資管計劃以後,各方都不亦可乎地計算寶能這筆投資的浮盈;還有萬科接盤北京海航大廈一事,也讓市場對萬科旗下公司以及海航的資產多了一重了解。
此外,科技領域以及醫療領域新秀的大舉動也是本土新聞的熱點,如柔宇科技的產品走進巴黎時裝周、邁瑞醫療最新招股書透露每股的發行價。
深圳每周什麼事老百姓最關心?
深圳每周又有哪些問題被解決?
如果你想一一了解
敬請關注每周三推出的
深圳大件事黃金24小時榜單
*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們,你最關心哪些事兒?*
出品:南方都市報、深圳大件事新媒體研究院
數據分析:深圳大件事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 王睦廣、胡琛、黃玉鳳、劉晨
數據收集:蔡紅玲 羅文翔 羅慧 陳嘉欣 胡舒
製圖:陳芳